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对支原体肺炎诱发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2-11-05 09:23张秋生陈玉勤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孟鲁司支原体细胞因子

张秋生,徐 昀,陈玉勤

(航空总医院 儿科,北京100012)

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哮喘的诱发和加重关系密切,其感染发病率在哮喘患儿呈逐年增加趋势。对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支原体肺炎诱发的支气管哮喘,使用鲁司特钠与丙卡特罗联合治疗的报道尚少[1,2]。本研究旨在观察孟鲁司特钠对支原体肺炎诱发的哮喘气道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61例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支原体肺炎诱发支气管哮喘患儿。诊断标准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和中华儿科杂志《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病例排除标准:①本身有哮喘病史者或有过敏史者;②再次或多次感染MP者;③近期全身应用过激素者;④近期用过抗白三烯药物者;⑤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⑥有慢性肺部疾病者;⑦有严重的心、肺、肾等疾病或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年龄6个月~12岁,男33例,女2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孟鲁斯特钠咀嚼片口服、盐酸丙卡特罗片口服及大环内酯类常规药物;对照组给予盐酸丙卡特罗片口服及大环内酯类常规药物。实验组孟鲁斯特钠咀嚼片给药方法:>6岁患儿给予5 mg,2-5岁患儿给予4 mg,均为1次/d,每晚睡前半小时口服,疗程14 d;同时给与盐酸丙卡特罗片口服(>6岁,25 μg,2 次/d;2-5 岁,12.5μg,2次/d;2-5岁,12.5 μg,2次/d;疗程14 d)。对照组盐酸丙卡特罗片给药方法:>6岁,25μg,2次/d;2-5岁,12.5μg,2次/d;疗程14 d。

痰液细胞因子含量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分析方法,(Immulite全自动Eal分析仪,美国DPC公司产品)及该公司配套药盒。

观察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诱导痰中IL-2、TNF-α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和不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给予盐酸丙卡特罗片口服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对照组,IL-2,TNF-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给予孟鲁斯特钠咀嚼片口服及大环内酯类常规药物的实验组,IL-2和TNF-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IL-2和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细胞因子变化情况

3 讨论

MP可引起炎症细胞聚集,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从而诱发哮喘[1]。国内学者研究MP肺炎与支气管哮喘病人的HLA-DRB1基因位点频率认为,MP肺炎与支气管哮喘有极为相似的遗传易感性[2],从基因的角度证实MP肺炎有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可能。目前普遍认为诱发支气管哮喘的感染原在婴幼儿(<3岁)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而在儿童(>5岁)则以 MP较为重要[3,4]。

临床研究已证实,孟鲁司特钠在治疗哮喘发作和减少发作次数上有良好的疗效。它是一种强效的特异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聚集,从而解除了支气管收缩、减少了粘液分泌、减轻了血管的通透性。MP肺炎气道内有大量的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长期作用,导致反复或持续的气道高反应,早期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可以有效的抑制这一反应,减轻咳嗽和喘息症状,并阻止发展为哮喘。

目前已确知10余种细胞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调节,IL-2和TNF-α在IgE的合成、气道炎症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这种炎症反应过程中对增强、维持和减轻炎症反应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临床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在加用孟鲁司特钠后,痰中IL-2、TNF-α浓度的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提示孟鲁司特能降低支原体肺炎诱发哮喘患儿痰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这一实验结果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Pietsch K,Elders S,Jacobs E.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in the lungs of BALB’c mice dur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tranasal infectio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J].Microbiology,1994,140(8):2043.

[2]李 琳.肺炎支原体肺炎及支气管哮喘HLA-DRB1基因位点频率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1):29.

[3]邹 毅.呼吸道合胞病毒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分册,2002,22(1):42.

[4]Esposito,Blasi F,Arioso C,et al.Importance of acute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Chlamydia Pneumonia infections in children with wheezing[J].Eur Respir J,2000,16(6):1142.

[5]吕广秀.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轻、中度哮喘的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4(12):35.

猜你喜欢
孟鲁司支原体细胞因子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中药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