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12-09-06 16:32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9期
关键词:许鞍华出租车教育部

封面反馈

@小小孟莹:报道发人深省!这不仅仅是教育的不平等,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差距不断拉大,社会贫富的分化的结果。

@朱渠:很喜欢报道中“均贫富”的提法,个人认为消弭教师校际差城乡差是解决目前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手段。

@Kinguoo:“教育均贫富”是真正的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事业!

@钱小江:虽然抱着这样美好的信念,但现实是持有最优秀教育资源的地区,大多数是具有决策权的地区。

时事短评

莫让禁令误伤幼儿教育的“快乐基因”

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要求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首先必须肯定,教育部整治幼儿园“小学化”,初衷是替幼儿减负。但现实情况是,教育部是三令五申,幼儿园却是依然我行我素。而将童年不快乐,全部归罪于幼儿园“小学化”,似乎也有失公允。在笔者看来,真正“有罪”的是幼儿教育方式,而不是教学内容。

其实,“小学化”教育内容中也蕴藏着“快乐基因”,只是我们的幼儿教育者眼拙,不善于去发现“快乐基因”,不懂得如何去激活“快乐基因”。如果仅把“语数外”等“小学化”教育内容,当成一种冰冷、枯燥的知识,每天长时间地向幼儿们灌输,生硬地要求幼儿们死记硬背,孩子们视其为一种压力与负担,自然找不到快乐。

与其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化”,不如探索和倡导“快乐教学方式”。比如,在严格控制课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掘和释放“小学化”内容中的“快乐基因”;同时,将传授内容编成儿歌,或者变换成活泼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既学习了文化知识,又乐在其中。

总之,一味地去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行不通的。即便是孩子们在幼教阶段,因取消“小学化”内容而享受到了快乐,恐怕也会在小学阶段,用沉重的學业压力,去偿还提前享受欠下的“快乐债”。

湖北嘉鱼 汪昌莲

读者点评

《出租车改革:油门还没踩到底》

@贤惠的徐徐:的确是这样,油门一定要踩到底,直到用法治的力量掀翻特权阶层。

@婉琴:允许个体出租车经营,取消出租车数量限制,通过市场调节车辆运营数量和价格。

《许鞍华:真实的生活没有那么戏剧性》

@luzi2000:许鞍华在提醒我们,电影拥有一直以来逐渐被娱乐代替的功能——“记录”。

@龙公子V:一部标准的许鞍华式文艺电影,没有刻意煽情,却处处散发人文关怀。

更正:

本刊2012年第8期,《城与乡:教育的两极》一文中,“一个半小时晚自习的津贴”应为“一个早自习的津贴”,云南省临沧市临沧一中校长应为高家余;《中国教育行动:不必等待炬火》中,第33页的图片说明应为:云南省临翔区文华小学的语文课上,肖璇示意学生们坐好。特此更正,并致歉。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许鞍华出租车教育部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据说在孟买,出租车“长”这样
网络时代的出租车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凭什么
许鞍华:年轻人失去了什么?
出租车司机不容易!
许鞍华:安静的电影有力量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玉观音》与别样许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