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2012-10-09 07:05樊蕴蕾
财经界(学术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企业主财务财务管理

樊蕴蕾

2011年4月开始,由于资金链条断裂,温州一些企业主开始“跑路”,到国庆节前后达到高潮。至10月中旬,浙江省“跑路”和“跳楼”的企业主有228位,其中温州占了90位。其原因多种多样。有因赌博输光而陷入财务危机的个案,更多的是因为今年货币政策的极度紧缩,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而以饮鸩止渴式借入民间高利贷,到期无法还本付息而资金链条断裂,最终陷入财务困境。为什么陷入财务危机的都是中小微企业呢?这类企业天生就面对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吗?本人以十多年的企业财务主管经验,结合相关财务理论,主要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来谈谈中小微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

一、中小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可能性。理论上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该系数越大,则财务风险就越大。从公式看,利息支出越大,系数就越大。可见,企业财务风险大小与负债比率和负债利率的高低直接相关。温州中小微企业财务风险相对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主的风险观念

企业主的风险观念决定着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和抗风险的能力。温州企业主大多具有很强的吃苦耐劳和超前的创业精神,但是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冒险精神较好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盲目借贷冒进投资而缺少理性的调研分析,跟风投资现象非常严重,而风险管理意识非常淡薄。

(二)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

温州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资产结构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是财务风险偏高的主要原因。

1、实收资本空虚化

在创业初期,由于资金实力欠缺,企业主利用借来的资金注册企业,而后又通过挂其他应收款等各种形式抽逃注册资本;有些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银行贷款,也通过虚增注册资本的形式,修饰企业实力。

2、短期贷款资本化

一些投资项目银行不认可,企业只有通过变通的手法,利用主业流动资金贷款,经过多次空转后被挪用于一些长期投资项目。

3、民间借贷高利化

鉴于企业的资金实力和银行信贷政策的歧视,多数中小微无法从银行获利足够的贷款,只能转向民间借贷。由于众多企业的民间借贷需求,推高了民间借贷利率。这些因素,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实质性的资产负债率和利息负担,从而推高了财务风险。

(三)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温州中小微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财务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许多企业分管财务的领导甚至不懂财务,而财务人员也只是简单的会计核算人员;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企业管理流程不规范,财物资金管控不严、财务数据不真实、不及时和财务监督不到位。多数中小微企业的现状是“外账”报表齐全、数据齐全,但却是假的。而“内账”却是报表不全、数据不全,企业主的家族消费与企业成本不分的糊涂账;缺乏系统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如在项目投资上,缺乏对投资项目的调研和评估,对项目实施的监督也不到位。又如在采购环节,企业主普遍利用亲信或者亲戚的可靠性,缺乏系统采购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对供货方的评价和货物的跟踪都存在问题。

(四)财务管理制度和执行

温州中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普遍不健全,即便有制度也执行不好。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授权交叉;没有财务战略目标,缺少预算管理;缺乏对现金流控制的能力。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急功近利往往成得了一时也成不了一世。企业家也需要经历N次风险才能更好地成长。企业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风险控制。

(一)改观企业主的风险意识、企业人力资源策略和投资策略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企业主的培训

近年有关部门曾推出了给企业主补助和名校联合培训的一些措施。但是名额很少,受益面很有限,只有很少几人得到了培训的机会,绝大部分小型微利企业主是无法享受到的。政府应该加强这部分企业主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大部分企业主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2、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要不断完善

企业主要敢于用家族朋友圈子内外的所有可用之才。家族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人才的制约。企业主应改变观念,唯才是用,善于采用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企业要倡导决策的民主集中制

完善投资策略,避免冲动性投资。企业的投资决策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评价,权衡风险和报酬。企业只有加强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目标、规模、方式、资金来源、风险与收益等作出客观评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二)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

实收资本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虽然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注册资本必须足额到位,不得抽逃,但是实践中实收资本空虚化现象比比皆是。这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在公司成立时应通过有效手段保证注册资本的及时到位,并在企业的持续经营期间进行有效监控,防止抽逃现象的发生。

控制资产负债率在合理范围内,既要保持一定的负债比率,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又要控制负债经营的风险,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各银行在做着杀鸡取蛋的勾当,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0%算是最低的了,有的甚至上浮80%,还得附加一堆条件,比如强制认购理财产品等,使得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越过了基准利率的一倍以上!希望国务院、央行和银监会考虑此问题,别总是竭泽而渔。企业主们在利用民间借贷时,要充分权衡承受能力,饮鸩止渴的事是不能干的了。

资金来源结构与资产结构相匹配。企业的流动负债规模,大致与速动资产的规模相当,约为流动资产规模的一半。此时速动比率约等于1,流动比率约等于2。一半的流动资产和全部的长期资产,应该由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支撑。这样的资本结构是稳健可持续的。但不少企业的流动比率甚至小于1。就是说,流动负债用来支撑全部的流动资产以外,还支撑了部分长期资产的需要。这隐含了很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预算时,要考虑公司的业务状况来安排企业资金的来源,并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选择。

(三)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提高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进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和财务管理人才

企业不但要求管理人员参与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基本的财务知识,还要善于向社会引进优秀人才。别当心“外人”参与管理,参与财务。拒绝“外人”参与核心管理团队,企业可能永远无法做大做强。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水平

首先要规范企业业务流程畅通,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保证资产安全和传递给财务部门的数据真实可靠,才能使会计信息真实可用。其次要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把账目做全做准,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3、建立系统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主要指在企业管理财务风险过程中,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职能体系,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确保各项风险分析职能落实到位,温州中小微型企业应该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完善预警组织结构,确保预警机构的权威性、独立性,但是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仅对企业管理者负责。通过建立 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的一切资本运营过程进行监督与跟踪,降低风险可能性,减少风险损失。

(四)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1、要理顺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中存在职能交叉、缺失或运行效率低下的,应当及时解决。

2、制定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管理的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是以制度为基础的,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具体落实财务管理责任制,企业还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监督检查制度的执行,让制度切实的执行下去。

[1]吴秋生等.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会计研究,2011

[2]王 利.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思考.会计之友,2010

[3]符大海.论财务困境形成的内在机理.财会月刊,2010

[4]汪永兰.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财会通讯,2010

猜你喜欢
企业主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水利财务
印染企业主私设暗管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移送行政拘留案
十八大以来新生代民营企业主统战工作的思考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