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培训学员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研究

2012-09-06 06:48陈莉莉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机动车教练员

陈莉莉

(福建泉州鲤城永辉汽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

1 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

操作技能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及教学经验为指导,以提高机动车学员操作技能水平为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

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机动车教练员皮凭借特定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场所,通过开展讲解动作要领、动作示范、指导练习及其课后讲评等相关教学活动,使机动车学员能够领会动作要领、建立动作定向印象、完成动作整合,从而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 操作技能教学模式遵循的教学原则

2.1 教学阶段性原则

教学阶段原则是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的重要教学原则。传统教学模式下,机动车教练员教学无规律、无阶段、无计划,完全凭借自己的爱好或喜怒教学,以至于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新《中国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学员培训教学大纲》规定:机动车教练员在实施操作技能教学时必须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培训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相互影响,必须促进;另外,机动车学员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结合机动车学员的实际状况,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开展培训,以此将有利于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教练员监督和检查原则

机动操作技能大都为实践学习,一旦其实践动作印入脑海中,不易忘掉,尤其是在驾驶员初次训练更为显著。因此,这就需要机动车教练员对驾驶员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驾驶员实践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予以及时纠正,防止驾驶员形成一个错误的习惯,从而保证驾驶员培训的高效性、准确性。

2.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于机动车教练员而言,其必须熟知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若仅凭感知认识和经验实施驾驶技能教学,将无法保证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其原因在于:一是驾驶员不能够正确认识和了解驾驶技能;二是驾驶员无法应用知识技能组织和调节自身的驾驶行为。因此,无论是机动车教练员教学还是机动车学员学习均必须以熟知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为基础,做好理论培训与实际训练结合工作。

2.4 训练进度和训练质量要求原则

训练目标和要求是机动车学员进行训练的训练方向。机动车学员只有明确自身的训练目标,掌握训练进度和训练质量,才能够充分激发自身训练的积极性、能动性,避免盲目机械重复现象。训练初级阶段,机动车教练员需加强驾驶员的基本功训练,保证驾驶员动作的准确度,待准确度得以保障后,需培养机动车学员的熟练度,以此循序渐进逐步培养,最终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5 教学规范性原则

机动车教练员需做好要领讲解及动作示范工作,通过讲解要领和示范动作使机动车学员更真切的掌握驾驶操作技能。机动车教练员在讲解动作要领时需做到严谨性、全面性、准确性,切勿避重就轻,同时,在讲解时需做好言简意赅,紧抓核心内容,确保机动车学员能够准确理解动作要领;机动车学员在示范动作时需做到规范性、具体性,任何操作细节均不能够省略,细节往往能够关系到机动车学员的生命安全。

2.6 训练结果告知性原则

机动车教练员需及时将训练结果告知机动车学员。机动车学员通过分析训练结果能够挖掘出自身在训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合理的评估自身训练状况,以便下次训练时有针对性的训练,知错、挖错有助于增强机动车学员的训练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机动车教练员需强化机动车学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抵抗挫折的能力。

2.7 训练时间和次数最佳,训练方式多样化原则

通常情况下,我国机动车教练员最常用集中训练法和分散训练法开展机动车操作技能教学。对于集中训练法而言,其是指以全套操作技能的形式进行训练;对于分散训练法而言,其是指将操作技能划分为多个部分,由机动车学员逐步攻克各个部分。

机动车教练员需结合机动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及机动车学员的实际状况,合理安排训练次数和时间及选择训练方式。机动车教练员无论采用哪种训练方式均需合理控制训练次数和时间,训练时间和次数过长、过多,容易使机动车学员产生厌倦,降低其训练的积极性;训练时间和次数过短、过少,将难以达到训练目标和要求。

3 操作技能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3.1 教学准备环节

首先,机动车教练员需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及其机动车学员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其次,机动车教练员做好教学规划,其规划内容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时间和次数,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最后,机动车教练员准确和检查教学设备,确保教学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3.2 讲解动作要领环节

训练开始之前,机动车教练员需向机动车学员详细讲解动作要领,一方面,介绍本次训练的项目、内容、基本要求、重点、难点及其安排,机动车学员可依据上述要领确定自身的训练目标;另一方面,介绍各操作技能的名称、作用、基本原理及其技术要求,着重讲解技能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

3.3 动作示范环节

待机动车学员全面了解操作技能动作要领后,机动车教练员进行动作示范,其在示范动作时必须确保示范姿势正确、动作规范,针对于部分复杂的动作,需进行分解,之后展现给机动车学员。同时,机动车训练员应将讲解和示范结合起来,示范速度的快和慢结合,从而获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机动车训练员可故意做出错误操作动作,由机动车学员进行挖掘,之后机动车训练员在做出正确操作动作,通过错误操作动作和正确操作动作的有效对比,使机动车学员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操作动作要领。

3.4 指导联系环节

在机动车学员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时,机动车教练员需及时对机动车学员的错误操作进行指导,并针对于机动车学员优秀操作行为和错误操作行为做出详细记录,待操作完成后,以此为依据进行课后讲评;另一方面,机动车教练员需结合机动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及机动车学员的实际状况,合理安排训练次数和时间及选择训练方式,充分激发机动车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3.5 课后讲评环节

课后讲评环节是操作技能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主要是对机动车学员训练状况的总结和分析。通过分析和总结能够发现机动车学员训练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进步之处,从而为日后更好的训练奠定坚持的基础。4 不同学员不同教学策略

4.1 针对年龄差异教学策略

年龄较大的学员反应缓慢,接受能力比年轻人差;行车中,经常出现严重车辆闯动和不应有的停顿;在危急情况下容易做出反常动作;几种驾驶需要的感知能力形成较慢,技能形成迟缓。但他们尊师爱友,人生观已形成,学习态度明确,非常重视安全;练习刻苦认真,喜欢思索操纵原理和安全行车方法,自觉学习车辆维修知识。对此,在训练初期应细心指导,加强基础动作训练,提示使用操纵机构的肌肉活动感觉,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防止动作的不协调。动作表象形成后,动作质量就能及时提高。一旦他们掌握了各自基础动作,就有精力去学习观察、判断、总结行车方法。训练后期动作很少出现失误。动作慢、失误少是年龄较大的特点。

4.2 智力水平低的学员教学策略

智力水平低的学员掌握专业知识较慢,技能形成缓慢,不易理解教练员的指令和意图,判断能力低下,注意转移迟缓,对外界信息反应迟钝,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交通情况,临危时不能采取正确措施。但他们尊师爱友,训练刻苦,能承受批评指责,肯刻苦,愿意反复苦练基础动作,努力掌握各种操作方法,甚至放弃休息时间进行学习。对此,应热情鼓励耐心指导,多给练习机会,多与他们交流训练心得,帮助他们消除后进带来的心理压力,更不能歧视或讽刺。鼓励他们增强信心,避免自卑。教育好差生不但是教练员的职责,也是教学水平高的标志。智力不能完全代表学员驾驶操作接受和掌握能力。实践证明,运动员学习驾驶的成绩大多名列前茅,而知识丰富的教师学驾驶,一部分成绩明显不行。智力水平高标志着逻辑思维能力发达,但一些人的形象思维能力萎缩,动作能力也就差,表现在技能训练的进步迟缓。汽车驾驶训练需要较高的分析能力,同时也需有较高的表现能力。只有既善于思考,又善于动作的学员才是接受能力好的学员。针对操作技能教学计划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计划表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中,教练员按照规范化教学的要求,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教学原则,特别是特殊的教学原则,是科学正确地指导学员训练,提高培训的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倡导节能减排,培养合格的机动车驾驶员的重要手段。

以上分析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中操作技能教学的一般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按照规范的操作技能教学模式教学,是规范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何桂发.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特殊教学原则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16).

[2]杨罗成.提高驾驶培训质量的方法探讨[J].甘肃科技,2002,(5).

[3]曹利军.浅谈在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

[4]黄少忠.机动车驾驶员考试行为探讨[J].科技信息,2006,(10).

[5]郑李鹏,王书明,陶杰祥.谈在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

[6]左为民,隋日安.汽车驾驶模拟器在机动车驾驶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机动车教练员
让机动车交通安全统筹更
由一起厂内机动车事故引发的思考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操作技能形成的心理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