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北煤矿井下热害治理技术研究

2012-10-26 08:09陈新,黄东海,万利平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关键词:融冰冷器集中式

涡北煤矿井下热害治理技术研究

陈新1黄东海2万利平1邵志杰1

(1.淮北工业建筑设计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淮北矿业集团涡北煤矿,安徽 涡阳 233611)

通过井下实测矿井热环境参数和矿井煤岩地温分析,对目前国内运用的矿井制冷降温系统进行比较。介绍了涡北煤矿矿井降温系统工艺、配置及其运行情况,并对矿井降温系统降温效果进行了考察,认为整个矿井降温系统运转平稳,矿井降温系统对采掘工作面降温效果明显。

井下热害;矿井降温;机械制冷

1 矿井概述

涡北煤矿是淮北矿业集团在涡阳煤田新建的一座现代化矿井,距安徽省涡阳县城约4km。涡阳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雨热同步,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气温14.6℃,极端最高气温41.2℃,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27.4小时。

矿井在工业场地内布置主、副、风三个井筒。采用立井开拓,井下布置南北翼轨道、胶带运输机和回风大巷分区开拓,一个水平上、下山开采,水平标高-640m,回风水平-460m。

矿井恒温带深度为30m,恒温带温度为17.1℃,根据井下地温实测数据,地温梯度为1.88~3.33℃/百米,平均为2.75℃/百米,-640m 水平地温为35℃。32煤层的测温深度460.96~915.14m,底板温度28.65~40.0℃。一级高温区(≥31℃)在-470m以下,-750m水平以下将达到二级高温区(≥37℃),-650m水平平均地温为34.8℃。82煤层的测温深度422.57~913.56m,底板温度27.4~44.7℃。一级高温区在-480m以下,-710m水平以下为二级高温区,-650m水平平均地温为35.5℃。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当井下气温高于30℃,相对湿度大于90%时,作业人员开始出现中暑现象,随气温升高而更趋明显。长期在此高温高湿环境下作业,作业人员的心情易于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能力差、事故发生率增加。另根据《矿山安全条例》、《煤矿安全规程》及《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涡北煤矿井下降温势在必行。

2 降温方案的比较

目前国内运用的矿井制冷降温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地面集中式制冷降温系统、井下集中式制冷降温系统、水源热泵式制冷降温系统。由于水源热泵式制冷降温系统多用于煤矿井下的局部降温,因此在选择降温方案时,只对前两种降温系统进行比较。

地面集中式制冷降温系统,将制冷站集中布置在地面,制冷站生产出的冷源(冰片)经井筒中的专用输冷管道输送到井下的融冰池,将一次高压冷冻水转换成二次低压冷冻水,再输送到采掘工作面,用空冷器冷却风流,提供冷风,降低环境温度。其优点是设备安装、维护容易;制冷机组无防爆要求;冷凝热排放方便;用冷方式多样化;初期投资、维护费用低。其缺点是系统复杂,装机总功率大,能耗高;供冷管道长,系统冷量损耗大,制冷效率低。

井下集中式制冷降温系统,将制冷站集中布置在井下,制冷原理与地面集中式相似。其优点是系统简单,能耗较低;冷冻水在井下循环,系统供冷管道短,冷量损耗较小,制冷效率较高。其缺点是井下占用硐室较大,设备安装、维护难度高;制冷设备要防爆、防腐;井下制冷机组冷凝器侧要承受高压,对设备性能要求高,制冷机组对井下增加噪声污染和二次热污染;初期投资、维护费用较高。

通过对比,根据涡北煤矿井下环境湿度大,多尘、高温、对设备腐蚀性大以及考虑相关安全性等情况,最终确定采用地面集中式制冷降温系统方案。

3 矿井降温系统

3.1 矿井热源分析

3.1.1 围岩散热:井下未被扰动岩石的温度(原始岩温)是随着与地表的距离加大而上升的,其温度的变化是由自地心径向外的热流造成的。在一个不大的地区内,大地的热流是相当稳定的,一般为60~70mW/m2。原始岩温的具体数值决定于温度梯度与埋藏深度。围岩向井巷传热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借热传导自岩体深处向井巷传热;二是经裂隙水借对流将热量传给井巷。Q围=K τ V τ(Tgu-TB)。

3.1.2 机电设备散热:目前我国煤矿井下所使用的能源,几乎全部采用的是电源。机电设备所消耗的能量除了部分用以做有用功外,其余全部转换为热能并散发到周围的介质中去。Q机=∮∑N。

3.1.3 氧化热和炸药爆破热:如硫化矿、煤等碎石都会氧化发热,若到达自燃阶段,发热更大,是矿内氧化发热的主要热源。从采空区煤氧化而来的发热,又加上空场漏风助势,一般都占全煤工作面总热量的30%以上,有时达到55%。Q氧= 0. 7VB0.8ULqo。

3.2 制冷量的统计

目前矿井生产采区为南一采区,8101工作面和8103工作面正在回采,北二采区为开拓采区。矿井在-640m水平设置有中央泵房、内外水仓,泵房正常排水能力600m3/h。矿井采用全负压抽出式机械通风,初期供风量为122m3/s,负压为1640pa;后期生产能力增加,风量可调至170m3/s,负压为2500pa。根据通风的技术参数和空气焓湿变化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夏季高温降温系统末端需要约4000kW的冷量,考虑冷损,需要4800kW冷量。

3.3 降温系统的配置

地面建立集中制冰站制取片冰,通过

图1 降温系统工艺

一条输冰管道进入井底融冰池;供冷泵将融冰池中的低温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工作面的空冷器,经过热交换后,再返回融冰池,

部分冷水作为综采机和综掘机的冷却用水,并通过喷淋装置对工作面进行降温除尘。工艺系统如图1如示。

地面制冷系统安装5套雪人公司生产的F1800C的制冰设备,每套设备包含:压缩机机组、蒸发冷、虹吸罐、储液罐、换热型气液分离器、片冰机蒸发器。每套制冰量180t/24h,制冷量为1000kW,5套总计5000kW。每套制冰系统独立运行,采用模块化设计。制冰机生产的-5℃片冰通过螺旋输冰装置输送至主井井口,流入安装在主井里φ 426的保温输冰管,落到井下融冰池。片冰在融冰池里与水混合融化成0~3℃冰水,通过冷水水泵送到工作面进行降温。总的输冷水流量为:345m3/h,设计水流速度为2m/s。

采煤工作面配置5台300kW的空冷器,为空冷器配5台对旋防爆风机FBD No6. 0/2×22,每台风机功率44kW;5套喷淋装置每套制冷量为25k W。冷水流量为104m3/h,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为φ 159mm。

掘进工作面配置1台450kW的空冷器,为空冷器配1台对旋防爆风机FBD No6. 0/2×30,功率60kW;2套喷淋装置每套制冷量为25kW。冷水流量为35m3/h,进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为φ 89mm。

3.4 降温系统运行情况

矿井降温系统自2010年3月进行安装,7月中旬所有设备安装完毕,7月25日降温系统投入运行。目前整个矿井降温系统运转平稳,矿井降温系统对各采掘工作面降温效果明显。2010年8月中旬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的降温效果进行了测试,降温系统投入运行前各采掘工作面温度一般都在30~34℃左右,投入运行后井下各工作地点温度一般降低4~6℃,最大能降低8℃,相对湿度降低20%以上。

4 结论

涡北煤矿的井下降温系统是有效的。整个系统运行平稳正常,能够满足各采掘工作面的降温要求,起到了良好的降温效果,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劳动条件,保障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1]袁东升.矿山热灾害防治[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98~99

[2]李建伟.综掘工作面热害分析与治理[J].煤矿安全,2007(1):43~45.

[3]张利,陈松,于峰.几种矿井降温技术的比较[J].山东煤炭科技,2009(3):152~153

[4]张习军,王长元,姬建虎. 矿井热害治理技术及其发展现状[J]. 煤矿安全,2009(3):33~37

[5]刘锡明,周静,张国华.浅谈煤矿高温热害防治技术[J].煤,2009(8):35~38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2.012

陈新(1975年3月-),男,工程师,1997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机械设计专业,现工作于淮北工业建筑设计院。

猜你喜欢
融冰冷器集中式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一种新型融冰接地隔离开关研究与应用
新型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试验分析研究
交流融冰方法在粤北山区的应用研究
集中式小区广播在铁路客运车站中的运用研究
空调表冷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通过实验探索表冷器经验公式的适用性
光伏:分布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越集中式
全新Mentor DRS360 平台借助集中式原始数据融合及直接实时传感技术实现5 级自动驾驶
浅谈集中式光伏电站设计与设备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