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行道树国槐主要虫害发生演变特点及防治策略

2012-09-10 06:28胡亦民孟建朝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国槐行道树保定市

胡亦民,孟建朝

(1.保定市公用事业局,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国槐是保定市的市树,它冠大根深,树姿优美,叶色浓绿,适应性强,深受市民喜爱,在城市绿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虫害发生较其它树种偏重。尤其近年来城市建设不断加强,绿化面积迅速扩大,其虫害发生情况也相应的出现了一些变化。正确认识这些变化,了解其发生规律,对于制定正确的防治策略,科学的指导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国槐主要害虫种类及为害特点

在保定市行道树国槐主要受到国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槐羽舟蛾(Pterostoma sinicum)、国槐叶柄小蛾(Cydia trasias)、小线角木蠹蛾(Holcocerus insularis)、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s)、国槐潜叶蛾(Phyllonory acaciella)、中国槐蚜(Aphis sophoricola)、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等8种害虫为害,其中国槐尺蠖、槐羽舟蛾以食叶为害,国槐叶柄小蛾以钻蛀叶柄基部的枝条为害,小线角木蠹蛾、日本双齿长蠹以蛀食枝干为害,国槐潜叶蛾以钻蛀叶片为害,中国槐蚜、截形叶螨以刺吸叶片为害。

2 为害的消长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2.1 为害消长演变情况

不同种类害虫为害程度按照4个等级划分。未发现为害是指偶尔发现害虫个体,但未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轻度发生指对寄主生长有轻微影响,如造成寄主叶片被害率5%以内,枝干害虫被害枝1%以内,树势有所减弱等;中度发生指对寄主生长影响较大,如达到叶片被害率20%以内,枝干害虫的被害枝率5%以内等;严重发生指寄主枝叶大量被害,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防治不及时可导致寄主衰弱甚至死亡。

各等级划分的依据是按照不同年度对该害虫的防治情况,同时参考未防治区域该害虫发生情况确定(见表1)。

表1 国槐害虫发生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国槐尺蛾、国槐羽舟蛾、国槐潜叶蛾、截形叶螨4种害虫发生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国槐羽舟蛾和国槐潜叶蛾从1998、1999年的中度和严重发生演变到从2005年开始直至目前一直未见为害;而国槐叶柄小蛾、中国槐蚜2种害虫发生呈现上升趋势;小线角木蠹蛾、日本双齿长蠹为害未发生明显变化。

2.2 消长演变原因分析

对于4种害虫发生呈现下降趋势,首先是由于有针对性地施用了苦参碱、灭幼脲、阿维菌素等杀虫杀螨剂,使其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改善了行道树的树种结构,加强了对树体的养护管理,树体长势、通风透光等得到改善,使树体对一些害虫,如截形叶螨等的抵抗力增强。另外,城区内地面硬化面积增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在土中化蛹的国槐尺蛾等害虫的发生。对于国槐叶柄小蛾和中国槐蚜发生呈现上升趋势,国槐叶柄小蛾是近年来新传入本地的害虫新种,天敌控制能力弱,加之喷药控制往往不及时,等到出现枯叶等症状时再防治往往为时已晚。中国槐蚜繁殖能力强,加之由于防治其它害虫时,喷施化学农药毒死大量天敌,致使其对蚜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差,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为害。发生未出现明显变化的小线角木蠹蛾和日本双齿长蠹,均为钻蛀性害虫,虫体隐藏在树体蛀道内,一般喷药防治不能直接接触虫体,受人为影响较小,多年来发生相对平稳。

3 防治对策

3.1 树立园林虫害防治持续控制理念

园林害虫持续控制是一种新的害虫控制策略,即从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园林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动态,揭示害虫发生及其天敌繁衍的生态机制,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作用,合理使用其它防治措施,将有害生物数量控制在景观、生态和经济损失许可范围内,以达到对害虫长期、有效控制,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1]。

3.2 加强对树种的合理配置和保护物种多样性

3.2.1 加强行道树种合理配置 目前保定市的行道树主要以国槐、法桐为主,国槐数量从行道树总量的65%降低到目前的3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树种模式对各种虫害发生的促进作用。大量的单一树种给以其为食的害虫提供了充足、稳定的食物来源和隐蔽的生存场所,保证了害虫生长繁殖的需要。而控制其为害的天敌由于食物来源单一而不易生存,数量有限。行道树的单一种植模式是造成某些虫害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变树种的单调栽植结构,增加树木种类是预防虫害所必要的,所以在行道树种类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多种树木种类的合理配置。

3.2.2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在绿化上不仅包括保护行道树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保护分车道绿地及其临街绿地内物种的多样性,一方面这些地点是行道树害虫天敌及其它中性昆虫的重要栖息场所,尤其是这些中性昆虫在食物链中有着重要作用,它维持着避免季节性变化而造成的天敌食物中断现象[2]。另一方面,菌类是绿地生态循环系统的最终分解者,生物体分解后主要以养分形式进入土壤、空气,进行下一次循环,所以菌类的作用不应被忽视。它对于其他植物及其系统内昆虫的生长和生存有重要作用。

3.3 加强栽培管理

3.3.1 加强土肥水管理水平 保定市的行道国槐树从整体上看树势长势弱,许多植株叶片发黄,叶面积小,叶薄,原因之一就是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许多街道行道树保留的树盘面积小,往往在1个m2以下,周围满铺水泥砖、沥青或混凝土,人为阻断了植物根系和地面大气进行的养分、水分和气体的交换。如土壤中的有机物腐烂后放出大量的乙烯等有害气体长期积存在土壤中,会造成根系窒息及受毒害而死亡;树盘小,周围完全硬化,根系只能在树盘附近有限的土壤空间内生长,不易向土壤深层和周围发展,获取矿质营养的范围有限,这些都造成植株生长衰弱,致使抵抗病虫害侵袭能力变差。所以要提高行道树对虫害的抵抗能力,要从增强树势上着手,在加强土肥水供应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增大树盘面积,增加根系的生长、吸收空间,改善根际土壤的通气、透水状况,保持树体生长健壮,才能有效提高抵御各种虫害侵袭的能力。

3.3.2 提高整形修剪水平 保定市许多路段的国槐树树型混乱,枝叶密集,内膛郁闭,构成害虫良好的隐蔽栖息场所。对槐尺蠖1997~1999连续3a的观察发现,凡树型混乱,枝叶密集丛生的路段槐尺蠖发生的都较重,凡树型保持较好,内膛通风透光良好的路段发生的都较轻,1998年对多年未修剪过的前卫路国槐强修剪后,1999年观察槐尺蠖发生较往年明显减轻,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鸟类等天敌更容易发现捕获害虫,所以搞好树体的修剪工作,保持树体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也是预防一些害虫侵袭的一个关键因素。

3.4 病虫害的生物控制

对病虫害进行生物调控是当今植保工作发展的趋势,以前由于大量使用农药,病虫害出现严重的“3R”[3](抗药性 Resislance,再猖獗 Resurgence,残留 Rresidue)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相继提出了“生物防治”,“综合防治”以代替单纯的化学农药防治,但现在的综合防治等一般是在化学防治的基础上进行的组合改进,其主要对策仍然是“治”,因此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从根本上改变害虫管理的战略对策是利用害虫种群的生态控制逐步代替目前的综合防治,生态控制亦指生态调控,指应用“种间竞争排斥原理”与“捕食者-猎物”,“寄生物-寄主”作用关系原理,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利用植物的“克生作用”对食植性昆虫的控制。如楝树与其它树种混植,其所释放的生物碱对昆虫有驱避作用等[4]。利用这些生态措施,能对虫害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3.5 加强无公害防治技术

3.5.1 加强无公害农药的使用 无公害农药具备对人及其高等动物低毒、在环境中能较快分解为无毒物质、对天敌昆虫杀伤力小或无杀伤力等特征,目前商品化的无公害农药有灭幼脲、Bt乳剂、烟参碱等,这些农药较好的解决了杀灭害虫和保护天敌之间的矛盾,是园林害虫无公害化防治的主要方面。

3.5.2 改进常规农药的施药技术 利用毒性虽较高,但分解快,扩散范围可控的农药及其相应施用技术。如通过钻孔注药技术,即在树干内注入辛硫磷、吡虫啉、氧化乐果等农药,使之在树体内传导杀灭害虫的方法,既达到了防治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生态环境,避免了由于喷雾造成城市街道“毒雾弥漫”的现象。

3.5.3 通过性诱剂控制害虫种群数量 昆虫性诱剂是指对昆虫有性引诱作用的化学物质,包括昆虫性信息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物。通过释放性诱剂,诱捕或干扰成虫交尾产卵来达到预防害虫发生的目的,如目前国槐叶柄小蛾性诱剂已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4 结语

做好国槐害虫防治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在摸清害虫种类及其生活习性、发生消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首先要树立生态防治理念,从改善树种配置,保护物种多样性,加强栽培管理入手,做好对害虫的生物控制和无公害防治,达到控制害虫发生,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1]蔡平,王滨.园林害虫的持续控制[J].中国园林,2011,(6):68-70.

[2]刘启宏.城市园林生态系统害虫的持续控制和治理对策[J].甘肃科技,2009,20(25):10.

[3]丛建国.以虫治虫方兴未艾[J].科学中国人,1997,(6):15-17.

[4]林景占.天然杀虫剂苦楝素[J].农业知识,1995,(11):14.

猜你喜欢
国槐行道树保定市
行道树是景也是民生
国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行道树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咏国槐
漫说古代行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