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潮佚诗十二首考释

2012-08-15 00:46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靖州直隶艺文

向 彪

(怀化学院中文系,湖南怀化418008)

许潮,字时泉,湖广靖州人,约生于明朝正德年间,卒于万历初年,嘉靖十三年 (1534年)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至二十四年(1545年),任河南新安知县。许潮是首开明清南杂剧创作之端绪的作家,也是明代第一个大量创作文人剧的杂剧作家,还是单折杂剧合集的创格者。其杂剧合集《泰和记》(一作《太和记》)因多方面的创新而成为明杂剧的代表作之一,并对明中叶以后杂剧创作的剧本体制、题材选择以及创作旨趣均产生过一定影响。

许潮不仅是个戏曲家,还是个诗人。据光绪《靖州直隶州志》 卷十《人物·文苑》[1]、道光《直隶靖州志》 卷十《人物·文苑》[2]记载,许潮著有《山石》等诗文集,但该诗文集一直未能发现。不过经麻国君、龙华先生以及笔者的努力,于《沅湘耆旧集》[3]、康熙《靖州志》[4]、乾隆《靖州志》[5]、乾隆《新安县志》[6]、光绪《靖州直隶州志》、道光《直隶靖州志》等清代方志和选本中,先后掘得许潮佚诗十二首①,此辑录如下,并作初步的校勘与考释,以就教于同好。

吊宋忠节公

身任封疆臣,当为封疆死。

到处青山下,白骨皆可委。

烈哉西溪翁,忠言犹在耳。

仲连东海情,文山衣带旨。

慷慨沉身易,永逐江之水。

清波浸白日,千载耀青史。

诗为五古。乾隆《靖州志》 卷十三《艺文》、光绪《靖州直隶州志》卷十一《艺文》、道光《直隶靖州志》 卷十二《艺文》、《沅湘耆旧集》卷十八均载录此诗。其中,乾隆《靖州志》、光绪《靖州直隶州志》、道光《直隶靖州志》均以《嘉忠(诗)》 题名,《沅湘耆旧集》 则以《吊宋忠节公》题名。因《嘉忠》为诗集名称,而非单篇诗歌题名,故本文从《沅湘耆旧集》。另外,《沅湘耆旧集》 将“慷慨沉身易,永逐江之水。清波浸白日,千载耀青史”四句缩为“慷慨赴洁流,千载耀青史”两句,“慷慨沉身易”改为“慷慨赴洁流”;另将“浩气塞苍” 中的“苍” 写作“苍雯”。“苍”即苍天之义,在古诗文中使用极为普遍。如陶潜《感士不遇赋》:“苍遐缅,人事无已。” 苏轼《和王》之一:“白发故交空掩卷,泪河东注问苍。” 许诗“浩气塞苍”是说浩然之气充塞 (满)了整个天空。“苍雯”或指天空中的云彩,但在古汉语中,除偶尔用作人名外,几乎不使用这一语汇。因此,许潮原诗应作“苍”。

宋忠节公,指明代忠烈宋以方。宋以方,字义卿,号四溪,靖州人,弘治乙丑进士,历户部郎中,正德十年(1515)迁瑞州知府。正德十四年(1519),因朱不从朱宸濠胁降,被斩祭江。事见《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忠义一》。[7](P7433)以方殉节后,其任职的瑞州和家乡靖州均建“忠节祠”以祀②,宋以方由是亦被后人尊称为“宋忠节公”。

秋夕感怀其一

疏锤窗外报新晴,一榻秋云枕簟清。

信是相思多膂力,桂花香在月中生。

其二

梦觉沉吟午夜时,黄连难比苦相思。

芙蓉冷淡芝兰瘦,秋兴如山付与谁?

诗为七绝,共两首。乾隆《靖州志》 卷十三《艺文》、光绪《靖州直隶州志》 卷十一《艺文》均载录二诗。诗写秋夕相思苦情。其一中的“疏锤窗外报新晴,一榻秋云枕簟清”两句,点明节令气候,“信是相思多膂力,桂花香在月中生”两句,点出相思主题;其二中的“梦觉沉吟午夜时,黄连难比苦相思”两句,直抒相思之苦,“芙蓉冷淡芝兰瘦,秋兴如山付与谁”两句,直言自己因相思而身体消瘦、精神衰减了,并发出“秋兴如山付与谁”的感叹。两诗命意相同,义脉连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相思之情。根据诗中所写“芙蓉” 等南方植物、“(竹)簟” 等南方人习用生活品以及喜在水边捶捣衣物而发出的“疏锤”声看,这两首诗当作于南方,或即作于作者家乡靖州;另据诗中所流露出的相思苦情推断,二诗很可能是许潮青年时期的作品。其一

客秋有感

芳草人何慕,梅花信已终。

梦惊嵩月冷,望隔楚云浓。

谁家金缕曲,清夜醉芙蓉。

其二

寒露不凝菊,秋阴已去桐。

乾坤双过马,南北一征鸿。

涸澈思时雨,虚舟忆定风。

夜深看剑气,犹奋旧时虹。

其三

月到半窗处,梦回孤枕时。

疏棂七八档,瘦影两三枝。

鸟雀巢何定?青云路在岐。

莫教方寸乱,频咏古人诗。

诗为五律,共三首。乾隆《靖州志》 卷十三《艺文》、乾隆《新安县志》卷十三《艺文》、光绪《靖州直隶州志》卷十一《艺文》、道光《直隶靖州志》 卷十二《艺文》、《沅湘耆旧集》卷十八均载录此诗。其中,第一首中的“梅花信已终” 句在《沅湘耆旧集》中写作“秋花类转蓬”③,“谁家金缕曲” 句中的“金缕曲” 在四种方志中都作“金缕细”。“金缕细”是指很细的金丝。如毛滂《武陵春》词“插帽殷罗金缕细”句中的“金缕细”,就是指细细的金丝,苏轼《南乡子》词“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句中的“金缕细”,则是形容像金丝一样纤细的柳条。《金缕曲》则是曲调名(既作词牌名,亦作曲牌名)。结合上下文文义,许诗原文应为“金缕曲”。造成错讹的原因,可能是乾隆诸志的刻工误将“曲 (繁体写作 `米曲')” 字刻成了“细” 字。而后出的《沅湘耆旧集》则作了更正。第二首“乾坤双过马”句中的“马”,在乾隆《靖州志》以外诸本中均写作“鸟”。鉴于诸志中乾隆《靖州志》早出,加上“鸟” 与下句中的“鸿”在意义上重复,而“马”又往往有“征马”、“战马” 之意,与“征鸿”正好相对,故推测原诗应作“马”。据诗题“客秋有感” 与“梦惊嵩 (嵩山——笔者注)月冷”句,可知该组诗作于河南新安知县任上。

其一抒发诗人深秋客居外方的怀乡之情与感慨。首联点明时令已进入深秋季节。颔联抒思乡之情。其中“梦惊”、“望隔”两词,用夸张的笔法,突显了诗人浓浓的“人在异乡为异客”之感和乡关之思。颈联形容自己的落魄之状。“黎”,一译作“梨”,梵语acarya“阿黎(梨)” 之省,意为高僧,也泛指僧人、和尚。“饭后钟”,谓寺钟鸣时斋饭已毕。相传唐代名相王播少年孤贫,客居扬州惠明寺木兰院,随僧斋食。日久,众僧厌恶,故意斋后才敲钟。王播闻声就食,结果扑空。二十四年以后,播以重位出镇该邦,故地重游,感慨万千,遂题下“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黎饭后钟” 的诗句。[8](P137)后遂用作贫穷落魄,遭受冷遇的典故,也喻人才落魄民间。在这里,许潮借用这一典故以自拟。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醉芙蓉”,重瓣花,清晨和上午初开时花冠洁白,并逐渐转变为粉红色,午后至傍晚凋谢时变为深红色。因花朵一日三变其色,故名醉芙蓉、三醉花,又名“三醉芙蓉”,是稀有的名贵品种。“醉芙蓉”一词用于诗词中,往往形容舞伎之美(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中即有“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的诗句,说吴娃(指西施——笔者注)的舞姿犹如醉酒芙蓉。面对“谁家金缕曲,清夜醉芙蓉”之声之景,客木妻异乡的诗人怎么不感慨万千呢!

其二抒发诗人的远大抱负。在诗中,许潮把自己比作身怀大志的鸿鹄、驰骋乾坤的战马。尤其是“夜深看剑气,犹奋旧时虹”两句,更凸显了诗人不甘潦落的积极进取精神。

其三则又映射出诗人“鸟雀巢何定?青云路在岐”的迷茫困惑与内心苦闷。在面临人生歧路的艰难抉择当口,为了“莫教方寸乱,”诗人遂用“频咏古人诗”的方式来稳定自己起伏难平的心绪。

秋日洛城有感

其一

南冠南望碧云头,楚水荆山入梦游。

寸草几回登岵屺,三星何夕赋绸缪。

深惭杜甫依严武,浪信何常荐马周。

晚愤清狂弹短铗,仰天横笑月横秋。

其二

洛日梁园几度秋,西风搔鬓动乡愁。

嵩山月苦同南照,汴水舟飞向楚流。

白石歌残天未旦,红尘踏遍路无休。

漫将舆地图披阅,却喜双亲旧常州。

诗为七律,共两首。乾隆《靖州志》卷十三《艺文》、乾隆《新安县志》 卷十三《艺文》、光绪《靖州直隶州志》卷十一《艺文》、道光《直隶靖州志》 卷十二《艺文》 均有载录,《沅湘耆旧集》卷十八只录其一。其中,第一首“三星何夕赋绸缪” 句中的“何夕”,在《沅湘耆旧集》 中写作“永夕”,“仰天横笑月横秋”句中的“横笑”,在《沅湘耆旧集》中写作“大笑”。因《沅湘耆旧集》较诸本晚出 (参见文后所列参考文献),故本文从早出诸志。另外,乾隆《新安县志》在第二首“却喜双亲旧常州”句下注曰:“常州二字疑讹。”据“秋日洛城有感”诗题,知题诗地点在洛阳,当作于新安任上。

其一抒发作者的思乡怀人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首联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南冠”,即楚冠。用春秋楚国钟仪的典故,借指楚人,泛指南方人④。“楚水荆山”指代作者家乡。“南冠南望碧云头,楚水荆山入梦游”,表明诗人常望家山,家乡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颔联则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寸草几回登岵屺” 中的“岵屺”,语出《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诗写行役之人常常登上草木葱茏的山冈和光秃秃的山冈瞻望父母。许潮借用《陟岵》诗意,写自己多少次登上山冈,遥望家乡的亲人。“三星何夕赋绸缪”中的“三星”、“何夕”、“绸缪”,语出《诗经·唐风·绸缪》 中的诗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三星,即二十八宿中的参宿三星⑤。绸缪,缠绵之意,多指夫妻新婚之夜的缠绵。这句化用《绸缪》诗意,表达诗人不知何夕得与亲人“赋绸缪”的怅望。“深惭杜甫依严武”、“浪信(空信;轻易相信——笔者注)何常荐马周”、“晚愤清狂弹短铗” 三句,借咏杜甫、马周、冯谖等古人的坎坷人生际遇,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悲、仕途失意之哀。从前释《客秋有感》 其二等诗中可知,许潮本有发愤图强的远大抱负,不甘沉沦的进取有为精神。但才华横溢的他,却终生只做过区区一邑令,心中不免郁积着一股愤懑不平之情,因而在诗中不禁要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了。

其二抒发了诗人于秋日洛城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洛日梁园几度秋,西风搔鬓动乡愁”,表明了作者已宦游他乡数年。因此,只要西风搔鬓,就会牵动他的乡愁,只要望见月照嵩山,就会想念同一轮明月照耀着的家乡;如同向楚流的汴水飞舟一样,他已归心似箭。

寄别尚西桥挥使

云路崎岖幸盍簪,牙琴巴瑟遇知音。

终军才气争今古,公瑾英犹共浅深。

楚水嵩山千里梦,剡溪莲社百年心。

何时杖策辕门左,入幕投壶细讲论。

诗为七律。乾隆《靖州志》 卷十三《艺文》、光绪《靖州直隶州志》卷十一《艺文》、道光《直隶靖州志》卷十二《艺文》、乾隆《新安县志》卷十三《艺文》均载录此诗。其中,光绪《靖州直隶州志》将“何时杖策辕门左”句中的“左” 字写作“在” 字,应是传录乾隆《靖州志》 时发生的笔误(“辕门在”句意不通)。根据诗中“楚水嵩山千里梦”等句,知该诗作于新安县令任上。寄赠对象尚西桥,籍里生平无考。“西桥” 可能是号,与“东坡” 类。诗中以西汉时期的终军来比拟西桥的志远才高,以三国时代的周瑜来比拟西桥的英雄气概。结合诗题以及诗中“辕门”(古时军营的大门)一词推测,尚西桥应任武职,职务为指挥使 (简称“挥使”)。明代担任五城兵马司和地方军卫的指挥官都称指挥使,锦衣卫下也设指挥使,西桥究为何种指挥使,一时还难以断定。

赠温东山嵩冈昆仲

文武无双士,乾坤有数家。

片言要叛国,长啸散胡笳。

伯氏闲三略,季方富五车。

剑光常射斗,笔彩已生花。

鹏举云霄辶回,鹰扬世代赊。

帐帷藏虎豹,挥洒走龙蛇。

自信封青海,谁先拜白麻。

功奇三箭唱,名奏五云华。

幸入将军幕,荣尝学士茶。

投壶星户动,刻烛月轮斜。

曲误频频顾,诗敲字字嘉。

恍疑游海宇,忘却似天涯。

倚马思囊锦,闻鸡忆莫邪。

嵩云生楚岫,落月照荆沙,

此派清无断,思君叹问槎。

诗为五排。乾隆《靖州志》 卷十三《艺文》、光绪《靖州直隶州志》卷十一《艺文》、道光《直隶靖州志》 卷十二《艺文》均载录此诗。据诗中“嵩云生楚岫,落月照荆沙”句,推知该诗也作于新安任上。赠诗对象为温氏兄弟,“东山”、“嵩冈”是兄弟俩的号。“嵩冈”指嵩山。嵩山分太室山和少室山。太室山在伊河之东,俗称东山;少室山在伊河之西,俗称西山⑥。温氏伯仲既以“嵩冈”、“东山”为号,应为洛阳嵩山一带人无疑;而许潮任职的新安县也正处这一地区。因邓,他们有幸结识,酬酢往来,也是情理中事。

但温氏伯仲究为何人?笔者细检《重修洛阳县志》,查得洛阳籍人士于明代嘉靖前后同为官员的温姓兄弟共两对:一对饲温新、温秀昆仲。该志卷七《选举·进士》类有载:“温新,戊戌,户部主事衔籍。”卷七《选举·举人》类有载:“温秀,壬午,襄阳同知。”[9]《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二”著录有他兄弟俩的诗歌合集——《二温诗集》四卷,并附小注:“《太谷诗集》二卷,温新撰。《中谷诗集》二卷,新弟秀撰。浙江孙仰曾家藏本”。但温新字伯明,别号太谷,温秀字仲实,别号中谷,[10](P1749)显然此昆仲非彼昆仲。另一对是温如春、温如璋昆仲。同志卷七《选举·进士》类有载:“温如春,癸丑,福建布政衔。”“温如璋,丙辰,佥都御史。”卷八《人物》有温如春、温如璋兄弟合传。卷十五《艺文·记》类载有如春《太师谥文靖刘公祠堂记》文。卷二十一《艺文·七律》类载有如璋《九日同吕文川宿龙门洞中》、《春邙山佛堂》诗。另外,清初曹寅《楝亭书目》卷四《明人集》中则载有温如璋诗文集信息:“温函野集,明中丞温如璋著,二卷,吴郡王世贞、皇甫坊序,一册。”[11](P2684)“中丞” 即“御史中丞” 之简称,与洛阳志所记温如璋官职“佥都御史”同,可证《温函野集》确为洛阳温如璋所著⑦,“函野”可能是他的字。又据许潮诗中“文武无双士,乾坤有数家”、“伯氏闲三略,季方富五车” 等句可知,温氏昆仲伯(兄)为武官、季 (弟)为文职,弟学富五车,兄娴熟兵略⑧。而温如春曾任福建布政使,自属“文”;温如璋曾任山西、直隶等地巡按御史,自属“武”。但《洛阳县志》并未著录温如春兄弟俩的字、号,因此,还不能断定温如春兄弟就是温东山、温嵩冈昆仲。

新安罢事后馆河南街同乡蒲圻邓石峰兄弟两月余归留别一律

美玉欣逢邓仲华,龙门一谒便通家。

渠水渭川纡地脉,嵩云洛月共天涯。

春风拟结香山社,百里棠阴日未斜。

诗为七律。乾隆《靖州志》 卷十三《艺文》、光绪《靖州直隶州志》卷十一《艺文》、道光《直隶靖州志》卷十二《艺文》 均载录此诗。乾隆《新安县志》 卷十三《艺文》 亦有载录。据诗题可知,该诗应为诗人在新安罢官后留别蒲圻邓石峰兄弟时而作。邓石峰兄弟,其生平事迹无考。据诗中“龙门一谒便通家”句可知,诗人与邓氏兄弟是在洛阳龙门相遇并成为“通家”(犹言世交)的。诗中抒发了对邓石峰兄弟“文章烨烨堪瑚琏 (比喻治国安邦之才——笔者注),紫气羡莫邪(这里指宝剑,比喻有武将之能——笔者注)”的赞赏之情,并表达了在美好的春光中与邓氏兄弟缔结“香山社”⑨即志同道合者之社的强烈愿望。

二忠祠

生非容易死非难,生死难于道义安。

天理在人心不泯,英风吹我发犹寒。

万夫莫赎双良将,百炼难销一寸丹。

庙创康庄天有意,分明留与丈夫看。

诗为七律。康熙《靖州志》 卷六《艺文》、乾隆《靖州志》卷十三《艺文》、光绪《靖州直隶州志》 卷十一《艺文》、道光《直隶靖州志》 卷十二《艺文》、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卷十八均载录此诗。其中,“庙创康庄天有意”句中的“天有意”,在光绪《靖州直隶州志》、《沅湘耆旧集》 中写作“真有意”,联系上下文,句意似有不通,故本文从早出的康熙、乾隆诸志。

二忠祠,康熙《靖州志》 卷三《坛庙》 有载: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靖州部》 所云相同。[12](P19417)“巡抚赵公”即赵贤 (1532-1606),隆庆六年(1572)至万历三年 (1775),巡抚湖广。

据康熙《靖州志》所记,靖州知州秘心传是在万历二年奉赵贤之命题“二忠祠”的,那么许潮《二忠祠》诗当作于万历二年以后,此时许潮应已年届六旬。诗歌颂扬了邓、曹“双良将”死于“道义”的名节,表达了“万夫莫赎双良将”的惋惜之情以及对邓、曹二将“百炼难销一寸丹”的崇敬之心。

乾隆《靖州志》 卷十二《人物·文苑》、光绪《靖州直隶州志》 卷十《人物·文苑》、道光《直隶靖州志》 卷十《人物·文苑》均谓许潮“风流洒落,博洽多闻,言根经史”,这十二首佚诗正可谓是对许潮这种韵度风神和博识洽闻的生动注脚。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卷十八说许潮诗歌“偶存一、二,皆稳洽可诵”,这十二首佚诗也是对许潮诗歌“稳洽”(工稳谐和)风格的有力佐证。

由于这十二首诗歌是迄今仅见的许潮佚诗,因此,对这十二首佚诗进行初步的校勘与考释,对于考订其文字,了解许潮诗歌的题材内容、思想倾向以及许潮的生平、师承、交游与学识等情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清]吴起凤等修.[清]唐际虞等纂.[光绪]靖州直隶州志[Z].光绪五年刻本.

[2][清]魏德畹纂修.[清]觉罗隆恩续修.[清]汪尚友 (续纂).[道光]直隶靖州志 [Z].道光七年修、十七年续修刻本.

[3][清]邓显鹤辑.[清]沈道宽校订.沅湘耆旧集 [Z].道光二十三年刊本.

[4][清]祝钟贤修.[清]李大翥纂.[康熙]靖州志 [Z].康熙二十三年刻本.

[5][清]吕宣曾修.[清]张开东纂.[乾隆]靖州志 [Z].乾隆三十一年刻本.

[6][清]邱 峨修.[清]吕宣曾纂.[乾隆]新安县志 [Z].乾隆三十一年刊本,民国三年曾炳章石印本.

[7][清]张廷玉等撰.明史 [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五代]王定保撰.姜汉椿校注.唐摭言校注 (卷七)[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9][清]龚松林纂修.[清]汪坚总修.重修洛阳县志[Z].民国13年刊本.

[10][清]纪昀,陆锡熊,孙士毅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1][清]曹寅.楝亭书目 [Z].辽海丛书本.

[12][清]陈梦雷,蒋延锡等.古今图书集成 [M].上海:中华书局,1934.

注释:

①向彪.新发现的许潮佚诗八首及其文献价值 [J].怀化学院学报,2010,(4).

②[清]陈梦雷,蒋延锡等撰.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靖州部.祠庙考类对靖州所建祭祀宋以方“忠节祠”的规制、布局、陈设以及沿革等有较详细的记载,本文限于篇幅,从略.

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④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有载:“晋侯观於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以后,楚冠便被称为“南冠”,借指楚人,泛指南方人.如北周庾信《率尔成咏》中即有“南冠今别楚,荆王遂游秦”的诗句.

⑤关于《诗经·唐风·绸缪》“三星在天” 中的“三星”,学界有多种解释:《毛传》认为指参宿三星.《郑笺》则认为指心宿三星.《晋书·天文志上》解释为“参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近代天文学家朱文鑫考证认为,三段中的三星分别指参宿三星、心宿三星、河鼓三星,此处指参宿三星 (详见《天文考古录·唐风三星说》).

⑥嵩山地区相传为大禹治水的地方.大禹治水之时,大夫人居住在东山,因此东山得名“太室山”;小夫人居住在西山,因此西山得名“少室山”,少林寺即因坐落在少室山而得名.

⑦香山社,即香火社.原指佛教徒的结社.以“香火”名社,盖取“香火因缘”之意.《旧唐书·白居易传》记载:“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因白居易曾参与这种结社,故又名香山社.后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结社.

⑧“三略”,指古代兵书《黄公三略》.据《明实录·世宗实录》记载,嘉靖四十年 (1561),温如璋曾向朝廷提出“(山西)各卫所屯粮宜责成有司,与民粮同征.如遇升任考满,一体查核,不得专属武臣”的建议,获准执行.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二月,明廷还批准兵部建议,将山西经验推广全国.嘉靖四十四年 (1565)二月,又条陈议处江南兵食三事,以“一品官优免太滥,诡寄日滋”,请于江南推行“十段锦法”(明朝中叶在江南推行的一种赋役改革),也获准推行.温如璋韬略如此,亦堪称“闲三略”者.

⑨明朝历史人物中还有一福建温如璋 (生卒年待考),字孚德;漳州海澄人.明万历己丑年进士.见清陈钅英等修,邓来祚等纂《海澄县志》.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

猜你喜欢
靖州直隶艺文
湖南靖州:特种土猪成抢手年货
清代直隶铸钱史
李光地治理直隶水患始末
艺文活动早知道
艺文活动早知道
湖南靖州设立湿地自然学校
小陈老师来上课
靖州林下经济发展探讨
清代直隶旗地考述
清末民初直隶商会的乡村赈灾活动述略(1903-19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