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教育对策

2012-09-01 00:17于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3期
关键词:德州健康状况医学生

于辉

(德州学院 医学系,山东 德州 253023)

地方本科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教育对策

于辉

(德州学院 医学系,山东 德州 253023)

目的:了解地方本科院校新建系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供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素质培养作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218名医学系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性的躯体化、强迫、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结论:本校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建议医学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教育模式中去,加强对本院医学生心理健康保健,减轻学习压力,增强就业信心.

地方本科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医学教育模式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随着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显得越来重要.德州学院医学系是05年原德州卫校合并入德州学院的新建系.同学们对新上系信心不足,对就业前景不乐观.为了增强其学习信心,进一步树立新建院系的整体形象.笔者就德州学院医学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本院医学系08级、09级、10级在校生共218人,女性167人,男性51人,均为4年制本科生.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及评分标准 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 C L-90)为测量工具.各条目分为5级评分,1=无,2=轻,3=中,4=偏差,5=严重,每个因子项均分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症状越明显,若某项均分≥2分时,则为阳性项目.

1.2.2 调查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218分,并进行现场答卷,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18份,回收率为100%,获得实验数据.

1.2.3 统计学处理 整理数据后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本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1.

本科医学生与全国常模比较S C L-90除躯体化P>0.05无明显差异外,敌对、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及恐怖p<0.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说明我校医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恐怖4项分值最高.说明目前我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应引起医学系及学校管理部门的重视;同时,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应及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2.2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见表2

表1 本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s)

表1 本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s)

*P<0.001

项目 医学生(n=218)全国常模(n=5849) t p躯体化 1.51±0.861.44±1.631.19 >0.05强迫症状 2.13±0.561.81±0.578.29 <0.01*人际关系敏感 1.98±0.691.64±0.607.19 <0.01*忧郁 1.86±0.621.55±0.577.28 <0.01*焦虑 1.70±0.511.54±0.514.54 <0.01敌对 1.78±0.641.62±0.633.62 <0.01恐怖 1.71±0.561.41±0.497.80 <0.01*偏执 1.74±0.611.63±0.592.61 <0.01精神病性 1.64±0.531.47±0.474.67 <0.01睡眠及饮食 1.71±0.601.48±0.645.54 <0.01

医学生不同性别大学生的10项心理因子指标呈现不同的对比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在躯体化、强迫、敏感、忧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中,男女医学生因子均数指标差异显著(p<0.05),女大学生这六项指标均高于男大学生.其他4项指标男女大学生没有明显差异.提示本院男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女医学生,这在我们的教学与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应引起注意.

2.3 本科医学生S C L-90各因子分≧2的人数分布及所占比例

本科医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按人数分布多少依次为强迫症状38人次、占17.43%;人际关系敏感36人次,占16.51%;忧郁35人次,占16.05%;偏执32人次,占14.67%;敌对31人次,占14.33%;睡眠及饮食30人次,占13.76%;恐怖27人次,占12.38%;焦虑26人次,占11.92%;精神病性22人次,占10.01%;躯体化19人次,8.71%.总分最高分为282分,最低分为77分.阳性项目最高分为78分,最低分为3分.

表2 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表(±s)

表2 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表(±s)

项目 男(n=51) 女(n=167) t p躯体化 1.68±1.312.13±0.46 -2.41 <0.05强迫症状 2.32±0.512.12±0.562.39 <0.05人际关系敏感 2.25±0.781.97±0.642.34 <0.05忧郁 2.11±0.661.85±0.612.51 <0.05焦虑 1.81±0.531.67±0.511.67 >0.05敌对 1.98±0.741.71±0.592.39 <0.05恐怖 1.71±0.501.74±0.59 -0.35 >0.05偏执 1.92±0.641.78±0.591.39 >0.05精神病性 1.77±0.551.59±0.542.21 <0.05睡眠及饮食 1.84±0.631.68±0.581.62 >0.05

3 干预措施

3.1 建议本院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教育模式中去,通过积极调整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有的研究大多认为医学生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1-2].同时,调查也发现,只有不到47%的医学生曾选修过《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说明本院医学教育受“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课程体系内心理素质类教育课程开设并不普及.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应从几方面进行(1)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新型现代化的高素质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懂政治工作的人,不懂网络技术;而懂网络技术的人,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矛盾,致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步履维艰.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紧学习网络知识,分析各种新技术的特征及其影响,熟练使用网络技术,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发展同步.(2)在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了解她们的心理需要的基础上,在学生的学习、交友、生活等诸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其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3)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一定要坚持实用和发展性原则,课堂讲授与心理训练相结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过分理论化和医学化倾向.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案例,以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另外,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调查,经常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掌握各种气质类型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根据气质类型对学生进行

心理暗示和指导.

3.2 在教育教学和思想教育方面应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的放矢的教育方法.调查中发现女生的躯体化、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医学生,究其原因:一方面,女生由于自身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影响,性格有内向、敏感的倾向,易陷人心理矛盾中.且进人青春期后,一般有与异性交往的心理,异性间人际关系的处理有时缺乏理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她们的人格完善.另一方面,繁重的学业负担、远离家庭支持,独立应对日常生活,还要规划自己的未来,这对女生来说压力更大.再者,在就业方面与部分医学专业上存在的男生性别占优势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对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细化.

3.3 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在医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也是健全医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方式.首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实行辅导员加班主任双层管理制度.通过多种教育与形式,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学生处理好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敢于正视挫折.其次,利用专业相近的优势,邀请身边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典型、杰出校友围绕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增强挫折耐受力等主题,进行专题辅导交流,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榜样的作用,认识到学生时代多一份寒伧与失意,走向社会后就可能多一份勇气与实力.在具体工作中适当给学生一定的压力,有意识地给与挫折,教育他们喜欢挫折,在挫折中培养耐受力.在身处逆境时,只要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与之做百折不挠的斗争,创造使环境转化的条件,就能从挫折中奋起.

3.4 优化校园环境,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在投资基础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通过规章制度、文化设施的建立,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和不良倾向,营造一个能够鼓励学生公平竞争、坚持真理、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如积极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进入社区、养老院进行各种类型的文体活动、公益活动、学术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将理论付诸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勇气增强斗志、发挥特长,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要详细掌握学生的经济、学业、健康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减轻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达到维护身心健康、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1〕马迎教,许建国,林健燕,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关系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 521-522.

〔2〕Dahlinm,Joneborgn,Runeson B.Stress and depressionamong medical stud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MedE-duc,2005,39(6):594-604.

R 395.6

A

1673-260X(2012)07-0035-02

猜你喜欢
德州健康状况医学生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在德州,电力经纪人帮你选电!
德州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措施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