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现状及探究型教学模式浅析

2012-10-11 02:10牛娜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24期
关键词:课件化学探究

牛娜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但究竟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很多教师还存在片面的认识。笔者认为何克抗教授的定义更为准确,它真正抓住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本质属性。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1]而化学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出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化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对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规律,认识微观世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1

一、现状

在国外化学课程中,学生会经常利用网络准备报告,个性化教学开展的非常好,具体问题学习或训练软件尤其是游戏型软件居多,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课程标准的差异,教程的差异,绝大多数国外教学软件不能直接应用到我国课堂教学中。在我国,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来,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实践应用也初见成效。

图2

1.研究颇见成效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程整合已逐步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从2001年到2012年4月,按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模糊搜索,笔者在中国知网资源总库中搜索一共有67篇学术文章,其分布数量如图1所示。

从2001到2012年4月,有关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的学术文章发展走势折线图如图2所示。

从图 1、图 2可以看出,从2001到2012年4月,学者们对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做了很多研究,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学术文章数量虽然逐年有起有落,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新课改的推动下,2004年开始文章数量突增,此后,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高校研究者或是一些教育机构,都对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通过阅读,发现文章内容上也日臻成熟,创新点层出不穷,这些都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提供了坚强而有力的理论基础。

2.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国内的学术期刊中,关于“整合”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多,但关于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在图1的基础上以《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电教》和《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这5种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期刊为例,经初步统计,共搜索到5篇有关文章,与67篇有关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文章数量相比,代表性学术期刊的文章仅占文章总量的7.46%,如图3所示。

图3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还不够深层次,今后我们要重视和加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深层次研究,为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存在误区

通过阅读归纳所搜索的文章内容,笔者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分成两类:

(1)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凡是教学过程,就必须用到信息技术,忽视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最终还是为教学服务,不能在学科教学中认为只要用了信息技术的课就是优质课,也不能为了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例如,在化学实验中,有的实验具有危险性,而有的实验不存在危险性,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虽然能直观、生动地呈现化学实验过程,但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性的实验也长时间进行模拟的话,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探究问题的兴趣,抗挫折能力也会减弱,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弊端。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展示课件的现代化,往往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于不顾,一味地在课件上下功夫,结果最后成了为使用课件而使用课件,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它的内容和演示过程就被定型,教师就会按照固定的程序来演示教学内容,而不能灵活控制课堂。

(2)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可有可无的工具

认为信息技术不可能对专业学科教学构成什么影响,计算机和网络教学只是在那里摆摆样子;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机永远只是一种工具,不可能对专业学科教学构成什么影响,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年轻人的事,已经有一定年龄和一定资历的教师用不用没关系,他们认为在没有进行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之前,也照样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认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只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或是教学比赛的产物,与常规教学无关,只在要求上整合课、公开课时才想到整合等等。

图4

这些想法和观点都是不可取的,整合不是过分强调信息技术,也不是完全摒弃信息技术,真正的整合应是该用时就用,不该用时就不要乱用,要用得恰到好处。在课程整合炒的火爆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平静地对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程整合的实质、课程整合的精髓,而不要被它在现代教育技术装饰下的华美外表所蒙蔽。

二、探究型模式研究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可以直接应用和指导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操作性,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2]探究型学习模式是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探究型学习模式是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最常用的学习模式之一,因此笔者对探究型模式作了重点介绍。但在整合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应用的教学手段也存在较大差异,笔者将探究型模式归类为以下两种:

1.基于课堂的探究型模式

基于课堂情境的探究模式,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一种具体方法,包括如图4所示的四个阶段。

首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然后借助一定的情景、资源,师生共同讨论以形成一定的见解,接着进行意义建构以便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测评工具进行评价与自我评价,以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

基于课堂的探究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有教师的亲临指导,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情景创设、开拓创新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评价与自我评价。基于课堂的探究性模式对于革新传统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模式的可操作性也比较强。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外探究型模式

基于网络的课外探究型学习模式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某一化学问题为专题,利用网络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学习步骤如图5所示。

图5

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外探究型模式,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探究型的学习专题,然后由教师提供一定的网络学习资源,也可由学生自己搜集一定的网络学习资源,学生利用这些网络资源进行探究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提供一定的指导,最后对这次学习进行评价反思,以便后续的学习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将这种课外学习模式有效地融合于化学课程学习中,在重视学习者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扩大了学习者的知识面,而且对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在这样信息时代的大环境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究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但整合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地把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用一定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发挥其教学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育,2005(5):43-48.

[2]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24-425.

[3]赵可云,何克抗.“设计研究”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7-120.

[4]黄德群.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9(8):86-94.

[5]王春.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7(8):86-88,.

[6]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7]M iriBarak.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ICT-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in undergraduate chem istry courses.Computers&Education.USA.2007:30-43.

[8]DermotDonnelly,O liverM cGarr,John O’Reilly.A framework for teachers’integration of ICT into theirclassroom practice.Computers&Education.USA.2011:1469-1483.

[9]章煜芳.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课件化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Flash课件在音乐教学中应用研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的化学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