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精神”的一点思考

2012-08-15 00:53丁怀轸
关键词:淮北精神文化

丁怀轸

当物欲横流,工具价值甚嚣尘上,躲避崇高,嘲讽理想的今天,对精神价值的渴盼就成了有识之士孜孜探求的热点。所谓民族精神、地域精神、区域精神、行业精神一时成为热门话题。这不仅涉及历史、文化、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而且是关涉人生标的,民族赓续乃至精神家园建构的大问题;如何从器物、人、价值、意义,自形而下到形而上,由具体到抽象,层层蒸馏,逐级跃升,完成文化到精神的提纯,确乎繁复驳杂,实在值得深究。

但由历史到文化、再到社会人生、主流意识甚或时代风貌,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尤其是区域精神的发掘就不能不联系民族精神的统摄性,这固然有一个“月映千川”的关系,但在“理一分殊”之际,如何既彰显地域或区域特点,又不至流于千域一面凌虚蹈空之境,确非易事。具体说到淮北精神,诚然是一种既存的淮北人的心灵脉络,至于如何表达,则或是见仁见智;之所以百喙争鸣、聚讼不已,概缘于占有资料多寡,所据立场不同,所持方法有异,所倚角度显差所致。笔者不揣粗陋,就此略陈己见,求教于方家。

从历史上看,淮北历史悠久,文化博雅,多元同构,曾是华夏高级文化形态的发祥地。且不说颛顼、相土与大火历使用之争讼(参见王红五《古睢涣水考古之迷》,中国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考古发现业已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此地就有先民耕耘、稼穑(约7200至7400年前);现市政府所在地相山不仅曾是契的孙子,第三代商部落的首领商汤的十一世祖相土的居所,积淀着先商文化的沃土,且又是宋公共的移都并一直作为其陪都的所在地。武王伐纣大胜,迨其殁后,其弟管叔、蔡叔、霍叔联合武庚叛京畿,周公三年平之;为严防殷人再复辟,令其民分治,指派周贵族监国。然蚌病生珠,而统治的全覆盖,反倒形成了文化之广传远播。贵族流布,文化散播,文脉东迁;东亚三圣(老、孔、释)并出;中土老、管(鲍叔牙)、孔、墨、庄(惠施)并起,构筑了文化东移,易地繁花似锦的局面。仅以淮北为轴心,环而论之,撇开娄顶山岩画、石山子石刻不谈,仅先秦,就有老、孔、墨、宋()、韩(非子)、孟、庄、惠(施)、荀、管(鲍)、蹇叔、百里奚、李斯或出或游此域。自春秋前后始,来自以淮北地区为中心的东方学者周游列国,纵横捭阖,呼风唤雨。他们背井离乡,遍布各大邦国,甚至包括西北边陲的秦(墨之徒孟胜等事简公、献公,蹇叔、百里奚事穆公,李斯事秦王赢正等);不仅主宰着这些国家的政治命运,竟至用他们伟大的思想框架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模式,原创性的主流意识铸就了当时的高级文化形态,使华夏文化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致使周边诸蛮夷之国在几千年内都无法企及。这些确确然是大淮北境域内的历史事实。权且以殷商文化为源,道家文化、齐鲁文化、豪强(盗贼、兵匪)文化、宋襄文化、两汉文化(乃至玄学余韵)、运河文化……等等,前衔后继,横连并结,形成了独具特色且又多元并出的淮北文化景观。殷商以降,老、孔、墨、韩、管、庄、孟环卫,迨至秦汉后,释家杂糅。此域代代名人秀挺、文化璀璨、英雄辈出、群星荟萃,竟不让帝都日月;豪杰斗争,英雄革命,柳陈雄风、佛光道气、儒魂萦怀,真郁郁乎文哉!宋都秦郡、古沛首府、汉墓唐船、柳江码头,遗迹斑驳;古濉、涣、涡接傍古黄河,沟通中原阡陌……闵子骞、蔡顺之孝举,颛孙子张“士见危致命”之论,子路“结缨”之仪(参见丁怀轸《贯通文化血脉、构建精神家园———淮北历史文化研究之我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如此等等。总之,博雅兼豪侠,仁爱且坚韧,舍生取义,利群济公是其历史性的特点。

从现实上看,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淮北人民群体拼搏,“乌金”奉献,“好人”蜂起 ,文明重构,正再造皖北“江南”。作为古战场的淮北,在儒释道为底色,中、西、马为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不仅奉奴隶起义英雄柳下跖为神灵,更尊农民起义首领陈胜、吴广为先贤。草莽揭杆、英雄拔剑、王冠踢飞,戮万户侯以彰庶民雄气;战马嘶鸣、炮声震天、决战淮海,灭旧王朝而立人民圣殿;数千年之沧桑,究其脉实一源!此豪气雄风,竟一以贯之(参见丁怀轸《贯通文化血脉、构建精神家园———淮北历史文化研究之我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由战争转而建设、生产,光复旧物、铸我家园:供乌金,献能源,输人才,文化璀璨,确确然已改地换天(参见纪健生《淮北赋》,《光明日报·百城赋·淮北赋》2007年9月6日)。一个由五湖四海集聚,廿六个民族汇合的现代移民城市,经五十年的奋斗,已赢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国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土地复垦示范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蝉联三届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奖,全国创业工作先进城市如此等等诸多荣誉称号,倘无一以贯之的精神支撑,何来如此辉煌之业绩?简言之,尚文崇德,急公济义,拼搏奉献,坚韧不拔,求善趋美,实乃淮北人之本色。

从历史与现实统一的角度,结合时代的风韵,针对淮北建设与发展的实际以及数次淮北精神的诸种表述,我们可以发现,一旦涉及到每个本土的个体淮北人,你都分不清他将在何时、何地、何境中表现出殷人的典雅、神秘;儒家的勤奋、执着;道家的自足、旷达;豪强的血性、雄风;汉子的豪迈、大气;魏晋名士的风流、飘逸;纨绔少年的浅薄、轻浮……事功与逍遥;敢为“天下先”与宁为“曳尾龟”;“敞亮胸襟”式全方位开放与“夜郎自大”型抱残守缺式自我封闭……古韵与时风,科学与迷信,历史与现代,儒释道与马列主义,这一切又是如此奇妙地、矛盾地,竟能统一在一个活生生的淮北人身上……循与史偕行,与时俱进之规,推陈出新,笔者窃以为可否将淮北精神概括为:尚文崇德,博雅豪侠,坚韧不拔,拼搏奉献,求善趋美。不知诸君以为然否?(作者为淮北市委党校教授)

猜你喜欢
淮北精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谁远谁近?
拿出精神
《淮北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