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内容与方法

2012-09-10 06:28冯国锋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区划植被河北省

冯国锋

(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1]。湿地是众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栖息地,湿地还具有蓄洪、防旱、控制水土侵蚀、促淤造陆、水产养殖、农业灌溉、生活用水、景观旅游和教学科研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作为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的生态调节功能。

此次湿地资源调查目的是查清河北省湿地资源及其环境的现状,掌握湿地资源的动态消长规律,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湿地资源管理、履行《湿地公约》及其他有关国际公约或协定以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服务。下面对湿地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作以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1 调查内容

1.1 调查范围

河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范围覆盖符合湿地定义的全省行政范围内的各类湿地资源,包括面积8hm2(含8hm2)以上的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2]。

河北省既有海洋、滩涂,又有陆地河流、湖泊及洼地,湿地资源丰富,类型众多。依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中湿地的分类标准,并结合河北省湿地具体情况,将河北省湿地划分为5大类23个类型(见表1)。

1.2 调查分类

根据湿地的重要性、调查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

一般调查是指对所有符合最小调查面积要求的湿地斑块以及符合最低长度与宽度要求的河流湿地,进行面积、类型特征、分布和保护管理要素等内容的调查。

表1 河北省湿地类、湿地型划分

重点调查是指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湿地进行的重点调查。⑴已列入《湿地公约》名录的国际重要湿地。⑵已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⑶林业、农业、水利和环保已建立的有湿地分布的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中的湿地。⑷已建立的湿地公园中的湿地。⑸除以上条件之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湿地:①分布有特有的濒危保护物种的湿地。②面积≥10000hm2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水库。③其他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湿地[3]。

根据以上分类标准,全省重点调查湿地共有55块,其中国家重要湿地7块,面积≥10000hm2的湿地17块,已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保护小区3个,已经批准建设的国家及省级湿地公园17个,省内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河流湿地4个。

1.2.1 一般调查 对所有符合最小调查面积要求的湿地斑块以及符合最低长度与宽度要求的河流湿地进行调查,调查因子包括:湿地斑块序号、湿地斑块名称、所属湿地区名称、湿地区编码、湿地型、湿地面积、湿地分布、所属流域、河流级别、平均海拔、水源补给状况、土地所有权、湿地植被面积、群系名称、优势植物种、湿地斑块区划因子、保护管理状况等因子。

1.2.2 重点调查 除一般调查的因子外,增加了湿地的自然环境要素、湿地水环境要素、湿地野生动物、湿地植物群落、湿地植被、湿地保护和利用状况、湿地受威胁状况等专项调查。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泥炭厚度(沼泽湿地)、年平均气温和变化范围、≥0℃的年均积温、≥10℃的年均积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变化范围、年平均蒸发量和变化范围等。②湿地水环境要素:包括湿地水文、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调查。③湿地野生动物:包括水鸟、兽类、两栖及爬行动物、鱼类、贝类、虾类的调查。④湿地植物群落:包括湿地乔木层或灌木层,草本、蕨类层或苔藓层、群落优势植物的调查。⑤湿地植被:包括湿地植被、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的调查。⑥湿地保护和利用状况:包括湿地保护和管理状况、湿地功能和利用现状、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⑦湿地受威胁状况:包括威胁因子种类及其起始时间、影响面积、已有危害和潜在危险的调查。

1.3 调查区划

1.3.1 调查区划系统 湿地调查区划系统按照省→湿地区→湿地斑块进行区划。

1.3.2 湿地区划分 湿地区是指由多块湿地斑块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水文联系和生态功能的湿地复合体。在划分湿地区时,应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地貌单元的独立性,符合下述条件的湿地应单独划为一个湿地区。①国际重要湿地。②国家重要湿地。③根据保护管理需要单独划分的湿地。其它零星湿地则以县域为单位区划,按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命名。

结合第一次河北省湿地资源调查成果以及《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公布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将全省划分出201个湿地区。其中29个是由多块湿地斑块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水文联系和生态功能的单独区划的湿地区;172个是以县域为单位的零星湿地区,按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命名湿地区。

1.3.3 湿地斑块划分 湿地斑块是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的基本单位。湿地斑块的划分是根据区划因子的差异性单独划分湿地斑块。只要区划因子之一有差异时,就应单独划分湿地斑块。湿地斑块的区划因子如下:①三级流域不同。②湿地型不同。③县级行政区域不同。④土地所有权不同。⑤保护状况不同。⑥湿地受威胁等级不同。⑦湿地主导利用方式不同。

单个湿地小于8hm2,但各湿地之间相距小于160m,且湿地型相同的,区划为同一湿地斑块,但仅统计湿地的面积[4]。

2 调查方法

采用以遥感(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辅的“3S”技术,即通过遥感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植被类型及其面积、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状况、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等数据。

2.1 室内区划判读

本次湿地资源遥感调查,遥感资料获取是由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自行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采购的地面像元分辨率为0.48m、正射产品分辨率为0.5m的航片,按1:10000比例尺地形图测图需要,河北省共涉及数据影像8097幅。正射产品为西安80坐标系,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技术人员对航片进行几何精校正、波段组合、图像增强和图像镶嵌处理后,建立解译标志,根据航片影像在室内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区划判读。

2.2 野外调查

一般调查将分辨率为0.5m的航片以及1∶10000的数据地形图作为外业底图,调查湿地水源补给状况、湿地植被面积、土地所有权、主要优势植物种、保护管理状况等数据,野外现地验证室内判读区划的信息。

重点调查将分辨率为0.5m的航片以及1∶10000的数据地形图作为外业底图,在野外对每个调查斑块进行GPS定位、样方设置、植被调查、动物调查,采集植物标本,调查水环境要素、湿地利用和保护情况以及湿地管理状况等项调查。

[1]国家林业局.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内部资料],2010.

猜你喜欢
区划植被河北省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功能区划实证研究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绿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应用
基于原生植被的长山群岛植被退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