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枢热心桑梓建设轶事

2012-11-02 00:40陈清海范翔宇
团结 2012年6期
关键词:陈铭合浦公馆

◎文/陈清海 范翔宇

(陈清海,陈铭枢研究会会长;范翔宇,陈铭枢研究会秘书长/责编 刘玉霞)

陈铭枢,字真如,广西合浦人,民革创始人之一,曾任民革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届、第三届中央常委。曾参加过辛亥武昌保卫战,是北伐时期铁军中的名将。由于历史的原因,迄今为止,学术界仍缺乏对陈铭枢的系统研究,人们对他的事迹也是知之甚少,陈铭枢为家乡民众所做的大量公益福利事业也鲜为人知。本文仅举几例,供读者见识。

支持、捐建合浦图书馆

北海,原属合浦县;合浦,原属广东省管辖,盛产珍珠,因 “合浦珠还”的典故而名闻遐迩。1925年11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率部征讨广东南路的八属军邓本殷部。第十师进驻合浦、北海后,这一带渐渐安定兴旺起来。当时,北海各界人士一再向合浦县政府递呈筹建一所中学的请求。合浦县县长趁机将这一请求转述于陈铭枢,得到了陈铭枢的极力支持。1926年2月,筹建处成立。9月,中学完成筹备工作,正式招生。按照当时 “中学规程”中 “一地有主别相同之公立中学二校以上时,得以数字的顺序别之”的规定,在北海开设的这一中学就被命名为 “合浦县立第一中学”(简称 “合浦一中”)。

在筹建合浦一中过程中,陈铭枢筹集到了一笔资金,准备在合浦县城建一座图书馆。建校筹委会知道了陈铭枢的意思后,立即派出代表向陈建议,请求将这个图书馆建在合浦一中校园内。陈铭枢欣然同意,予以捐资,并为之书写了 “合浦图书馆”(今北海中学图书馆)题名,成为北海市最早的图书馆。

北海中学图书馆通体米黄色,二层,为券廊式西洋建筑。四面坡瓦顶,砖木结构,西向,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每层有回廊,廊间的卷拱边缘有雕饰线,各廊柱两侧有仿罗马式的科林斯柱头。正门有门廊,门廊两侧为石台阶,地高一米。图书馆门顶壁上,刻有陈先生手书的 “合浦图书馆”五个大字。该馆设计合理,冬暖夏凉,防潮性能颇佳,适合藏书。

这座图书馆还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38年,中共合浦工委陈任生、赵世尧、韩瑶初等利用在合浦一中任教之便,在该图书馆的楼上秘密开会,使其成为中共地下党重要活动地点之一。1939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筹建中共合浦中心县委。2月,中共合浦中心县委组成后,北海党支部改为特别支部 (中心支部),特支机关驻地就在合浦一中图书馆。

发起捐建公馆中学

在青翠秀美、人杰地灵的大廉山麓,坐落着蜚声桂粤、饮誉南疆的珠乡传统名校——合浦县公馆中学。

合浦县公馆中学,原合浦县立第五中学,初为清朝光绪年间的 “文治书院”,后更名为 “文治小学”。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合浦县公馆一带虽然已经有了以区立文治高等小学堂为首的十余间小学,但中学尚缺。由于民生尚艰苦贫穷,加上交通不发展,离县城又远,加之全县仅有廉州中学和合浦一中,不但竞争激烈,且学费昂贵,一般人家尚且承受不起,像公馆这样的山区农村家庭则更是难以担当了。因此,当地小学毕业后的孩子们能继续深造读书的,百中不及一。

陈铭枢发起捐建的合浦县立第五中学 (今合浦公馆中学)。

1929年8月,时任广东省主席的陈铭枢将军回到家乡,深感 “地方各乡儿童无由上进,学风衰落,诚大可悲矣”,立即与时驻军公馆的粤军团长范德星一起邀请曾在文治书院读书的同学及乡绅贤达聚会,商议如何发展家乡的教育事宜。聚会中,书院同学及乡绅贤达都提出将文治书院改为县立中学,并请陈领衔代为申请。陈铭枢当即慨然应允,并起草了 《筹备合浦县第五中学校募捐启》,带头署名向社会广泛募捐,还捐资一万五千元 (银元),同时书写了 “合浦县立第五中学”校名题词。在陈铭枢的带领和号召下,林翼中、范德星、张枚新、黄质文、林国佩、陈介卿等文治书院校友和乡贤们也纷纷解囊相助,合浦县立第五中学由此得以建成。

文治书院改为合浦县立第五中学后,为了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陈铭枢又和校友乡贤们商定,将学校前的商铺 (位于今公馆中学大门前)和周边的土地 (今公馆原老市场猪圩至老榕树一带)作为学校的校产,所得的租金收入作学校经费。新中国成立后,合浦县立第五中学由国家接办,后更名为合浦县公馆中学,现在属于合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馆中学校园内至今还保留有 “文治书院”门楼、“真如院”(陈铭枢号 “真如”),以及陈铭枢手书的 “合浦县立第五中学”题词壁匾。校内还建有陈铭枢雕像,以纪念这位 “合浦五中之父”。

大兴尊老之风

陈铭枢在热心扶持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时,还大兴尊老之风,如为家乡每个在世的百岁老人赠送 “民国老人”寿匾、寿金,修建合浦慈善机构 “普济院”等。

当时,廉州二甲社有庞氏祖母高寿104岁。陈铭枢知道后高兴地称之为 “人瑞”,还专门亲笔题写了 “民国老人”四字,命人用樟木制成寿匾,并具贺礼,以鸡鸭圆蹄酒布之属,派出乐队送赠到庞家,一时传为美谈。“民国老人”寿匾今尚存于民间。

1929年,陈铭枢担任广东省主席后,又专门发文至合浦县政府,凡在世的百岁老人,均由省府赠送寿金、寿礼,并赠送鎏金木匾一块,以祝其颐年康乐,县政府也赠给一定的寿金。

此外,陈铭枢还为家乡民众做了大量的公益福利事业。计有:和邑人陈玉衡合捐白银三万元,创建了广西最早的西医院——合浦医院,使县城民众有了治病保健的场所;个人全资创办合浦县第七区第三小学 (即今合浦曲樟璋嘉小学,至今还在使用);捐资修建北海菜市、石康菜市,使摊贩不用露天坐地摆卖;抗日战争时期,捐资维修廉州著名的古木桥惠爱桥 (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并将之命名为 “民族桥”,以激励珠乡民众的抗日救国志气。

陈铭枢将军一生舍身忘家,忠贞报国,不在家乡置一分一厘田地,祖居青砖瓦舍多年如故。直到1930年前后,为使往来家乡的亲属有个落脚的住所,他才建了一座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小洋楼。由于历史原因,故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已被拆毁。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惟有公馆中学等历史遗迹还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引领世人去遥想名将当年的爱国、爱乡事迹。

猜你喜欢
陈铭合浦公馆
合浦绒螯蟹研究进展
思南公馆购物节期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沈阳远洋公馆
上海季公馆
April Fools Day Jokes
郭沫若 陈铭枢 輓刘湘将军
花甲之年的“金腰带”,我的人生虎虎生风
熊十力棒打恩人
最早记载合浦的文献之我见
Vanke’s Em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