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的解读

2012-10-20 05:39夏骄雄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6期
关键词:上海信息化建设

夏骄雄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上海 200433)

“上海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的解读

夏骄雄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上海 200433)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上海市规划纲要精神,有效推进“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专门设立了重点发展项目——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文章从工程实施的背景、上海信息化的现状、工程实施的基本方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纲要;公共服务平台

上海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简称“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简称《规划纲要》)提出的十项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一、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的背景

通过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旨在落实“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核心理念、营造“老师总在我身边”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1.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为了落实国家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专门设置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章节,从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描绘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基本建设的宏伟蓝图。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征求意见稿)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学校信息化、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也制订了相应的计划。因此,上海市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注重对接国家和教育部的相关要求。

2.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是推进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中明确提出建设 “以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的数字教育工程”,即“加强教学软件、课件和教育资源库建设和共享应用,开展电子互动教育试点,推广电子学籍卡应用”。

“教育信息化工程”也是《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简称 《智慧城市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工程”中的三个示范项目组成了《智慧城市计划》的数字教育工程:即优质教育资源库的开放共享、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市民终身学习档案和学分银行系统。因此,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将满足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同时成为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

自《规划纲要》颁布以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工作。2010年2月启动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召开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专题研讨会,形成《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之后,分别向市教卫党委及市教委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教育部“金教工程”专家、全市所有高等院校和区县教育局、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委)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征求意见,于2011年8月底基本完成编制工作,2012年1月正式颁布。《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教育信息化工程”未来五年的重点建设内容。

二、上海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和政策推动,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1.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但仍存在带宽偏低、访问速度太慢问题

教育部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划分成 “解决有无”、“普及覆盖”、“性能提高”三个阶段。上海市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海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简称“上海教科网”)、“校校通”等项目建设,基本达到“普及覆盖”水平,正处于“普及覆盖”的收尾阶段。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效与存在问题见表1。

但是,随着上海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瓶颈问题日益显现:

(1)互联带宽偏低的问题

目前,上海区县之间的互联带宽受到100M限制,部分区县的校间互联带宽仅为10M;本市高校中仅有32所光纤直接接入高校的互联带宽大于100M,甚至还有不少高职高专学校仅2-10M;上海教育系统市级主干网络的总接入带宽为5.3G。

(2)出口访问偏慢的问题

目前,全部区县和所有高校都是自行购买因特网出口带宽,平均到每所中小学校和每位高校师生,普遍存在上网速度慢的问题。例如:原卢湾区的每所学校的校均出口带宽约3M左右,上海师范大学的人均出口带宽约50K。

(3)网络资费过高的问题

上海教育单位的平均网络资费普遍偏高,上海市在5.9万元/百兆·月,而北京市为2.4万元/百兆·月,天津市为1.5万元/百兆·月,浙江省为1.2万元/百兆·月,贵州省为1万元/百兆·月,广东省为0.99万元/百兆·月,湖北省为0.8万元/百兆·月。因此,上海部分高校目前直接购买外地运营商提供的低资费互联网接入服务。

2.数字化资源初具规模,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够健全

教育部把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划分成 “有无”、“能用”、“好用”三个阶段。上海市的数字资源建设通过 “上海教育资源库”、“上海市400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等项目建设,基本达到“能用”水平,正处于“能用”的收尾阶段。高校数字图书馆、课程中心、虚拟实验室等建设十分普遍,所有区县均建立了教育资源中心,60%以上的中小学拥有自建的数字教学资源。上海教育资源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总容量超过12.5T,自建资源容量占65%,整合和共建占35%,通过互联网、卫星、IPTV/数字电视等通道为本市、长三角及四川、云南、新疆等中西部地区提供服务,注册学习人数近200万,访问量达2.5亿次。

表1 上海教育各阶段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但是,随着上海学习型社会创建工作的推进,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不适应之处也日益明显:

(1)与需求应用有所脱节

目前形成的信息化教育资源直接来自教育第一线的比例不高,与实际应用的脱节现象比较明显,应用效果不理想;学校第一线教职员工对优秀教学内容转化为数字化资源的积极性不高,一线教师对此缺乏主动性。

(2)共建共享机制未能有效形成

市级、区级、校级信息化资源多头建设,尚未形成多方共建、广泛共享的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机制,资源使用率差异颇大,且优质资源总量过少,相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未得到重视。

(3)更新维护遇到一定的困难

资源更新维护常陷入“资源建设完成 (吸引力最强)→更新缓慢、内容逐步陈旧(不太吸引)→无人更新、内容陈旧(不吸引)”的状况。

3.信息化应用逐步普及,但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深度不够

中小学教育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重点,形成一批基于电子白板、虚拟实验室等的具体教学应用;职业教育以数字化校园在线应用为基础,基本完成在线教学服务平台的建设;高等学校通过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师生互动;终身教育通过卫星传播网、宽带互联网和教学辅导系统形成了“三合一”的教育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市、面向市民的市、区县(行业)、街道乡镇三级架构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但是上述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仍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力明显不足:

(1)信息化仍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

尽管信息技术设备已经配备到所有教育教学环节中,但是使用的作用和效益并不明显。

(2)教育教学仍以传统方式为主

教育教学方面,当前学校仍然以“课堂+黑板+书本+作业”为主,信息技术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并未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4.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各种应用整合不够

教育部把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划分成“单个应用”、“数据互通”、“流程再造”三个阶段。上海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一系列应用项目建设,基本完成由“单个应用”向“数据互通”的过渡,正处于“数据互通”的启动过程。教育信息化在政策公开、中考招生、高考招生、特困生贷款等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籍信息化管理为实施学生资助、加强经费监管等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提高了教育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但是,信息孤岛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目前根据业务需求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数量逐步增多,系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统筹和整合。相同信息无法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中互联互通,造成相同信息多次填报、数据使用率低、准确度不高等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与信息时代对教育信息化的期望仍有较大距离

三、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

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秉承“面向一线、提升服务、加强统筹、优化基础”的原则。

面向一线:以应用需求为驱动,推进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内在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深入挖掘和调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提升服务: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构筑便捷灵活、泛在共享、协同配合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决策与服务水平。

加强统筹:统筹整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推动共享应用,有效融合各级各类教育平台,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

优化基础:优化整合上海教科网和“校校通”网络,进一步保障各教育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构筑高速可靠、安全绿色、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

2.建设目标

到2015年,实现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全面覆盖和教育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各级各类教育单位基本实现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信息化环境构筑,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度应用,为每一个受教育者营造 “老师总在我身边”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建设内容

围绕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将重点抓好两个层面的融合问题:

一是建设上海市市级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上海教育信息化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强化标准建设与应用,探索教育的新技术、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系统整合、数据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创新,构筑符合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市级信息化环境,建设一个体现上海教育特色的市级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推进上海市市级教育信息化示范引领工程: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以应用需求为驱动,促进上海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体制的全面变革与创新,实施一批具有引领意义的市级教育信息化项目。

4.主要任务

(1)优先发展基础设施环境

系统规划上海教育城域网的整体架构,以升级改造“上海教科网”和“校校通”网络为基础,加快上海教育城域网基础网络、统一出口、数据中心和无线网络建设,构筑高速可靠、绿色安全、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并基于上海教育城域网安全防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各级教育网络的运行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示范项目1: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项目。完善上海教育城域网,覆盖所有的高校、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和50%以上的继续教育学校,主干带宽达到100G,50%以上的高校校园网和全部区县级校校通网接入带宽不低于10G,学校校园无线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以上海学习网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全社会资源,加快各级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构建优质教育资源目录和交换中心,有效融合各级各类学习平台和服务,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积累、融合、共享和服务,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以跨校认证为抓手,推动各类资源共享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示范项目2:上海学习网建设项目。借鉴成功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通过“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上海终身学习云服务平台,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企业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教育资源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全网智能搜索、终身学习档案等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3)探索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模式创新

以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为抓手,积极探索以教材数字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体制的全面融合,形成一批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示范项目3:基于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探索项目。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新型的教与学模式,打造“数字课堂,温馨课堂,情趣课堂,有效课堂”。

示范项目4:易班——上海大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建设项目。建设大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诉求的交流平台和开放便捷、互动共享的学习空间,成为辅导员等开展网络思政工作的教育阵地。

示范项目5: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适应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构建开放实训中心数字化资源建设体系,构建校企合作数字化资源体系,构建创新实验实训中心管理平台。

(4)提高教育管理的服务创新

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实现教育管理电子化、管理过程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

示范项目6:市民终身学习档案和学分银行系统项目。建设学分银行系统、学分认证中心和终身学习档案系统,为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技术保障。

示范项目7:上海市学生终身电子学籍卡项目。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生,积极探索其在校园一卡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学生公共交通优惠方面的可行性。

示范项目8:学生事务综合管理和分析系统项目,建设一套覆盖全市高校和中职学生的学籍学历信息、学生获得资助情况和学生就业信息于一体的监测和分析系统。

5.保障措施

(1)成立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

成立上海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拟请教育部有关司局、上海市相关委办局的领导和教育教学、教学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专家组成。其职能为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咨询工作;定期审核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指导推进全市、各区县教育信息化工作。

(2)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明确市教委是上海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与统筹推进主体,各区县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主体,积极吸引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各类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推动标准应用与示范,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引导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应用和推广。

(3)加强队伍建设

实施 “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与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对教师、教育管理者、信息技术人员三类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涉及10万名中小学教师、2000名教育管理者和所有的信息技术人员,提高全员教师信息化素养;同时依托教师资格证申请和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考试、增加精品课程评估中信息化手段使用率等来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4)确保经费支持

采用多方筹措经费的方式,保障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市教委将通过《规划纲要》的“十大工程”建设确保每年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同时,通过“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 (085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解决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一部分资金。各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做好现有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投入力度。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工程围绕 《规划纲要》中“教育信息化: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所涉及的 “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等内容,提出了“建设‘上海学习网’”、“推进上海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建设”和“加强上海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这些建设项目的实施将秉承“面向一线、提升服务、加强统筹、优化基础”的原则,为每一个受教育者营造 “老师总在我身边”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G629.20

A

1673-8454(2012)06-0004-05

(编辑:郭桂真)

猜你喜欢
上海信息化建设
上海电力大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上海之巅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