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如何正确使用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2012-09-17 08:50吕惠序
兽医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甲氧磺胺类弓形虫

吕惠序

(烟台市牟平区富海种猪场,山东烟台 264009)

猪场如何正确使用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吕惠序

(烟台市牟平区富海种猪场,山东烟台 264009)

磺胺类药物(SAs)是指具有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的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全身各系统细菌感染的化学合成药物的总称。磺胺类药物作为应用最早的(1935年合成百浪多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有其独特的优点:抗菌谱广、疗效确实、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使用方便、能大量生产、价格相对低廉。但同时也有抗菌作用较弱、不良反应较多,细菌易产生抗药性、用量大、疗程偏长等缺陷。在发现了甲氧苄啶(TMP)和二甲氧苄啶(DVD)等抗菌增效剂后,把磺胺药与抗菌增效剂联合使用,使抗菌活性和疗效大大增强,甚至从抑菌剂变为杀菌剂,因此,磺胺类药至今仍为猪抗感染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在临床上仍广泛应用。除用于治疗的针剂外,主要通过拌料或饮水做脉冲式药物保健。保健时往往配伍使用强力霉素等四环素类药物、枝原净(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或氟苯尼考等。

一、磺胺类药物概述

(一)抗菌作用属广谱抑菌剂磺胺类药物抗菌范围广,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G+)和某些阴性(G-)菌都有抑制作用,为广谱慢效抑菌剂。对磺胺药高度敏感的病原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放线杆菌;次敏感菌有: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李氏杆菌、痢疾杆菌等。磺胺类药对某些放线菌、猪痢疾密螺旋体、衣原体、弓形虫和某些原虫如球虫也有较好抑制作用。但对螺旋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完全无效。不同的磺胺药抗菌作用强度不同,口服易吸收者,其抗菌作用强度的顺序依次为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氯达嗪钠(SCP)>磺胺甲基异噁唑(SMZ)>磺胺异噁唑(SIZ)>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对甲氧嘧啶(SMD>磺胺邻二甲氧嘧啶(SDM,又名磺胺多辛、周效磺胺)。

(二)抗菌机制磺胺类药物是通过抑制叶酸的合成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对该药敏感的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能直接从生长环境中利用外源叶酸,必须利用细菌体外的对氨基苯甲酸(PABA)。本类药物有与PABA相似的化学结构,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阻碍敏感菌叶酸的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高等动物能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故其代谢不受磺胺类药物干扰。

(三)磺胺药分类磺胺类药物可分为口服肠道易吸收、口服肠道不易吸收及局部外用三类。口服易吸收者用于治疗全身各系统感染;口服不易吸收者仅做为肠道感染的治疗,如磺胺脒(SG)、酞磺噻唑(PST);局部外用磺胺药做为皮肤粘膜感染的外用药物,如磺胺嘧啶银(烧伤宁,SD-Ag)等。

根据药物在体内有效浓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又可将口服肠道易吸收磺胺类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磺胺。短效磺胺如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噁唑等,一次给药后其有效浓度约可维持4~8 h;中效磺胺,一次给药后有效药物浓度维持10~24 h,如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嘧啶等;长效磺胺有效药物浓度维持在24 h以上,如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多辛等。

(四)耐药性磺胺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因剂量和疗效不足等原因,使细菌对此类药易产生耐药性,尤以葡萄球菌最易产生,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次之。细菌对一种磺胺药产生耐药性后,对其它的磺胺类药也可产生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但与其它抗菌药之间无交叉耐药现象。

(五)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一般不太严重,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中毒两类。

1.急性中毒。多发生于静脉注射其钠盐时,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内服剂量过大也会发生,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定向力障碍、共济失调、肌无力、呕吐、昏迷、厌食和腹泻等,个别的会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疹、肌炎等。

2.慢性中毒。主要由于剂量偏大,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主要症状为:(1)泌尿系统损伤,出现结晶尿、血尿和蛋白尿及尿路阻塞、尿闭等副作用;(2)抑制胃肠道菌丛,导致消化机能紊乱等;(3)造血机能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及血红蛋白尿、凝血时间延长和毛细血管渗血;(4)幼畜免疫系统抑制、免疫器官出血及萎缩;(5)肝脏损害,可发生黄疸,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坏死;(6)生产缓慢,生产性能降低等。

(六)用药原则

1.合理选药。全身性感染宜选肠道易吸收、作用强而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氯达嗪钠(SCP)、磺胺甲基异噁唑(SMZ)、磺胺异噁唑(SIZ)、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对甲氧嘧啶(SMD)、磺胺噻唑(ST)、磺胺喹噁啉(SQ)等;肠道感染可选内服不易吸收的药物,如磺胺脒(磺胺胍、SG)、琥磺噻唑(SST)、酞磺噻唑(PST)等,治疗创伤时可选用氨苯磺胺(SN)、磺胺嘧啶银(SD-Ag)等;尿道感染可选用对尿道损伤小,尿中浓度高的SMZ、SIZ等。

2.适宜的剂量。首次用大剂量(突击量,一般是维持量的2倍),使血中药物浓度迅速达到有效抑菌浓度。以后每隔一定时间给予维持量,待症状消失后,还应以维持量的1/2~1/3量连用2~3 d,以巩固疗效。

(七)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症,对病毒性疾病及发热病因不明时不宜用磺胺药。

2.首次剂量加倍,并要有足够的剂量和疗程,一般应连用3~5 d。

3.急性或严重感染时,为使血中迅速达到有效浓度,宜选用本类药物的钠盐注射。由于其碱性强,宜深层肌肉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

4.本品忌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钙、青霉素等混合注射。

5.磺胺类药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酰磺胺的溶解度低,易在泌尿道中折出结晶,故用药期间应充分饮水,增加尿量,以促进排出。

6.肾功能受损时,磺胺药排泄缓慢,应慎用。

7.在使用磺胺药内服时,应同时给予等量的碳酸氢钠(小苏打)以碱化尿液,增加溶解度。

8.磺胺类药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维生素B和K的合成和吸收减少,此时宜补充相应的维生素。长期大剂量应用本类药物,可影响叶酸的代谢和利用,故应注意添加叶酸制剂。

9.除专供外用的磺胺药物,尽量避免局部应用磺胺药,以免发生过敏反应和产生耐药菌株。

10.治疗创伤时,须将创口中的坏死组织和脓汁消除干净,以免因其含有大量PABP而影响磺胺药的疗效。

11.磺胺类药与抗菌增效剂合用,可使作用显著增强,甚至从抑菌剂变为杀菌剂,故应以5:1联合使用。

二、抗菌增效剂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甲氧苄啶(三甲氧苄氨嘧啶,TMP)和畜禽专用药二甲氧苄啶(敌菌净,DVD)都为人工合成抗菌药,因能增强磺胺药和多种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故称为抗菌增效剂。

1.药理。抗菌谱与磺胺类相似而活性较强。对多种G+菌及G-菌均有抗菌作用,但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丹毒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对本品耐药。

2.作用机理。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因而阻碍敏感菌叶酸代谢和利用,从而妨碍菌体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本类药物与磺胺类(作用于叶酸合成酶)合用时,可从两个不同环节同时阻断叶酸代谢而起双重阻断作用,使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甚至使抑菌作用转变为杀菌作用,而且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对磺胺耐药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化脓链球菌等亦有作用。此外,还能增强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黏菌素等的抗菌作用。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一般不单独作抗菌药使用,与磺胺药的复方制剂可用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G-菌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感染及败血症、蜂窝织炎、腹膜炎、乳腺炎、子宫炎、创伤感染等。

3.药物相互作用。与磺胺药及某些抗菌剂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常以1:5比例与磺胺对甲氧嘧啶(SM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甲噁唑(SMZ)、磺胺嘧啶(SD)、磺胺喹噁啉(SQ)等磺胺药合用。

4.不良反应。毒性低、副作用小,可见过敏反应及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症状轻微。偶尔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怀孕母猪和初生仔猪应用易引起叶酸摄取障碍,宜慎用。

5.注意事宜。(1)易产生耐药性,故不宜单独应用;(2)大剂量长期应用会引起骨髓造血机制抑制,实验动物可出现畸胎,怀孕初期最好不用;(3)甲氧苄氨嘧啶(TMP)与磺胺类的钠盐用于肌肉注射时,刺激性较强,宜做深部肌肉注射。

三、主要制剂

(一)磺胺嘧啶(SD)

1.药理。本品对大多数G+菌和部分G-菌有效,对衣原体和某些原虫也有效,属广谱抑菌剂,是磺胺药中抗菌作用较强的品种之一。易通过血脑屏障,故能进入脑脊液中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作用较强,对葡萄球菌作用稍差。本品适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全身感染,是磺胺药中治疗脑部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主要适应症有巴氏杆菌病(猪肺疫)、乳腺炎、子宫炎、腹膜炎、败血症等;对坏死杆菌病、猪萎缩性鼻炎、链球菌病、仔猪水肿病、弓形虫病等均有效。

2.药物相互作用。(1)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TMP)或二甲氧苄啶(DVD)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2)酵母片中含有代谢所需要的PABA,可降低本药作用,故不宜合用。(3)不能与噻嗪类或速尿等利尿剂同服,否则可增加肾毒性和引起血小板减少。

3.制剂。(1)磺胺嘧啶片。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亦可用于猪弓形虫病。内服,一次量,每1 kg体重,首次0.14~0.2 g,维持量0.07~0.1 g,2次/日,连用3~5日。(2)复方磺胺嘧啶预混剂,规格:每1 000 g饲料:磺胺嘧啶125 g与甲氧嘧啶25 g,用于猪的链球菌、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李氏杆菌等感染。以磺胺嘧啶计。混饲:一日量,每千克体重15~30 mg,连用5日。(3)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规格:10%、20%,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为脑膜炎的首选药物)及猪弓形虫病。深部肌注、静脉注射: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0~100 mg,2次/日,连用2~3日。注意:①本品遇酸类可析出结晶,故不宜用5%葡萄糖液稀释;②本品不可与四环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林可霉素等配合使用。(4)10%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本品10 ml:含磺胺嘧啶钠1g和甲氧苄啶0.2 g,用于敏感菌及猪弓形虫感染,以磺胺嘧啶计,肌注: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0~30 mg,1~2次/日,连用2~3日。注意事项:同上。

(二)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6-甲氧嘧啶,制菌磺)

1.药理。本品是体内外抗菌作用最强的新磺胺药,对大多数G+菌和G-菌都有较强抑制作用,细菌对此药产生耐药性较慢。对球虫、弓形虫等也有显著作用,内服吸收良好,血中浓度高,维持作用时间近24 h,乙酰化率低,乙酰化物溶解度大,不易引起结晶尿和血尿,与TMP合用疗效增强。

2.作用与用途。主用于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金葡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等敏感菌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对猪弓形虫病、猪水肿病也有效好疗效。

3.药物相互作用。同磺胺嘧啶。

4.制剂。(1)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用于各种敏感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及球虫病、猪弓形虫病等。静注,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0 mg,1~2次/日,连用2~3日。(2)磺胺间甲氧嘧啶粉(片),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首次量50~ 100 mg,维持量 25~ 50 mg,一日二次,连用3~5日。

(三)磺胺氯达嗪钠(SCP)

1.药理。抗菌谱与磺胺间甲氧嘧啶相似,但抗菌作用比磺胺间甲氧嘧啶稍弱。

2.作用与用途、药物相互作用。

同磺胺间甲氧嘧啶。

3.制剂。(1)10%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用于猪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等敏感菌感染等。以磺胺氯达嗪钠计,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0~30 mg,连用5~10日。(2)62.5%复方氯达嗪钠粉(诺华“康舒秘”,每100 g:磺胺氯达嗪钠62.5 g与甲氧苄啶12.5 g),能有效控制弓形体、萎缩性鼻炎、乳房炎、子宫炎及巴氏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等感染。每吨饲料添加300~500 g“康舒秘”成品,或每吨水添加150~250 g“康舒秘”成品,每次连用7 d。作为一种慢效抑菌剂,“康舒秘”与快效抑菌剂强力霉素联合作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更有效地控制敏感菌感染。如能使用枝原净+强力霉素+康舒秘的黄金三宝组合,还能有效控制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因肺炎支原体是引起PRDC的钥匙病原和导火线,控制好支原体也可减轻蓝耳病对机体的损伤。

(四)磺胺二甲嘧啶(SM2)

1.药理。抗菌作用及疗效较磺胺嘧啶稍弱,为中效磺胺药,但对球虫和弓形虫有抑制作用。

2.用途。主用于巴氏杆菌病、乳腺炎、子宫炎、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亦用于防治猪弓形虫病。

3.制剂。(1)磺胺二甲嘧啶粉(片),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首次量0.14~0.2 g,维 持 量0.07~0.1 g,1~2次/日, 连 用 3~ 5日。(2)10%磺胺二甲嘧啶钠注射液,静注、肌注,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0~ 100 mg,1~ 2次 /日,连用2~3日。

(五)磺胺噻唑(ST)

1.药理。与磺胺嘧啶相同,但抗菌作用稍强于磺胺嘧啶。

2.用途。主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肺炎、出血性败血症、子宫炎等。

3.制剂。磺胺噻唑钠注射液,静注,一次量,每千克体重,50~100 mg,2次/日,连用2~3日。

(六)磺胺甲噁唑(SMZ、新诺明、磺胺甲基异噁唑)

1.药理。本品抗菌作用和应用与磺胺嘧啶相似,但抗菌活性比磺胺嘧啶强。临床常与甲氧苄啶联合应用,其抗菌作用可增强4~8倍,为目前磺胺类药物中抗菌活性最强而且较常用的复方制剂。主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等感染以及弓形虫、衣原体病。大剂量应用时宜与等量磺酸氢钠同服。

2.制剂。复方磺胺甲噁唑片(SMZ+TMP),以磺胺甲噁唑计,内服: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0~25 mg,2次/日,首次加倍,连用3~5日。

(七)磺胺对甲氧嘧啶(SMD,磺胺-5-甲氧嘧啶,消炎磺)

1.药理。本品对G+菌和G-菌如化脓性链球菌、沙门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比磺胺间甲氧嘧啶弱。临床用于尿道感染疗效显著,对生殖、呼吸系统及皮肤感染也有效,与二甲氧苄啶(DVD)合用可防治肠道感染和球虫病。

2.制剂。(1)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二甲氧苄啶预混剂(10 g:2 g:0.4 g),用法与用量,混饲:每吨饲料添加本品1 000 g。连续饲喂不超过10天。(2)10%、20%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用法与用量:以磺胺对甲氧嘧啶钠计,肌注,一次量,每kg体重,15~20 mg,1~2次/日,连有2~3日。

(八)磺胺脒(SG,磺胺胍)

1.药理。抗菌机理及耐药性同其他磺胺类药物。特点是很少吸收,适用于肠炎、腹泻等肠道细菌性感染,而不能用于全身性感染。

2.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kg体重,0.1~0.2 g,2次/日,连用3~5日。

(九)酞磺胺噻唑(PST)

1.药理。内服后不易吸收,并在肠内逐渐释放出磺胺噻唑而呈抑药作用,作用比磺胺 脒强。

2.用法与用量。内服:一次量,每kg体重0.1~0.15 g,2次/日,连用3~5日。

猜你喜欢
甲氧磺胺类弓形虫
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疫及防治
GABARAPL2 在IFN-γ诱导的HeLa 细胞抑制弓形虫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微生物来源的甲氧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40%甲氧·茚虫威SC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简报
分子印迹TiO2的制备及其对抗生素磺胺甲氧嘧啶的光催化降解
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
HPLC法测定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片中磺胺对甲氧嘧啶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