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壳聚糖交联树脂的制备及对Pb(Ⅱ)吸附热性能研究

2012-09-07 02:10李顺义吴朕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壳聚糖树脂容量

李顺义,李 斌,吴朕君,王 岩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0 引言

含铅废水是世界上危害较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化学工业、电镀、蓄电池生产等都是含铅废水的重要来源,铅在人和动植物中具有蓄积稳定性[1],并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造成伤害,目前国内外对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中和沉淀法[2]、吸附法[3]等.吸附法是一种简易高效的处理方法,壳聚糖在自然界中储量巨大[4],是自然界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分子链中含有大量带孤对电子的活性基团(如—NH2、—OH),其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它的无毒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性质,使它在作为吸附剂使用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5].

目前制备壳聚糖树脂常用的方法是悬浮交联法[6],但步骤繁琐,使用的试剂种类多.为此,笔者研究自制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交联树脂合成装置(ZL201120328196.9),采用改进的滴加成球法合成球形均匀,粒径可控的壳聚糖微球,后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交联树脂.本研究制备的树脂最大吸附容量105.0 mg/g,是程珊珊等[7]所制未交联壳聚糖吸附容量(5.32 mg/g)的20倍,与韩德艳等[8]用悬浮交联法合成的壳聚糖交联树脂相比,吸附容量(70 mg/g)增加30%多,且生产简单,步骤少,试剂种类少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及仪器

试剂:壳聚糖(生化试剂,脱乙酰度≥90%)环氧氯丙烷(AR);冰乙酸(AR);硝酸铅(AR).

仪器:85-2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海上登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THZ-82恒温振荡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1.2 交联壳聚糖的制备方法

取一定量的壳聚糖溶于2%乙酸溶液中,静置12 h,将壳聚糖-乙酸溶液加入制备装置(见图1),控制针头外部气体流速和压力,调控壳聚糖微球大小.将NaOH溶液中的微球取出,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后加入定量的蒸馏水和环氧氯丙烷搅拌交联一段时间,将交联后的树脂用蒸馏水将其表面洗净,在100℃干燥8 h后备用[9].

1.3 树脂对Pb(Ⅱ)的吸附容量的测定

取50 mL含80 mg/L的Pb(Ⅱ)溶液,加入0.05 g壳聚糖交联树脂,控制温度30℃恒温吸附4.5 h后,用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Pb(Ⅱ)的残留量[10].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为Pb(Ⅱ)溶液的体积,mL;C0为吸附前溶液中Pb(Ⅱ)浓度,mg/L;C为吸附后溶液中Pb(Ⅱ)的浓度,mg/L;W为树脂的质量,g;Q为吸附容量,mg/g.

图1 树脂合成装置Fig.1 Resin synthesis device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时间对壳聚糖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

取10份50 mL Pb(Ⅱ)溶液(80 mg/L),加入0.05 g树脂,在恒温振荡器中吸附(125 r/min,30℃,下同),隔0.5 h取适量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剩余Pb(Ⅱ)的含量.壳聚糖交联树脂对Pb(Ⅱ)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2知,初始阶段树脂的吸附容量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吸附时间为4.5 h时,吸附容量达到最大值10.27 mg/g,之后树脂对Pb(Ⅱ)吸附逐渐达到平衡.这是由于壳聚糖交联树脂具有疏松、多孔性的结构[11],初始阶段Pb(Ⅱ)主要被吸附在树脂的外表面,并且和树脂表面的官能团(—OH,—NH2)发生反应,吸附速率快.之后随着树脂内孔被占据,吸附容量缓慢增加,逐渐达到吸附平衡,主要是树脂上—OH,—NH2与Pb(Ⅱ)络合,吸附速率较小[12].

图2 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Fig.2 Effect of adsorption time on the uptake of Pb(Ⅱ)by resins

2.2 pH对壳聚糖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

量取7份50 mL Pb(Ⅱ)溶液(80 mg/L),分别用2.5 mol/L的NaOH和2%的HCl调节 pH为3,3.5,4,4.5,5,5.5,6(由于铅离子是两性物质,pH>6时容易水解,因此控制pH≤6),加入0.05 g树脂吸附,取上清液测定Pb(Ⅱ)的残留量.由图3可知,pH值对吸附影响较大,这是因为树脂主要通过—NH2与 Pb(Ⅱ)络合[1],pH 值较低时,溶液中的H+浓度较高,树脂上的—NH2大部分被质子化形成—NH3+,无法与Pb(Ⅱ)螯合,从而吸附容量降低;当pH值升高时,H+浓度降低,树脂上的—NH2游离出来,与Pb(Ⅱ)螯合作用增大,故吸附容量增大;所以溶液pH值为6是树脂吸附Pb(Ⅱ)的理想pH.

图3 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Fig.3 Effect of pH on the uptake of Pb(Ⅱ)by resins

2.3 温度对壳聚糖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

取50 mL浓度80 mg/L的Pb(Ⅱ)溶液,加入0.05 g树脂,在不同温度下吸附4.5 h后,测上清液Pb(Ⅱ)的含量.由图4知,随温度的升高,吸附容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高温不利于Pb(Ⅱ)的吸附,因此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即可.

图4 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Fig.4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uptake of Pb(Ⅱ)by resins

2.4 初始浓度对壳聚糖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

取50 mL不同初始浓度的Pb(Ⅱ)溶液,加入0.05 g树脂吸附4.5 h后,测定吸附后 Pb(Ⅱ)的含量.由图5知,溶液浓度与吸附容量呈现三个阶段:①在初始浓度Pb(Ⅱ)<300 mg/L时,树脂对Pb(Ⅱ)的吸附量随浓度增加变化不大,②在300 mg/L<Pb(Ⅱ)<600 mg/L时,树脂对Pb(Ⅱ)的吸附呈线性关系增加;③当Pb(Ⅱ)>600 mg/L后,树脂对Pb(Ⅱ)的吸附容量缓慢增速,达到平衡,最大吸附容量105.0 mg/g.

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树脂内外的Pb(Ⅱ)的浓度差逐渐增大,有利于Pb(Ⅱ)进入树脂内部.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树脂内外的浓度达到平衡,并且树脂中吸附Pb(Ⅱ)的活性位点都已经被占据,树脂对于Pb(Ⅱ)的吸附容量也就达到最大值,之后不会再增加[13].

图5 初始浓度对壳聚糖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Fig.5 Effect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n the uptake of Pb(Ⅱ)by resins

2.5 壳聚糖交联树脂的吸附等温线模型

为考察树脂对Pb(Ⅱ)的吸附的热力学过程,实验采用Temkin等温线模型来研究其吸附机理[14].Temkin模型考虑了吸附质/吸附剂之间的间接相互作用,表明吸附热随吸附质分子在吸附剂表面的覆盖度增加而线性下降.Temkin模型可用下式描述:

式中:A,B分别为方程的两个常数,常数B和吸附热有关.

等温吸附数据可用式(2)分析,如图6所示,Qe~lnCe呈线性,相关系数达 R2=0.999 5,Temkin方程的拟合较好,表明树脂对Pb(Ⅱ)的吸附是吸附质和吸附剂相互作用的结果.

2.6 壳聚糖树脂的吸附速率模型

为考察树脂对Pb(Ⅱ)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实验采用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其吸附机理[15].吸附动力学模型是用来表征吸附速率的物理量,二级动力学方程表达式为:

式中:k2为二级吸附速率常数,以对t作图得到一条直线,由图7可知直线的相关系数和直线斜率,并可求得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

由相关系数 R2=0.992 6,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方程拟合程度较好,表明吸附过程符合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方程,说明吸附速率受浓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即树脂吸附铅离子过程的速率对铅离子溶液的初始浓度较为敏感,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

3 结论

本研究采用自制的壳聚糖树脂生成装置,采用改进的滴加成球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壳聚糖交联树脂,其对 Pb(Ⅱ)的吸附容量达105.0 mg/g,是一种优良吸附剂,同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探讨了树脂对Pb(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树脂对铅离子的吸附符合Temkin等温线模型和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该树脂对Pb(Ⅱ)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1]彭青林.壳聚糖处理含Pb2+废水研究[J].广州环境科学,2009 ,24(3):8 -10.

[2]李忠国,李金惠,段华波.钡盐共沉法处理酸性含铅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07,1(11):51-54.

[3]CHEN Arh-hwang,LIU Sheng-chang,CHEN Chia-yuan,et al.Comparative adsorption of Cu(Ⅱ),Zn(Ⅱ),and Pb(Ⅱ)ions in aqueous solution on the crosslinked chitosan with epichlorohydrin.[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 ,154(1/3):184 -191.

[4]董振霞,王喜青.改性壳聚糖对水中Cu2+和Pb2+的吸附性能[J].河北化工,2010,33(4):40-41,61.

[5]苗晶,陈国华,高从堦,等.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硫酸酯/聚砜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截留特性[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21(2):227 -232.

[6]陈晓春,汤佳鹏,陈勇,等.粒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8,22(3):538 -542.

[7]程珊珊,杨锡洪,章超桦,等.壳聚糖对Cd2+和Pb2+的吸附作用[J].水产学报,2011,35(3):410 -415.

[8]韩德艳,蒋霞,谢长生.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J].环境化学,2006,25(6):748 -751.

[9]贺小进,谭天伟,戚以政,等.球形壳聚糖树脂制备方法及吸附性能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0,16(1):47 -53.

[10]杜恒宇,张中旗,张永宁,等.二甲酚橙与铅(Ⅱ)配合物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35 -40.

[11]罗志敏,薛丽群,张婷,等.球状壳聚糖对绿茶中茶多酚的吸附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01):86 -89.

[12]陈天,汪士新.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6,17(2):63 -66.

[13]李增新,王国明,王彤,等.凹凸棒石负载壳聚糖吸附废水中Cr(Ⅵ)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8(03):52 -55.

[14]YOUSEF R I,EL-ESWED B,AL-MUHTASEB A H.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zeolites as solid adsorbents for phenol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Kinetics,mechanism, and thermodynamics studie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1,171(3):1143-1149.

[15]全桂香,严金龙.壳聚糖吸附铬(Ⅵ)的动力学模型研究[J].皮革与化工,2008,25(04):5-8.

猜你喜欢
壳聚糖树脂容量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水体中农药的吸附
三种不同分子量6-羧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其溶解性
炫酷发明
水瓶的容量
被封印在树脂与木头里的风景
美洲大蠊药渣制备壳聚糖工艺的优化
ACS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小桶装水
SABIC创新LEXAN树脂和EXATEC涂层系统
壳聚糖可防治早红考密斯梨虎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