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需求升级 加速结构调整——CCMT2012高层论坛报道

2012-10-23 10:04Reporters汪艺余捷WANGYiYUJie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2年5期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床设备

本刊记者/Reporters 汪艺 余捷/WANG Yi YU Jie

2012年4月15日上午9点,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主办的 CCMT2012高层论坛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的金陵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序幕。本次论坛与展会同主题,即:“紧跟需求升级,加速结构调整”。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推进行业“十二五”重点任务的落实和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王富昌巡视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机械处苏铮副调研员,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当值理事长龙兴元、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黎明、副秘书长毛予锋、副秘书长陈惠仁等领导,以及来自机床工具行业的企业家、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媒体等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信息传媒部主任张芳丽主持,毛予锋副秘书长首先致欢迎辞。

王富昌巡视员的重要讲话

王富昌巡视员肯定了这个主题是机床行业的发展方向。“十一五”期间机床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并且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得到了一批专项成果,这次展会展出了一部分成果。但是机床行业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实局面,在航空、汽车、船舶行业的核心制造能力还比较薄弱,中高档数控机床和中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因此机床行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去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机床工具行业要按照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加快行业自主创新步伐,在为关键行业提供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王富昌巡视员

机床工具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惠仁

产业发展现状的基本特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机床工具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连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发展成就,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但我们也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更多地依靠了持续强劲的国内市场需求拉动、企业体制机制变革释放的发展能量、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国家产业政策有力支持等几方面的因素。比较而言,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所发挥的作用则相对有限。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惠仁

进入“十二五”期间以来,机床工具产业已经开始呈现并还将继续呈现一些新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产业经济规模进入平稳增长期;结构调整日益突出地成为产业发展的主题;行业内部结构的分化、重组和优化;产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升级。

转型升级,由大变强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移工作重心,优化资源配置,专注结构调整,需要全行业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1)仅满足于“能做”是不够的,转型升级需要实现由“能做”到“做好”的升级和跨跃。(2)仅能“做产品”是不够的,转型升级需要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机床工具产业要实现由“商品提供者”向“用户工艺师”的角色转变,任重道远。(3)产业实践反复证明,就技术而技术,就质量而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仅有技术手段是不够的,转型升级需要企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即企业整体的“版本升级”。(4)从完整意义上讲,我们所指的结构调整至少应包括如下层次的内容:产品和市场结构调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内部专业化结构的调整。其中,产业内部专业化结构又分为两种主要形式,即:面向产业内部的专业化结构:车床厂、铣床厂、磨床厂等;面向外部市场领域的专业化结构: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和航空结构件等。就我们的现状而言,绝大部分属于第一种类型的专业化结构,而当我们面向高端细分市场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第二种类型的专业化结构。(5)仅考虑技术和经济要素是不够的,转型升级需要企业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创新和升级。有形的竞争要素主要是面向物、事和单元的,而无形的竞争要素则是面向人、企业和系统的。两者不是同一层次的要素,前者是目,后者才是纲,纲举目张。只有建立起先进的企业制度和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培养长期持续的综合竞争力。举例:机床是精密机器。机床制造企业的文化元素中如果没有严谨、精细、讲规则、守信用、一丝不苟这样的基因,即使武装到牙齿也绝对造不出有竞争力的精密机器。

追踪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拉动国产装备制造水平——中航工业西航总工艺师陈贵林

航空发动机制造业的特点就是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精度高、难加工材料多、新工艺和新技术多、加工工艺复杂,对特种工艺、高档机床以及机床的整体刚性和精度的保持性要求极高,对比上述要求,国产机床制造厂商以及国产设备存在以下问题:(1)机床设计及创新能力不能满足航空制造业需求。(2)没有成熟的数控系统,国产数控系统始终没有做大做强。(3)机床精度及精度的保持性不够。(4)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不够。国产设备即使是主要部件利用进口,还是会因设计制造缺陷,如安全保护不够、电气走线不规则、参数优化不当、机械传动部件不可靠(如断裂性破坏)等,使设备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不足。在电加工设备方面,有一个统计数据,加工同样零件,国产设备出问题的概率28/10 000,进口设备是0.28/10 000。(5)成附件的质量有待提高。(6)服务意识薄弱。

中航工业西航总工艺师陈贵林

企业需突破的关键工艺技术:(1)整体叶盘和叶环的五坐标数控加工,叶盘表面光整、抗疲劳处理、叶片修复、叶片流道光整、叶片精密磨削、线性摩擦焊、激光融敷、激光强化、振动光饰等关键技术及相关设备。(2)DD6单晶叶片电液束流制孔、IC10导向叶片扩散焊、钛合金叶片表面强化工艺与应用研究;大型零件电子束焊接;气膜孔激光、电火花打孔等技术及设备。(3)宽弦空心叶片超塑成型/扩散连接工艺及终成型控制技术及设备。(4)无余量复杂空心单晶叶片铸造技术及设备。(5)防钛火涂层技术研究、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爆炸喷涂技术及设备等。

国外一些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公司在10年前已经开始按照自动化的理念建设生产线,并已成熟应用。西航公司正在与国外厂商进行技术交流,将针对叶片、机匣的制造建立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相对于普通设备,国内在特种工艺设备方面与国外差距更大,难以满足航空发动机制造需求。而国外对此类设备技术封锁严、价格高、维护费用高,限制了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的提高。希望在自动化生产线和特种工艺设备方面能与国内设备制造商合作,在满足航空发动机制造需求的同时,提高国内特种工艺设备的制造水平。

国产数控机床的使用情况——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厂厂长汤立民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厂厂长汤立民

国外航空制造装备状况:国外航空制造企业的高档数控机床基本上由本国的一家或几家设备制造商供给,并代表数控加工装备的发展方向(美国——CINCINNATI,法宇航——FOREST-LINE,德宇航——DST)。机床制造商密切关注航空工业的发展,根据航空工业的需要开发新型的加工装备。在新产品研制中,通常需要通过用户的技术鉴定,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再进行改进(美国INGERSOLL公司开发POWERMILL,该机床通过Boeing公司长达三周的技术鉴定后才完成设计定型,其第一批设备就在Boeing美国工厂应用)。

国内数控机床现状:在中档和经济型数控领域内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是在高档数控机床方面发展较为缓慢。近几年国内机床厂家在高档数控机床方面加大研制力度,制造出来面向航空结构件加工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但是产品工程化应用的难度非常大。国内机床厂家普通存在的问题:长期在中、低端市场竞争,高档数控机床设计、制造、生产的经验不足。对用户工艺的了解不够,机床设计有针对性不强,对机床现场应用不能提供技术支持。机床设计不注重细节,尤其对辅助装置配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考虑不够,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切屑、冷却液飞溅严重。机床性能检测技术不完善,国内尚无五轴机床检测规范,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价格竞争第一,质量控制靠后,外购件元器件质量差,由最终用户为元器件质量问题买单。

解决方案:与用户合作,技术创新推进应用与改进。开放数控机床高端应用市场,获取市场,解决经验不足问题。用户提供工艺分析与需求,解决用户工艺缺乏问题。用户参与机床方案评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改进方案,明确用户关注点,解决设计问题。用户进行机床性能检测,获取先进经验,解决检测问题。用户参与机床设计及生产过程控制,用户把关,解决质量问题。

成飞公司数控厂一直关注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长期通过合作开发的形式将引进的国外进口机床先进技术无偿与国内机床厂家共享。成飞公司数控厂技术改造已经采购了1.4亿元的国产设备,通过技术攻关,国产数控机床在飞机结构件生产中实现了生产应用。成飞公司将继续努力,实现国产数控系统的应用突破,做好国产设备的应用推广工作,为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取代进口机床,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做出努力。

创建宜人制造业——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董事长龙兴元

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董事长龙兴元

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带动机床行业跟随用户需求而升级。这一升级浪潮对中国机床工具市场形成强劲的拉动力,其趋势在未来数年内都将是当仁不让的主流。航空航天工业:对高速、高精、复合数控机床以及五轴加工中心等关键制造设备有刚性需求,主要用于加工发动机、机身(含机头、机翼、尾翼等)、机载设备(控制仪表、救生、通讯、战术导弹等设备)等。电力工业:对高可靠性、大规格、高性能数控机床将有大量需求,包括各种超重型数控机床和专机,以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汽车工业:对数控机床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高效柔性、精密可靠、环保成套等特点。

秦川的现有产品共同特点是复杂型面,具有相同的技术基础,加上我们已经拥有的车、铣以及滚、拉、插、剃装备能力和刀具、测量仪制造能力,使得公司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跨企业的产业集群,从而在市场角力中获得“链条对点”、“集群作战”的竞争优势。

按照“技术领先,模式取胜”的思路,明确发展重点,优化产品结构。在打造三大产业链为重点方向的同时,继续发展壮大功能部件产业群,这些基于复杂型面加工装备技术的关键功能部件,形成与主机产业相互支撑的“功能部件和关键零部件产业群”。包括滚珠丝杠、直线导轨、齿轮变速箱、复合转台、伺服系统和数控系统、精密铸件等。

重点关注用户典型零件加工带来的装备创新机会,为用户提供从图纸到零件的成套加工装备和工艺技术。其一是为上海电气核电公司研制成功用于核电设备蒸发器等零件孔加工的专用精密数控卧式深孔钻床;其二是为济南某公司专门开发的商用车转向机典型零件加工装备也正在研发之中。

奋斗目标:建成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系统集成服务商和关键功能部件供应商。

机遇与挑战——中国机床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宪凯

挑战一: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加剧。国外机床厂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力度,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机床厂商激烈争夺的重中之重。挑战二:世界知名企业纷纷调整经营策略,由过去以技术领先的策略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策略转变,将陆续推出高性能、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这更加剧了中低档市场的竞争。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宪凯

机遇一:中国连续8年为进口第一大国,超过日本,德国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生产国,并还有较强增长势头,份额将继续扩大。在未来,这种态势将不可逆转,这为中国机床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机遇二: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国家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为国产高档数控机床进入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提供了供需对接的平台。机遇三:从2001年7月开始的中低端机床市场下滑,为机床制造企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了动力。

沈阳机床“十二五”产业调整举措:(1)方向:快速推进产品结构战略性大调整,打造世界级产品、树立世界级品牌,形成独有的竞争优势。(2)普通产品OEM转移:3年内实现普通机床以OEM方式转移。通过OEM方式打造一个全新的社会化制造体系,整体提升沈阳地区机床制造配套加工能力。实现品牌经营,腾出制造资源推进数控产品上量。(3)产品理念:SMART(Simple:简洁;Maintenance Friendly:易维护;Affordable:价格低廉;Reliable:可靠的;Timely to Market and Profit:上市周期短收效快)。(4)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实现3大协同:重点领域用户形成战略联盟;高校和研究单位,共同突破可靠性等共性基础技术;供应商、外协厂与企业战略互动。(5)深入构建社会化制造体系,构建本地化世界级产业链。

国内机床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2)缺少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一是中高档功能部件产业链基本空白,如数控系统、主轴、刀库、刀架等中高档功能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二是机电集成优化技术,整机性能差;三是不能为用户提供高水平的解决方案,用户需求的针对性不强;四是产品可靠性不高。(3)企业管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反映出中国机床行业缺少技术发展的环境,制造技术相对落后,产品水平不高。技术的发展需要环境;可靠性是一个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台阶;制造技术优先发展;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解决可靠性问题的根本出路。

把握船用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技术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柴油机制造技术转型升级——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军

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军

世界船用柴油机制造业发展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集团联合,资本集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著名柴油机制造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相继进行了收购、重组。(2)转让及扩散生产。著名柴油机公司大多以许可证贸易方式转让生产,世界三大柴油机企业产量近80%是由许可证买方生产。(3)研发独立集中,组织体系完整。以大型研究机构或公司为核心,以主要柴油机零部件配套厂商为辅助构成完整的配套、供应、生产、组织体系。(4)持续投入,重视质量。一般性投入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世界著名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与制造,持续不断的投入换来高额的利润回报和稳定的发展,同时,著名公司均建有完整的质量体系并通过ISO认证,并把产品质量作为工作重点。

国内的船用柴油机发展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提高的过程。近年来,技术水平获得较大发展,通过技术引进,不但掌握了国外柴油机先进技术,也研制了部分新一代船用柴油机,同时制造企业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补充和更新了一批关键工艺装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制造经验。设计研发和生产体系初具规模,但总体水平不高,关键零部件制造工艺相对落后。

目前,国内船用柴油机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自主品牌缺失,具有能力生产大功率柴油机的规模企业为数不多且生产能力不足;二是曲轴、增压器、燃油系统等船用柴油机核心零部件的制造技术,目前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大量的关键零部件仍然依赖进口,这种产业链的不完整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企业的利润空间更小;三是国外企业对其保护的市场有限制,国产柴油机销售面临诸多准入难题;四是国外企业将同一技术以高价售予国内的多家制造企业,重复购买,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行业看,企业恶性竞争加剧,资源浪费,同时,一旦国外技术封锁,国内船用柴油机制造商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形成行业潜在威胁;五是服务网络覆盖不够,体系不健全,难以做到反应迅速、备件供应及时和周到服务。

复合材料基于部件特征的刀具解决方案——山特维克可乐满高级应用工程师王金鑫

山特维克可乐满高级应用工程师王金鑫

对于飞行器而言,复合材料可使其整体成型减少连接、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基于复合材料的不同特征,山特维克可乐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CoroDrill硬质合金刀具用于碳纤维增强复材的钻孔;CoroDrill PCD用于碳纤维增强复材和碳纤维增强复材+金属叠板的制孔;CoroMill Plura/390用于修边;CoroMill 590/390用于表面加工;CoroCut用于剪裁。

2010年,Sandvik Coromant和Precorp的全面合作为复合材料的制孔和铣削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碳纤维增强复材以及复材+金属叠板的制孔;碳纤维增强复材的表面加工以及修边。目前,山特维克可乐满在国外的大型客户主要有:航空工业的全球供应商,Airbus的一级供应商,Boeing的直接供应商;复合材料高精度批量生产的解决方案提供者。

手动设备的刀具解决方案:新CoroDrill 452手钻。自动进给钻的刀具解决方案:Sandvik Coromant-Precorp的联合品牌,烧结PCD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加工能力和刀具寿命。数控设备和并联机床的刀具解决方案:CoroDrill孔加工刀具解决方案。

手动风钻专用刀具CoroDrill 452:应用于航空业标准铆钉孔,螺栓孔加工用刀具产品。CoroMill 590应用:表面加工;CFRP制成的主结构件;极好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稳定的刀具寿命。

山特维克可乐满应用支持与销售团队主要为:Sandvik Coromant和Precorp的专家;MARCS队伍(M为制造,A为应用,R为研发,CS为客户服务)。现场技术支持主要有:擅长复合材料加工;在客户测试前先进行工艺研究;开发和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本地化的专业应用支持。公司希望成为航空工业用户的首选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刀具整体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改进质量、降低成本的需求。

以国际化视野谋划北内零部件未来——北京北内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北京北内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安民

北内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要产品为发动机凸轮轴和连杆。连杆用户主要有北京现代汽车、北京奔驰、北京汽车;凸轮轴产品用户主要有北京现代汽车、现代威亚、东风悦达起亚。

北京北内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北京北内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安民

北内国内外高档数控机床在北内零部件的应用比例为:凸轮轴生产线中,国产设备占到42.20%,进口占57.80%;连杆生产线主要设备中,国产设备占59.46%,进口设备占40.54%。汽车零部件企业对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原因和分析如下:(1)谈判话语权。由于国产设备在技术、性能上与国外产品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北内零部件在购买国外设备时缺少谈判筹码,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目前采购只能依赖国外厂商之间的竞争;(2)价格优势。采购国产设备,将为北内零部件节省大量外汇。(3)售后服务。国产设备在零部件更换、维修和售后培训方面具有较大优势。(4)新产品研发需要。国家为振兴国内基础制造业,在技术研发课题申报任务书中,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大部分采购国产设备。

从以上需求分析来看,为振兴国内基础制造业,满足国内零部件商的需求,国内设备厂商应提高对于专机的关注度。无论是德国的AK四主轴卧加,还是反式加工中心,从机床设计看来,已不再是牢不可破的技术壁垒,相信国内设备厂商有能力设计,虽然部分专机已经有厂商开始生产,尚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柔性化水平和加工效率。

装备中国、装备世界——与时俱进,铸就中国海天之梦——宁波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万勇

宁波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万勇

中国海天集团公司下属3大产业:海天国际、海天精工、海天驱动。宁波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是数控机床的专业制造厂,拥有5大产品系列:龙门加工中心系列、卧式加工中心系列、数控卧车系列、落地镗系列、数控立车系列。海天精工成立初期,关键工序的加工母机全部进口,而优良的制造和检测手段,促进了海天精工的健康成长。

海天精工引进国外成熟的产品技术,消化吸收,快速跨越产品研发、验证、完善的初始阶段,把精力集中到产业化生产和质量上。海天精工于2002年,引进日本NIGATA-HN系列卧式加工中心、DAINICHI-F系列数控车铣中心的全套技术图纸和制造工艺,并派遣研发、工艺、生产、质管等部门的员工到国外进行培训。2003年完成全部样机的试造,成功推向市场。

在吸收和稳定引进产品技术优势的前提下,海天精工坚持引进、升级、再发展的产品策略,积累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地丰富、完善系列化产品。

龙门镗铣是海天精工的主力机型,其主要产品系列有:定梁和横梁升降系列;动柱和动工作台系列;高速高精和静压重型系列;自动五面加工和五轴联动加工系列;桥式重型和高架桥式高速系列。是创新模式下迅速发展的系列产品之一,年产量突破800台,是目前国内“产品覆盖最广、产销量最大”的龙门镗铣生产基地之一。

2008年,海天精工与美国Olimpia公司联合成立了宁波海天奥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针对用户需要,提供大型特种零件加工的客户化专家级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最大的投资回报。主导产品包括数控立式车床、立式车铣中心、立式车铣磨削中心、落地镗铣等,产品一经推出,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关注。

精工十年正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十年,期间虽然经历了2008年金融风暴、2010年欧债危机的考验,海天精工仍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势头。企业的经营战略始终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升级,细化、优化产品性能,贴近顾客需求。

试论汽轮机行业制造设备特点和发展趋势——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绍先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特别今年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基本上掌握了世界先进技术,并根据国情加以融合和改进,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电设备制造技术,有些技术甚至优于国外。按照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东汽已掌握了火电机组、核电机组、燃气轮机组、风电机组以及可再生能源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正在进行生物质能和余热发电方面技术储备和试验研究。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绍先

这几年国内的企业为提高制造生产能力,采用了许多先进的制造技术,购买和研制了大量的特种加工设备和新式机床。我们东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广大企业应尽快意识到以下几点:(1)传统的机床加工模式在当前是不适应的,不健全的,机床制造业应当有通用的机床,但对一些特殊产业谋求量身定制机床的开发和研究尤为重要,比如能源、航空、航天,我们这类机床主要用于发电装备重大项目。(2)机床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全套的、整体的、最优化的解决生产的方案。机床企业不仅要研究机床本身,而且应当注重产品的工艺研究,从刀具、切削用量、冷却等一系列完善的解决方法。(3)机床企业要善于创新,寻求不断突破,形成创新机制,长效运行,推动技术革新。要以用户的企业文化精神、人文环境来定制机床,要以人为本,量体裁衣,以高档、定制化谋求市场。(4)应当明确目标,发展无污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高档机床应向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特种加工、试验、检测设备。在当前,我们继续保持和改进传统优势项目,尽量以更高的质量、更稳定和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争取市场。在新能源开发中加大投入,面对加工难题积极开发专机。要坚持长期和国内外企业、高效、科研机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思路,增强研发能力,坚持合作和自主相结合,坚持公益与装备相结合,掌握核心的制造技术,制定标准,加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改变观念,融入中国——阿奇夏米尔机电(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以祥

阿奇夏米尔机电(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以祥

GF阿奇夏米尔是世界上领先的提供用于模具制造和精密零件加工机床的供应商。GF阿奇夏米尔在中国的销售和服务公司,迎合市场变化对策市场细分重点关注:信息与通讯技术、医疗和口腔、航空航天、汽车行业、电子元器件。在各领域专业应用技术服务方面:阿奇夏米尔中国华北公司主要涉及航空航天领域;阿奇夏米尔中国华东公司主要涉及电子工业;阿奇夏米尔中国华南公司主要涉及信息和通讯行业额;北京阿奇夏米尔技术服务公司(BACTS)主要涉及家用电器。

竞争力中心主要动力是为客户提供阿奇夏米尔高端科技平台,以促进客户在市场的竞争力,并启发更多突破创新的能力。以各区域重点行业为主题,设备针对性的设施与服务人员。另外,竞争力中心更提供专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成本、量化技术解决方案咨询服务,其功能是为了更加贴近客户以提供更方便快速的服务,在各地区建设的支持站。

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无疑将对我国机床产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数控机床机床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机床展会
调试新设备
非正交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开发
数控机床的节能应用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