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双反”结局已定

2012-09-11 08:42包婧文
太阳能 2012年20期
关键词:双反终裁组件

本刊记者 包婧文

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针对产自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晶体硅光伏电池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终裁结果。这场历时一年的贸易战终于有了一个结果,虽然在应诉期间一些人始终保持着美好的愿景,然而美国终究还是我行我素,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倾销幅度在18.32%~250%,补贴幅度在14.78%~15.97%之间。判定将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太阳电池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具体产品包括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模块、层压板、面板及建筑一体化材料等。与之前的初裁结果相比,终裁的反补贴税税率大幅上调,反倾销税最高税率维持不变,最低税率下调近13个百分点。

中国光伏业界对这一裁决结果表示反对,各应诉企业也就此发表了声明。阿特斯CEO瞿晓铧认为,美国对华“双反”选择一个年产能不足100MW的泰国作为替代国从根本上已经奠定了裁决结果必将不公的基调。而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则严厉表示,美国商务部无视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合理抗辩,对中国输美太阳电池产品采取不公正的征税措施,中方对裁决结果强烈不满。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在声明中表示,美国商务部又一次故意将中国国有企业视为“公共机构(Public body)”,认定从国有企业购买原材料多晶硅构成一项可适用反补贴措施的补贴项目,严重违反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在DS379案中已做出的生效裁定。然而当前这种情况下,无论做出何种严厉的谴责,此结果基本已定,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对于深陷低迷的中国企业来说,该何去何从?

美国的“双反”调查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出口。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国能源投资网首席执行官张杰认为,美发动“双反”贸易战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热火朝天的美国大选和美国制造业自身的空心化。在过去十几年间,美国制造业大量转移,特别是转移到中国,自身的制造业逐渐空心化,于是研发的一大部分东西在美国国内很难再生产,必须拿到中国来制造,这一转移过程中使得美国流失了大批的产业制造工人。而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在过去三年中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组件和电池方面,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国,给美国制定新能源战略造成了一定压力。

对于这一观点,许多业内专家表示赞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美国“双反”调查本质上就是战略考虑。新能源是工业革命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当惯了领头羊,绝不可能允许中国在新能源领域成为领军者。

由于传统能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可再生能源不可避免的成为未来的主要替代能源。欧中太阳能促进会国际交流总监刘陇华表示,抢夺未来世界的发展先机,谁掌控了替代能源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未来世界的领导权。眼看替代能源的发展中心向中国转移,美国不得不采取措施。对中国展开“双反”调查、遏止中国光伏产业的同时,美国还加大对其国内光伏科技的扶持力度,能源部斥资1.45亿美元扶持六大类69个项目的太阳能技术革新,摧毁其他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使本国产业占据世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主动权。

对于“双反”的结果,张杰表示实际上是两害的关系。太阳能市场是全球市场,并不是单一的国内市场。据了解,去年中国的多晶硅硅料60%进口自美国、欧洲、韩国,今年可能还会超过这样一个数字。中国从这些地方进口硅料,然后进行铸锭、切片、电池组件的过程,再出口到欧美国家去,所谓的“两头在外,中间在内”,欧美提出反倾销对自身并没有多大的好处。“但正因为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甚至原材料都来自国外,这一弱点被人牢牢抓住,贸易战才能成功”,孟宪淦表示。

中国出口的产品历来主打“价格牌”,企业所输出的光伏产品本身在质量上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而“双反”裁决的高税率却使产品失去了自身的价格优势。孟宪淦认为该结果使得受到波及的中国企业最高可能面临40%左右的成本提升,这样一来,绝大多数的中国光伏企业将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刘陇华认为,虽然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将损害美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并影响该行业创造就业,确实损害了美国的一些眼前利益,但其实他们更看重的是影响美国未来的战略机遇。美国发动“双反”打击中国光伏产业、决策者、投资者和光伏业界人士的信心,以求在全球新市场爆发前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争夺世界光伏产业定价权。

然而对于这一终裁结果,Solarbuzz高级分析师廉锐博士则认为并不算很坏。终裁并没有提高总税率,也没有扩大覆盖范围,只是对中国大陆生产的太阳电池和使用中国大陆太阳电池的组件出口美国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如果中国产的光伏组件不使用中国大陆产的电池就不受这个裁决影响,因此中国的组件出口还可以继续,完全不需要过分悲观。中国光伏制造产业里面电池制造环节少了出口美国的市场,损失较大,但至少保住了组件、硅片。因此这次终裁不是一个好结果,但也不是最坏的结果。

2011年全球光伏安装量达到24GW,增加24个百分点,而欧洲所占比重却从82%下降到了68%,原因在于欧洲各国纷纷削减补贴,导致市场增速变缓。东亚、东南亚、澳洲等新兴太阳能市场正相继崛起,刘陇华认为,中国光伏产业需要转变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以消化国内产能。由于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牵动各国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意识开始觉醒,新市场的爆发期即将到来,中国光伏产业前途光明,要想尽一切办法抓住时机。

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掌握核心竞争力。张杰表示,对于“双反”结果,中国光伏企业可以通过海外设厂等方式,走曲线救国之路。中国政府则应态度坚决强硬,对美国、欧洲主动启动我们的多晶硅硅料及进口装备的反倾销调查,摆明立场。加大启动和开辟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力度,特别是分布式能源发电、光电建筑一体化市场,在政策和电价方面给予支持。

美国“双反”基本已告一段落,很多人担心这一结果将为光伏行业贸易保护主义首开先例,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事实是,9月3日,欧盟也启动了对华光伏产品的贸易战,范围涵盖晶体硅光伏组件、电池片和硅片,这一反倾销调查将延续15个月,是中国历史上乃至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总值高达265亿美元,如果失去欧洲市场,中国光伏产业将失去7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攸关生死存亡。许多业内人士表示,担心美国“双反”结果对欧盟反倾销裁决做出不良示范,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在判定过程中选择泰国作为替代国,而欧盟则选择美国作为替代国。虽然前景堪忧,但中国企业仍应该尽最大努力,尽可能做好反倾销的应诉工作,争取更多的利益,将可能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猜你喜欢
双反终裁组件
无人机智能巡检在光伏电站组件诊断中的应用
新型碎边剪刀盘组件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欧盟委员会对我国电动自行车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
风起新一代光伏组件膜层:SSG纳米自清洁膜层
美国对华漂白粉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终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