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价值

2012-10-10 12:16李茂胜郑纯彬
重庆医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肠腔肠壁腺癌

李茂胜,郑纯彬,李 凤

(1.重庆市北部新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401123;2.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放射科 408300)

在胃肠道肿瘤中,十二指肠腺癌的发病率不足1%,占小肠癌的40%~50%[1]。长期以来,内镜、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及CT检查均为十二指肠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印证,为患者术前综合分析提供重要信息。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 展,多 层 螺 旋 CT(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MSCT)因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及强大的后处理能力,成为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定位、定性诊断的可靠手段,在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作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15例十二指肠腺癌的MSCT资料,以探讨MSCT对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本院及重庆垫江县中医院、重庆市万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十二指肠腺癌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1~7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合并黄疸、黑便、上腹部包块、消瘦、贫血等。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进行MSCT检查,其中,8例手术病理证实,7例未手术,经内镜活检病理证实。

1.2 MSCT检查 患者空腹6h以上,检查前30min饮清水500mL,检查即刻再饮清水300mL,然后吸气后屏气,患者腹部接受平扫及后三期增强扫描,采用GE16排螺旋CT扫描,扫描电压120kV,电流200~300mA,层厚5.0cm,间距5.0cm,螺距1.0。15例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利用高压注射器经套筒向肘静脉团注碘海醇80~100mL,注射器压力为300Pa,造影剂流速为2.5~3.5mL/s,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及静脉血管情况而定;分别在注射造影剂后25、65和120s进行扫描,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图像。将增强扫描的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横断面图像薄层重建,重建间隔0.75mm,利用重建后的薄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主要行冠状位和矢状位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struction,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观察病灶形态、大小、位置及其与相邻血管、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

2 结 果

2.1 十二指肠腺癌的病变分布及表现 病变分布于壶腹上区2例,壶腹区9例,壶腹下区4例,1例累及十二指肠升段及水平段。病变表现为:9例以肠壁增厚为主,肠壁厚度0.9~2.5cm,与正常肠壁分界不清,局部肠壁呈不规则性狭窄、变形,其中,7例以内侧壁增厚为主;2例以十二指肠降段环形增厚为主;6例以肿块为主,最大径2.0~4.1cm,呈内圆形或分叶状,病变边界不清,表面可见溃疡。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9例行CT增强扫描,早期呈轻至中度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则强化不明显。见图1、2。

图1 十二指肠水平段MSCT增强扫描

图2 十二指肠降段MSCT增强扫描

2.2 十二指肠腺癌的周围侵犯及转移 侵犯胰头3例,其邻近脂肪间隙分界不清;肝内胆管、胆总管和胰管不同程度扩张3例;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5例,其邻近脂肪间隙分界模糊;肝内转移1例,呈多发“牛眼样”改变;双侧肺部转移1例。

3 讨 论

十二指肠癌大多数为乳头状腺癌,大体病理改变表现为息肉样和肠腔狭窄型,镜下十二指肠腺癌多属乳头状腺癌或管状腺癌。息肉型呈乳头状向腔内突出,肠腔狭窄型癌变组织浸润性生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肠道阻塞[3]。十二指肠腺癌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主要为腹痛、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肠道梗阻、黑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等,临床表现常与发生部位有关,若发生在球部,多类似十二指肠溃疡症状;若发生在乳头附近易引起黄疸,类似胆管炎、胰腺炎;若发生在乳头以下的横部、升部,则常引起梗阻,呕吐物可含有胆汁。

十二指肠腺癌约占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80%~90%,按其发生部位可分为壶腹上区、壶腹区和壶腹下区,其中壶腹区病变最为常见[4-8]。CT检查肿瘤表现为局部肠腔内、外的圆形、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常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较大病变可伴有组织坏死,肿块内可见气体和(或)液体。在本组病例中,MSCT提示充盈扩张的十二指肠腔内癌肿,肠壁增厚,对比剂通过受阻,呈鸟嘴状改变或环绕肿块边缘,病变表面不规则,凹凸不平,增强明显,病变远端肠道变细;向腔外生长的癌肿包裹总胆管,致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侵及胰腺时,胰腺体积增大,胰十二指肠脂肪间隙消失;可见胰腺下区、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邻近脂肪间隙分界模糊以及远处肺、肝脏转移灶。十二指肠腺癌主要与胰头癌、胆管下端癌、十二指肠炎及其他十二指肠恶性肿瘤鉴别。胰头癌早期可侵犯十二指肠外侧壁,表现为邻近的胰头部肿块,胰尾萎缩,增强扫描不强化,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下端癌可见胆管壁增厚,肝内、外胆管及胆囊扩张显著。十二指肠慢性炎症可引起肠壁增厚,但其厚度一般相对均匀,内壁无显著溃疡,可与肿瘤鉴别[9]。与其他肠道恶性肿瘤的鉴别相对较难。恶性淋巴瘤的特点为广泛的肠壁增厚或肠腔外肿块,增强扫描肿块有轻度强化;恶性间质瘤的特点为巨大软组织肿块伴明显、不均匀强化,肠梗阻不明显;壶腹癌表现为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壁的局限性肿块,增强扫描可见有轻至中度强化,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目前,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和内镜是检查十二指肠病变的常用方法,但是,二者都只能观察肠腔内的异常改变,对肠腔外周围结构无法观察;而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胰腺浸润是决定是否进行外科手术的主要因素[10]。MSCT能了解病变的组织结构、肿块位置、病变向周围器官的浸润、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情况,因此,MSCT对十二指肠腺癌的病变分期、手术方案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2] Levy AD,Taylor LD,Abbott RM,et al.Duodenal carcinoids:imaging features with clinical-pathologic comparison[J].Radiology,2005,237(3):967-972.

[3] 尚可中.中华影像医学:消化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Jayaraman MV,Mayo-Smith WW,Movson JS,et al.CT of the duodenum:an overlooked segment gets its due[J].Radiographics,2001,21:S147-160.

[5] Zissin R,Osadchy A,Gayer G,et al.Pictorial review.CT of duodenal pathology[J].Br J Radiol,2002,75(889):78-84.

[6] 汤小俐,唐平,滑炎卿,等.十二指肠肿块的 MS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2):159-163.

[7] Boudiaf M,Jaff A,Soyer P,et al.Small-bowel diseases: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multi-detector row helical CT enteroclysis in 107consecutive patients[J].Radiology,2004,233(2):338-344.

[8] 徐莉,梁长虹,刘再毅,等.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多层螺旋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4):650-652.

[9] 激扬,魏梦绮,唐永强,等.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MS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2):235-237.

[10]刘永锋,李桂臣.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1997,17(10):623-625.

猜你喜欢
肠腔肠壁腺癌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