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来源与炮制

2012-10-19 12:21崔国静赵志杰贺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3期
关键词:柔毛白头白头翁

文◎崔国静 赵志杰 贺蔷

传说唐代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往往是:“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根本无钱求医问药。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过他家门前,见此情景,十分同情杜甫,询问完病情后说道:“你稍待片刻,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疗。”过不多久,白发老翁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后,病痛慢慢消除了,数日后痊愈。因“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表达对那位白发老翁的感激之情。

白头翁的来源与功效

▲白头翁植物

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其别名很多,例如: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等。白头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生于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林缘或干旱多石的坡地。白头翁药用价值高,在历代本草专著中多有记载。

《本草经疏》:白头翁,暑伏足阳明经,则发温疟;伏手阳明经,则病毒痢,滞下纯血;狂易鼻衄者,血热也;寒热者,血瘀也;症瘕积聚,瘿气,靡不由血凝而成。积滞停留则腹痛,金疮血凉则痛自止。苦能下泄,辛能解散,寒能除热凉血,具诸功能,故悉主之,殆散热凉血行瘀之要药欤?

《药性论》:止腹痛及亦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瘤疬。主百骨节痛。

中医认为,白头翁苦,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白头翁的茎叶与根作用不同,具有强心作用,有一定毒性,使用时必须注意区分。

白头翁的形态特征

白头翁原植物: 白头翁为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基生叶4~5,具长柄;三出复叶,每小叶三深裂。叶柄长7~15cm,被密长柔毛;花单一,顶生,先叶抽出,紫色,花被外面密生白色柔毛;瘦果多数,集成头状,成熟时每一花柱延长并密被长柔毛,状如老翁白头,故名。花期3~5月,果期4~6月。

白头翁性状鉴别:根长圆柱形或圆锥形,有扭曲,长5~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略粗糙,有不规则的纵槽,破皮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根头部稍膨大,有时分叉,顶端残留数层鞘状叶柄基及幼叶,密生白色长绒毛。质硬脆,折断面稍平坦,黄白色,皮部与木部间有时出现空隙。老根的中心常朽蚀呈黑色或有空洞。味微苦涩。白头翁以条粗长,质坚实者为佳。

白头翁的显微鉴别与饮片炮制

根横切面:表皮、皮层、内皮层通常已脱落。韧皮部宽广,外侧细胞棕色,壁木栓化;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直径15~35μm,壁较厚。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呈圆多角形,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直径25~85μm;木纤维直径至42μm,壁稍厚,非木化。较粗的根,中央常为薄壁细胞。

粉末特征:灰棕色。韧皮纤维梭形或纺锤形,长100~390μm,直径16~42μm,壁木化。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33μm,基都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时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72μm。

白头翁的加工程序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白头翁的饮片性状:呈类圆形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近根头部饮片有白色绒毛。切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

白头翁使用广泛,北京太洋树康中药饮片厂对白头翁的加工严格按照《中国药典》和《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版)》的要求进行,生产出合格的白头翁饮片,使患者吃上放心药。

猜你喜欢
柔毛白头白头翁
贵州苦苣苔科植物新种资料(7)*
白头翁
茄属一新种
白头鹮鹳
柔毛水杨梅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的影响
青山不老,为君白头
白头吟
一处归去两白头
想改名的白头翁
白头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