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翻译理论观照下的公示语翻译探析

2012-08-15 00:48单文波
关键词:译文交际文本

单文波

(湖北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使用的场合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公示语提供了相应的英语翻译。因此有必要就当前公示语翻译的理论基础和原则作一探析,以保证公示语翻译的质量。

一、公示语概念的厘定及特征

“公示语最初称为‘标语’(slogan),是指古时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盖尔人的战争呐喊(battle cry)和信号(gathering word)。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表示某一特征性的地位和目的,实现某一任务而提出的具有鼓动作用、简练、明确的语句,供口头呼喊的称为‘口号’,用于宣传和张贴的则是‘标语’。”[1]口号和标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有较强的号召力和鼓动性。在还未出现“公示语”这个统一称呼之前,这种出现在公共场所起指示和警示作用的文字有各种不同称呼,如“标识语”、“标示语”、“警示语”等。直至2005年9月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后,“公示语”一词逐渐成为一个通用词汇,相比而言,“公示语”较前文提到的各种称呼应用更为广泛,凡涉及饮食、住宿、交通、游览、娱乐、购物等行为与需求的基本文字信息内容均应属于公示语研究范围,可见公示语有如下特征:(1)公示语是一种为社会服务的实用文体。(2)公示语面对的受众是某一特定的人群。(3)公示语都有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具有特定的功能。

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公示语下一个全面而又简洁的定义:公示语是一种给专门目标人群观看,具有某种特殊交际功能,以达到特定交际目的并具有为社会服务属性的特殊实用文体。

二、公示语的功能

对于公示语的功能,说法不一。罗选民等认为,公示语主要有三种功能:提示功能,指令功能和参照功能[2]。张美芳根据德国功能派代表人物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对公示语的功能进行了三种分类:信息型、表情型和感染型,并且还区分了“兼具信息和感染功能型”以及“兼具表情和感染功能型”两种次要类型[3]。而牛新生则进一步将公示语的语言功能细分为6种:指示功能、提示功能、警示功能、告示功能、劝导功能和宣传功能[4]。吕和发认为可以将公示语的功能分为四种: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等功能[5]。而不论将公示语如何分类,公示语的语言功能都着眼于公众对此的反应和行为,即按照公示语所提供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下面就以吕和发分类的功能进行逐一分析。

(1)指示功能:这种类型的公示语在服务性的公共场合应用较多,它没有任何限制及强制意义,人们通过公示语提供的信息可以明确自己的方位、行为方式或目的等。如:紧急出口:Emergency Exit;出租车候客处:Taxi Stand。

(2)提示功能:这种类型的公示语起提示作用,对公众的行为加以指导和规范,告诉人们该做什么,通常语气温和。如:油漆未干:Wet Paint;售完:Sold Out。

(3)限制功能:这种类型的公示语具有十分明确的限制效果,语言直截了当,以使人们按照要求采取相应的行为,但不会让人感到强硬、粗暴。如:请勿践踏草坪: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头手请不要伸出窗外:Please Keep Arms and Head Inside。

(4)强制功能:具有强制功能的公示语往往简洁有力,多用含有“No”等否定意义的词汇,句型较单一,人们往往无选择余地。如:严禁左拐弯:No Left Turn;严禁超车:No Overtaking。

可见,公示语的语言功能就是使受众按照文本所传递的预期意图做出相应的反应,其呼唤功能最为突出,因此,公示语属于具有指示、提示、限制和强制等呼唤功能的文本,下面本文就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来探讨公示语英译的适用方法问题。

三、三种文本类型及其翻译方法

1.三种文本类型

在布勒(Buhler)的语言功能三分法的基础上,并参照其他名家之思想,英国语言学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对文本的研究之中,将文本分为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并在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一书中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进一步明确三种文本的不同范围及其性质[6]。

在表达型文本中,原作者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一般会忽略读者的反应,典型的表达文本包括:(1)严肃的文学作品,如抒情诗、长短篇小说、戏剧等;(2)权威性言论,如领导人发表的政治演讲、政府发布的各类文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由权威撰写的学术著作;(3)自传、散文和私人信函。此类文本中的读者背景显得模糊,个人感情完全宣泄于文本之中,其功能核心是作者。

信息型文本重在传递文本信息,因此此类文本重内容。这样的文本包括新闻报道、商业信函、官方文件、教材以及科研论文等。由于客观事实被视作信息文本的核心,所以在信息文本中作者的地位通常是“隐匿的”。

本文提出的方案已在2011年网站类课程的教学中试行,并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每个学生能独立制作完成一个完整的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网站,且能融合相关专业特色,达到应用的基本目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任重道远,教师应坚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放在首位,抓住课程教学的四要素进行改革,努力实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观念、方法的转变,把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作为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来抓.

呼唤型文本指的是能够感染读者并使其获得信息的所有文本。它所强调的是用劝导语言引发读者某种行为,因此和信息型文本不同的是,它不是单纯通过文本形式传递特定的信息,而是在传递信息时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就是旨在促使读者去思考进而采取行动。它的中心是读者,这类文本包括告示、通知说明书、广告等,很明显,公示语中的呼唤型功能居多,也即公示语文本属于呼唤型文本居多,公示语的翻译应在交际翻译理论观照下进行,关于这一点后文将会论述。

纽马克认为,采取何种翻译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文本类型(type of text)、读者身份(nature of readership)和翻译目的(purpose of the translation)。同时,他也强调对语言功能进行分类是为了应用于翻译。由此可见,纽马克文本类型理念的出发点在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而落脚点却在应用于文本翻译。将公示语翻译出来是为了让外国朋友更好地在中国学习和生活,对这样一种特殊的文体应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2.翻译方法

纽马克于1981年在《翻译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提出了著名的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作为不同文本的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于原文化和原作者,指的是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上下文的意义,只有在原文的涵义构成理解障碍时才会加以解释,其强调的是保持原文的内容。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运用语义翻译观,则其应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语义翻译中,“heaven”一词忠实地保留了原文的道教概念。而交际翻译却以目的语读者或接受者为导向,旨在传递信息而不是复制一连串的语言单位,它所关心的是如何最大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功能及其如何最大限度地作用于读者,原文中的遣词造句的形式仅被视为译者应考虑的部分因素。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运用交际翻译观,则其应译为Man proposes,God disposes,将道教的概念转换为西方笃信的基督教概念,“God”一词更适合西方读者的宗教背景和接受心理。从理论上讲,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差别很大,语义翻译侧重于再现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表现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完整再现语言的表达功能。而交际翻译重在传递信息,发挥语言传达信息和产生效果的功能,只注重读者的反应,使源语屈从于译语和译语文化,其强调的是译文的效果,即译文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该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为读者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纽马克指出表达型文本应侧重语义翻译,而以读者为中心的交际翻译应该更多地用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中,这也是下文讨论公示语翻译方法的基础。

四、翻译方法对公示语翻译的指导作用

如前所述,公示语应是呼唤型文本居多,它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四种功能,其目的是向译文读者提供指导或指令性信息,那么公示语的翻译就应该重视交际效果,将读者放在首位,只有这样公示语翻译的目的才能达到。而目前存在着不少错误或不好的公示语英语译文,其根源就在于译者把公示语当作表达型文本,跟在原文后面亦步亦趋,“忠实”地传递原文的形式,而忽略了传达原文的呼唤功能,这些错误包括死译硬译、交际信息失真、中式英语、文化误解、译文累赘、语意模糊、施为用意错位、语言礼貌蜕变、译文刻板、译文公示效果不佳等[7]。

下面将上述错误进行分类并逐一分析相应的翻译方法。

(2)交际信息失真。“宾客止步”是公共场所常常的公示语,很多地方都将其直译为Guest go no further,语气生硬,粗暴不说,还将公示语所要传递的信息完全丢失。其实“宾客止步”是很委婉地告诉受众“只有工作人员才能进入”这个信息,为了传递出汉语中的礼貌,完全可以反话正说,译为staff only。此类公示语翻译需要考虑英语国家的语用原则和得体性[9],不能死译、硬译,而应该注重公示语的呼唤功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迂回地提示受众如何去做,收到更好的交际效果。其他例子如:“小心落水”不可死译为Please Mind Falling Water,该译文不是提醒人们不要滑进水里,而是让人们注意正在落下来的水。正确的翻译应该就是Take care,类似的例子还有:禁止通车:Closed to All Vehicles;请当心脚下:Please Mind Your Step;死胡同:No Thoroughfare。

(3)用词不当。这包括语言不简炼,措辞不精确。这直接影响公示语的交际效果,极易给外国游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引起他们的误解,如:入口 Entrance Gate改译:Entrance;总服务台 Front Office改译:Reception;收银台 Cashier Desk改译:Cashier;警务工作室Police Affairs Office改译:Police Office;眼科医院Eye Hospital改译:Ophthalmology Hospital;口腔科Oral Clinic 改译:Dental Department。

译者切不可望文生义,不顾译语习惯,片面追求与原文字面上的对等。那么此类翻译应该套用原语在相同语境的现成说法,还原“源语”语言,让外国朋友一看就懂,真正达到对外交流和宣传的作用。

(4)内外无别。目前国内的一些通用汉语公示语在英语国家是找不到的,翻译工作者首先不应考虑如何译,而是考虑是否译。一些具有中国本土意义的公示信息经确认有必要保留但暂时无法找到对应译法的情况下应当参照实际功能需要选择适宜形式风格进行翻译[10]。如“禁止随地小便”、“请勿擅自拿走、违者必究”等如果逐条照翻,恐有损中国人形象,对于这种情况应采用“内外有别”的原则,分别翻译为Commit no nuisance和 please don’t take them away就足矣[11]。

五、结论

综上所述,公示语作为一种社会服务的文体,其目的是宣传性和服务性,其具有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英译时应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按照公示语所提供的指示去行动,基于此,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能够为公示语的翻译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重视翻译效果,将读者放在首位,重点是根据英语读者的需要传递公示语的内容,这样,在公示语文本的翻译中,应该以照顾其主导功能(施为功能)为主,而牺牲部分公示语的次要功能(文化影响)[12]。张振玉认为,“至于翻译,似宜信实为本,传真为贵,不宜有所删略”[13]。这也为公示语翻译应采用的策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注脚。

总之,公示语翻译的原则是:(1)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语言的流畅地道,简洁易懂;(2)遵循翻译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该标准已于2004年6月1日起实施);(3)翻译应立足于“言后之果”,“言外之力”,注重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话语意义;(4)尽量采取借译原则,还原“源语”语言,如若不能则适当采用“增译”、“减译”和“改写”三种变通的翻译方法。

[1]姚宝荣,潘惠霞.标语标牌英译错误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

[2]罗选民.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4).

[3]张美芳.澳门公共牌示语言及其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06(1).

[4]牛新生.公示语文本类型与翻译探析[J].外语教学,2008(3).

[5]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1).

[6]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Hertfordshire: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88.

[7]龙江华.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述评[J].语文学刊,2007(9).

[8]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公示语集锦[J].中国翻译,2006(2).

[9]卞正东.论标示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5(2).

[10]黄海燕.英语短语动词研究综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

[11]曾丽苏.略论指令性“禁止类”公示语及其语用翻译策略[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4).

[12]王银泉、陈新仁.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3).

[13]张振玉.翻译学概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译文交际文本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译文摘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I Like Thinking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