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老照片、老建筑档案里的尚贤堂与尚贤坊

2012-08-16 09:20上海市黄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上海城市规划 2012年2期

宋 伟 上海市黄浦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尚贤坊的一道风景线(晴天弄内挂满了“万国旗”)

建于1921年的尚贤坊位于淮海中路358号,是一座石库门旧式里弄。尚贤坊东临马当路。马当路1898年筑,初名狼山路(RUE LAN CHAN)。1906年以法国驻沪总领事名改称白来尼蒙马浪路(RUE BRENIER DE MONTMORAND)。1946年以江西省地名马当命名,改称至今。南临淮海中路。淮海中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法租界当局越界辟筑,初名西江路。1906年以法国公董局总董命名称宝昌路(RUO AVENUE PAUL BRUNAT)。1915年改以法国元帅霞飞命名称霞飞路(AVENUE JOFFRE)。1943年改称泰山路,1945年改以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命名为林森路。1950年为纪念淮海战役,更名淮海中路至今。西临淡水路。淡水路筑于1902年,初称衡山路。原址系农田、村落。1906年以法租界公董局总董萨坡赛(CHAPSAL)命名。1943年以江苏省南通县地名命名,改称为南通路。1946年以辛亥革命时上海都督陈英士名,改称为英士路。1950年改称淡水路迄今。淡水路路名的由来无法考证,究竟是以台湾省的淡水或是以广东省的淡水命名,暂无资料可查。北临金陵西路。金陵西路,原址为农田、塘浜,间有村落。1865年筑,初称大西路(GREAT WESTERN ROAD)。1931年以法国陆军上将名,改称为福熙路(AVENUE FOCH)。1943年以河南省地名命名,改称洛阳路。1946年以南京市别名金陵命名迄今。

尚贤坊主弄座北朝南,砖木混合结构,沿街14幢3层,弄内57幢两层楼房。占地6100平方米,建筑面积9720平方米。该里弄总弄宽广,支弄多条,呈“丰”字型,建筑采用骑楼架于总弄之上,沿街为联排式住宅,并在底层设置店铺。

尚贤坊原属法国天主教会产业,并有外籍学术团体尚贤堂故名。尚贤堂是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李佳白于1897年在北京创立的传播基督教文化思想的机构,按英文译意为“中国国际学会”,是中外友好之意。1900年被义和团烧毁。李佳白(Gilbert Reid,1857-1927)是清末民初活跃在中国社会舞台上的美国传教士,主要面向上等阶层传教,热衷于政治和文化教育。

1903年李佳白来上海重建尚贤堂,选址当时法租界宝昌路北侧(今淮海中路)购地14亩,由巨商盛宣怀、银行家严莜舫等商绅捐资建造了一座讲学堂和一座举办外语、政治、历史学习的大楼,也是当时上海文化政治活动中心场所之一。建成仪式由美国驻华总领事主持,英、日等国领事和中国驻外公使伍廷芳、外务部尚书吕海寰等到会演讲。同时成立了尚贤堂董事会,聘请吕海寰任会长,伍廷芳、英美纸烟公司总理汤默士、美国驻上海总领事维尔德等为董事,各省总督、巡抚,各国驻华公使、洋行总理、商界名流为兼任董事。

尚贤堂是当时唯一被中国政府批准,由外国人主持,从事文化交流、宣传教育的机构,引起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政界、商界及宗教界等上层人士举行社交活动和召开会议的中心场所。同时开办学堂,传播西学,举行各类文化活动等。

尚贤堂地名的由来出自李佳白这位美国传教士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了解,是他从《周易》中悟出来的。为此,他解释道,“祐着,助也。天之所助也,顺也。人之所助也。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兹堂之设,既协于天理人情,又本乎履信思顺。”体现崇尚圣贤,劝善从德之意。这也证实了李佳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足以让当时或现在一般的中国人望尘莫及了。

尚贤堂通过开办学堂,传播西学,举行各类文化及开展中西交流等活动,为当时的中国人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打开了一个窗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927年李佳白逝世后尚贤堂自行解散。1921年世盛公司利用尚贤堂的名气,在尚贤堂的大花园上建造了里弄住宅,取名尚贤坊。

远远望去,那典型的西班牙式米黄色拉毛水泥外墙的联排式住宅和颇具巴洛克风格的图案、饰花,往往使许多路人油然产生一种想进入弄内探密的冲动。漫入弄内,水泥抹缝的机制红砖外墙,显得古朴大气。横跨在通道上的骑楼像一座座风雨廊桥似的,恍惚间似乎有几个窈窕淑女在桥上弹琴吟诗。那一扇扇虚掩或紧闭着的斑驳龟裂的黑漆大门,要迈过石门坎才能进入的被高墙围着的天井,有着高大落地木质门窗的客堂间,檐口上依稀可见当年精美生动的木雕,把中国江南富贵人家深宅大院的威严、富贵、神秘和西方别墅的雅静、悠闲、浪漫巧妙地融为一体,散发着浓浓海派气息。

尚贤堂对社会开放日场景(1907年)

设在尚贤坊40号的新乐府昆剧名班在上海演出一炮打响(1927年)

祐着,助也。天之所助也,顺也。人之所助也。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兹堂之设,既协于天理人情,又本乎履信思顺。

尚贤堂、尚贤坊像一本书,记录了百年来的中国历史烟云,人世间的风花雪夜。1907年,基督教入华百年纪念大会在上海举行,尚贤堂为各国分驻各省传教士举行欢迎宴会,南北洋大臣暨粤督、浙抚、苏抚均各派代表一人赴会,亲致颂词。会员伍廷芳新任驻美公使,尚贤堂设宴为其夫妇饯行。同年还宴请美国驻上海总领事罗思治,以“谢其为华洋义赈会在美劝捐之劳”。1909年,清政府特赏尚贤堂白银2000两和“通志同伦”匾额一方。6月,清廷地方政府及中外人士在尚贤堂欢送美国驻沪总领事田夏礼(J.C.Denby)离任。1910年,尚贤堂成立中外学务商务教务联合研究会,不久即分为中外商务联合会、中外学务联合会、中文教务联合会,后来又成立了中外女士联合会。中外女士联合会由李佳白夫人支持,邀请官员夫人、名门闺秀进行交际、慈善活动。1911年11月25日,孙中山从欧洲回国,尚贤堂为其举办欢迎宴会。1912年4月,上海各界中外人士在尚贤堂欢迎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到沪,孙中山演讲并举行植树典礼。同年,尚贤堂特辟十间房,开设华品陈列所,其“意在发扬中国美术之精良,引起外人观感,且籍以引进工艺,扩张商业”,这是中国最早具有陈列所和博物馆性质的机构之一。哈佛大学校长伊利亚特到上海,称尚贤堂在增进中国人的知识,促进中外交流方面,与广学会发挥了同样重要的作用。1914年,尚贤堂举行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副总统黎元洪(二人均是尚贤堂名誉会员),特派代表到会致词。同年,中外女士联合会在华品陈列所为即将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的武陵女塾绣品举办展览会。李佳白还申请将华品陈列所扩建成万国博物院,获得袁世凯的支持,并拨款三万五千两白银作为经费。可惜不久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扩建计划搁置。1916年,中华革命党针对段祺瑞政府发动的护法运动,7月14日驻沪参众两院议员在尚贤堂举行茶话会,孙中山发表演讲,黄兴、唐绍仪、伍廷芳等应邀出席。22日,《申报》、《国民日报》等11家报社,于尚贤堂欢送两院议员北上。8月13日,上海各界在尚贤堂集会追悼在反袁世凯斗争中牺牲的烈士。1917年2月25日,中华民国禁烟会在尚贤堂召开禁烟大会,与会者千人,章太炎等发表了演说。1921年,暨南学校和东南大学在尚贤堂合办了中国第一所商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同年刘海粟与江新、陈晓江、汪亚尘等 人一道发起成立新美术团体“天马会”,在尚贤堂举办秋季画展,观众踊跃。康有为也前来参观,对画展大为赞赏。1922年3月16日,湖南劳工领袖黄爱、庞人铨的追悼会在尚贤堂举行,陈独秀在会上发表演说,会上散发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黄、庞牺牲转告工人书》。1935年6月,为了恢复和开展中共上海地下党的秘密工作,并和共产国际取得联系,向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特别是遵义会议情况,陈云奉党中央的指示离开红军长征队伍辗转来到上海,就曾经在爱国民主人士章乃器三弟章秋阳的家,尚贤坊21号居住过,并以此为据点开展党的秘密工作,也因此有了陈云在长征途中“神秘失踪”的传奇。尚贤坊当时还有许多作家居住在那里,因而也成了作家经常聚会的地方。1927年,前往尚贤坊43号探望作家朋友孙白刚的郁达夫,竟鬼使神差般的在那里和杭州闺秀王映霞一见钟情,由此产生了一场生生死死的爱情,在当时的文坛和社会轰动一时。著名作家丁玲、胡也频和沈从文也在此居住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影星、一代歌后周旋,童年时曾与养父母居住在尚贤坊21号。

作为较为典型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和近代优秀建筑,1989年9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沧桑,物似人非。在高雅、时尚、繁荣的淮海路,在鳞次栉比的楼宇之间,尚贤坊依然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展现自己的万种风情。

本文参考资料有《卢湾区地名志》、《新世界房地产公司尚贤坊保护与利用规划文本》,部分老照片由黄浦区档案局、新世界房地产公司提供,特此鸣谢。

丁玲、胡也频

陈云在延安

斑驳沧桑的石库门

陈云、周旋曾居注过的21号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