谈农机维修市场的问题和对策

2012-08-15 00:47崇阳县农机局汪耀祥
湖北农机化 2012年1期
关键词:崇阳县维修点维修服务

崇阳县农机局 汪耀祥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政策的拉动下,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农业机械数量迅速增加,农机装备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2011年底,崇阳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6.56万kW,农业机械达到2.6万台,分别比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前的2003年增加98%和9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27台,小型拖拉机675台,水田耕整机4 245台,微耕机312台,联合收割机464台,水稻插秧机88台,加工机械5 730台,排灌机械7 620台,低速载重汽车、三轮车986台,油菜直播机6台,植保机械2 600台,茶叶机械263台,渔业机械2 130台。农业机械数量、品种的快速增加,带动了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农机维修网点数量逐年增加,维修人员增多,维修业务量增大,全县现有农机维修网点28个,从业人员68人,年维修量达1.3台次。农机维修服务已成为农机服务市场的重要组织部分,在提高农机技术状况、作业效率、作业安全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机装备发展和农机维修之间始终存在着超前与滞后、主动与被动、适应与不适应的关系,农机维修总是滞后于农机装备的发展,总是被动应对农业机械维修的需求,在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农机维修服务对农业机械化的保障作用越来越重要,农机维修服务已成为农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搞好农机维修服务工作,也就是在增加农机装备,提高作业效率,搞好安全生产。因此,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能力,使之及时快速与农机装备发展相适应、满足其需求是当前农机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不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势必影响到农机化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1 当前农机维修市场主要特征

(1)维修网点专少兼多。农机维修的对象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农业机械作业多数季节性强,作业时间短,农机作业以社会效益为宗旨,经济效益不高,农机维修网点在开办时就要考虑到农机维修季节性强、收费不高等因素,不敢投资规模过大,以小打小闹为主,因此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农机维修点:有些农机门市部以销售为主,兼营农机维修业务;有些汽车、农用车维修点,兼修农业机械;有些电器维修点兼修农用电机、电器;有些农村机械加工点,兼修农机。农业机械种类繁多,农机修理需要多方面的维修技术人员,建立“小而全”的维修点,人员多,维修量不足,农机维修点效益差,难以为继。因此,目前崇阳县的农机维修网点,专修农机的仅3个,修理工少而精,技术全面,其他25个都是兼修农业机械,通过综合经营弥补主业经营的不足。

(2)维修方式灵活多样。农业机械分布在农村千家万户,作业、管理分散,多数农机户为减少维修、保养费用,降低农机经营成本,加强对农业机械使用维修技术的学习和摸索,边使用、边学习、边提高,绝大多数农机户能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所用的农业机械,一般故障能自行排除,能拆装机械,进行换件修理,真是“久病成良医,用久也能医”,如崇阳县的第一批收割机手已有5人成为收割季节的流动田间修理员。农机手只有在自己无力排除故障和维修的情况下,才求助于农机维修点,请修理师傅到作业故障地点或将机械送到维修点修理。需在作业地点维修的主要是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小故障的排除,送维修点维修的主要是拖拉机、收割机的大中修,柴油机、汽油机、电动机、潜水泵、机动喷雾器等动力(自带动力)机械和其它农业机械,农民新购买的农业机械在“三包”期内的修理由生产厂家或经销商负责。

(3)维修设备多简少专。目前,农机维修网点大多因效益不佳,而投入不足,设备不全,大多数维修点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落后,只有简单的拆装工具、以及老旧的电焊、车床、气泵、钻床等,诊断故障时都是看、听、转、拆,找到故障原因后,对故障零部件进行更换,以达到恢复机械性能的目的,零部件的维修主要是对脱焊件、杆状断裂件进行焊接修理;精密件如曲轴、油泵、缸套等的维修只有拿到专业调试修理点进行维修,延长了修理时间,增加了修理费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维修市场的发展滞后于农机作业市场。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使农机作业市场非常活跃,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因布局不合理、缺人员、少设备,不能满足农机正常修理的需要,一些机械特别是新式先进的机械因缺人才、少技术,得不到及时修理,严重影响了机械效率的正常发挥,怡误农时,减少了农机户的作业收入,损害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2)农机维修点多面杂,管理难度大。除少数专营农机维修业务的农机维修网点外,还有多数汽车、农用车维修点、电器维修点、机械加工点、专业的曲轴、油泵调试修理点等也开展维修农业机械业务。另外,还有一些季节性的流动修理工,携带简易维修工具,及时为在田间地头、乡村道路、场院发生故障的作业机械提供维修服务。从而给农机部门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兼修农机的维修点是否应纳入农机维修行业管理难以界定,使本身管理力度不大的农机管理部门只有长期放弃了对它们的监管。

(3)农机维修人员技术素质较差。崇阳县现有的农机维修人员共68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9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59人,他们掌握的农机维修知识多数是以师带徒、自用自修中所掌握,少数虽参加了农机部门技术培训,因培训时间短,所教所学的知识浅而窄。特别是对近10年发展起来的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等大中型先进机械的维修,农机维修人员更难以满足其维修技术要求。

(4)农机维修设备落后,崇阳县28个农机维修点的设备、工具共568台件,大多是简易的扳手、虎钳等简易的拆装工具,少量的车床、钻床、铣床等设备陈旧老化,更严重的是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延长了对事故的诊断时间,维修质量也难以有效保证。

3 对策与建议

农机维修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机作业市场的健康发展,针对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发展不够和规范管理难度大的双重问题,为了推动农机维修服务的健康发展,完善农机维修市场管理机制,今后应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机维修管理规定》、《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农机维修对农机作业市场的保障力度,提升农机维修公共服务能力,合理规划网点布局,建议“十二五”期间县级建设一个综合型的农机维修服务站,每个乡镇建立一个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在机械较集中的村组设立维修点,形成农机维修网络乡村全覆盖。县农机维修服务站、乡镇农机维修服务中心要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营业面积、维修人员及技术等级、维修设备种类及数量等。

(2)各级农业(农机)、工商部门应联合制订《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基层农机(农业)、工商部门的具体职责、工作任务、协调配合内容等,提高《农机维修管理规定》的可操作性。对兼修农机维修点的管理要有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管理办法,工商部门要加强同农机部门的配合,对开展机电维修的单位和个人,在申办营业执照时,对其经营范围、服务项目等应由农机、工商部门联合协商界定,从事农机维修的应凭农机部门核发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农机、工商部门应联合制订农机维修项目目录,工商营业执照的服务项目填写应准确规范,不能含糊其词,对本来维修农机的点,服务项目写成机电维修、汽车维修、机械维修等,避开“农机”二字。对没有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的农机维修点,工商、农机部门应加大联合检查整治力度,教育与处罚相结合,逐步建立起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

(3)积极开展对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农机维修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科技含量较高的全喂入、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高性能拖拉机、插秧机等产品投放农机作业市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农机维修人员必须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才能满足新形势下农机维修的要求。农机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公益性补贴培训,要向培训农机维修人员倾斜,提高补贴额,延长培训时间,增设课程,使农机维修人员真正掌握农机维护、保养、修理等实用技术。同时开展好对农机维修人员技术等级证的考试、考核、评定工作,农机维修人员必须凭技术等级证上岗,凭等级证确定其修理项目和机械类别等。

(4)加大对农机维修设备投入的政策扶持力度。省农机部门应将农机维修、检测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制定适当偏高补贴标准,重点对农机维修专用工具、检测设备、调试设备等进行补贴,对县、乡镇农机维修网络的建设,制订财政项目扶持政策,鼓励开展节能减排效益显著的维修项目,加快农机维修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应加快农机维修流动服务车的开发应用,尽快装备到县级农机部门。

猜你喜欢
崇阳县维修点维修服务
“天府之城”的涅槃新生 崇阳县住建局擦亮城市风貌
浦江开展农机维修点安全生产检查宣传活动
我国农机维修人员达92.8万人
数字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研究
铁路运输设备维修服务采购最高限价研究
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研究
共享单车能骑多久?
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北省崇阳县539份问卷调查研究
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