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2012-10-09 07:05重庆市中医研究院熊冰
财经界(学术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公立医院

重庆市中医研究院 熊冰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数量决定医院的规模,固定资产中的专业设备反映了医院诊疗服务能力[1]。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由财政拨款购置,使用过程中对其常常疏于管理,缺乏有效利用。同时,固定资产在医院总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节约型医院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对公立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各个医疗卫生单位也开始吸取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方法,引入了“全成本核算”等经营管理概念。因此,加强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就逐步显示出它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资产结构的不合理性

当前很多公立医院建院时间早,历史悠久,资产庞大。在

经历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并没考虑到医院的实际需求和设备的利用率而盲目配置资产设备,造成医院财务报表中的资产数值庞大,而实际设备陈旧过时,影响了医院医疗诊断水平的进步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笔者了解一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其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固定资产总值达1.79亿元,而2011年底一次性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总值达2450万,占资产总值的13.68%。

(二)资产购置的盲目性

由于现在很多公立医院都是自收自支的经济运行模式,医院同时也将经济指标下达各个临床科室,造成了医院经济行为的趋利性。很多临床科室主任对仪器设备并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跟风购置,院方也出于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原因,疏于对医疗仪器设备的购买把关,从而使资产购买的可行性论证流于形式,资产购置趋于盲目,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系统过时

很多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由于是经财政拨款购置,所以对固定资产往往重购轻管,特别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缺乏严格的审核把关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机构不健全,人员责任不落实,使得很多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实际是只购不管,只买不用,很大程度地浪费了医院的有效资源。很多医院对固定资产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但只满足于大量资料依靠手工输入的静态式管理,从而缺乏管理的适时性和准确性。

(四)资产实际存量不清,账、卡、物不符

从表面看,很多公立医院设有财务、总务、设备、库房等部门和资产总账、明细账、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层层管理,但实际上,由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等多方面原因,使很多对资产的管理流于形式。例如对某些部门捐赠和无偿调入的资产,入账时间滞后或根本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无法管理。对某些毁损、淘汰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履行报废手续,形成虚列资产。对某些已履行报废手续的固定资产,部门又并不实际淘汰而继续在用,造成了资产账、卡、物的严重不符,而财务报表中的资产数值严重失实。

(五)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

现行会计制度,医院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数值表现为购置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与现实中固定资产的实际市价相去甚远,从而导致医院财务账面资产数值不断累高增加,账务报表数值失真。

二、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

在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医院领导及各级管理干

部应充分认识到:公立医院是民生工程,医院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院节支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网络系统

公立医院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例如验收入库制度、清查核对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毁损报废审核制度等,并制订相关的考核奖惩制度,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同各个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相联系。公立医院还应将固定资产的系列管理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适时更新,做到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有章可循、与时俱进。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加强审计的力度,提倡审计部门介入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例如要求审计部门对大型仪器设备定期做效绩考核,以考查医院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收益率,同时也通过定期效绩考核检验仪器设备的购买可行性,一定程度上杜绝盲目购入大型仪器设备的行为。

公立医院应结合本单位网络系统情况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网络的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例如实施对固定资产的条码管理,对各项资产进行实时监控,无论入库上账还是报废出库下账,都实时进行,从而促使资产账、卡、物相符,资产存量清楚、准确、明晰。

公立医院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每年年底都应对全院资产进行仔细地核对清查。以每年的清产核资工作为契机,保证固定资产有账有卡有物,达到账账、账卡、账物的真正相符。

引入资产效益管理机制,将固定资产的安全、保值、增值等指标列入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目标;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和维修费用等列入使用科室的收益核算指标,以促使各级行政人员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各临床科室对资产的合理使用和科学购置。

(三)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提高资产的准入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制度规定,对一般固定资产的购买,应采取公开招标;对房屋购买、装修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及设备购置单件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批量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应遵循《国有资产配置制度》取得配置许可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购置。对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应在购买前,由设备处、财务处、审计处、临床使用科室等联合进行可进行性研究,包括对医院现有仪器设备存量分析、对医疗市场同类仪器设备的调研、该仪器设备的成本收益分析等。购入过程中,应有相关人员对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杜绝盲目采购,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购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有效避免资产的浪费和闲置。

(四)规范财务核算程序,完善资产核算方法

根据国家新会计制度规定,从2012年起,公立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账务处理中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不再提取修购基金。这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为了保证医院医疗设备满足临床诊疗的发展需要,就应充分考虑仪器设备购置成本的回收周期。根据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基本原则,对公立医院的高新仪器设备,应考虑采用加速折旧法,从而缩短仪器设备的成本回收期,以保证医院更新设备的资金储备,便于医院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公立医院也应考虑参照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办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更真实反映出本单位的资产价值。

[1]张会兰,陈林.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J].中外医学研究,2010,8:68-69

[2]崔绍新.关于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J].医药与保健,2009,12:188-190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公立医院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