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衔接,把握情趣,教学双赢

2012-08-30 16:53程水龙曹洁李利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2年3期
关键词:古汉语古代汉语情趣

程水龙 曹洁 李利

[摘要] 《古代汉语》是大学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学习古代典籍的一门工具课。大学生普遍感到难学、没什么兴趣。问卷调查后,我们以为大学古代汉语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中学文言学习结果与大学古汉语教学的衔接,知著力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情趣,促使学生理性求知。教师应科学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注重传统文化的观照,教者教有所进,学者学有所得,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共赢,有效地提高古汉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调查衔接情趣双赢

《古代汉语》是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学习古代典籍的一门工具课。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普遍感到难学、没什么兴趣。如何将大学古代汉语学习与中学文言文教学相结合,是大学古汉语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古汉语基础怎样,存在哪些薄弱点,他们的难点是什么,尚有哪些未曾涉及,对古汉语学习持何心态。

为了积极主动解决此类问题,探究问题所在,分析研寻对策,衔接好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与大学《古代汉语》教学,处理好古汉语教学中各部分内容的主次轻重,交叉呼应,恰当设置教学环节,使实际教学更贴近学生、更适合学生,让学生生发情趣,我们特地就中学所学与大学所教、自己的心得与评价、对教学内容建议等方面,在重点与一般大学本科院校中文系学生中进行抽样调研。从随机问卷调查的58名学生(正在学习《古代汉语》的大二学生28名,已经学过的大三学生30名)反映的情况看,我们以为大学古代汉语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中学文言学习的结果与大学古汉语教学内容的衔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情趣,科学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共赢,有效地提高古汉语教学质量。

一、关注衔接,知著力处

大二学生刚开始进行《古代汉语》学习时,为了免炒剩饭,拓宽学生视野,有针对性加强教学难度,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流,摸清学生的现状。从被调查者情况看,在经历中学六年紧张的学习之后,大多数自我感觉“较好”者占58.6%,多数擅长于词义的解释;对音韵、文字、训诂、古代文化常识较生疏,自我感觉很好的微乎其微。当问及大三学生:“你在学完《古代汉语》课后,是否觉得自己已经系统掌握了古代汉语知识?”41.4%的学生仍感觉“一般”,感觉良好者仅27.6%。可见,真正掌握古汉语知识、具有很好的古文阅读能力,确非易事。这一现象是值得教师关注深思的。

调查还发现,不论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学生,他们对于古汉语教学内容中的文化常识普遍感兴趣,占被调查者的65.5%,对文选作品感兴趣的占60.3%。字词的音形义、语法却不受他们欢迎。然而当问及他们最擅长的项目时,67.2%的被调查者却觉得“词义的解释”更有把握些,从中又可见大三学生在学过该课程后,对语法部分的掌握已有一定的信心,把握语法结构、翻译的能力比较强。

如今的大学生,虽然是在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颁布后培育出来的,较以往的学生有较多的文言文知识面,但是尚未大量阅读古代典籍、视野不够开阔、文言语感普遍不是很好。对古汉语知识多处于背诵和感性认识阶段。而《古代汉语》教材语言材料纷繁,理论深而有体系,多从时间相距遥远、时代差别很大的作品中选取文选,学生常有眩目之感。那么,《古代汉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应重点把握哪些问题呢?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刚开始学习和已经学过此课的学生,基本意见一致,即以为教师应注重考虑的问题依次是“学生原有知识中的薄弱点”、“学生自学难明白的地方”、“教材的重点”,分别占被调查者的79.3%、50%、34.5%。

既然要注重学生原有知识的薄弱点,那么教师解释汉语通论知识时,就应重点考虑怎样发挥学生已有的优势,从他们的已知去求未知,层层深入引导教学。所以,宋代大儒程颢曰:“凡人才学,便须知著力处”。中文系的大学生中学阶段已经学习了上百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语法知识,也能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而大学古代汉语的教学,是为了使他们已有的、零碎的、浅近的古汉语知识系统化、深刻化,明白尚须充实完善的学习内容。

调查也显示出学生感到“易”与“难”的问题。正在进行《古代汉语》学习者,自我感觉最薄弱的是句法结构(占46.6%)、词义的准确理解(44.8%)、汉字理论(37.9%)。即使已学过该课的大三学生也有同感。古代汉语通论中感觉易学的,被调查者中60.3%选择“文化知识”,56.9%选择“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1.4%选择“词类活用”。他们感觉难学的有:诗词格律(占72.4%)、虚词(占51.7%)。

大学古代汉语的教学,不只是教学生明白“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吕叔湘先生曾说:“咱们既然要学习语文,就免不了要咬文嚼字。”古汉语教学,就应该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吃透每个词在句中的确切含义以及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对词句的理解不是“差不多”,不能模糊地意会,而是能够知其所以然。如“姜氏何厌之有”一句,除了弄懂整句话的意思外,还要搞清“何……之有”是什么意思,“之”是什么词,起什么作用,“厌”是什么意思,它与“餍”是什么关系。同时让学生回顾中学所学类似的句式,如“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唤醒激活旧有的知识。

因此,古汉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突出该课程的重点和个性。例如汉字理论部分的教学,教师在讲授时应适当补充实例,给学生更多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汉字结构、特点的体认。对“六书”的讲授,可增加六书的起源、六书的分类、六书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等内容。并在课堂内外适当安排一些有关汉字本义、六书分类、古书中各种用字现象的练习,以巩固和扩大学习成果。

教师还可以调整通论各部分的教学比例,教学设计科学化。就词义来说,中学文言教学通常是在语境中解释词义,而大学古汉语教学专业性强,需要学生在本学科领域知晓其源流、博大。在常用的重要的实词、虚词教学时,可适当渗透汉语史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一些问题的探索过程,增进认识,激发兴趣,加强理解的广度、深度。

在当前《古代汉语》课时紧张的情况下,教师还要调整处理好本课程教学与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等的关系。这些相关的知识课在大三、大四还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刚开始进行古汉语教学时,不必将它们都搀和在《古代汉语》这一门课里,而当注意教学的轻重、缓急、详略。

试想,大学古汉语教师在对教学对象调查摸底后,若能处理好中学与大学文言教学的诸多衔接问题,科学调整、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那么就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脉膊,提高教学质量。

二、把握情趣,理性求知

古代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语言文字,诱发学生对古代文献典籍的认知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古汉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必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在教学中大胆地施展才智,去驾驭教材,做教材的主宰者,而不是亦步亦趋,云人所云,做教材的传声筒,成为教材的附庸。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重视学习的主体——学生。问卷调查后我们感到,古汉语教学,一要教师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使教学能生发情趣,二要把握好学生这一学习上帝的情趣,让他们快乐轻松地学。教师若对知识讲解只是条条框框、机械地罗列,学生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没有半点余暇去驰骋自己的思维,那么教学的主体者也会变成教材的附庸。教者教得呆板无激情,学的也学得枯燥乏味,发挥不出学习的主动性。即便学生原有较强的求知欲、能动性,可是因为教师的机械传授,学生的兴趣又得不到教师的共鸣,那么一段时日之后,学习的情趣就很难再激发出来。

猜你喜欢
古汉语古代汉语情趣
“一带一路”国家古代汉语课程调查报告
大学古代汉语教学中传统方法的坚守和信息传播时代的创新
爱情趣数字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情趣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
给生活点小情趣
高等师范院校古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标话词汇限定成分的后置
谈古汉语主语隐去对韩国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