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览会建筑的发展贡献与发展趋势

2012-08-21 11:21王英妮
山西建筑 2012年24期
关键词:辅助设计世博世博会

王英妮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7)

0 引言

世界博览会建筑,在本文的研究中,将其简称为世博建筑。顾名思义,是指在历届世博会中出场的场馆建筑。世博建筑的设计理念随着历史变迁不断变化,在现代建筑思潮最强劲的年代里,世博建筑绝对是现代主义的宣言。而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可持续设计的思想深入人心,“生态性”则逐渐成为世博建筑师们追求注重的效果。

1 世博建筑的发展贡献

世博会,不同于一般的博览会。在过去的150多年中,先后经历了40多届的世博会不仅是当时人类尖端文化、贸易的展示舞台,也是每个时期各国建筑师的展示舞台。世博会上的建筑为了引领每个时期最流行的建筑风潮,为我们呈现出每个时期建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一方面,世博建筑引领最前沿的建筑理念;另一方面,由于其功能局限于展示陈列,世博建筑也展示最新潮的建筑技术。因为其功能的专一性,建筑艺术手段同时用于诠释展览主题,所以,设计本身往往更有创新性。

纵向的来说,建筑问题是客观发展的问题。1851年以来,现代建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独特到普及甚至泛滥的过程。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五花八门的不断变更的建筑形式促成了不同时期的建筑设计理念。而横向的来看,建筑问题牵涉到功能、技术、工业、经济、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建筑领域的更新和发展活动也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抓住不同的重点,依循不同的途径进行试验和探索。因此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众多的建筑流派的设计理念可谓是纷繁复杂、各树一帜。

综合来说,每一届世博会的建筑常常在整体上反映当时的主要建筑思潮,这是世博建筑主要的行业贡献。回首历史,从19世纪走来的世博会建筑着重于对技术的热衷,以及在政治生态之下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体现。但是新世纪中,无论是建筑设计本身的发展,还是近几届世博会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来说,都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似乎“博览巨构”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人们更多的是希冀一个更持续睿智,对人类未来有更多关注的博览会样式和展示建筑的出现。当然,世博会的存在,仍将是一部建筑新思想的孵化器,相信这其中现代建筑新生命的表演还在继续。这就是我们研究世博建筑的真正意义。

2 世博建筑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世博会的相关改革和建筑师素质的提高等,世博建筑的发展很可能出现下文所提到的发展趋势。

2.1 3R原则的应用持续增温

当代世界建筑开始趋向多元化,人们也更加关注未来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博会主题都不约而同的转向了许多全球热点问题,如科学技术与可持续性发展等。世博会上的很多展馆开始注重环保与生态设计,尝试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朝着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行进。例如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上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展馆莫过于由荷兰著名建筑师事务所MVRDV设计的荷兰馆了。它打破了人们对于世博展馆的一般认识,突破传统的建筑格局,采用独特的空间和造型,营造出一个多层次的人工自然景观,将2000年世博会的“人·自然·技术”的主题推向了极致,被称为“环保三明治”。

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逐渐成为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简称3R原则。在近些年的世博会上,3R原则主导了很多展馆的设计,也涌现出一批体现循环经济原则的世博建筑佳作。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都在由粗放型向集合型转变,循环经济的益处也将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建筑界将更多的认识3R原则,在未来时期的世博建筑中,3R原则的应用将持续升温,影响更多的展馆设计。

2.2 电脑辅助设计将成主流

电脑辅助设计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后,带来了建筑界深刻的转变,包括设计手段、创作理念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在目前非主流的设计领域,非线性设计的潮流越来越猛烈,这都是电脑辅助设计所引发的。世博建筑的发展中,也紧随时代步伐,电脑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设计手段。在2010年众多展馆的设计中,非线性性质的瑞士馆、英国馆等展馆的设计中(见图1,图2),电脑辅助设计占有重要的分量。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的普及将继续影响设计形态的结果和效率,也增加了建筑师个性化与自由化的可能性。建筑师的形象思维转化为计算机符号的能力不断增强,电脑辅助设计的思潮也将成为设计的主流。

图1 瑞士馆(上海,2010)

2.3 女性建筑师将独领一片天空

尽管在以前,女性建筑师因为种种原因被排斥在传统建筑业以外,但当代的她们正在用她们的实际行动将自己摆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女性将逐渐加强对社会的支配力度,在建筑领域女性建筑师的从业指数也将不断升高。在世博建筑的设计中,更多的女性建筑师将有机会参与进来,并通过与男性建筑师不同的设计风格和魅力获得成功,2010年西班牙馆取得的成功只是未来女性建筑师独领风骚的一个缩影(见图3)。

图2 英国馆(夜景,上海,2010)

图3 西班牙馆(上海,2010)

西班牙馆选定的参展主题为“科学技术创新,重塑城市社区”。展馆的外观首先被“重塑”成一个“柳条编织的篮子”,这个篮子展馆外观是个流线形不规则的。将空间分割成和以往的四方盒子形不同的篮子形状,游客就能在曲径通幽的展馆环境中惬意地参观。西班牙馆运用竹子、半透明纸等环保材料构筑在以钢建筑材料为主的实体上,外墙包裹上柳条编织品,该编织品虽然出自中国人之手,却因柳条间不同的色彩和瑰丽的民俗图案,使其充满着浓烈的西班牙风情。比起男性建筑师的传统的设计思维,女性建筑师将更容易破除教条束缚,使作品更具个性化,柔美化等。

3 世博建筑对建筑发展贡献的局限性

世博建筑大多是临时性建筑,保存时间不长,而且大都是极端理想化的实验性建筑。1967年的德国馆的结构形式是索膜,当时虽也引起过短暂的轰动,但最终利用这种结构形式的最成功案例是1972年所做的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屋顶。这种结构形式自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太大的作为了。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以后才为这种张拉膜技术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前景。比较著名的有沙特阿拉伯吉达国际航空港、美国新丹佛国际机场等。充气结构在1970年的集中展示以后,虽然一些永久半永久性建筑也使用了这种结构,如1988年建成的日本东京体育馆等,但是之后却由于种种技术原因不能解决而基本退出了建筑技术的主流舞台。2005年世博会上很多展馆的设计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节能技术,但很多技术在永久性建筑中的应用根本无法推广,比如三菱馆的墙体用的是饮料瓶等。2005年的国家馆模块采用的是钢结构,这也是一种最先进的结构技术。虽然已经不是新技术了,但由于经济问题等,一直无法应用在大规模的建造上。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临时性技术的局限性。

[1]http://www.shanghai-expo.com/Spain.html.

猜你喜欢
辅助设计世博世博会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
基于图形特征识别技术的电码化辅助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
试验显示方案辅助设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三维“厂房CAD”辅助设计系统开发研究
基于IPT匀色空间的地图色彩辅助设计模型研究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世博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