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处理策略

2012-08-15 00:53王磊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教材

王磊钢

(安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湖南 安化 413500)

“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处理策略

王磊钢

(安化县教师进修学校,湖南 安化 413500)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小学科学教师应该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合理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把握好与初中科学课程知识点的衔接。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科学素养;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初中理、化、生、地等科学课程学习的启蒙,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小学科学课程面对的是小学生,故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又将与初中科学课程有重大的区别。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理解好课程标准的同时,还要深刻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在使用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采用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握好与初中相关知识的衔接。但实际上很多学校由于没有小学科学专任教师,一般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这样,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宗旨,更不能较好地与初中的科学课程衔接。为此,笔者从这一角度来谈一谈小学科学教师如何把握和使用教材。

一、强化科学素养,弱化知识传授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进行《自然》的学科教育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密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努力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旧有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力争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科学》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温度和温度计》一节中,教材有这么一句话:“我们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准确吗?可靠吗?”在教学中我们要很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不能视而不见或一带而过。在生活中我们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有时确实不可靠,不能作为科学的标准来衡量物体的冷热程度。山间的泉水的温度,几乎是恒定的,但我们感觉到冬暖夏凉,这是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造成的错觉。为了更加客观地判断水的真实冷热程度,我们必须用温度计去测量。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落快的观点,作为金科玉律一直传用到四百多年前才被伽利略所否定。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这样就误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其实这是一种假像,是因为空气对树叶的阻力大,故下落时要慢,但如果将它们放在抽掉空气的牛顿管里做实验时,会发现它们同时落地。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至于具体的知识传授可以适当弱化一些,如在“观察温度计”的学习中,教师没有必要将温度计的使用要求一步到位,因为这方面的知识在初中还会学到,还会专门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强化动手体验,弱化理论解释

小学科学课程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差别,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及时进行个别指导。例如,在《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节的教学中,教科书安排了两个活动,分别是两节电池的连接和两个灯炮的连接。教师应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相应的器材,指导学生动手连接,要求学生用这些材料组装成不同的电路,然后进行观察。显然,电池和灯泡按不同的方式连接其效果是不同的。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分别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至于电池和电灯的串、并联规律,只作适当的解释。因为到了初、高中物理还会分别研究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过多的理论解释是徒劳的,相反,让他们亲手连接电路,对于以后的学习非常有利。又例如“磁悬浮列车”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中都提到了,显然在小学三年级学生面前过多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是不现实的,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观察悬浮磁铁现象,就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正如教材中所说:“虽然,我们的悬浮磁铁和真正的磁悬浮列车在技术上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你要知道,正是这个磁铁悬浮的现象启发并激励了科技人员攻克重重技术难关,制造出了真正的磁悬浮列车。”

小学《科学》课程的又一目标是注重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日常生活和大自然,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科学学习活动,并尽可能地运用自己的感官与认识对象相互作用。对于植物和动物,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它们作为活的生命体去看待。不仅从生命的角度展开对它们的认识活动,而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生命的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让学生从小养成善待生命、亲近自然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1]。

三、强化探究过程,弱化探究结果

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科学探究也是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探究教学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科学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和科学观念的教育。小学科学探究的教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探究和在探究中学会学习,科学探究教学不仅体现了全新的教育观念,也蕴含了丰富的方法论。因此,小学科学探究的教学与知识学习的教学不同,它更重视学生的参与,更重视学生探究的过程,例如,在《观察绿豆芽的生长》一节的教学中,教材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由于这个探究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上一次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观察种子从种下去,到长出叶这段时间要经历哪些阶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样,探究的结果可能多种多样,也可能失败。这时,老师不应以探究结果的成败来评价学生,而应从参与的过程来衡量学生,学生参与这个探究实验,体验探究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对于那些探究结果不理想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找到自己计划的缺陷。

四、强化初中知识衔接点,弱化初中知识脱节点

小学科学中很多教学内容与初中的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链接在一起的。以物理为例,初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在小学科学里差不多都已提到。例如,小学科学中关于声的产生探究实验和初中物理相似,但声的传播,小学科学里只通过几个小实验来说明声可以在气体、液体里传播,当然也说明了声可以从各个不同方向传播,但并没有探究声的传播速度。而初中物理里不但阐明了声的传播速度与媒介物质种类有关,而且还与媒介物质温度有关,并且特别指出了声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至于声的三个特征,小学科学里只探究了音调的高低,没有响度与音色。光的反射在小学科学里仅用实验说明了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能够成像,而在初中物理里则更进一步地探究了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见,小学科学只是提出这些物理现象,让学生了解,并没有像初中物理那样提高到理性的认识,也没有提出物理量的概念,更没有总结出物理规律,并对它进行定量计算。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科学教师不但要特别注意到教材中那些与初中内容相链接的地方,而且还要将小学科学教学和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衔接好,以便让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有一个平稳的过渡。在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中,有这样一个探究课题,即探究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结论是:小车越重,小车运动越慢。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这样描述的: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但是有不少学生总是认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重力,我想这和小学所做的这个探究课题也许有些相关吧。建议小学科学教师在这个问题中就应该这样叙述:“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汽车越重,汽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因为只有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这样的条件下,汽车越重,其对地面的压力才越大,此时,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这个条件非常重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汽车越重隐含了压力越大[2]。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个别知识点在小学科学里提到了,但到了初中反而没有提及,与初中知识相脱节。如在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中,教材要求学生比较两节电池的串、并联连接方式的特点。其实关于电池的并联在初中物理里也不作要求,现在出现在小学科学的教材中,笔者建议小学科学教师在处理这一段教材时要相对弱化一些,只需让学生动手连接并观察到这一现象:两节电池串联使用会使小灯泡特别亮,而并联使用小灯泡不太亮。然后告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电池都会串联使用。至于“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就不必作过多解释了。

五、强化科学评价,弱化书面考试

如何评价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显然现在仅仅用书面考试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不行的,需要建立一个与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相符的评价方法,使教学工作与评价工作相统一。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分等、排队的做法,势必引起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时机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理解,又要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单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本《标准》的建议,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小学科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来发明、创新。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1]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三年级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许志,李秋霞.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学的关键是注重“条件”[J].中学物理,2012,(4).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Material Treatment in Primary Science Course

WANG Lei-gang

(Anhua Teacher Training School,Anhua,Hunan 413522)

According to theFull-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Science(Grade 3-6)Course Standard(Experiment Draft),science quality isthe core of scienc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and science teachersin primary schoolsshould change the past tendency of knowledge-orientation.Instead,they should adhere to taking some exploration activities, focusing on helping students form a positive attitude,paying attention to their exploring process,and evaluating reasonably the students’learning quality.

new curriculum;scienc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science quality;science exploration

G623.6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3-0029-04

2012-01-20

王磊钢(1962—),男,湖南安化人,湖南省安化县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物理课程和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胡 伟]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科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