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探讨

2012-08-15 00:51王雅娟
山西建筑 2012年12期
关键词:街道空间建筑

王雅娟

(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河南 洛阳 471003)

1 城市街道的历史发展

城市街道属于城市道路的一种,道路是城市的命脉,连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街道更是细腻地接触到城市的表里基层,给城市以展示的界面。中国的城市规划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城市更是有着在中国独特文化主导下形成的一种特有规制,如盛行于唐代的“里坊制”,是中国城市街道的基础,以规划方正粗放的城市大街为主,连接自由发展的小巷,胡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演变,城市街道有了更为细致的划分,如商业步行街、文化街、小吃街等等,一个城市的形象特点最终还是归结到城市街道空间上。

2 城市街道景观的构成元素

城市景观包括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人文要素所反映出来的城市形态。传统的城市要素有建筑、街道、广场、邻里、公园、纪念物等,这里所说的城市街道景观是较为具体细腻的城市景观,是以城市街道建筑为主,另外还有道路、建筑小品、绿化等人工要素,天空、河流、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城市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

2.1 城市街道建筑

建筑是城市的主体,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场所。一个城市的物质形态呈现,说到底是由城市建筑为主构成的。建筑主要是通过形态,材料质感和色彩来表现的,现代城市建筑往往不再拘泥于一定的形态,而是千姿百态,百花齐放。从古代城市的一个整体建筑风格,到现代化城市中的各种地标性建筑,可以说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特性,如古希腊雅典卫城中白色石材建造的神庙突出了它的庄严神秘;中国南方城市苏州的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则表现出一种含蓄温婉的韵味。宏观上来说城市的建筑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如线性景观,点性景观和面性景观,而街道建筑正是线性景观中的界面建筑,如商业街中的临街商铺,胡同巷子里的住户大门等。街道的建筑也会构成街道两边的轮廓线乃至城市的轮廓线。街道建筑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却也不能脱离城市的统领,“一座建筑在一个城市中,应当好好的去协调空间和视觉,能够在细节上将城市重塑,如高迪的建筑之于巴塞罗那,新MOMA之于纽约一样,建筑最最核心的精神应该是与所在城市完美的融合,而不是抽离”[1]。值得一提的是建筑的色彩,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建筑的外观色彩,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性格,居民的喜好,甚至在文化上追求什么”[2]。中国古代的城市色彩独具一格,社会阶级的划分限定了色彩的使用,只有统治阶级的皇城里才是金碧辉煌,黄色琉璃瓦,朱红的柱拱窗棂,鲜艳的雕梁画栋;而大部分的城市街巷里是黑白灰,青砖灰瓦的低调朴素,白粉墙的清新雅致。这股浓厚的中国风如今也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中慢慢退去,城市街道开始变得拥挤喧嚣,特别是街道里的色彩眼花缭乱,缺乏秩序感。不过这些问题也得到有关部门的注意,一些城市已经开始统一规范城市的色彩,如北京的城市色彩定为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

2.2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要依据街道的使用性质而定,如城市的主干道上,一定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各自合理划分,要保证交通的顺畅。近几年机动车辆剧增,频繁堵车已经不仅仅是大城市的现象,中小城市也逐渐开始拥堵,所以市政在新区的规划上道路拓宽了许多,但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道路过于空旷,容易让人麻痹,绿灯稍短就会来不及穿过马路。一般街道上的道路,特别是稍微偏僻些的街道,往往是人车共用的,如果是靠近超市,菜市场,那么人员流动特别密集,大量短暂停泊的车辆更是会阻碍交通的流线。

2.3 建筑小品、街道绿化

城市街道两边的建筑小品,除了作为城市辅助设施供人们使用外(如公交站台、果皮箱、路灯、广告招牌、电话亭等),还有纯粹是为了装饰街道、美化城市的,如街头的园艺花圃、雕塑、喷泉等。这些小品就像是人们身上的饰品一样,让街道变得丰富多彩。特别要说的是街道里的广告招牌,好的广告创意会令人耳目一新,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但由于现代商业活动的频繁,广告条幅、宣传画已充斥了整个街道的每个角落。说到城市的绿化,这是城市不可缺少的元素。有时候人们怀念旧时的街道巷子,其实是惦记着那里已经生长多年的绿化环境,“绿城”郑州、古都洛阳都有几条拥有生长几十年法桐的老街道,如洛阳涧西区的西苑路上,两边车道中间是很宽的林荫道,除了砖铺的人行道,就是绿化苗圃,隔一段距离会有雕塑,小广场,座椅,沿街道共有四排法桐树,当夏季来临时,绿茵茵的树枝高高地遮满街道上空,充满勃勃生机,所以这条街道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2.4 城市中人们的活动

看过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人们,都会被北宋东京的热闹繁华所吸引,而它的繁荣不在于路边楼馆如何高耸独特,在于市井街头来往行人们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平民、街巷小贩都忙于奔波自己的生活,这让城市充满生机活力,因为城市给居住的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活空间,这才是城市的意义。“人们生活的古老的街道更能够吸引我,我喜欢看人们怎样在其中生活[3]。”日本建筑师坂本一成的这句话其实可以这样理解,人们生活的各种行为方式给城市的建筑空间增添了内涵,反过来说就是只有能够容纳人们活动的城市才是有人气有活力的。新加坡资深建筑规划师刘太格提出“让城市陪你逛街,有很多橱窗在前面陪着你[4]。”他主张保护老建筑,不让它孤立尘封,“一座城市没有老房子就像一个人没有记忆”,在这里,他的“让城市陪你逛街”的观点非常贴切,透出了一个城市建筑空间的亲和力。

3 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及现状问题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的一角,它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领域来表现城市的各种特征。街道空间的各种构成元素之间须主次结合,相互协调,通过一些合理的设计手法、各种形态的艺术构成,才能形成一个有机体。

1)街道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包括形式和空间的融合。现代的城市建筑过多地强调了个体自身的个性特点,忽视了与周围建筑空间环境的联系,城市的完整性、连续性开始变得支离破碎,空间也变得单调、突兀。光是靠建筑视觉上的标新立异,样式符号的堆砌,不代表街道的丰富性、有机性、生动性,也难免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作为城市中的一个主题细胞,街道上的建筑应该给予人们一种视觉空间上的舒适感、美感。

2)城市街道空间的深层文化内涵应该被发掘。一说到城市的地域文化底蕴、历史沉淀,不是放一座雕塑,刻一段碑文这么简单,它应该是通过设计者的精心设计,渗透到建筑、小品、环境的设计当中去,让身边的大众自己去感受出作品的丰富细腻,在体会它的文化韵味的同时感受到设计带来的知识性、趣味性,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普及了城市的文化。

3)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观念。近几年来人性化的设计观念提得很响,也会成为一些设计上的亮点,这说明人们的观念开始转移到人类本身。但到底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文本”。很多时候,设计只是去承载着一种虚荣、浮华,所谓的品位和高档等。人性化的设计更多是体现在细节上,不为人注意,也不会为设计提高到多高的水平,但一旦遇到切身感受的时候,会让人印象深刻。其实人性化的设计也很简单,设计者只要把自己作为各种人群中的一个体验者,你在街道上任何空间中身临其境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想去解决实施了。城市街道空间的设计中,更是应该考虑各类人群的行为方式,特别是残疾弱势群体,应给予人性关怀的考虑。

4)城市街道在近几年当中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中国的中小型城市中,几乎完全改变了过去旧时的模样。城市经济模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城市街道空间的改变,如老城市里的狭窄街区胡同、新中国刚成立时苏联援建的红色厂区、老街区热闹的夜市、高低错落的居民巷子等等,如今都已变成了宽敞便捷的城市大街,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广场,还有许多的城市绿地公园景观,可以说城市街道空间的发展,更加适应了人们的生活居住,方便了人群的交流集会。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速食经济”也给城市街道空间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例如:a.不断地拆掉了城市中的老建筑,生硬地建造了许多缺乏有机衔接的新建筑,使城市街道历史断层;b.许多新建样式雷同的“跟风”建筑,造成城市的“千城一面”,丢失了原有城市街道空间的特色;c.新建过于宽敞的城市大街,盲目追求“大气”而缺乏人气,人们不愿停留在街上,城市原有的热闹生活气象逐渐消失;d.城市街头杂乱无章的广告牌设计,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也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e.城市街道中沿街建筑临街太近,特别是临街的高层建筑容易造成街道空间的压抑感;f.街道中交通混乱,特别是沿街道路过多的停车位不仅影响行人,也给城市街道空间的整体感觉大打折扣。

5)城市街道空间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代全球的发展都已开始转向了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发展的步伐,这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技术水平的尖端顶峰,不再是争当拥有世界第一高楼大厦,或者是如何的繁华奢侈,而是寻求城市如何可持续的发展下去。现在各国都开始着手研究绿色节能环保建筑,这也必定会带来城市街道宏观空间上的一些改变。那么城市街道的空间该如何发展,如今各国的设计研究者都在探索多方面领域的研究,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城市的街道空间会向绿色环保有机和谐的方向发展。

[1] CGS.“嚎叫”的建筑,迷惘的北京[DB/OL].中国设计之窗.

[2] 论城市建筑外观色彩的定位与思考[DB/OL].中国鸣网.

[3] 东方早报.日本大师坂本一成劝告中国学生:多为社会服务[DB/OL].中国设计之窗.

[4] 薛江华,赵欢欢.景观设计专家:城市规划不能只重外表不重功能[DB/OL].中国设计之窗.

[5] 文 增.城市街道景观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街道空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空间是什么?
热闹的街道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热闹的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