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旅游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2-10-14 08:38赵克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0期
关键词:郴州旅游

蒋 莉,赵克禹

(1.湘南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郴州 423000;2.广州大学 中法旅游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郴州旅游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蒋 莉1,赵克禹2

(1.湘南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郴州 423000;2.广州大学 中法旅游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郴州作为一个新兴的中小旅游城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发展,是当前郴州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分析旅游资源、区位交通、经济条件、旅游需求、旅游接待能力等影响郴州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打响“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城市品牌,加快旅游精品建设,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深化旅游区域合作等建议,全面增强郴州旅游综合竞争力.

郴州;旅游竞争力;“林中之城,休闲之都”

郴州是湖南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城市,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郴州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温泉之乡”,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但相较于国内其它主要旅游城市,郴州旅游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作为一个新兴的中小旅游城市,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发展,是当前郴州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郴州在建设“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进程中需要积极探索的内容之一.

1 郴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郴州旅游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郴州共接待各类游客1598.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1.4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0.3%,旅游业已成为郴州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2011年,围绕“两城”建设发展战略,郴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全市建设成为“林中之城、休闲之都”,旅游业战略定位为将郴州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1].

2 影响郴州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旅游资源因素分析

2.1.1 自然旅游资源

郴州山青水秀,风光绮丽,自然景观风貌保存良好,自古享有“山川之秀甲湖南”的美誉.旅游景区(点)星罗棋布,据统计,全市约有风景名胜110处,归纳起来,可分为青山、秀水、奇石、名泉四类自然风景名胜(见表1).

表1 郴州主要自然旅游资源

2.1.2 人文旅游资源

郴州历史悠久,文物荟萃.目前全市已查明文物点1989处,其中古文代遗址221处,古墓地1203处,古建筑228处,古石刻284处,革命纪念地53处.经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143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30处.登记在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7848项,涵盖了民间故事、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16个门类,其中昆曲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桂阳湘剧”、“汝城香火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 区位与交通因素分析

郴州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可谓“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扼湖广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枢要.优越的区位条件使郴州不但成为中国内陆经济与沿海经济交融的重要结合部、“华东、华南经济圈”的辐射地,更成为湖南“通粤达海”,走向世界的“南大门”.

郴州交通四通八达,目前已形成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衡临高速、岳汝高速、107国道、106国道等纵贯南北,夏蓉高速公路、省道1806线、1803线、郴资桂高等级公路、桂嘉高等级公路横卧东西的立体交通格局.特别是武广高速铁路的开通,使郴州快速融了“珠三角”、“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跨入了与广州、长沙的“同城时代”,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

表2 “十一五”期间郴州市与湖南省、全国国内外游客人数(万人次)情况比较

2.3 经济条件因素分析

郴州位于“长株潭”、“珠三角”、“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大西南两条经济带的交汇地带,是华南经济圈与内陆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和节点,经济区位优势明显.“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1.6%,2010年达到1081.8亿元,人均GDP超过2.4万元,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6位[2].目前,郴州已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国家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基地”、“中国最佳金融生态创新城市”等一批国家级的城市名片.

201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简称“两城”)的战略目标,力争2015年把郴州中心城区建设成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人规模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统筹和带动全市城乡协调发展.

2.4 旅游需求因素分析

近年来,郴州市国内外游客数一直稳步增长,2006年——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580.31万人次,年均增长30.54%[3],远高于全国11.82%的年均增长率(见表2).客源市场不断开拓,在稳定近程的省内及粤港澳市场的基础上,向国内其他省市及海外拓展客源.“十一五”期间,郴州共接持入境游客421012人次,年均增长率135.16%,其中接待外国游客56802人次,年均增长率376.09%,接待港澳台游客364210人次,年均增长

表3“十一五”期间郴州市接待入境游客(人次)情况

2.5 旅游接待能力因素分析

目前,郴州以吃、住、行、游、购、娱等为主体要素的旅游接待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21家,其中4A级景区8家;拥有星级饭店29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17家;有旅行社3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家;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数81家,餐饮从业人员6837人;旅游车队4家;旅游院校8所;持证导游987人[4].旅游商品得到一定程度开发,临武鸭、东江鱼等土特产品在省内外拥有较高知名度,永兴银制品、郴州奇石矿物晶体等产品也颇受旅游者的青睐.同时,旅游业加快与各行业的融合,创建了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

3 郴州旅游竞争力提升路径

3.1 创响“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

一个汉字一座城.“郴”字为郴州独有,由“林”、“邑”二字合成,意为“森林中的城市”.何为“休闲”,从字面上的理解即为“人倚木而休”,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等[5].在休闲旅游时代,“林中之城、休闲之都”的城市品牌,既突出了郴州的历史特质,又顺应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郴州要创响这一品牌,首先要牢牢把握“森林之城”这张城市名片,主打以莽山、天鹅山为代表的森林休闲养身游,以东江湖、飞天山为代表的山水休闲风光游,以梦里故乡、资兴黄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体验游,以龙女温泉、地热温泉为代表的温泉休闲度假游,打造一系列让游客留连忘返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其次,加率114.25%(见表3).强休闲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对市内道路、绿化、茶馆、棋牌室、酒吧、KTV、购物中心、洗浴中心、健身场所及公共健身设施、环保厕所、街心公园、城市广场、小区环境等进行梳理、改造和建设,打造以居住休闲、高端服务业为主的新城区.再次,学习新加坡成功经验,制定严格的环保制度,宣传和培养市民的环保意识,构建一个环境优、生态美、形象佳的宜居宜游城市.

3.2 加快旅游精品建设,增强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

第一,大力推进东江湖风景名胜区建设,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的步伐,提高郴州旅游资源等级和知度名.第二,整合资源,着利打造“七色五彩”主题游,即绿色森林游、青色山水游、褐色温泉游、黄色乡村游、黑色工业游、红色革命游、银色商旅游、五彩民俗游,形成满足旅游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供给体系.第三,打造两条精品旅游线路,一条是以郴州资源等级最高的“一山一湖一温泉”为主线的市内旅游线路,即东江湖——莽山——地热温泉休闲养身游,一条是京广高铁沿线的风格迥异,类型多样的跨境旅游线路,即北京(首都)——郑州(少林)——武汉(长江)——长沙(娱乐)——郴州(山水)——广州(美食)旅游线路.

3.3 加大营销力度,开拓客源市场

首先,确立旅游客源市场.在巩固湖南省内客源市场的基础上,主攻经济发达的粤港澳地区,并借以延伸至东南亚市场,同时开拓华中、华东、华北及西南市场,逐步形成以省内和“珠三角”为基础、华中地区和“长三角”为重点、辐射全国的国内旅游市场,以及以港澳台为主体、东南亚地区为补充的入境旅游市场.

其次,坚持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原则,实施整体营销战略.学习焦作、开封等城市旅游的成功之处,开展一系列大手笔的宣传促销活动,制定“1357”营销方案.“1”是指邀请知名导游和编剧,为郴州创作一台声势浩大的高质量的实景演出,将“林中之城”郴州推向全国乃至世界;“3”是指重点打造三个品牌节庆活动,即一年一度的郴州生态(休闲)旅游节、以有色金属交易为主题的矿山旅游节以及莽山高山杜鹃旅游节;“5”指的是“五有”,即有城市宣传语、有形象宣传片、有旅游宣传册、有城市主题歌,有城市吉祥物;“7”是指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湖南卫视、中国旅游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主流新闻媒体谋求长期合作,全面介绍郴州的风光和风情,做到周周有报道,月月有新闻.

3.4 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推进星级酒店,尤其是高星级酒店的创建工作,争取五年内增加五星级酒店2—3家,重点发展商务型酒店、会展型酒店和温泉度假型酒店,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休闲旅游市场和商贸旅游市场.设立旅游商品开发基金,大力发展旅游商品.除了重点包装“舜华鸭天下”、“东江清水鱼”等土特产外,还要鼓励开发一批能够体现郴州自然生态和地域特色,有较高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如永兴银器、白玉竹凉席、女排铜雕等.同时,优化旅游购物网点布局,规范旅游购物市场秩序,提高旅游商品的“吸金力”.

3.5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旅游业软实力

充分发挥市、县(市、区)旅游外事侨务局培训中心和导游服务管理中心职能,建立起市、县(市、区)、企业三级培训体系,强化对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加大旅游教育扶持力度,利用湘南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校等高等院校作为旅游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和储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人才.积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广泛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方面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补充优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坚持每年举办“郴城导游风采大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等评比活动,通过以赛促训的方式,展示形象、交流经验、提高旅游服务技能与服务质量.

3.6 深化旅游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6].郴州要积极开展与周边地区和城市的区域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手段,整合开发同质化资源,做精做强差异化资源,共同打造好“大湘南”旅游圈、“红三角”旅游圈和武汉——长沙——郴州——广州等武广客运跨境旅游线,实现市场互换、客源互送、利益共享,合作共赢.

〔1〕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纲要.

〔2〕郴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郴州统计年鉴2007——2011.

〔4〕郴州统计年鉴2011.

〔5〕王红.生命因休闲而精彩——如何正确认识休闲及构建休闲道德体系[J].中州学刊,2002(02).

〔6〕吴国琴.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J].特区经济,2006(10).

F59

A

1673-260X(2012)10-0051-03

湘南学院科研资助项目“郴州旅游业的竞争力分析和提升路径研究——基于‘钻石模型’”(2010Y044)

猜你喜欢
郴州旅游
郭文龙
我们一起“云旅游”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与爱同行
——郴州慈善之歌
小A去旅游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