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滨江公园公共配套项目设计回顾

2012-08-21 11:21袁洁梅
山西建筑 2012年24期
关键词:滨江芜湖滨水

袁洁梅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7)

1 项目概况

1)背景:城市: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美誉。在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确定为示范区“一轴双核两翼”大格局的核心城市,着力打造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滨江大城市以及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创新型城市。芜湖市滨江公园:位于城市西部的长江沿岸,北起芜湖造船厂,南至鲁港大桥,全长9.5 km,宽度100 m~200 m不等。秉承悠久的“青弋江文化”“镜湖文化”,走向更加开放的“长江文化”。芜湖市滨江公园追求高品味的设计,滨江风景区集防洪、文化、景观、交通、商贸、休闲、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突显新时期滨江景观的人居环境(见图1)。

2)用地:项目用地位于芜湖滨江公园北区,场地西临世茂滨江花园1号地块,北侧为规划路,东边为长江,南临中山北路延伸段客运码头,总用地面积约为4 240 m2,场地现状良好,便于开发建设。

3)目标:融入芜湖滨江公园地域文化特色和长江特定景观,创造给人印象深刻的滨水建筑。通过提炼中国传统庭院文化的精髓和地块景观要素,营造城市公共建筑最佳的价值和品质,打造芜湖滨江公园赋有标志性的配套商业综合体,更好的为周边区域服务(见图2)。

图1 芜湖滨江公园效果图

图2 芜湖滨江公园俯瞰效果图

2 设计理念

1)复合功能。

通过分析滨江公园的公共配套和周边建筑现状,此地块周边人流量充分。作为配套商业项目,需要创造功能齐全的商业综合体,以满足周边区域的使用者要求。功能的复合性、多功能、多样性是设计所追求的,融餐饮、娱乐、休闲、商务于一体的城市商业建筑综合体,具有城市会所的复合功能。

2)滨水景观。

大环境——长江景观,作为长江芜湖段的滨水建筑很好的利用江景和与江景协调。小环境——作为滨江公园北区重要节点,表现滨江公园的延伸。作为良好的景观资源和优质景观要素,建筑布局充分考虑次景观因素的影响,很好的去回应。利用长江水系和现状地形创造现代建筑,表达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和谐的概念。

3)城市形象。

以现代建筑设计理念,通过体块的穿插、立面虚实的对比,创造雕塑感很强的建筑形象——“城市水晶”“江边之石”。同时建筑较强的雕塑形体与周边客运码头的自由造型形成对比,相辅相成。整个建筑底层架空,形成半室外的公共空间,同时上部建筑沿城市、长江方向进行扭转,很好的呼应了周边复杂的城市关系。建筑西、南、北三个方向的“窗口造型”,形成丰富的观景空间,同时“夜晚发光的灯笼”给人印象深刻(见图3),此建筑必将成为滨江公园的休闲放松的好场所。

图3 公共建筑夜景图

3 规划布局

1)功能布局:整体、建筑。

建筑结合下沉广场布局,总图紧凑、清晰、赋有张力。a.为保证滨江公园视觉廊道的通透;b.以获得最大的江景界面和最佳的景观朝向;c.周边建筑的城市关系。在以上几点场地条件控制下,建筑局部扭转,以呼应周边城市;架空层和下沉广场形成丰富的城市空间,作为滨江公园的延伸,人流可以停留、穿越,很好的延续和拓展了滨江公园的空间景观。

2)交通体系:步行、穿越。

建筑底层设置下沉广场和架空层形成丰富的灰空间,形成人们休息、交流的公共空间,体现了滨江公园的穿越,向北拓展滨江公园的流线。沿南侧广场设置主要出入口,沿江边和北侧规划路设置次要出入口,同时东侧的世茂滨江公园1号地块设置了通达本建筑的通道。将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在用地东侧位置,减少对内部步行交通的干扰。整体消防道路呈环状,满足本建筑的消防疏散要求。

3)景观环境:滨水、节点。

景观设计理念采用现代景观思想,通过强调滨水景观的创造,结合西侧长江景观,强调亲水性景观空间和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同时建筑西、南、北三个方向设置了景观“窗口”可以更好的欣赏滨江公园和长江景观,多样景观打造生活的丰富性和艺术化,为忙碌工作的城市人提供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4 结语

雕塑感的建筑形体很好的表达了商业建筑的标识性,给人印象深刻。一柔一刚,与周边客运码头形成对比。建筑形体的虚实、色彩的冷暖、平面空间的大小等表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了商业建筑城市文化和生活情趣。

猜你喜欢
滨江芜湖滨水
福州滨江私宅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芜湖滨江天际线
芜湖枢纽GSM-R覆盖方案设计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芜湖药改的底气是“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