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之路——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实践

2012-09-19 02:30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大众标准化 2012年12期
关键词:责任企业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郝 琴

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之路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实践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郝 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企业不但是经济活动中的经营主体,承担利润最大化的责任,还在社会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的社会责任。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理论探索阶段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十六大之前,我们主要是在理论层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探索。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吸收消化西方理论

引入西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内容、发展历程等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深入研究。

(1)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卢代富介绍了密尔顿·弗里德曼、斯蒂芬·P·罗宾斯、哈罗德·孔茨等对企业社会责任涵义的经典定义;秦颖、高厚礼介绍了西方3种主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在引介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给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定义。例如,马风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为所处社会的全面和长远利益而必须关心、全力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表现为公司对社会的适应和发展的参与;刘俊海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张士元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公司在谋取自身及其股东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为其他利害关系人履行某方面的社会义务。

(2)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尤力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为国家创造财富,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不断增值;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要,保护消费者利益;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增进社会公益事业。孟宪昌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对企业职工的社会责任,企业对公共设施使用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对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对社会慈善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

(3)研究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源自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是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国内学者用历史的方法研究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例如,刘俊海把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历史分成5阶段:一是古典时期(公元前5000年~公元550年),这一时期商人由于社会和法律地位十分卑微,被定位为社区提供服务,被迫开展社会公益性活动。二是中世纪时期(1000年~1500年),教会势力异常强大甚至凌驾于国家之上,盈利性活动被视为是违背基督教精神,商人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公共利益。三是重商主义时期(1500年~1800年),商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受到鼓励,但同时商人也被要求对社区、慈善事业等履行社会义务。四是工业化时期(1800年~1920年),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出现自由放任的经济学思想,企业的理念就是股东个人利益本位绝对化,企业经营者实现盈利最大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初步观念处于胎动之中。五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强化时期(1920年至今),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是:生产越来越多的商品、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不断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平。因此,经济目标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这时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开始积极解决环境保护、失业和有效利用人力资源等社会问题。这实际上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起源。

2.探讨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在消化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学术界对我国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进行了研究,使企业社会责任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概括来说,当时学术界公认的意义主要有3点:

(1)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更加深入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与合作中。但西方的很多跨国公司在劳工、环境、人权、公平竞争等方面,为中国企业设置了障碍。中国企业只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自己打造一份鲜亮的社会责任履历,才不会在国际舞台上处于劣势。

(2)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显现,面临着一些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企业没有履行好社会责任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3)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媒体等社会监督力量越来越强大。企业如果不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很难维持良好的社会形象。只有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探讨我国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路径

学术界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的路径进行了探索,其中影响较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从推动国企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入手。魏峰撰文指出,推广企业社会责任应当从国企(尤其是央企)做起。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其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国企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全社会对国企的殷切期望和广泛要求。国企承担社会责任,并不意味着由此而担负起了对社会的无穷无尽的义务和负担,在国企担负社会责任的同时,国企的形象也会因此而提高,进而会推进企业整体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实现。而更为重要的是,当国企日益意识到其行为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时,其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着,在此自主意识支配之下的企业行为也日益变得自由。

(2)重视和完善社会责任立法。于新循认为,我国关于社会责任的立法主要集中在劳工、消费者、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等几个方面,且这些立法比较分散、可操作性差、盲区多。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统一体,但并不代表道德义务不能规定于法律之中,关键是怎样设计其法规形式,法律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宜采取强制性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而道德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则应采取授权性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

(3)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相辅相成。马风光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行为应当向统一型责任模式发展。统一型责任模式是指,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基础上,还应服从于和服务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承担道义上的责任。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

实践探索阶段

十六大以后到十七大之前,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实践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国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要求

企业社会责任已经进入决策者的视野,决策层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提出了要求。

(1) 党中央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原则性要求。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决定》的第5部分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2007年初,胡锦涛同志在中国驻非洲国家中资企业代表座谈会上也强调我国企业在对外经济合作领域要履行社会责任。

(2)企业社会责任被写入法律。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将企业社会责任写入法律。《公司法》总则中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法律规定中提到了企业社会责任。

(3)企业社会责任进入部门规范性文件。2007年4月,国家环保部颁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在第3章中指出,国家鼓励企业自愿公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提倡企业“将其环境信息通过媒体、互联网等方式,或者通过公布企业年度环境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同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发布《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规定了银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包括的内容,鼓励银行业机构通过网站渠道公开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地方层面发布了有关纲领性文件

2004年5月,江苏常州市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2007年5月,深圳市政府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见》。同年7月,上海市分别发布了《浦东新区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意见》和《浦东新区推进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三年行动纲要(2007-2009)》。上海市还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导则》,引导和鼓励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这是我国地方政府首次以行动纲要的形式确定社会责任建设具体目标、实施的具体形式。

3.行业层面发布了一些社会责任指南

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一些行业组织也开始制定相关社会责任指南或类似文件,以指导本行业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率先制定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是我国首个行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导文件。CSC9000T管理体系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运行模式,指导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深圳证 交易所于2006年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价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形成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皮革行业协会和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先后于2006年和2007年发布了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指南。而中国企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工商委员会则在2007年从另一个角度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标准和实践范例》,确定了企业应该遵循的社会责任基本原则,为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供了指引。

4.企业对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仍感到迷茫

企业已经普遍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大多数企业还感到迷茫。比如有的企业还认为做一些慈善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了。还有的企业把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办社会,承担了本应由国家负责的福利功能。一些有先见的企业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05年前,发布报告的企业数量还停留在个位数,从2006年开始,才迈入十位数。

全面推开阶段

十七大以来,社会各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达成共识,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呈遍地开花的景象。

1.国家层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更加具体

从党中央到国家各部委,采用各种形式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央企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领头羊。

(1)中央更加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基础上,十七大对社会责任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付诸行动,承担社会责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在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温家宝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要求企业家注重社会责任,并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

(2)央企要带头履行社会责任。2008年1月,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把央企推到了履行社会责任排头兵的位置上。2011年9月,发布了《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央企“做强做优、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2011年11月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讲话中部署了央企社会责任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并明确提出到2012年年底,所有央企必须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5月,国资委成立了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并决定在年内制定发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指引》,建立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

(3)各部委发布指导意见。2007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意见》,要求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定期发布社会责任年度报告。2008年2月,国家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上市公司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2009年6月,国家环保部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规定了企业环境报告书的框架结构、编制原则、工作程序、编制内容和方法。同年,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引》。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2011年7月,民政部发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2012年7月,认监委发布了《认证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明确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公开发布制度,倡议认证机构从2012年起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要求所有依法设立的认证机构在2014年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地方层面广泛发布指导性文件和标准

在中央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广泛发布了地方性的社会责任指导文件和标准。以上海为例,上海浦东新区在2008年发布了上海市地方标准《企业社会责任》,这是我国首个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省级地方标准。2011年6月,又制定了《浦东新区推进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三年行动纲要(2011-2013)》,提出加快建设政府、企业、中介、社会共同参与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达标评估机制。2011年12月,上海又发布了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报告》,成为国内首个推出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的地区。2012年2月,上海市文明办发布《上海市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指导手册(试行)》,率先在全市3000多家文明单位中开展社会责任报告工作。2012年4月,出版了《上海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从官方角度展示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3.行业标准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1)各行业普遍发布标准。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进行了修订,同年又发布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CSR-GATES)》和《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CSR-VRAI)》。2009年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要求金融机构积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实施社会责任履行的第三方独立验证,强化全社会协调的银行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每股社会贡献值披露指引》,倡导汽车行业在披露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同时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2010年12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首个中国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建设的自愿性标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该《指引》旨在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树立社会责任建设的标尺,推动企业树立全球责任观念,以更加负责任的方式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2012年6月,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社会责任委员会发布《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指南草案》。

(2)对上市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5月,上海证劵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要求各上市公司增强责任意识,鼓励公司及时披露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特色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并在披露公司年度报告的同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2009年出台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与审议工作底稿,对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具体内容以及董事对报告的审议给予进一步指导。2009年12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工作的公告》,鼓励上市公司在披露年报的同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3)行业联合发布标准成为新趋势。2008年4月,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10家全国性工业协会(联合会),共同发布了2008版《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该指南的编制和发布,填补了中国工业领域社会责任指南的空白,明确了中国工业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我国第1份行业联合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2011年6月15日,中国化学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石油联合制定了《责任关怀实施准则》。2011年7月,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和中国林产工业协会联合发布了《中国林产业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

4.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引起较大反响

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中国企业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主动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各项工作中去,不断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制度,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方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1)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很多企业在发展战略或企业使命中融入社会责任的理念,如长江三峡集团将企业战略定位为“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还有企业将社会责任的理念融入企业的文化,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责任观。南方电网提出“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中国石化提出“每一滴油都是承诺”。

(2)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很多企业在公司治理层面建立了有关社会责任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如兵器工业、中国电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鞍钢集团、上海贝尔等企业设立了专门社会责任工作部门。企业普遍建立了社会责任工作制度,并根据社会责任理念对原有的相关制度进行了修改,初步建成了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融合的企业制度。还有一些企业探索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比如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社会责任风险管理体系、社会责任考评体系等,还主动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对标,发现自身缺项弱项指标,通过改进完善“短板”指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3)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得到社会较高程度的认可,涌现出一批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广受国际社会尊敬的企业。国家电网的社会责任案例入选美国哈佛商学院案例。世界经济论坛与波士顿咨询公司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新兴最佳实践》评论道:“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公司在企业公民实践和全球化进程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在其开展海外业务的过程中较好地实践了企业公民责任”。企业还主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10月31日,我国已有817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特别是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国际标准发布以后,有远见的企业依据新标准撰写社会责任报告。2011年9月,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社会责任与信用研究室合作,发布了中国首份基于ISO 26000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但在国内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也吸引了国际上的关注。社会责任领域顶级期刊《ISO Focus+》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猜你喜欢
责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
缺的是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