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国际比较:一个文献综述

2012-09-26 01:15莉,班
东岳论丛 2012年10期
关键词:阶段企业

徐 莉,班 博

(1.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受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进程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早期文献对企业海外投资的研究多从发达国家视角进行,阐释了基于发达国家企业的传统模式(Traditional Mode);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不断深化,在投资动机、进入模式及运营阶段等方面均体现出与发达国家企业不同的实践特征,进而形成了基于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新兴模式(Emerging Mode)。期间,基于传统模式的对外直接投资研究也得到了新的修正和发展。

一、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理论研究

20世纪中后期,企业藉由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迅速发展和扩张,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其中有关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研究一直是理论关注的重点。

1、传统模式的相关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理论主要是从发达国家视角出发研究,如经典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均阐述了在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降低营运成本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机;Knickerbocker(1973)①的寡占反应论(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则从寡头间的博弈行为来解释跨国公司间的交叉直接投资行为;Kogut(1983)②提出了多国网络理论假设(Multinational Network Hypothesis),着重分析了企业通过跨国网络提供的营运弹性而建立竞争优势。

2、新兴模式的相关研究

美国学者Louis R.Wells(1983,1998)③所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被学术界认为是该领域的开创性成果。Wells认为,发达国家的技术在市场容量比较小的发展中国家无法取得规模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来自于:(1)与母国市场特征密切相关的低成本及低价策略;(2)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技术再生途径参与对外直接投资。英国学者Sanjaya Lall(2004)④进一步指出,尽管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为规模小、标准化和劳动密集型,但这种技术却包含着不同于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源技术的内在创新。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小规模生产条件、相似市场需求与中低收入水平国家中具有特定优势,这些优势不仅可以带动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甚至通过对成熟技术的创新可以促进其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二、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理论研究

海外进入模式即企业将产品、技术、管理或其它资源转移到国外时所采取的“制度性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Pan and Tse(2000)⑤提出了海外进入模式的阶层式(Hierarchy)架构。进入模式在第一层首先可分为股权(Equity-Based)模式和非股权(Non-Equity-Based)模式两大类。其中,股权模式即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完全自有的营运(Wholly Owned Operations)和股权合资(Equity Joint Ventures;EJVs)两种,如图1所示。

图1 国外市场进入模式的阶层式架构

在此基础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建立方式的选择,即选择并购还是绿地投资(新建投资);(2)股权结构的选择,即选择占有全部股权还是部分股权。

1、传统模式的相关研究

传统视角下有关进入模式的研究主要有资源承诺(resource commitment)和股权控制(equity control)两个维度。一般而言,资源承诺越大,股权控制程度越高,反之亦然。美国学者Wilson(1980)⑥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实证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主要受投资经验、不发达国家子公司的比例以及子公司的数量等因素影响,且多表现为通过并购设立独资子公司的方式;Caves&Mehra(1986)⑦认为,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鉴于研发密度较高,为防止技术外溢更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的进入模式;Cieslik and Ryan(2002)⑧对日本企业在东欧国家的投资进行研究,发现日本企业从早期少数股权的投资,逐渐转换为大量涉入的独资子公司。由此可见,发达国家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股权控制程度高、资源承诺力度大的进入模式。

2、新兴模式的相关研究

Terpstra&Yu(1988)⑨认为,前期投资经验对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企业因缺少国际投资经验,更难应付对外直接投资中出现的风险,加之缺乏多国籍海外机构的管理能力,因此很难选择高资源承诺的进入模式;Alon&Herbert(2007)⑩发现,发展中国家企业拥有的资源相对更为稀缺,在对外直接投资中难以大量投入,但又因欠缺投资经验和垄断优势,往往又需要较高的资源承诺才能确保成功,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需要在低资源承诺和高资源承诺的进入模式间做出一个理性的选择;Wu&Wu(2012)⑪认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进入者往往缺少特定优势,因此新兴国家的经济体更倾向于采取低资源承诺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

三、对外直接投资运营阶段的理论研究

随着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持续增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运营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与深化,并呈现出日趋复杂的阶段体系与演进趋势。

1、传统模式的相关研究

日本学者小岛清(Kiyoshi Kojima,1973,1978)⑫以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实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Kojima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投资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Margin Business)依次进行,从而有利于利用东道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继续原来的出口导向型生产,并进一步促进投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山田荣作(Masahiko,1991)⑬则将发达国家企业全球化的进程划分为在发达的国外市场设立销售网点、在发达的国外市场设立生产网点、在发展中的国外市场设立销售网点以及在发展中的国外市场设立生产网点等四个阶段。

2、新兴模式的相关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理论界有关对外直接投资运营阶段的研究逐渐延伸到发展中国家。John H.Dunning(1988,2002)⑭提出和发展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被看作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Dunning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取决于投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与OLI范式(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两个方面。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即直接投资输出与输入之差)具有周期性规律,并将先后经历4-5个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国家投资发展周期图

第I阶段,人均GNP在400美元以下。处于这一阶段的国家只接受较少的对外直接投资,完全没有对外直接投资,净直接投资为负数;第II阶段,人均GNP在400~2000美元之间,对外直接投资量为零或很少,净对外直接投资呈负数增长;第III阶段,人均GNP在2000~4750美元之间。在这一阶段,本国吸引的对外直接投资仍超过其对外直接投资,不过两者间的差距缩小,净直接投资为0或负数;第IV阶段,人均GNP在4750美元以上,此时净对外直接投资出现正数增长,并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第V阶段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仍大于零,但绝对值已开始下降。与前4个阶段相比,第5个阶段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更弱,更多地取决于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叉投资。Dunning指出,发展中国家从第2或第3阶段开始,可以从自身的OLI范式出发,逐渐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Cantwell&Tolentino(1990)⑮进一步从微观形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并提出了“技术累积—技术改变”理论,即:发展中国家企业应首先在周边国家利用种族联系进行直接投资;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累,再逐步从周边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最后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为获得更为复杂的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

四、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比较

综上所述,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基本上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界线,之前的传统理论更多的关注发达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之后的新兴视角则逐渐延伸并适用于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

1、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比较

Dunning(1998)⑯在分析综合传统模式和新兴模式的基础上,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划分为四种类型,即:(l)资源寻求型:以获取自然资源以及人力、土地和资本等资源为动机;(2)市场寻求型:以寻求市场扩张为动机;(3)效率寻求型:以追求全球范围内要素的最优配置和实现规模经济、降低运营成本为动机;(4)战略资产寻求型:基于战略考虑,以获取技术知识、学习经验、管理诀窍和组织能力等为动机。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多以发挥相对竞争优势、转移边际产业以及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为目的,动机多为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新兴国家企业则多以汲取国外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的升级,以及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为目的,动机多为战略资产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其次才是市场寻求型。

2、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比较

发达国家企业具有较为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加之动机多以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资源寻求型为主,因此更倾向于采用涉入程度高、资源承诺力度大的高股权模式,即绿地投资或多数股权合资甚至独资的方式进入;与此相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更倾向于采取低资源承诺的方式,即以并购或合资甚至是少数股权合资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海外投资风险的增大,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董今飞,郭继鸣和牛欣(2009)⑰认为从全球趋势看,传统的新建方式正逐步退居次要地位,而跨国收购、兼并方式已超过绿地投资上升到了主导地位,使得传统与新兴两种不同的模式日益融合。

3、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的对外直接投资运营阶段的比较

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运营阶段看,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基于特定的产品与技术优势,多遵循“产品创新—市场开发—降低成本”的跨国投资模式,且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多为本国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市场也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逐渐扩张,进而实现从营销到生产的运营模式;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先往往是基于学习的目的,多逐渐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贸易支持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运营阶段过渡,因此其投资区位的发展顺序与发达国家呈相反的态势。

此外,参照Dunning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发达国家多处于第4或第5个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且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叉投资较为普遍;发展中国家多处于第2或第3个阶段,虽然开始进行基于OLI范式的对外直接投资,但其净直接投资仍为0或负数。对此,国内学者彭凯、储小俊(2005)⑱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统计数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研究和趋势分析,验证了中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发展周期的第2阶段而非按GDP对应的第3阶段,并指出中国企业目前应该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

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及新兴模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比较

五、针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时间较晚,深度和广度也相差甚远。为提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概率与运作效率,本文在结合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和升级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

据国家商务部发布的《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近几年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流量(年度净额)最大的国家之一。截至2010年底,中国13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共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6万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净额)3172.1亿美元。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相当于全球流量、存量的5.2%和1.6%,位于全球国家(地区)第5位。但从产业结构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仍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44%)、金融业(占13%)、批发和零售业(占10%)、采矿业(占8%),其他行业仅合占25%,如图3所示。

图3 2010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鉴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服务业与金融业等领域的高度集中,政府应通过产业规划、政策引导及优惠等鼓励我国企业逐渐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贸易支持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向市场开发型和技术导向型的对外直接投资过渡,以切实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选择与采用稳健强势的海外进入模式

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增强,近年来通过并购进入海外市场的比例日益提高。2010年,我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实现的对外直接投资共297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43.2%,并购领域涉及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领域。随着绿地投资方式逐渐退居次要地位,我国企业应在优化产业结构及投资区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全球并购的力度,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实体的优势和作用,以规避因所有制形式不同而带来的政治风险。此外,随着资源承诺及海外涉入程度的提高,我国企业宜通过逐渐增加股本或扩大当期利润再投资的方式提高自身股权比例,以切实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3、识别并利用多国(地区)网络的营运弹性

受区位及政策影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偏重于亚太尤其是香港地区。2010年,我国对香港地区的对外直接达到385亿美元,占当年投资总额的56%。此外,近年来中国对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并主要流向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传统避税地。2010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2010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我国企业逾八成的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从区域分布看极不均衡且过于集中于避税地,既不利于企业针对性的利用全球区位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也限制了企业通过多国网络增强营运弹性以获得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因此,中国企业必须重视和发掘更为广泛的全球营运网络带来的利益与机会,尤其是通过不同国家的区位优势及资源转移,优化生产要素的输入来源以及利润分配的地点,从而推动我国企业更多更早地进入对外直接投资更高级别的运营阶段。

[注释]

①Knickerbocker,F.T.,Oligopolistic Reac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iministraion,1973.

②Kogut,B.(1983),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 Sequential Process.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in 1980’s.Cambridge,Mass.:M.I.T.Press.,1983.

③Louis T.Wells(1998),Multinational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9(1):101-114.

④Lall,Sanjaya,(2004)“Industrial Success and Failure in a Globalizing World.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189- 213.

⑤Pan,Y.and D.K.Tse,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Market Entry Mod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31(4):535-554,2000.

⑥Wilson,B.The Propensity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to expand through acquisition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0,11(l),59 -65.

⑦Caves,R.E.&Mehra,S.K.Entry of foreign multinationals into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1986.

⑧Cieslik,A.and M.Ryan,Characterising Japanese Direct Investment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 Firm Level Investigation of Stylised Facts and Investment Characteristics,Post-Communist Economies,14(4):509 -527,2002.

⑨Terpstra,V,& Yu,C.M.Determinants of Foreign Investment of U.S.Advertising Agenc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8,19(l),p33 -46.

墙上有6盏荧光灯透视着来自不同病患的X光片、关节造影和CT片。X射线穿透骨组织,各组织显像成不同的灰度,金属、骨、软组织、水、脂肪、空气的高低密度在X线片上形成深浅不一的灰色地带,表现着骨病变。我左侧墙上的那张X线片拍摄的是5岁男孩的股骨近端动脉瘤样骨囊肿,巨大的出血性囊腔内有海绵状的纤维分隔,边缘被薄层反应性骨壳牢牢包裹。男孩笑的时候露出两颗尖尖的虎牙,每次巡房时,他老是拉着我的白大褂指指窗外的云朵央求我带他去放风筝,但刮除植骨期间他不能奔跑。

⑩Alon,I.,Herbert,T.T.,& Munoz,J.M.Performance Strategies for the Globalizing Chinese Enterprise:Resource and Capabilities - Based Insights from a Three-Level Strategic Fit Model.Palgrave Macmillan,2007,P44 -60.

⑪Wu,X.,Zhou,H.,& Wu,D.Commitment,satisfaction,and customer loyalty: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satisfaction trap’.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1.

⑫Christopher A.Bartlett,Sumantra Ghoshal(1997),The lndividualized Corporation.;Christopher A.Bartlett,Sumantra Ghoshal(1998),Managing Across Borders:The Transnational Solution.

⑬Kiyoshi Kojima.,A Macro - economic Approach t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14(June),1973.

⑭J.Dunning,Explain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Unwin Hyman,1988;,J.Dunning,Theories and Paradigm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The Selected Essays of John H.Dunning,Vol.I,Cheltenham,U K;Northampton,MA,Edward Elgar,2002.

⑮Cantwell,J.A.,Tolentino,P.E.E.,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University of Reading Discussion Paper 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Studies,May,No.139,1990.

⑯Dunning,J.H.Loca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A neglected factor.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29(1),45 -66

⑰董今飞,郭继鸣,牛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国际比较分析》,《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第1期。

⑱彭凯,储小俊:《对我国向海外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价值工程》,2005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阶段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二轮复习阶段如何安排好学生的练习
企业
企业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