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

2012-10-27 08:01邹海明朱月华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活动能力

邹海明,朱月华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湖州 13100)

浅论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

邹海明,朱月华

(湖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 湖州 13100)

在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迫在眉睫,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形式之一。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实践课程类型,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分科课程,也不同于一般的实践课程。开设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关键是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笔者认为,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应注重主题活动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及实施过程。

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培养目标

2010年7月30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为落实《纲要》精神,2010年12月15日,教育部批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五家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试点学校。全国其他省级电大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开始了开放大学建设的步伐。“建设省级开放大学的意义和理由几乎已经成为不言自明的共识,关键是实现这一宏大理想和美好蓝图,其中需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问题”[1]。利用新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解决其中的部分技术性问题,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有助构建开放大学的体制机制,但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开放大学生存和发展之根基。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是执行与落实教学计划所规定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环节既是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重要过程,是提高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主要途径。开放教育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社会实践便成为电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是开放教育教学系统设计要贯彻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中,加强社会实践是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在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整个过程中具有贯彻始终的地位和作用”。[2]实践教学是开放教育各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是一个不可怱视的重要教学环节。当前,开放教育教学改革是教与学模式的改革,应遵循一定的教学理论。混合式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混合式教学理论对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的指导作用

所谓混合教学模式即各种教学方式互相结合。“混合式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多种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混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混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学习的混合、定制内容与非定制内容的混合及工作和学习的混合等五个维度。[2]通过混合式教学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体教学效果。在此理论指导下,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和学习理论,因地制宜地釆用多种教学方式。“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作为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主体地位,以落实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培养目标为目的,分层次制订具体教学目标。在多种教学手段的支持下,有序开展对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指导、辅导、评价和考核。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的指导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反映到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一个“环境”。因此,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必须充分凸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换句话说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二、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设计

虽然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设计好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也是目前开放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电大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设计应致力于“三个确定”。

(一)确定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活动目标

任何课程都有其独特的培养目标。当然,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也有其独特的培养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养成。具体地说,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目标是使学生在知识应用、能力情感等方面有所发展,能自主构筑自身合理的素质结构,为学生自己的全面发展做准备,让学生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1.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交往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4.领导与被领导能力。5.搜索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6.动手操作能力。

但这些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一个完整的社会实践培养目标体系共同作用,并不是由某一个专业活动目标或某一个主题活动目标来完成。要正确确定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目标,很有必要弄清开放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目标的结构。笔者总结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认为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目标结构设计可分“大、中、小”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整个在校学习阶段社会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具体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使学生构建自身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和能力。

第二层次:某一学期或某一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所要实现的培养目标,具体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三层次:某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目标,具体是在兼顾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某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目标,就是要确定与主题活动目标相适应的活动内容,而确定活动内容既要考虑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培养目标,又要考虑第三层次的培养目标。前者要求我们从整体上安排某一学期,甚至整个在校学习阶段的社会活动内容,注重纵向的培养目标;后者要求我们对某一具体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进行设计。

(二)确定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活动内容

在开放教育模式基础上,构造与该模式紧密对应的社会实践主题活动模式。这种思想符合系统论的理论;符合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思想,也符合开放教育的办学理念。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目标设计要做到“三个结合”,即社会实践主题活动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社会实践主题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社会实践主题活动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同时,在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内容的内容设计上,要针对电大学生的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设计理念。社会实践主题活动所选主题应在充分调查学生研究兴趣的基础上确定的。笔者认为以安排四个学期的时间为宜,四个学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内容安排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各有侧重,构成互补。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内容设计框架为:

1.大一上学期的主题是“电大教育与人生”,偏重于人文教育。要求在提高人文素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社会科学基本研究方法的训练,学习观察社会,了解社会。

2.大一下学期的主题是“我与专业知识”,偏重于科学技术教育。要求学生了解与专业知识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学习、利用科学技术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懂得个体及人类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议程,尝试围绕一个问题,通过自己的研究进行证明和解决。

3.大二上学期的主题“社会调查”,要求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深入调查,获得对社会实际的深入体验,培养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观察问题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直接服务于社会。

4.大二下学期的主题是“我的愿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经过三个学期的训练以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在设计研究课题,实施调查、实验、制作、发明等研究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并能使课题结果能有一定的创造性,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并为撰写出毕业论文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

上述四个主题,围绕一个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确定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实施过程

“主动参与,乐于探讨,讲求合作,提高能力”是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所追求的活动目标。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确定后,每位学生根据主题的服务范围查找资料,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个人课题内容相近的同学组成10人左右的小组(初期限于同班同学组成研究小组;条件成熟后,学生可以跨专业自由组合)。在配组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可进行必要的协调。小组对每个人的课题和初步设计进行讨论和论证,最后形成小组的课题。初期,指导教师可以为学生确定若干备选的小组课题题目,供全体成员选择;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和能力后,可完全由学生自行确定小组课题。

小组课题确立后,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和拟定主题活动的计划,根据小组所定课题的性质,自行寻找、查阅、摘录活动所需的数据、事实事例。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小组研究计划的讨论与制定给予指导。指导教师不参与小组讨论,但是要负责整个班级小组活动的监控和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每一项活动都做详细的规范化的记录。所有任课教师均有应邀为学生提供咨询的义务,但不得代替学生查找资料和设计活动方案,仅定位于“咨询员”。具体实施流程如下:

恩格斯说过:“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提供的舞台要比课堂空间广阔的多,尝试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的多。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是电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主要教育环节。开放教育社会实践主题活动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会在开放大学建设中全面提升开放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上显示其巨大作用。

[1] 文东茅.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制度保障[J].中国远程教育,2010,(4).

[2] 段江玲,吴丽华,曹琪.社会调研学习活动在开放教育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EB/OL].

http://jys.lzedu.cn/xuhz/showart.asp?id=70,2012-5-6.

[4] 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5] 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 王正东.基于素质教育的远程教育课程设计模型[J].中国远程教育,2005,(3).

Themed Activities Design in Social Practice of Open Education

ZOU Hai-ming,ZHU Yue-hua

As a new type of social practice curriculum, themed activities in social practice of open education are neither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branched curriculum, nor from the common practice curriculum.The design of themed activities should focus on the objective, content, organization form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med activities.

open education; social practice; themed activities; training objective

G72

A

1008-7427(2012)08-0008-02

2012-05-09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活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