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

2012-09-09 08:11陈曦
中国新时代 2012年2期
关键词:纳斯达克创业板上市

| 文· 本刊记者 陈曦

2011年在美退市的中国企业数量超过了IPO,离开的企业甚至比进入的还多——2011年间,在美国股市被长期停牌和已经退市的中国概念股总数达46家。其中,28家被勒令退市,6家主动完成了私有化退市,1家退回OTCBB场外市场交易,1家因破产而退市,另有6家企业的股票至今停牌。计划在美上市的迅雷、盛大文学、拉手网、凡客等也取消了IPO计划。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不那么头脑发热了。欺诈诉讼和增长缓慢已导致许多外国投资者看空中国企业。

有专家认为中国企业2011年的退市潮部分诱因是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歧视,但是更多的证据显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美国证监会不会没凭没据的刁难中国企业。

上市公司被摘牌一般有三个原因。第一,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新华悦动传媒(OTC:XSELY.PK)由于股价长期低于1美元被纳斯达克摘牌,现在是粉单市场交易。第二,企业不能满足证监会要求,例如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福麒国际(OTC:FUQI.PK)被摘牌的原因是一次又一次未能按时上交财务报告。第三,公司的财务状况被质疑。新兴佳集团(OTC:CCME.PK)的财务状况因一份报告受到质疑,导致其股价下挫。随后,该公司面临着一系列的调查和诉讼。停牌后,纳斯达克拒绝新兴佳集团恢复交易的申请,该公司目前在粉单市场交易。

中国在美上市企业退市应该从另一方面解释,这些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不合规矩的地方,而美国绝不姑息这些公司的错误。1995年到2002年间,美国共有7000多家公司退市,美国人对企业的“严苛”可见一斑。近年来,美国主板上市公司数大体维持在2000家左右,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则大体维持在3000家左右。可见,每年IPO和退市公司的数量基本持平。

自从企业家知道“上市”是块吸金石后,中国企业在国内国外的上市热情就一天天高涨。可是缺乏股市基本知识,以及严谨务实的态度,引发了美国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危机。根据Dealogic和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数据,2011年中国企业在美IPO仅筹资22亿美元,约为2010年总额的半数。根据Dealogic的数据,2011年各国企业在美国证交所IPO筹资总额达到419亿美元,低于2010年的445亿美元。

回头看在中国上市的情况,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虽然还没有退市风险,但是情况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11年,创业板指数重挫35.88%,2012年两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缩水8.58%。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2年内猛增到271家,然而,这271只个股中,有200多只下跌,最严重的暴跌60%以上,甚至有6只股价跌破10元。

有人会说,即便如此,

创业板市盈率还在34倍左右。以上市圈钱为最终目的中国企业决不再少数,2010年中国企业在美借壳上市达349家,是2004年的10倍。大多数反向收购股票的市值都在5亿美元以下。据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统计,2007年至2010年初在美上市的215家中国公司中,近3/4都是通过反向合并上市的。在中国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以上市融资为目的的,这一点从高管上市后闪电离职就可以看出。高管们大面积快速离职,抛售手中股份套现,可见其自己对企业未来发展也信心不足,更没有与企业共同奋斗下去的责任心。

从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退市可以看出,上市这个圈钱工具在美国已经没那么好用了。纳斯达克市场对上市企业没有盈利要求,上市流程更高效、更快捷,上市成功后获得的资金也更丰厚。这些优势吸引了不少以上市为目的的中国企业。如同在国外上大学一样,进去容易,读下去难。纳斯达克有严格完整退市程序,企业维持“在世”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如审计、会计费用)。中国创业板有净资产、年利润和2年财务报告的要求,达到这个门槛是企业的难题。但是上市后,就不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了。

上市,不应该是企业的终点,而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中点。企业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再用这些资金创造更多的财富。

猜你喜欢
纳斯达克创业板上市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微软就区块链服务与纳斯达克达成合作
纳斯达克指数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5月上市
创业板2013年涨(跌)幅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