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赤红壤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

2012-09-03 08:46刘逊忠林群艳黎国安
中国糖料 2012年3期
关键词:松土单向耕作

刘逊忠,林群艳,黎国安

(1.广西钦州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钦州 535000;2.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平吉农技站,钦州 535018)

甘蔗是钦州市财政收入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支柱。近年随着糖业市场走势看好,原料蔗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种植糖料蔗积极性很高,全市每年种植的糖料蔗面积稳定在5万hm2以上,主要分布在酸性赤红壤旱坡地上,春种期间和秋季,常遇到干旱天气的影响[1-2],蔗苗萌发迟,前期生长缓慢,成茎率低,单产不高,同时还影响宿根蔗产量和宿根年限。针对这种情况,2011年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酸性赤红壤旱坡地春植糖料蔗产量、糖分及效益影响的试验研究,为改进春植糖料蔗耕作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在灵山县陆屋镇陆屋坪村甘蔗场进行。供试验甘蔗品种:新台糖25号。土壤为发育于花岗岩母质的杂沙赤红土(K61),耕作层 0~17cm,中粘壤土,块状结构,土壤有机质 22.6g/kg,全氮(N)1.31g/kg,全磷(P)1.2g/kg,全钾11.4g/kg,速效氮(N)121mg/kg,速效磷(P)42mg/kg,速效钾(K)97mg/kg,pH5.0,土壤肥力中上。 前作为木薯。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纵横深耕松土48cm、覆盖蔗叶;处理2:单向深耕松土48cm、覆盖蔗叶;处理3:常规犁耕松土30cm、覆盖蔗叶(CK)。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9个小区。每小区9行,每行长17m、行距 0.9m,小区面积 137.7m2。

1.3 甘蔗生产管理

试验于2010年2月25日种植,用种量为4500段双芽苗/667m2,双排种植,蔗种行距7cm。实行一次性施肥,即基肥一次性施用“世纪田王”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缓/控释肥)3000kg/hm2。2月28日用蔗叶覆盖各处理相应部分,蔗叶覆盖量以看不见种植沟及表土为准,覆盖厚度为3cm。其它管理按当地常规生产管理进行,次年1月15日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萌芽及分蘖的影响

2.1.1 各处理对甘蔗萌芽的影响 从表1看,纵横深耕松土的出苗最多、萌芽率最高,单向深耕松土的次之,常规犁耕松土的最差。纵横深耕松土的出苗5067株/667m2,萌芽率为56.3%;比单向深耕松土的出苗4581株/667m2、萌芽率50.9%,增加486株和5.4%;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出苗 4221株/667m2、萌芽率 46.9%,增加846株和9.4%。方差分析结果,纵横深耕松土的与单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规犁耕松土的比较,萌芽率差异均达极显著。单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出苗增加360株/667m2、萌芽率提高4.0%,萌芽率差异达极显著。表明赤红壤坡地种蔗深耕松土对甘蔗萌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纵横深耕松土的较单向深耕松土的效果更好。

2.1.2 各处理对甘蔗分蘖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纵横深耕松土的甘蔗分蘖早、分蘖多,单向深耕松土的次之,常规犁耕松土的相对最差。纵横深耕松土的甘蔗分蘖率达96.0%,比单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规犁耕松土的分别提高5.2%和6.3%。纵横深耕松土的与单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规犁耕松土的比较,分蘖率差异均达极显著。单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分蘖率提高1.1%,差异达极显著。不同耕作方式之间的分蘖率由高到低顺序为:纵横深耕松土>单向深耕松土>常规犁耕松土。表明赤红壤蔗地纵横深耕松土对提高甘蔗分蘖效果最为理想,其次是单向深耕松土的。主要原因是酸性赤红壤坡地易于干旱,土壤较粘重,蔗地深耕松土,尤其是纵横深耕松土的更有利于甘蔗根系伸展、根群发达,吸收更多的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供给甘蔗生长发育,因而,促使甘蔗早分蘖、多分蘖,提高成茎率,从而增加有效茎数[3],为获取甘蔗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表1 不同耕作方法对甘蔗萌芽、分蘗及甘蔗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苗数及株高生长动态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苗数及株高生长动态具有明显的影响。由表2可见,各生育时期的调查结果表明,纵横深耕松土、单向深耕松土的苗数及株高都明显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多,尤以纵横深耕松土的更为强势、效果更为突出。12月15日最后一次调查,纵横深耕松土的苗数最多,比单向深耕松土的增多266.0株,增长5.5%;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多673.0株,增长15.3%。方差分析结果,纵横深耕松土的与单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规犁耕松土的比较,苗数差异均达极显著。单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多407.0株,增长9.2%,差异达极显著。甘蔗植株高度,纵横深耕松土的最高,比单向深耕松土的增高13.1cm,增长4.2%,差异显著;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高40.8cm,增长14.4%,差异达极显著。单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高27.7cm,增长9.8%,差异极显著。

2.3 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甘蔗收获前对构成甘蔗产量的重要因素有效茎、株高、茎径、单茎重进行了调查测定(见表1),测定结果,纵横深耕松土的各项指标均最高,单向深耕松土的次之,常规犁耕松土的最低。纵横深耕松土的有效茎达4785条/667m2,比单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规犁耕松土的分别增加466条和773条,增长10.8%和19.3%。方差分析结果,纵横深耕松土的与单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规犁耕松土的比较,有效茎差异均达极显著;单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加307条,增长7.7%,差异极显著。纵横深耕松土的甘蔗茎径比单向深耕松土的增加0.03cm,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加0.09cm,差异均不显著;单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加0.06cm,差异不显著。纵横深耕松土的甘蔗单茎重比单向深耕松土的增加0.07kg,差异显著;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加0.18kg,差异极显著;单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加0.11kg,差异极显著。

表2 不同耕作方法对甘蔗苗数及株高生长的影响

2.4 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甘蔗产量验收结果(表3),纵横深耕松土的产量最高,其次是单向深耕松土的,常规犁耕松土的产量最低。纵横深耕松土的产量为8996.0kg/667m2,比单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规犁耕松土的分别增加1179kg和2176kg,增长15.1%和31.9%。方差分析结果,纵横深耕松土的与单向深耕松土的和常规犁耕松土的比较,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单向深耕松土的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加产量997kg,增长14.6%,差异达极显著。产量高低顺序为:纵横深耕松土>单向深耕松土>常规犁耕松土。

表3 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产量、产糖量的影响

2.5 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产糖量的影响

甘蔗收获时取样测定糖分含量(表3),纵横深耕松土的含糖量最高,单向深耕松土的次之,常规犁耕松土的最低。纵横深耕松土的含糖量为159.6g/kg,比单向深耕松土和常规犁耕松土的158.2g/kg和156.1g/kg分别增加1.4g和3.5g。产糖量,纵横深耕松土的1435.7kg/667m2,比单向深耕松土和常规犁耕松土的1236.6kg/667m2和1064.7kg/667m2分别增产171.9kg和371.0kg,增长16.1%和34.8%。方差分析,纵横深耕松土的与单向深耕松土和常规犁耕松土的比较,产糖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单向深耕松土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产199.1kg,增长16.1%,差异极显著。产糖量高低顺序为:纵横深耕松土>单向深耕松土>常规犁耕松土。

2.6 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4看,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影响[4-5]。扣除肥料、农药和机耕费后,纵横深耕松土的经济效益最高,净增效益达3348.2元/667m2,比单向深耕松土和常规犁耕松土的2905.8元/667m2和2447.2元/667m2,分别增加442.4元/667m2和 901.0 元/667m2,增长 15.2%和36.8%。方差分析,纵横深耕松土的与单向深耕松土和常规犁耕松土的比较,净增效益差异均达极显著;单向深耕松土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加458.6元/667m2,增长18.7%,差异极显著。净增效益高低顺序:纵横深耕松土>单向深耕松土>常规犁耕松土。

表4 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经济效益的影响

3 小结

3.1 在酸性赤红壤旱坡地甘蔗栽培中采用深耕松土和蔗叶覆盖耕作,既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又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蔗叶覆盖可避免畦面裸露和阳光对畦面的直接照射,减少畦面水分蒸发,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土壤湿润,缓解苗期干旱对植株生长的不利影响[6]。由于蔗叶仅覆盖行间,阳光仍可直接照射蔗垄,既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又不影响土壤温度。深耕松土和蔗叶覆盖耕作,是解决春、秋季干旱制约钦州市甘蔗生长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3.2 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萌芽、分蘖及构成产量因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蔗地深耕松土,尤其是纵横深耕松土的更有利于甘蔗根系伸展、根群发达,吸收更多的土壤深层水分和养分供给甘蔗生长发育,促使甘蔗早分蘖、多分蘖,提高成茎率,增加有效茎数和单茎重,从而提高甘蔗产量。

3.3 深耕松土有利于提高甘蔗产量和产糖量。试验结果,深耕松土处理中纵横深耕松土的甘蔗产量和产糖量最高,产量达8996.0kg/667m2,比单向深耕松土和常规犁耕松土的分别增产1179kg和2176kg,增长15.1%和31.9%;单向深耕松土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产997kg,增长14.6%。产糖量,纵横深耕松土的1435.7kg/667m2,比单向深耕松土和常规犁耕松土的分别增产171.9kg和371.0kg,增长16.1%和34.8%;单向深耕松土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产199.1kg,增长16.1%。甘蔗产量和产糖量高低顺序:纵横深耕松土>单向深耕松土>常规犁耕松土。

3.4 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影响。纵横深耕松土净增效益3348.2元/667m2,比单向深耕松土和常规犁耕松土的2905.8元/667m2和2447.2元/667m2,分别增加442.4元/667m2和901.0元/667m2,增长15.2%和36.8%;单向深耕松土比常规犁耕松土的增加458.6元/667m2,增长18.7%。深耕松土以纵横深耕松土的效益最为显著。

综上所述,从甘蔗的生长发育、产量、产糖量及经济效益来看,在酸性赤红壤坡地甘蔗栽培中,采用纵横深耕松土耕作、覆盖蔗叶栽培方式种植甘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向深耕松土耕作、覆盖蔗叶栽培方式和常规犁耕松土、覆盖蔗叶栽培方式。因此,建议我国南方赤红壤地区多采用纵横深耕松土耕作、覆盖蔗叶栽培方式种植甘蔗,以提高甘蔗产量和经济效益。

[1]何鹏,吴初梅,符永兴,等.钦州市蔗糖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初步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4):31-33.

[2] 何小娟,丁治英.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28(2):31-35,53.

[3]范有君,卢秉福,王新民,等.深松耕法对甜菜增产效果的研究[J].中国甜菜,1990(3):16-20.

[4]韩秀芳,高勇,谢宏昌,等.机械深松联合整地技术的作用及效益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1):31-33.

[5]梁兆新.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效益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02(5):52-55.

[6] 冯奕玺.蔗叶回田好处多,应大力推广应用[J].福建甘蔗,1999,6(3):30-32.

猜你喜欢
松土单向耕作
基于有限元法的松土器结构分析*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推土机松土器结构改进与动力学分析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单向街书店: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
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