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大项目拉动的滨海新区规划探析

2012-08-15 00:51武志东刘海燕
山西建筑 2012年24期
关键词:空港新区机场

武志东 刘海燕

(1.大连民族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2.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12)

0 引言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和龙头,大连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应贯彻和落实国家战略,从更高战略层次谋划区域发展,打造东北亚经济发展新高地,实现大连跨越发展。为此,中共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推进全域城市化、跨越发展战略空间”。

大连空港新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北部,作为大连唯一坐拥海、陆、空、轨、铁立体交通的枢纽区域,城市北进的必由之路及全域城市化的重要区域,空港新区对未来城市发展、对“三个中心、一个集聚区”建设、对构建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1 四大核心战略资源的拉动作用

空港新区紧邻大连新国际机场,规划范围内有哈大高铁客运站、大连市体育中心、医疗中心等顶级战略型资源。四大战略资源带动作用的复合叠加,将产生乘数效应,使空港新区成为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

1.1 国际空港——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

近年来大连机场客流吞吐量的增长率持续增长,旅客吞吐量从2000年的不足300万人次到2010年突破1 000万人次。预计2020年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2 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5万t。根据国际航空港的发展经验,1 000万客流吞吐量是机场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临空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门槛,大连即将进入空港时代。

建设国际空港、打造临空经济区,对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提高城市竞争优势、发展外向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大连城市经济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铁车站

哈大客运专线建成后,大连与东北其他主要城市将联动发展,城市间的距离将大大拉近,围绕大连新火车站将形成区域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其建设必将带动周边区域快速发展。

1.3 体育中心

大连市体育产业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群众基础及较好的政策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居民消费、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同时,作为新兴产业,体育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可开发性,也将成为提升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新的增长点。

2013年大连将和沈阳共同举办第十二届全运会,届时将有数万观众来连参与体育赛事,这次盛会将极大拉动地区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知名度。

1.4 医疗中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而健康医疗恰恰正是影响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主要因素。中国未来迅速地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不容忽视。而老龄化社会将会在整体上增加对医疗服务的刚性需求。

大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急救中心等项目选址同时落户空港新区,将极大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地区吸引力。

2 发展战略

2.1 优势凸显、港城联动

充分发挥空港、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等交通优势,体育中心、医疗中心等带来的配套优势,将区域各方优势有效整合,促进港城联动、协同发展。

2.2 生活优质、产业高端

构建友好亲和型城市,依托高品质公共服务和宜居都市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集聚;提升产业间升级,沿着产业链向附加值高的产业延伸,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研发能力培育,促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发展低碳产业,打造低能耗、低排放、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范例;建设最优质的生活区,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滨海空港新区。

2.3 生态建设、组团拓展

注重山体、岸线、河流等自然要素的保护与利用,预留必要的生态廊道,合理建设,保证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采用组团式空间层级推进模式,提高城市整体建设水平。

3 总体构想

利用空港与海港、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等联动发展的优势,构建有机、高效的临空产业链条,实现功能互补,使城市及区域发展处于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形成辐射东北亚的国际航空城;依托空港产业、体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引导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形成集临空物流、国际商贸、滨海旅游、总部基地、商务办公、科技研发、会议会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采用城市化与产业化两轮驱动方式,构建环渤海经济圈产业高地。

规划构建“一廊、一带、两轴、三心、六城”的格局,形成组团布局集中,组团间有绿色隔离的城市结构。

一条东西向生态廊道,连接区内主要山体,并与北部及西部森林公园相连的组团间生态屏障,同时也是市政基础设施系统、生态系统、应急保障系统等的重要通廊;一条滨海综合发展带,结合不同滨海岸线的优势与特色,打造不同的滨海主题区。将山东路继续向北延伸,成为南接中华路商务区、北至起步区的重要南北向城市发展轴;同时将姚砬路局部改线,成为东接高铁车站、西接滨海核心区并指向中央湖的东西向发展轴;“三心”指位于体育中心东侧的综合服务核心、位于起步区的空港商务核心、位于中央湖南北两侧的滨海旅游居住中心;“六城”指六大功能片区。

4 生态支撑

1)充分利用区内自然山体,与北部森林公园、西部森林公园相连,形成贯穿东西的生态廊道。充分利用鞍子山自然山体,形成鞍子山森林公园,结合棋盘山与现状夏丽高尔夫球场,形成山体体育公园。规划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面向海洋,形成组团间绿色隔离的空间结构,整合“山、海、林”多生态要素一应俱全的区域生态要素空间格局,注重生态保护与资源有效利用,增加开放程度,营造生态良好、环境和谐、协调发展的绿色空间。

2)建设连接山海的生态走廊,构筑“山海相连”的景观生态格局,创建宜人的城市开放空间。开放空间系统是迁徙生物的栖息地,也是人们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规划通过绿色通道联系山体和海洋,在保留原有自然绿色通道的基础上,新建森林公园、大型城市公园和地区性公园等公共空间,构成连续性的开放空间系统。

规划沿丹大高速公路构筑东西向“绿色主干廊道”,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特色,从“绿色主干廊道”向南部山体及北侧海洋延伸,构筑优美的“山海相连”的景观格局。

5 基础设施支撑

1)构筑最为安全迅捷的内外交通联系,创建层次完善的交通网络系统。构建规划区内东西向和南北向交通骨架,南关岭火车站为汽车、高铁、地铁、轻轨等多种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联系新机场、普湾新区、金州新区、大连市中心区、旅顺口区的轨道交通线路,为空港新区与城市各组团之间提供轨道交通服务。海上交通由快艇系统联系,可作为旅游观光和应急保障作用。

2)建设滨海路,创造乐山亲水的丰富多彩的公共空间。规划在保证休闲、商业、文化等公共活动场所便捷可达外,还要在沿海建造滨海路、栈道、山体公园、河口湿地公园等,为市民提供亲山乐水的自然空间。

3)预留基础设施廊道,健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沿丹大高速公路设置由东向西400 m宽的基础设施走廊,用于城市电力、供水、燃气等干线的敷设,促进空港新区的建设发展。

6 结语

随着经济的增长及社会的发展,重大项目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大连空港新区是城市向北发展的重要节点,规划借鉴国内外机场建设模式,以新机场、高铁车站、体育中心及医疗中心的建设为契机,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快对机场周边地区的开发,形成具有空港特色的产业集群,树立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新形象,精心打造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发展领先,道路系统发达,配套设施完善,人文特色鲜明,山、海、城相融合的滨海新区。

[1]周 琴,张海兰.我国机场周边地区规划初探[J].华中建筑,2005(6):11-13.

[2]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概念性总体规划[Z].

[3]卢培云.生态导向的新区发展对策探讨[J].山西建筑,2010,36(18):40-41.

猜你喜欢
空港新区机场
机场罢工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乘世界空港东风,聚湾区枢纽动能!未来空港新经济发展高峰论坛
广州空港经济,乘“机”起飞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从“中国制帽之乡”到空港小镇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