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节约生态型绿地营造前景分析研究

2012-08-15 00:44周林森赵保江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绿地绿化

周林森,赵保江

(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社区管理中心,山东 东营 257200)

胜利油田地处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由于受海拔高度低、地下水埋藏浅、地下水矿化度高和土壤含盐量高等立地条件的限制,造林绿化难度特别大。经过绿化工作者多年不懈的艰苦探索和努力,目前探索出了一套以客土为核心的工程改土治盐、植物选择及养护管理技术模式,有力推动了矿区绿化事业的发展。

1 当前普遍存在的认识盲区

当前普遍采用的绿化工程建设及养护管理模式,对绿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在消耗资源方面也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1)采用的客土种植、暗管排水技术,由于采取客土种植方式,每年异地取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当地宝贵的土地资源也造成很大破坏。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增,新建绿地面积也在增加,高质量客土不断减少,客土土质也在不断下降,甚至消失而无土可用。(2)采用渗水管及浅井抽降控制地下水工程模式建立起来的绿地,往往因渗水管、抽水井等排水系统堵塞或抽取井内盐水工作的中断及后期养护管理稍有不到位,导致客土土壤迅速次生盐渍化,造成园林植物很快退化、衰亡,绿地景观表现出较强的不稳定性,绿化植物生命周期往往不到10a。(3)目前建立的大多数绿地,不仅建设成本高,而且以后续高额的管理投入做为支撑。比如目前大量采用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大量的绿篱和模纹图案所必需的高强度的修剪,以及高强度喷药治虫等等,使养护管理费、人力、物力投入高而且逐年在增加,对水资源浪费也较大。(4)在园林植物的应用选择上,由于受盲目性和功利心态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较大损失。如违背自然规律选择应用大叶女贞、棕榈、构骨等地理边缘型植物,不能承受近几年极端气温的影响,在生长了多年之后造成大量死亡。选择大量需水量大、修剪量大的高羊茅草坪及病虫严重、抗旱性差的白三叶等地被植物,在许多单位很快出现退化,造成绿地建设资金重复投入。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油田矿区的生态环境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需要,绿地建设任务非常繁重。鉴于油田矿区特殊立地环境条件以及现有绿化模式存在的高消耗、高投入、稳定性差等问题,有必要针对油田矿区绿地营建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探索解决当前绿地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对于实现矿区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健全矿区绿地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绿地的生态保障作用,构建矿区功能完善的生态体系,提高绿化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提供必要技术支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节约型生态型绿地营建技术的研究,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不近相同。由于世界上盐碱地分布广泛,盐渍化类型复杂,同时受气候带的影响,盐碱地植被分布、气候等不同,因此国内外进行的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很少。

目前,德国、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的城市绿地建设都体现了近自然的理念。日本著名生态学家宫协昭提出利用乡土树种,人工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营造近自然林,是植被恢复的一种新理念,称为“宫协昭造林法”[1],在世界各地逐渐被广泛接受。韩国在进行公园设计时,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群体居民的需求,在公园中营造生态区,即采用近自然的手法,进行营造和管理。在美国许多州的社区绿化中,都广泛推行“耐旱风景”[2],可节水30%~80%,还可相应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德国是世界上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许多城市都规定必须进行雨水的收集利用。通过广泛收集和利用雨水,城市绿化解决了大部分景观用水,有的甚至实现了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3]。

国内众多的园林科研部门对本地的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当地近自然的植物群落模式,指导当地的绿地生态建设[4]。北京林业大学通过对北京市主要公园绿地植物的调查,分析了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的种类构成,计算并论述了公园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为北京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上海以顶级群落、潜在植被理论及宫协昭方法为依据,已建造起近自然林试验地[5]。在浦东新区上海科技馆对面3000m2绿地上,首次进行了尝试。从2000年栽下高仅50~80cm的苗木,到2003年已长成4~5m高的树木,树种也在原来的基础上自然增加,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广州市在其绿地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生态公益林将更多地采用近自然林经营模式。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新疆的盐生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利用研究取得进展。北京为了缓解大面积绿化与节约用水之间的矛盾,筛选出了一批耐旱、节水型宿根花卉,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上海市将建筑垃圾处理与园林建设相结合,利用垃圾堆集各种地形,然后绿化,增加了园林景观的变化,又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南京城郊紫金山风景名胜区上世纪70~80年代,由于每年夏秋病虫害爆发,均要出动飞机喷药灭虫,大量耗费人力财力,随着紫金山次生植被的恢复,观果树种数量在森林植被中增多,到上世纪90年代未见飞机洒药,减少了农药的喷施,也大大降低养护成本。

围绕生态绿地建设所进行的大量研究,从范围上看,大至一个城市的生态绿地规划,小到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山的歧江公园、四川成都的活水公园等为典型代表的生态型公园的设计建造[6];从绿地类型看,由生态小区的建设、生态湿地的建设到生态河道的建设也越来越彰显生态绿地建设的理念。从研究的领域看,无论地带性植物研究,还是植物群落模式的建设,亦或是中水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废弃地的再开发同样都被广泛涉及。

在盐碱土绿化方面,许多原土利用技术也不断进行着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天津开发区结合滨海地区土源紧缺的问题,进行了将海湾泥、碱渣土、粉煤灰混合掺拌用以替代种植“客土”的探讨与研究。“新土源”替代常规种植“客土”,为消除“废弃物”的污染并使之资源化、产业化,为彻底消除“在一地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而在另一地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展现了前景[7]。

沧州农科院根据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地下水位浅、矿化度高、土壤盐渍化程度重、淡水资源匮乏等现状,在植物材料筛选、隔盐材料研发基础上,建立了集植物选择、隔盐深度确定、隔盐层上排盐、原状土壤改良等为一体的综合绿化技术体系[8]。采用盐碱地原土种植绿化苗木,摒弃了传统的盐碱地换土的治理方法。针对沿海地区淡水稀缺的实际,研究确立了隔盐条件下淡水节约型洗盐技术,使黄骅港区的绿化、美化、靓化成为了现实。

唐山滨海农业研究所针对曹妃甸新区气候恶劣与土壤重盐碱等特殊生态条件,采用深翻土壤、淡水压盐淋碱、开沟排盐、滴灌洗盐等工程措施,施用草泥炭、磷石膏、玉米秸秆腐熟生物肥等生物、化学调节技术,绿化取得显著成效。有望成为滨海地区泥质重盐碱原土持久绿化的示范样板。

城市绿地在经历了以游乐、观赏为主的实践后,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社会提出“生态城市”[9]概念,城市绿地也进入了生态园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阶段,城市绿地建设从过度人工化开始走向自然化。生态园林由于具有长期性、高效性、连续性等特点,成为当代城市绿地的发展趋势。其基本理念是遵循生态学原理,重视使用地带性植被,兼顾植物群落的观赏、生态和经济价值,构建人工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生态绿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那些片面追求视觉景观而忽视资源与能源消耗的高碳园林,或者片面强调局部环境改善而忽视整体环境恶化的园林,正日渐走入末路。建设节约型生态绿地成为了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3 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3.1 节约型生态绿地种植模式研究

3.1.1 油田园林植物多样性及群落调查[10]借鉴自然度的等级划分方法,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及植被情况,按照3个自然梯度,即自然生境、半自然生境和人工生境,对胜利油田和东营市主要地理区域内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

3.1.2 同一植被区内园林植物多样性及群落调查 由于油田绿化植物多为引入种类,不能完全代表当地典型的植物群落类型,需要对周边相同气候、地理区域内的自然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和借鉴。

3.1.3 油田近自然多级混交园林植物群落模式的构建[11]在调查与分析植物群落的基础上,提出在油田各种不同土壤类型下的生态型园林植物群落种植模式。

3.1.4 华东、华北地带性植物的引入和应用 根据提出的生态园林植物构建模式,广泛引入地带性园林植物,选择典型样地,进行实地种植,对其功能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3.2 与生态绿地相适应的绿地管护措施

3.2.1 园林植物群落的自肥体系建立 通过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种类,特别是豆科木本地被类植物,使群落内植物所需的养分部分得到满足,减少外源性肥料的供给。

3.2.2 园林植物废弃物的再利用途径[12]主要对园林枯枝、落叶、修剪下的枝叶利用方式进行试验,使绿地系统不输出废弃物。

3.2.3 节水管护措施的应用 在选择配置地带性耐旱园林植物的基础上,对抗旱剂、保水剂及液态地膜在盐碱地土壤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

3.2.4 物理方式的虫害防治 化学方法仍是目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引入太阳能杀虫器,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减少化学农药的施药量和环境污染。

3.2.5 生态型绿地管护制度的建立 通过对传统养管措施的修订,提出在生态型绿地下的绿地管护理念和具体制度。

3.2.6 对新型土壤改良剂的引入应用 对不同盐碱土改良剂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原土利用的可能性。

4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及预测

4.1 延长绿地周期,实现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生态绿地的主要技术突破点就在于以乡土树种为主要材料,以复层式、高叶面积指数、高生物多样性的近自然绿化模式为主要形式。这种模式将大大延长绿地的生命周期,从而实现绿地的可持续、自维持、循环式发展。对于降低油田的绿化建设成本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2 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绿地养护成本

节约型生态绿地模式将最大限度地节约绿地管护中的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能源消耗,以最少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创造最佳的室外人居环境。由于充分选择应用了抗逆性强的绿化植物,因而将极大地利于绿地的质量维持与景观效果,显著降低植物材料的更新压力、养护强度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数量,还有助于应用植物的富集、降解、同化、吸附等功能,表现出园林植物对于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园林绿化综合效益。

4.3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高人们尊重自然的意识

建设节约型生态绿地,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以“阐释自然观”[13]为文化主体,从而营造最适宜的自然游憩环境,展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让人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加深对自然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人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并保护自然的意识。

[1]陈伟峰,达良俊,陈克霞,等“.宫胁生态造林法”在上海外环环城绿带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城市林业,2004,(5):23-25.

[2]国内外节约型园林研究进展[EB/OL].重庆风景园林网.http://www.cqla.cn/Chinese/news/ews_view.asp?id=3185,2008-04-08.

[3]丁跃元.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J].北京水利,2002,(6):42-44.

[4]和太平,李玉梅,文祥凤.城市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讨[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3-25.

[5]严玲璋.对上海绿地生态建设的探讨[J].上海建设科技,2006,(2):24-26.

[6]王乾宏.结合生态学思想探析城市园林景观的营造[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6).

[7]张民胜,张万钧,郭育文,等.三种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10):62-66.

[8]周万良.沧州发明浅水位重盐渍土区绿化技术[N].河北日报,2008-11-17.

[9]孙文军.生态城市初探.中国科技博览[J].2010,(29):297-297.

[10]董丽,胡洁,吴宜夏.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规划设计的生态思想[J].中国园林,2006,(8):34-38.

[11]李妮,陈其兵,杨玉培.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西南园艺,2006,(3):24-26.

[12]于鑫,孙向阳,徐佳.北京市园林绿化废弃物现状调查及再利用对策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09,183(4):5-7.

[13]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J].中国园林,2009(2):78-82.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绿地绿化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