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促增长的重点在于增加农村消费需求吗?
——以辽宁省为例

2012-11-06 01:15方丽玲饶逸飞
关键词:扩大内需城镇居民潜力

方丽玲,饶逸飞

(1.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2.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汉正街支行,武汉 430015)

扩内需促增长的重点在于增加农村消费需求吗?
——以辽宁省为例

方丽玲1,饶逸飞2

(1.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2.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汉正街支行,武汉 430015)

当前,中国经济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经济增长。本文并不赞成这一观点。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数据分析解释消费潜力的重点并不在农村,同时通过数学模型证明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条件下,经济增长与城乡差距之间的关系呈“U”型结构,进而得出结论: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扩大内需的重点应在城镇,而不在农村。政府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城镇化支持力度,实现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分流。

扩大内需;消费需求;消费支出;城乡差距;经济增长;辽宁省

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投资、出口严重受阻,经济增长遭遇瓶颈,说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不具有持续性,进而证明了扩大内需对于稳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我国政府开始调整政策,提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对于城镇和农村内需潜力这一问题,我国中央文件描述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而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作为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被广泛探讨[1-5]。主流观点认为:城镇居民消费状况基本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消费能力已接近饱和,没有太大提升空间,而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很大的提升潜力。以辽宁省为例,依据2010年《辽宁统计年鉴》的数据,2010年,占总人口50%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仅占居民消费总量的25.6%,进而得出结论,城乡差距扩大不利于整体消费需求提升,因此,需激活农民的消费需求,缩小城乡差距,进而达到以内需促经济增长的目的。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并不十分赞同。首先,从实证角度来看,认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大于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缺乏相关数据支持,因此在关于农村消费潜力大小问题上还有待商榷。而在农村消费不足是否阻碍经济增长的问题上,许多学者忽略了农民人口转移到城镇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影响。对此,笔者将以辽宁省为例,运用理论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对于辽宁省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否在农村这一问题作出分析与解释;在城镇化这一前提下,对于农民消费不足是否抑制了经济增长这一问题进行判断。

一、辽宁省城乡消费支出分析

一般分析消费问题都是以人均消费支出作为分析依据,本文选取2002—2009年共8年的数据对辽宁省城乡消费作出分析。由表1可以看到,2009年城镇人均消费支出为12 324.58元/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4254.03元/人,较2002年分别增长了130%和138%,增长率基本相同。而城乡消费支出比则基本徘徊在3∶1左右,城乡消费差异没有实质改变。

由城乡居民实际支出总体规模的历史数据(表2)可见,从2002年开始,城镇消费支出总规模一直高于农村总体消费规模,并且差距始终保持在2.5倍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消费支出差距呈现扩大、缩小、再扩大的过程。到2009年,该值已经达到2.94倍。

表1 辽宁省历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表2 辽宁省城乡居民实际总体消费支出规模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从生活消费支出构成来看,依据2009年数据(见表3),差异最大的就是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三个指标,城镇居民分别是农村居民的3.98倍、3.28倍、3.41倍。虽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享受性消费占各自总消费方面的比重基本相同(分别为62%和63%),但由于城乡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在绝对消费量上城镇居民始终高于农村居民。

表3 2009年辽宁省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支出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二、辽宁省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分析

从辽宁省总体收入情况(见表4)来看,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958元,是2002年的2.2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则为15 761.4元,是2002年的2.4倍。而从总体收入水平来看,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都呈逐年递增状态,2009年分别达到3379.4亿元和1258.3亿元,较2002年分别增长了166%和107%。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

表4 辽宁省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依据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消费水平是基于其收入水平的。当收入水平增长不足时,消费增长也呈乏力状态。依据《辽宁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整理得出的2009年数据(见图1),农村居民消费率为71.3%,城镇居民消费率为78.1%,城镇居民消费率始终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具有更高的消费倾向。单从这一点来看,较之增加城镇居民消费,增加农民消费需求更具有刺激经济增长的潜力。但是,如果从总体收入水平来看,即使农村居民将所有的收入都用于扩大消费,增加量也仅有360.8亿元。2009年城镇居民年总收入为3379.4亿元,消费支出为2639.87亿元,如果城镇居民将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支出,则增加量为739.53亿元,是农村消费增加量的2.05倍。因此,实际上从总量规模来看,城镇消费潜力大于农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内需重点应是在城镇,而不是农村。

图1 辽宁省城乡居民消费率变化趋势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城镇经济发展是以工业、服务业为主,农村则是依靠农业发展。众所周知,工业、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农业占GDP比例将越来越小,这是历史潮流。而以农业作为收入来源的农村居民,在第二、三产业挤压第一产业的时代背景下,依靠农业发展增加收入,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使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城乡二元经济造成了城镇与农村在生产和组织上不对称,它是落后的传统农业和现代经济并存且差距明显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在我国尤为突出。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导致了社会事业、公共服务、收入分配不统一、不协调,进而导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凝固化。因此,对于城乡两部分居民而言,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导致了他们消费倾向差异明显,而二元结构的凝固化又使其相对消费倾向较为稳定,如长期未解决的农民医疗保险问题、养老问题、户籍问题等,再加之消费习惯长期的积淀,因此从短期来看,采取政策措施引导农民消费,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消费倾向。

因此,以扩大内需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是将农村居民引导到高附加值产业,即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将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具体措施就是加快城镇化。同时,从农业发展自身来看,城镇化还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结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工业、服务业反哺农业,将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推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消除二元经济所造成的城乡两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独立,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对接,不断增加农业产业的收入。

三、农民消费不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许多农村居民向城镇流动,造成城镇居民增加,农村居民占人口比重逐渐减少(见表5)。这里要讨论的问题是,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农民消费不足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表5 辽宁省城乡人口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农民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收入水平低,预防性动机大于消费动机,直接表现就是城乡收入支出水平的差距,因此,可将农民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影响问题转化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里借助数学模型对该问题进行讨论,通过研究城乡收入差距所导致的消费差异,进而分析其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对此,首先将某一区域总收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来自于第一产业,代表农村居民劳动力收入;剩下的部分则是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收入,即城镇居民收入。依据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作出以下七点前提假设:

(1)对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函数为c1=β1x1,其中,x1为农民的平均收入,β1为其平均消费倾向。

(2)对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函数为c2=β2x2,其中,x2为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β2为其平均消费倾向。

(3)在国民核算中,依照支出法:AD=C+I+G,在G、I一定的条件下,只考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消费的增加与经济发展是呈正相关,G、I为不变常数。

(4)全体居民的消费需求一定有相应的供给予以满足,即AS=AD。

联立方程有

(1)

由于两部分存在着相互抵消的作用,为了便于更加直观地分析,对式(1)中的θ求导,有

(2)

(3)

综合以上两种因素的分析可知:

因此,在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认为农民收入低,消费不足阻碍经济增长,这个结论有待商榷。换句话说,城镇化可能使现在的农村居民明天就转变为城镇居民,这时,城镇化带来的人口统计变化使得城乡消费潜力的权重不断向城镇居民靠拢,“由于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且今后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距还有不断扩大之势”[6],在城镇人口不断增多的前提下,扩大农村的消费潜力永远赶不上扩大城镇的消费潜力,因此,通过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城镇居民,而非农村居民。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从总体消费潜力来看,城镇居民消费潜力大于农村居民,扩大内需的潜力在城镇。

(2)长期来看,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城乡差距扩大并不会抑制经济增长,相反与经济增长保持着正相关关系。

(3)解决农民消费不足的问题实质是如何加快城镇化问题。在农村居民不断转化为城镇居民的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扩大,城镇日益成为消费的主体,因此讨论增加收入扩大内需的重点应在城镇居民,而不在农村。

综合以上三点结论,可以得到一个基本判断:增加消费潜力的重点应在城镇居民,并不在农村居民。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辽宁省仍有近一半人口是农村居民的情况下,从维护社会稳定来看,应将城乡收入差距保持在农村居民能承受的范围内,不能放任城乡收入水平差距持续扩大。

最后,在政策建议上,笔者认为,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在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今天,政府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大城镇化支持力度,实现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分流。依据本文数理模型解释,只要劳动力产业转移顺利进行,即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也不会阻碍经济增长,相反还具正效应关系。当农村居民绝大部分转化为城镇居民时,不仅居民整体收入增加,消费总量水平提高,经济也将得到快速增长。

[1]陈 亮,朱 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实证分析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2):50-54.

[2]王再文,冯 梅.扩大内需应重点启动农村消费[N].西安日报,2009-01-05(7).

[3]平 萍.王岐山在郑州洛阳调研: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N].河南日报,2009-01-08(2).

[4]栾 静.启动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与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N].四川日报,2008-11-15(B03).

[5]刘宇虹.重视扩大农村消费需求[J].宏观经济管理,2006(2):53-58.

[6]姜长云.扩大内需,潜力最大的在农村吗?[N].经济观察报,2009-03-23(16).

1671-7041(2012)06-0025-05

F061.4

A

2012-06-19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0DJL050)

方丽玲(1972-),女,博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城镇居民潜力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潜力榜
强乡富镇对扩大内需的影响——基于十年来乡镇发展的研究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