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化整合

2012-08-30 16:53王国桥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2年3期
关键词:传播者大众化教育者

王国桥

[摘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以不断改进英语教学顺应目前教学的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将多媒体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不断进行优化整合,在教学中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大学英语教学优化整合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1]。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当今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可以借鉴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传播效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实质是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传播过程。她应该遵循传播学关于传播要素之间的基本原理和影响传播效果的各传播因素之间的传播规律[2]。因此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规律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既可以发现传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的不足和缺陷。又可以把握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以增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实效性。

一、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程的主要因素

1、教育者因素

教育者是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传播学理论认为教育者因素对传播效果有着最重要的影响[3],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教育者作为马克思主义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要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对大量马克思主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选择, 才能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以确保其教育的导向性;(2)教育者自身因素能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教育者权威的确立主要是依靠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学术造诣和突出的能力及才华。传播学认为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好;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差。而且教育者在信仰、个性、情趣、爱好、心理距离上与大学生越接近,就越容易产生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的风度仪表和身体容貌大方得体、赏心悦目,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据调查统计(表1),在各类理论传播者中,人们对大众传播者、教师和专家学者的认可度较高,政治修养高、理论功底扎实、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强的传播者更受欢迎。

2、被传播者因素

根据传播学理论,传播者(教育者)与受传者(受教育者) 是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们共同构成一组传播关系(传授关系)[6]。在社会转型期,受众的思想观念、信仰和价值观念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更多地关注实际利益,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兴趣不浓、学习热情不高。就教育者而言,其主要任务是制作、补充、发展马克思主义信息,使之更加完善、更易为受教育者所接收。就受教育者而言,它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知识,而是不断地选择、记忆、归纳、处理, 并把新获得的信息并入自己已有的信息体系中。即便是同一个传播者, 运用同一种方法传达同一内容的信息, 在不同的对象那里往往有着不同的认识。因为受教育者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在接受信息时,往往是从其各自的立场、观点、兴趣、情感出发的。可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的受教育者,同样是影响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见表1)

3、传播内容因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内容,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确定的。传播的内容一定要大众化。当人们听到“理论”一词,就觉得很高深,似乎与老百姓的生活不相关。而现实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比如我们的物质财富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实现的,我们国家的发展繁荣也是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因此,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面向老百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毛主席曾说过: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际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7]。大众化就是要我们的传播者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学习群众的语言,了解群众的想法,并用群众所熟悉的日常语言向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现实国情出发,坚持分层次、讲针对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使信息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这是提高传播效果的根本保证。

4、传播媒介因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渠道按它所涉及的范围和途径来划分,大体上可分为自我渠道、家庭渠道、组织渠道和社会渠道,即依靠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几种方式进行[3]。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传播媒介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符号的中介物,是一种物质实体,包括语言、文字、报纸、书籍、电话、电视、电脑网络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媒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传播媒介有不同的特点及规律,使用不同的传播媒介,也会取得不同的传播效果。据调查表明(图1、图2)[8],在众多的信息传播渠道中,电视、网络和报刊是高校学生受访者获取时政信息的三个最主要方式,这对我们往往习惯于用传统书本的渠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做法,提出了一个应当引起思考的问题:面对今天青年群体信息接收碎片化、浅层化、快餐化的习惯,我们的理论通过什么样的载体传播才更为有效? 

图1 受访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渠道(%)

(据文献[8]修改)

图2 受访者进一步了解和谐社会理论途径的选择(%)

(据文献[8]修改)

5、环境因素

环境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影响下的高校德育社会化趋势已日益明显。除了传统的家庭影响外,校外的大众传播媒介、社会风气等因素也在不断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并起着反复强化、综合强化和累积强化的作用。由于信息传播自由度的提高,使得各种不准确的信息或虚假信息也得到传播,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现代传媒技术中,互联网无疑是影响最为深广的信息平台。使用互联网的人群极为复杂,信息的生产和传播门槛较低,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同时,随着互联网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逐步形成了一种与传统媒体语言相区别的网络语言。这种网络语言的规范性、严肃性和准确性都大大降低,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面临信息失真和信息干扰等问题。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往往采取极具隐蔽性的方式,进行不良的或非法的信息传播,散布西方的价值观念,反对马克思主义。

二、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的主要策略

调查表明,今天的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程度,不仅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有关,更与理论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时代性、传播主体的高素养密切相关。

1、在受众层面

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并认真研究今天凸显的群体心理、受众特征和个性化趋势,通过努力使科学的理论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以平等交流的意识与受众构筑“共生效应”;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并认真研究今天受众的内在需求、情感取向和兴趣趋势,通过对受众需求驱动、情感调动和角色互动的针对性满足,实现有亲和力的传播。

2、在传播者层面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教育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队伍的状况优良程度,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的好坏。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队伍建设,主要是加强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设,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性质决定的。政治素质建设如果搞不好,马克思主义传播就会误入歧途。加强政治素质建设,主要是要对传播者进行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分析方法的教育。通过教育,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坚定的政治立场,具备一定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纪律性。在加强政治素质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传播者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通过这些教育, 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领会所要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其要求,能够较好地运用一定的传播媒介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

3、在渠道层面

传播渠道问题和其他因素一样同样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因此在实践中,我们除了要继续采用原有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传播途径,还应善于运用新的技术成果开辟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以形成对教育对象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的开辟是和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在视听领域和通信传播领域都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这些成果,可以用来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新途径。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更值得我们重视。作为人类传播史上的第四媒体,在实践中,我们要特别重视互联网这个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的开辟,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由事后传播到事前传播、由定性传播到定量传播、由单方位传播到多方位传播、由静态传播到动态传播等一系列重大的转变。

三、结束语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与受众的兴趣、利益需要以及信息接收习惯相契合;必须广泛利用各种传播渠道,特别要积极利用网络、手机等新的传播技术,对不同类型的受众展开有针对性的传播;必须提升传播主体的综合素养,从而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传播者大众化教育者
品读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新闻传播渠道中传播者权力问题的分析
1927年至1937年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的发展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