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2-10-08 03:37刘存忠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稳定性实验组力量

刘存忠

(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广东广州 510500)

散打运动攻防转换迅速、组合多变及技术复杂等特点对运动员平衡稳定性及四肢协调发力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2,3],这些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位于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和结缔组织的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其效果直接影响到身体重心的稳定和移动中力量的使用[4]。相关研究认为这种稳定性训练是人体核心力量训练的一个结果[5]。因此,将这种稳定性训练用于散打训练将会对散打运动核心力量的发挥产生积极作用。为此,本文以14名男性散打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探讨其对核心力量的效果,为运动实践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广东省队14名男子散打运动员,对照组7人,年龄19.54±2.14(y),身高172±3.41(cm),体重69±4.85(kg),训练年限4.15±2.21(y)。实验组7人,年龄19.28±2.25(y),身高173±3.15(cm),体重70±4.12(kg),训练年限4.37±2.53(y)。所有受试者身体健康。

1.2 力量测试

1.2.1 仪器

搏击项群训练与监控系统(BJ-2型、武汉体育学院李玉刚教授等研制)[6],力量测试范围(5~1000 kg),工作温度(-5°C ~50°C),数据采样频率(1ms),工作电源(交流220V,50Hz),数据通信(RS-232串口)。

1.2.2 系统功能设定及指标

仪器设置功能为:单人单一技法力量参数,单人连击过程力量参数[6]。具体指标为一次上步后手冲拳、一次上步后鞭腿、15s连续后手冲拳、15s连续后鞭腿、15s连续拳腿组合力量等5个指标。15s连续后手冲拳、15s连续后鞭腿、15s连续拳腿组合力量三个指标测量采用人工计时,总力量 =打击次数*每次力量。

1.3 程序

对照组按原计划进行,实验组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部分安排15min,一周6次,共3周。基本部分安排15min,一周3次,共3周。训练内容为不同姿势球上平衡性练习,此阶段为适应期。第二阶段,准备部分安排10min,一周4次,共5周。基本部分安排20min,一周4次,共5周。训练内容为不同动作在球上平衡性练习、借助轻器械完成球上动作的平衡练习,此阶段为稳定期。第三阶段,准备部分安排10min,一周3次,共4周。基本部分安排25min,一周6次,共4周。训练内容为借助轻、重器械完成球上动作的平衡练习,此阶段为提高期。

1.4 数据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实验资料和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和EXCEL2000加载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力量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实验中选择的指标需要符合散打比赛复杂多变的不稳定环境的特点[3],指标选择的原则为身体不平衡的状态下动作完成的效果。这与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特点一致,因此,本实验中主要选择了一次上步后手冲拳、一次上步后鞭腿、15s连续后手冲拳、15s连续后鞭腿、15s连续拳腿组合力量五个指标。一次上步后手冲拳和一次上步后鞭腿是拳腿一次最大击打力量,可用来代表运动员爆发力。15s连续后手冲拳和15s连续后鞭腿可用来代表运动员的连续击打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映运动员的肌肉耐力。15s连续拳腿组合力量代表了单位时间内进行快速、最大力量的击打,要求运动员快速转换步法,控制身体平衡性。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测试结果(实验前)单位:KG

实验前,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五项指标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出一次上步后手冲拳、一次上步后鞭腿、15s连续后手冲拳、15s连续后鞭腿、15s连续拳腿组合力量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详细见表1。表明实验前两个组别的安排符合实验分组的要求。

2.2 对照组实验前后力量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表2 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对照组) 单位:KG

对照组经过12周的原计划训练(传统的力量训练)后,每项指标都有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4.5%、3.8%、3.3%、3.3%,五项指标实验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分析其原因:传统力量训练主要集中在浅层肌肉,对大肌肉块和局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效果较好[7]。长时间有规律的进行模拟比赛动作练习,对参与完成这些动作的浅层的大肌肉块和局部肌肉进行刺激,促使这些肌肉的力量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通过传统力量训练对核心力量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3 实验组实验前后力量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表3 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实验组) 单位:KG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经过12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后,一次上步后手冲拳和一次上步后鞭腿力量比实验前有显著提高p<0.05,提高幅度分别为4.0%和8.2%。15s连续后手冲拳、15s连续后鞭腿和15s连续拳腿组合力量比实验前有极显著提高p<0.001,提高幅度分别为6.9%、6.8%和12.0%。后三个组合动作的效果明显好于单一动作的击打效果。五个指标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分析认为,上步后手冲拳和上步后鞭腿动作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单一动作,实际上这两个动作的完成是由身体的若干环节按一定的顺序依次完成[3]。完成质量的好坏与核心部位衔接、力量传递、关节发力顺序密切相关[4]。15s连续后手冲拳、15s连续后鞭腿和15s连续拳腿组合动作的完成除了需要全身浅层大块肌肉的参与外,还需要深层肌肉群对人体核心部位的衔接、稳定、传递、发力提供基础支撑[8],因为组合动作面临的身体失衡状态的几率要高于单一动作。因此,动作的完成对运动员身体平衡稳定性、协调性的要求比单一拳腿击打能力更高,连续击打更能体现出动作击打的有效性、经济性。

2.4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表4 对照组与实验组测试结果(实验后)单位:KG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一次上步后手冲拳没有显著差异p>0.05,一次上步后鞭腿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其原因:核心稳定性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对单一性动作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时,上步后手冲拳没有差异,上步后鞭腿有差异,这可能与这两个动作在完成时的过程有关。虽然两个动作的准备阶段都是上步,但后鞭腿上步后只有一只支撑腿,其单腿的稳定性肯定要弱于后手冲拳的双腿支撑。经过一段时间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在单腿支撑的同等条件下,其稳定性得到加强,有利于鞭腿击打的效果。这也反映出了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保持核心部位平衡中的地位[9]。15s连续后手冲拳和15s连续后鞭腿差异显著p<0.01,15s连续拳腿组合力量差异极显著p<0.001。15s的连续击打需要两种肌肉协调的参与完成,一是浅层的不同部位的大肌肉群,二是深层的肌肉群[1]。浅层不同部位的肌肉群具有巨大的单一力量,但能否使这些不同部位的大肌肉群组成整体力量就取决于衔接、传递这种力量的深层肌肉群。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对于深层肌群的刺激效果不佳,导致神经调控维持人体平衡的深层肌群的通路受阻,深层肌群锻炼较少,击打力量的提高主要是靠浅层肌肉群力量的增长[9],因此整体肌肉力量协调做功效果不佳,其效果显著不如核心稳定性训练。15s连续拳腿组合力量效果好于15s连续后手冲拳和15s连续后鞭腿,分析认为,15s的单一动作的连续击打是单一动作的不断重复,而15s拳腿组合是不同单一动作的组合,过程包括单脚支撑和双脚支撑的转换,还包括上肢和下肢的协调击打,其过程的不稳定因素更多,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其的锻炼价值及可训练的空间就更大[7]。因此,核心稳定性训练优于传统力量训练,是对传统力量训练中核心肌群训练不足的一个补充。

3 结论

3.1 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显著提高散打运动员的单一技法、单一技法连击和组合连击等核心力量,效果好于单一的传统力量训练。建议在传统力量训练计划中合理科学地安排核心稳定性训练。

3.2 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提高的神经机制可能与动态阶段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得到提高有关,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示动态中发力的项目应多安排稳定性训练,刺激肌肉协调用力。

[1]黎涌明,等.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4):19-29

[2]关亚军,马忠权.核心力量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

[3]胡涛,文明华.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初探[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2):45-47

[4]WENDELLP LIEMHN,TED A BAUMGARTNER,LAURA H GAGNON.Measuring core stability[J].JStrength Cond Res,2005,19(3):583 -586

[5]黄继珍,赵嗣庆.核心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在我国竞技体育的实践[J].体育学刊,2010(5):74-79

[6]李玉刚,刘存忠,马世坤,李春木.BJ-2搏击项群训练与监控系统的应用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8):65 -68

[7]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119-1121

[8]李宁.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9):45 -47

[9]周小青,张冬琴.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散打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66-68

猜你喜欢
稳定性实验组力量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麦唛力量 (一)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孤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