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2-09-11 11:12李林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4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显著性下肢

李林华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629000

脑卒中是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受损的疾病。由于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等“四高”的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重大疾病。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1]。本文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80例。入选标准依据脑血管病诊断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中男75例,女65例;平均年龄(64.6±5.1)岁;对照组中男74例,女66例,平均年龄(65.7±5.3)岁。两组的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Barthel ADL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两组病例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程序(采用Bobath成人偏瘫训练法),患侧肢体随意运动易化训练(双手交叉上举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屈曲伸展训练、桥式训练),ADL训练。早期康复主要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1)保持正确体位,上肢尽量向前外侧伸直,与躯干成45°角。肩下垫一软垫,伸肘、伸腕,手指伸开。下肢自然伸直,但要在髋的外侧放一软枕,以防下肢外旋;或让下肢屈曲,足底平放于床面。(2)体位改换,可以预防褥疮并发症,每2~3h翻身1次。(3)尽早开展关节活动,每天每关节活动2次,由大关节开始,每次活动5~7下,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关节,当患者清醒后,让其以健肢带动患肢被动运动。(4)早期坐位与坐位平衡训练,能坐稳后可四方推动患者。(5)床上动作训练,同时可进行翻身、移动、搭桥与躯干活动等,这样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6)站立练习,应早让患者站立起床,这样可以逐渐增加下肢的负重能力。如果患者下肢无力站不住,须提供帮助让患者尽量站直。待患者的情况进一步好转后,逐渐过渡到不扶任何东西进行双腿站立、单腿站立练习。每天上、下午各站立1次,每次大约30min~1h,中间可以间断休息。(7)起坐练习,在保证双腿能够站立后,患者应进行从床边或椅子上站起、坐下的练习,5~10次1组,每天上、下午各练1组,也可以反复进行练习。(8)步行练习,刚开始练习步行时,可让患者把胳膊搭在家人的肩上,这样患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依赖家人。在下肢逐渐有力气后,要让患者练习扶物走或扶着家人走,以后逐渐过渡到自己独立行走。(9)患者病情稳定后就可以在病房里进行针灸、推拿等辅助治疗,以疏通经络、调节阴阳、促进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由专职康复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护理,1次/d,60min/d,疗程15d。

1.3 评测方法[3]残损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其中上肢最高分65分,下肢最高分为35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MBI进行评测,正常:100分;极严重功能缺陷:0~20分;严重功能缺陷:25~45分;中度功能缺陷:50~70分;轻度功能缺陷:75~95分。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χ2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4周 12周观察组 140 15.3±70.67* 9.06±5.07 5.11±3.91*△对照组 140 15.05±10.89* 13.16±9.36 10.51±8.13*

2.2 两组Barthel ADL指数的比较 观察组在Barthel ADL指数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arthel ADL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Barthel ADL指数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4周 12周观察组 140 38.48±23.69* 60.11±21.36 78.13±16.16*对照组 140 48.16±27.61* 44.19±30.11 38.07±27.6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部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卒中患者存活且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残疾。脑卒中已对国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将大幅度增加疾病负担。及早筛查出病因及病变程度,并给予适当的干预,即脑卒中的二、三级预防,仍应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措施[2]。脑卒中的康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对脑卒中进行管理,指导脑卒中人群采取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密切注意发病风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督促高危者到医院进一步治疗[3]。

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0%~80%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卒中后抑郁等,给患者、家属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目前临床上许多脑卒中患者的致残并不都是偏瘫所致,而是脑卒中后长期卧床造成废用性功能丧失所致,因此,在发病后病情稳定的1~3个月内,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将有效防止、减少致残的发生,促进脑卒中的康复。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一般应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精神症状不再发展后的48h。但只要不影响抢救,也可以马上行康复治疗,包括保持良好肢位、体位变换(翻身)和适宜的肢体被动活动等,而主动训练则应在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且精神症状不再发展后的48h开始[4]。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组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再生,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促进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对促进机体康复有重要作用。开展护理干预,可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有效地减少和预防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使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训练中积极配合,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干预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29(6):381.

[2] 帅杰.急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7(11):801.

[3] 李红玲,贾子善,宋兰欣,等.脑卒中偏瘫护理干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08,20(2):109-112.

[4] 王忠诚,程学铭,李世绰,等.中国六城市居民神经系统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11(9):2-8.

[5] 杨清平,陈海光,李学兰.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19(7):62.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显著性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