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综合评价研究

2012-10-21 14:55许蒙把石仓张玮
卷宗 2012年5期
关键词:综合评价工程项目

许蒙 把石仓 张玮

摘要:工程项目不仅需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性,同时,工程项目作为经济事物必然存在着交换价值,这就要求还应将客户满意度纳入到管理效果的控制之中。在此基础上,还应将是否植根于当地社会人文环境作为综合评价的指标之一,为此,应围绕着工程项目的经济性、质量性、社会性展开指标设计和应用。

关键词:工程项目;综合评价;多元目标

当前在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里,大都聚焦于项目成本控制、项目预算管理等经济视角之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对上述要件的有效管理将能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表明,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之一便在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与否。与此同时,工程项目作为经济事物必然存在着交换价值,这就要求还应将客户满意度纳入到管理效果的控制之中。似乎在考虑到企业方和客户方之后就已经足够,实则不然,工程项目须建立起环境适应性,也就是应植根于当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为此,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还应将第三方的评价纳入其中。

根据现阶段已有的相关文献显示,同行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中往往忽略第三方的价值判断。这样一来,便只能在相对封闭的体系内在建立评价指标和得出评价结果。为此,本文的初衷便在于改观这一现状。

一、对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的理解

何谓“管理效果”需要给予界定,这将有助于为综合评价指标设计提供切入点。上文已经指出,应从企业方、客户方和第三方的角度来综合评价工程项目管理效果。由此,以下将从经济性、质量性、社会性三个方面展开对管理效果的理解。

(一)对管理效果经济性的理解

管理效果的经济性是从企业方(也就是项目建设方)的角度来讲的,其效果主要从经济效益层面来体现。根据产业经济学原理可知,经济效益目标的获取与否可从两个途径来考察:(1)全员生产率;(2)“产出/投入”的比值。不難理解,二者数值的高低直接表明管理效果的经济性达到与否。那么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实现这种经济性呢。笔者认为,可从采取以下两种手段:

1.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包括资金筹措、资金结构、资金划拨,以及资金使用效益的管理

2.造价控制。造价控制则是从实物层面,在一系列工程措施的基础上通过提升成材率、提高工效等办法来实现。

(二)对管理效果质量性的理解

根据上文的表述已经明确,管理效果的质量性是从客户方(也就是需求方)的角度来讲的。随着工程领域在质量管理上已进入全面质量管理时代,这就意味着应将质量性看作为“全面质量管理”。具体而言:工程项目在这里的管理效果体现为,是否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可行性论证,以及施工等全流程上进行了质量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角度来看,目前一般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较为重视,却往往忽略了项目规划和设计领域的质量管理。笔者认为,这须得到纠正。

(三)对管理效果社会性的理解

从第三方的角度来评价管理效果,还应引入工程项目植根性的元素。为此,本文将其归为社会性,其中主要针对与当地社会人文环境的适应性。特别对于处于地表的土木工程项目,往往在开发、建设中释放出消极外部性。其中,包括:噪音、粉尘、交通堵塞等现象。尽管部分现象难以避免,但在项目管理中应在流程上给予有效弱化。

以上三个方面的理解,就为综合评价指标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二、综合评价的指标设计

结合上文的阐述,综合评价的指标设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经济性指向下的指标设计

1.资金筹措。针对资金筹措的管理包括:外源性资金获取途径、资金筹措成本,以及预算资金数额等。从管理的难度来看,确定预算资金的总量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该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本循环周转的安全性。

2.资金结构。资金结构可划分为: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其中,如何确定二者中“人”与“物”的费用支出比例,则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建设的关键。因此,也应成为指标之一。

3.资金划拨。由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征,这就意味着预算资金将长期处于原材料采购阶段和施工阶段,从而就面临着资金的动态划拨问题。

4.资金效益。资金效益作为指标之一,主要在于降低项目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其将在项目制的基础上通过资金预算约束来推动。

(二)质量性指向下的指标设计

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质量性的指标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设计质量。工程项目设计主要通过图纸反映出来,但设计之前应进行多元目标驱动下的实地勘测。多元目标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目标。因此,专家小组成员应围绕着这三个目标能否实现,来论证项目设计的合理性。

2.项目施工质量。项目施工实则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阶段,其中的人员岗位资质、建设配套设施的完备性都成为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因此,此处在评价项目管理效果时,应在施工硬件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三)社会性指向下的指标设计

上文已经指出,项目管理能否达到社会性的要求,则依赖于第三方的评价。当然,项目施工方的自评也很重要。为此,针对此处的评价成员应由企业专家和第三方组织内的专家构成。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将与之有直接利益关切度的社会民众代表纳入其中。这里的指标可以从总括层面来设计。

以上围绕着三个指标分体系的阐述,就能综合评价工程项目的管理效果。

三、在实践的应用

由于目前从项目经济性方面的评价较为普遍,因此这里就着重从质量性和社会性评价方面进行阐述。阐述的目的在于,认识综合评价体系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约束作用。

(一)优化工程项目审计的模式

项目团队须引入专业技术人员。为了避免与工程建设方之间存在利益关联,可从高校或勘探设计院聘请工程技术专家。其主要运用专业知识,辅助审计人员对项目明细表的经费进行评估。特别涉及到原材料采购经费、建筑面积所需的水泥立方量给予专业的审查。根据笔者的经验,上述两个方面是审计环节的薄弱点。通过这种审计模式,便能较好的满足经济效益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二)优化工程项目论证的模式

以往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不仅以经济效益目标为主导,也以公司及设计院有关人员为专家组成。这样一来,必然将削弱他们在理解工程项目上的视野,其中的关键一点便在于忽略对当地人文环境的保护。从而,应引入与之有利益关联性的当地代表人物,以此来突出可行性分析中的社会目标取向。

(三)优化工程项目设计的模式

工程项目对于社会环境的植根性,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主要取决于工程技术的水平。从而,前期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便转变到“技术的可获得性”上来了。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消化、自主技术创新等方面。因此,针对工程项目设计的优化程度,便成为可行性分析的重要对象。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四、小结

工程项目不仅需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性;同时,工程项目作为经济事物必然存在着交换价值,这就要求还应将客户满意度纳入到管理效果的控制之中。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同行大都将项目的社会环境适应性排除在评价指标内。从而,本文在以上基础上,还将是否植根于当地社会人文环境作为综合评价的指标之一。为此,应围绕着工程项目的经济性、质量性、社会性展开指标设计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浩.基于合约事务的工程项目费用管理[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2]王超.浅析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费用控制[J].中国工程咨询,2010,(9).

[3]闫红.浅论加强工程项目费用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4).

猜你喜欢
综合评价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陕西省各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海口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与选择
工程项目与融资
工程项目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