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古黄河水利枢纽工程总体布局研究

2012-09-05 01:05吴昌新王道虎孟佳佳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2年4期
关键词:杨庄行洪淮安市

吴昌新 王道虎 吴 兵 孟佳佳

(.1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5;2淮安市水利规划办公室 江苏淮安 223005)

淮安是江苏省省辖市,位于淮河流域下游和长三角北部,下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四区及涟水、洪泽、盱眙、金湖四县,总面积10072km2,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537万。根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中心城区总面积120km2,人口规模为100万人,规划2015年建设用地180km2,人口达到150万,2020年建设用地216km2,人口180万。淮安市古黄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古黄河杨庄闸以下河段中,涟水县城下游约3km处,工程的主要功能是适当抬高古黄河杨庄闸至涟水县城河段水位,改善河段水生态、水景观和水环境,并利用河床库容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工程由500m3/s节制闸、总装机容量840kW水电站和公路-Ⅰ级公路桥组成。

1 基本情况

古黄河是古淮河的前身,是一条曾经孕育过历史的大河,从淮安中心城区穿过。杨庄以下段古黄河,西起淮安市杨庄闸,向东流经清河、淮阴、楚州区,涟水、阜宁、响水、滨海县等七县 (区),由套子口入海,全长166km,为江苏省淮河与沂沭泗流域的分界线,位于苏北灌溉总渠北侧,东临黄海,流域总面积323.1km2.其中,淮安市境内河长约100km,流域面积141.8km2,是一条集行洪、排涝、灌溉等多功能综合利用河道。

古黄河下段建有控制工程两处:进口控制工程为杨庄闸,位于淮安市淮阴区境内,设计流量均为500m3/s;海口控制工程为滨海 (新)闸,位于盐城滨海县境内,设计流量600m3/s。杨庄闸历史最高洪水位13.78m,历史最大泄洪流量681m3/s;滨海闸共行洪超过150m3/s有45次,日均最大流量634m3/s。

古黄河下段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1978年以后,防汛调度安排行洪流量为200m3/s。据资料统计,杨庄闸下多年最高水位为10.1m,多年最低水位为5.83m,多年平均水位为7.8m。杨庄分洪渠北不抽排时,杨庄闸下二十年一遇水位为10.84m。现状河底高程6.8~1.5m,底宽30~90m,河口宽800~3000m。

2 问题的提出

淮安市境内古黄河西起杨庄闸,东至涟水县石湖出市境,长约100km。建国后随着流域、区域大型水利工程的陆续建成,古黄河下游段仅从防洪挡潮角度在进口建设杨庄闸,出口修建了滨海闸,古黄河的作用和地位有所下降,是建国以来唯一没有安排省级以上投资系统整治的流域性河道。目前,承担排洪流量为200m3/s,占淮河下游洪水出路的1%。每年仅以防汛岁修工程为主。对于区域供水、水土保持和水景观方面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行洪期间和非汛期水位相差2~3m,非汛期水景观被高堤阻隔,亲水性较差。为保障区域供水安全,提升古黄河沿线生态景观,展现秀水生态美景,达到显水露水近水、改善人居环境之目的,提出兴建古黄河水利枢纽工程,通过该工程抬高河段内水位1~2m,使得区间水面更宽阔,绿水生态景观得到进一步彰显。

3 总体布置研究

3.1 闸址位置选择

根据相关规划,分别提出在京沪高速古黄河桥下游1.5km南马厂乡境内建闸控制,区间长度约25km;涟水城区段下游建闸控制,区间长度约42km,以抬高区间内古黄河水位。

方案一:南马厂乡方案,在京沪高速古黄河桥下游1.5km处建闸控制,该河段现状为弯道,河面开阔,河底高程5.0m左右,中泓底宽约90m,河口宽约1.4km。

方案二:涟城镇方案,在涟水城区段下游建闸控制。该河段现状为弯道,河面开阔,河底高程4.0m左右,中泓底宽约90m,河口宽约1km。

经比选 (表1)并征求各方意见,推荐闸址位于涟水县城区段下游的涟城镇方案。

表1 闸址位置比较

3.2 控制水位比选

根据多年水文资料分析,杨庄闸下多年最高水位为10.1m,多年最低水位为5.83m,多年平均水位为7.5m。河道输水期间,水面平均比降约1/2.8万。多年来的调度表明:行洪期间,杨庄闸下水位一般不超过10m。因此,水位抬高以杨庄闸下水位在9m左右为宜。选择闸上水位分别为8.5m和8.3m两种方案进行比选。

方案一:8.5m方案。推算至杨庄闸下水位抬高至9.09m,抬高水位约0.6m。

方案二:8.3m方案。推算至杨庄闸下水位抬高至8.98m,抬高水位为0.68m。

经比选(表2),杨庄闸下水位以不超过9.0m为宜,推荐将古黄河区间水位抬高至8.3m方案。

表2 闸前控制水位比较

3.3 导流河方案比较

导流河位置,根据所选闸址附近地形地貌、水流条件、施工管理和周围环境等因素,导流河拟定两种方案。

方案一:左岸导流方案。在主河槽左岸开挖导流河,河底宽40m,底高程4.0m。

方案二:右岸导流方案。在主河槽右岸开挖导流河,河底宽40m,底高程4.0m。

经比选(表3),选择导流河位于河道右侧,以减少拆迁工程量,且便于管理单位选址。

表3 导流河方案比较

3.4 总体布局方案

根据闸址地形地质、水流条件以及各建筑物的功能、特点、运行要求等,总体布置拟定两种方案,一为分建方案,二为合建方案。分建方案为节制闸布置在现状河床内,水电站布置在导流河上,闸站之间保留隔堤;合建方案为节制闸与水电站均布置在现状河床内,施工完成以后填埋导流河,恢复原地形地貌。经比选(表4),推荐采用合建方案。

表4 枢纽总体布置比较

3.5 细部优化方案

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计算,研究在不同工况下,枢纽工程布局在上下游一定范围内水流流速流态、泥沙冲淤分布情况及冲淤量;根据计算成果,综合分析研究河段河床变化特性和水流泥沙运动规律,优化枢纽设计方案;分析对枢纽工程运行的影响,优化枢纽工程管理方案。与初设方案比较,主要进行以下优化:

表5 细部优化比较

(1)枢纽工程上游进口段上延10m,下游出口段加长30m;

(2)水闸和水电站之间空箱导流墙上游缩短18.1m,下游缩短15.4m,中部分隔墩宽度由10m缩至8m;

(3)水电站1#、2#闸室进口处护坡由弯曲连接改为直线顺接,上游引河向北平移;

(4)水电站进口段护坦高程降低。

(5)对水闸的开启方式等进行了优化。

3.6 方案选定

该工程在闸址位置、导流河布置、水位控制、枢纽总体布置及细部优化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选,根据方案比较结果,各种情况均选定方案二为推荐方案,具体详见表1~表5比较表。

4 研究结论

古黄河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区间水位较目前可抬高1~2m并保持稳定,古黄河水面将更宽阔,绿水生态城市景观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1)枢纽工程的实施,总体符合《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江苏省近期防洪规划》等流域、区域规划及水资源相关规划的要求。对废黄河地区水利治理规划的实施不会产生大的不利影响,也不会增加规划工程的实施难度。工程建成后,依照现行的废黄河防洪、排涝、供水调度方案运行,不影响废黄河的主要功能,不改变现有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2)枢纽工程的实施,符合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项目位于城市总规范围内,工程建成后,抬高了城区段古黄河水位,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对实现淮安市城市饮用水源地规划是有益的,同时为打造古黄河风光带奠定了基础。

(3)枢纽工程总体布局合理,项目建设对河道行洪排涝水位基本没有改变,故对河道行洪排涝和两岸防洪影响较小。

(4)枢纽工程建设抬高了上游水位,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对供水有所改善,提高了区域供水保证率;工程建成后不会改变向下游输水流量和沿线送水水位,对下游供水影响较小。

(5)枢纽工程建设对上游区间沿线水利设施、公共设施等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有一定影响,但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后,可达到基本消除和减少影响。

猜你喜欢
杨庄行洪淮安市
淮安市以党建抓引领 锻造应急铁军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从“杨庄之问”到杨庄脱贫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
杨庄的杏儿熟了
GPS控制网在大型河流行洪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