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投资的春夏秋冬

2012-08-25 05:50朱悦心
中国报道 2012年3期
关键词:纸币金价黄金

朱悦心

滞胀是经济的悲哀,但却是贵金属的天堂。这一时期,黄金白银的牛市才进入“巅峰时刻”。之后冬去春来,经济会步入下一个周期。到那时,出脱黄金、购入资产便是明智之举。

2011年,内地A股下跌22%;美国道指微涨5.53%;美元指数上涨1.86%;黄金上涨10%;同为贵金属的白银全年则下跌了10.7%;在2010年表现最为亮丽的大宗商品更是惨遭滑铁卢。从资本市场真正赚到钱的投资者寥寥无几。

然而“真金不怕火炼”。尽管资本市场“乱七八糟”,但黄金依然以10%的年涨幅雄冠全球。在股票与商品投资者惊呼“看不懂”的同时,实物黄金持有者的脸上,却仍旧洋溢着已经持续了11年的微笑。

为什么所有资产都跑不赢黄金?不论是在2011年,还是既往11年的总和?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黄金同时具备价值贮存、价值交换与支付手段三大功用。自1971年美国关闭黄金兑换窗口起,主流经济学界开始不断攻击黄金,称其为“野蛮的遗迹”、“无用的金属”,试图对它进行“去货币化”。40年过去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用黄金直接购买东西,也没有人用黄金签订债务合同。经济学家似乎成功剥离了黄金作为“价值交换”与“支付手段”的功用,但唯有“价值贮存”这一点,无论如何也难以贬低,而恰恰是这一点,正是被他们所极力推崇的现代纸币体系的死穴。每当地缘政局不稳、政府信用流失、央行开动印钞机搞“QE”,金价总会暴涨。

其实黄金并没有涨,金价“上涨”,无非反映的是它的竞争对手——“纸币”价值的下降。换句话说,如果各国政府信用继续流失、央行一意孤行地增发纸币,那么金价是没有“顶部”可言的。这就是为什么油价迅速攀升至147美元,随即破灭,而金价却11年“巍然不倒”的原因所在。

自然界有四季交替,经济发展也遵循着同样的周期性,各个阶段分别彰显不同的货币需求。

第一阶段,春暖花开。经济刚从严酷的隆冬中复苏。政府与中央银行汲取了滞胀的教训,重新开始遵守财政纪律,维护货币币值。在这一阶段,投资需求随着经济企稳增长而逐渐上升,货币“价值贮存”的功能骤降,因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正在从“如何保值”转移到“如何增值”。因此,市场更加青睐那些拥有增长潜力的经济体的主权货币,而非黄金白银这类保值产品。

全球经济的上一个春天,为1980—1996年这段被现代经济学家冠名为“金发女孩时代”的黄金增长期,其特点是不温不火。1980年,里根总统与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果断加息,战胜了20世纪70年代的大通胀;1996年,格林斯潘发表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说,警示经济可能存在过热风险。

第二阶段,烈日炎炎。当所有人都认为“明天会像昨天一样美好”、“投资稳赚不赔”的时候,经济就会过热。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全民投资。股票、房地产出现泡沫。“理财”、“投资”成为每个人挂在嘴边的谈资。狂热的投资需求压低了企业融资成本,经济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之景。繁荣的经济带动了人们的消费意愿,商品交换需求亦随之上升。然而,投资未必总会产生正回报,经济过热时,也最容易产生不当投资与过度投资。例如,在互联网泡沫期间,只要沾上“.com”概念,任何一家没有盈利能力的皮包公司都很容易高价上市;地产泡沫期间,经常见到连排别墅或公寓空无一人……

这些“投资”实际上挥霍了储蓄,造成了严重浪费。在正常情况下,市场会对此“纠偏”,让经济出现衰退,利率走高(反映储蓄不足的事实);让那些莽撞的投资者付出代价(股价下跌、房价下跌)。可政府与央行并不希望“好日子结束”,他们应对储蓄不足的方法是强制压低利率、供应纸币。这就使得原本应该被清算掉的不良投资迟迟得不到清算,债务越滚越大。一方面货币供应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无法跟上其步伐,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庞大的债务养肥了谁?答案是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或与金融相关的行业(如房地产)。它们的平均利润率远远超过制造业,导致大量优秀人才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流动。这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萎缩,使得通胀水平更加严重。

这一阶段,纸币与金银的需求同时骤增,前者由流动性与投资意愿拉动,后者由通胀下的保值意愿拉动。到了“盛夏”,当人们发现投资收益越来越低,保值意愿就会超过投资意愿,这意味着金价上涨。其实,夏天只是贵金属牛市的开端。全球经济的上一个夏天,为1996—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来说,由于泡沫尚未破灭,所以依然处于炎炎夏日。但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丝丝秋意。

第三阶段,秋风瑟瑟。积聚数年的债务泡沫破灭。俗话说,一雨成秋。经济由盛转衰的速度往往令人猝不及防。在此期间,多数人的资产价值快速挥发,甚至一夜间便由腰缠万贯变得穷困潦倒。2008年,美国两房的股价连续两日暴跌超过90%;道琼斯工业指数仅用数月时间,便跌去2/3;许多公司债券前一天还是AAA的顶级评级,第二天便成为“垃圾级”……

秋天也是各类需求快速转换的时期。

投资需求由顶点下降至冰点。财富效应的丧失,使得债权人不敢再轻易借钱,银行不再敢轻易放贷。股市成为绞肉机,楼市成为自由落体的风水宝地。

还债需求迅速升温。大量后知后觉的企业未能享受到“盛夏的果实”,反而欠下一屁股“盛夏的债务”。还款高峰来临之时,会出现流动性的极度匮乏。企业这时每日思忖的已经不是如何赚钱了,而是如何避免倒闭,或如何“跑路”。

通胀忧虑退居次席。在秋日,总的来说是“现金为王”,因此金价也会出现阶段性调整。2008年,我们看到美元独领风骚,金价也跟随股市、商品出现一波大幅调整,但其调整幅度远小于其他品种。

当然,如果在资产泡沫破灭前就做好准备,秋天并不可怕,反而是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保全财富的关键是要比别人早做行动,一叶落便知天下秋,出脱资产,握紧钱袋。美国经济目前便处于清秋之际。

第四阶段,寒风凛冽。面对资产价格暴跌,政府与中央银行不可能无动于衷。如果深秋的衰退让众多中小企业以倒闭的方式清算了债务,那么对政府与大企业这些“绝对不能倒”的实体来说,他们化解债务的唯一可能就是用通货膨胀来稀释。

资产泡沫一经破灭,无论政府与央行注入多少货币、如何降息,一般来说是没有可能让资产价格重新回升的。这就好比往一个已经破了的气球里打气,注定于事无补。但是,政府却往往认为,经济未能回稳的原因是“刺激还不够”,于是继续增发货币。实体经济因为泡沫破灭而萎缩,货币供应却在疯狂增长。那么在某一个时点,公众必然会燃起强烈的通胀升温预期,保值需求将卷土重来,纸币信用一落千丈。在寒冷的冬季,经济本已停止增长,通货膨胀又来雪上加霜,这种“滞胀”(“经济停滞+通货膨胀”,而夏季的特征是“经济繁荣+通货膨胀”)现象在现代经济学家看来是全然无解的,决策者只能自求多福了。

在经济滞胀期,投资需求、还债需求均降至冰点(债务清算已由倒闭潮或通胀基本完成),孱弱的经济亦使商品交换需求大幅下降。此时此刻,人们最看重的便是资产的价值贮存功能,每个人都不愿长期持有央行肆意发行的纸币,从而转投“诚实的货币”——金银。

滞胀是经济的悲哀,但却是贵金属的天堂。这一时期,黄金白银的牛市才进入“巅峰时刻”。之后冬去春来,经济会步入下一个周期。到那时,出脱黄金、购入资产便是明智之举。

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学会顺势而为。过去20年的投资经验,在下一个20年未必有用。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由夏入秋的关键一年,您做好准备了吗?

猜你喜欢
纸币金价黄金
盛逝
国际金价能否延续上涨态势
金价仍将维持上涨势头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消失的纸币
猜纸币
猜纸币
买入黄金好时机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