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肥胖干预方法对比分析①

2012-11-07 06:32马志君张彦龙于海彬徐欣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5期
关键词:臀围牡丹江腰围

马志君 张彦龙 于海彬 徐欣

(1.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2.牡丹江市第五高级中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学龄儿童肥胖干预方法对比分析①

马志君1张彦龙1于海彬2徐欣1

(1.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2.牡丹江市第五高级中学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目前儿童肥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呈迅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WHO报告,目前全球儿童超重率接近10%,肥胖率为2%~3%;欧美发达国家儿童超重率高达20%~30%,肥胖率为5%~15%。我国儿童肥胖检出率也正在逐年增长,儿童肥胖率已达8.1%。儿童时期是肥胖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形成的时期,也是预防肥胖的最好时机。因此,本研究自2011年在黑龙江省部分城市开展以幼儿园为基础的肥胖干预活动,探索儿童肥胖群体有效干预方法。

学龄儿童 肥胖与健康 对比研究

1 研究对象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肌体摄入热能超过消耗热能,引起体内脂肪积蓄过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在中国的标准BMI(体质指数)>25确定为肥胖儿童,本研究选取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市各抽取条件、环境、生源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基本相似的20所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设置对照组,幼儿园干预模式组,家庭干预模式组,家庭和幼儿园同步干预模式组四个组别。共调查学前儿童4919名,其中对照组1100名(男生501名,女生599名),确定肥胖儿童58人;幼儿园干预模式组1256名(男生731名,女生525名),确定肥胖儿童66名;家庭模式干预组1210名(男生763名,女生447名),确定肥胖儿童64名;家庭和幼儿园同步干预模式1353名(男生656名,女生679名)确定肥胖儿童71名。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了国内外有关幼儿肥胖的成因、肥胖的影响因素、预防肥胖的著作30余部,并对有关学术文献相关部分进行了重点阅读,为本文的研究设计、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实验研究法

首先对对照组肥胖儿童58名、幼儿园干预组肥胖儿童66名、家庭模式干预组肥胖儿童64名、家庭和幼儿园同步干预模式组肥胖儿童71名。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BMI、腰围、臀围、皮脂厚度的测量,而后对以上肥胖儿童采用不同的三种模式进行为期一年干预控制研究。将不同组别的肥胖幼儿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2.1 对照组

对照组在测试完指标后不加任何干预,按平时作息时间正常生活。

2.2.2 幼儿园干预模式组

每天在学校日常设置的体育课程之外进行干预,每次持续10~20分钟中等以上运动量的简单有趣的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注意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同时在园由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膳食、肥胖与健康的教育。

2.2.3 家庭干预模式组

由家长负责对孩子进行膳食、肥胖与健康的教育。指导家长在余暇时间、双休日、假期坚持带孩子到室外进行锻炼,利用社区的体育器具进行娱乐活动(1~2次/天,5~10分钟/次),双休日(2次/天,上下楼为1次;每次约50级楼梯)。

2.2.4 家庭和幼儿园同步干预模式组

首先,家园同步树立正确的观念。通过开设教师和家长讲座,促使教师和家长明确单纯性肥胖症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危害以及早期干预的意义。同时,由园长和肥胖幼儿所在班级教师共同组成干预小组。对学生、家长进行膳食、肥胖与健康的教育。活动内容每天在学校日常设置的体育课程之外进行,每次持续10~15分钟的运动量中等以上的简单有趣的活动;利用社区的体育器具进行娱乐活动(1~2次/天,5~10分钟/次),双休日(2次/天,上下楼为1次;每次约50级楼梯)。

3 研究结果

3.1 干预后各组间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比较

干预前,四组肥胖儿童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各组肥胖儿童形态方差分析表见表1。从表2方差分析检验可知,对照组、幼儿园干预组、家庭干预组、家幼同步干预组的肥胖儿童身高增高一致,增长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体重、BMI、腰围和臀围四组间存在差异。其中腰围、臀围差异显著(P<0.05),而体重、BMI差异非常显著(P<0.01)。

表1 干预前各组肥胖儿童形态方差分析表(X±SD)

表2 干预后各组肥胖儿童形态方差分析表(X±SD)

表3 干预后各组之间多重比较分析表

表4 干预前后各组肥胖儿童形态体成份变化率表(X±SD)

3.2 干预后各组与对照组及相互间差异比较

经过1年的干预研究,为了进一步检验其差异程度,续作四组组间多重比较分析。从表3的统计结果中可知在体重分析中,家庭干预组—对照组、幼儿园干预组—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干预组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干预—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P<0.01),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在BMI分析中,家庭干预对对照组、家幼同步干预对对照组、幼儿园干预对家幼同步干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腰围、体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3.3 实验前后各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比较情况

3.3.1 实验前后各组比较

由上述分析可知,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的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经过1年的干预活动,四组学生的形态指标与实验前均因学生的发育而升高,与肥胖评价有关的指标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的增幅见表4。各组实验前、后身高增长;体重、BMI除对照组实验前后增加外,其余各组实验前后均下降。

3.3.2 实验前后各组变化百分率

实验前后各组变化率均有增减,对照组各项指标均上升,其中体重增长率最大。幼儿园干预组、家庭干预模式组、家庭和幼儿园同步干预模式组实验前后除身高增长外,其他值均下降,体重、BMI下降8~10个百分点以上(表4)。腰围、臀围实验前后,其他组除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对照组却稍有上升。

4 分析与讨论

4.1 家庭与幼儿园对学前儿童肥胖的影响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幼儿园对孩子肥胖影响要低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学前儿童肥胖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相关。幼儿园干预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没有家庭干预显著。原因可能有与父母的职业与家庭的生活观念有关。 Cawley and Liu认为父母的职业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但有争论认为女性的职业与儿童肥胖关系不显著。Anderson 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引起肥胖的环境因素与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和家庭观念密切相关,父母工作时间长没有更多时间顾及孩子,孩子余暇时间多肥胖有密切联系是引起肥胖儿童产生焦虑、自卑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加重孩子肥胖。所以父母余暇时间多、父母知识文化高,更能了解如何对孩子有规律的运动与行为干预控制孩子过度进食、参与孩子体格锻炼,对孩子行为上给与控制,能有更多余暇时间陪孩子一起体育运动,这和本研究家庭干预儿童肥胖结果一致。

4.2 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干预对学前儿童肥胖的影响

从研究结果来看,单纯幼儿园干预对学前儿童体重、BMI、腰围有一定作用,但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幼儿园肥胖群体干预覆盖人群范围大,不宜控制。而相反方面研究表明,幼儿园在干预实施时,不仅针对肥胖儿童,而且可以与非肥胖儿童进行了对照,便于掌握干预的效果。本次单纯幼儿园干预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显著。主要由于在园干预时间相对短;影响因素多,难度比较大。

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干预模式过程中,体重、BMI增长速度均比对照组增长速度慢,并出现负值增长,说明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干预具有明显的效果。经过干预显示:干预组肥胖检出率从16.9%降至12.1%,对照组肥胖检出率从17.4%上升为23.2%。因此在实施肥胖干预方案时应多方面共同参与,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干预对策。从个体、家庭、学校、保健机构、社区和国家等不同层面上减少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肥胖的发病率。

5 结论

(1)对学前儿童肥胖干预效果明显的是家庭与幼儿童同步干预,次之是家庭干预,最后是幼儿园干预。

(2)家庭对儿童有规律的运动以及行为干预同儿童体重、BMI、腰围、臀围差异显著,是预防和控制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好方法。

(3)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干预,同儿童体重、BMI、差异高度显著,是控制孩子过度进食、参与孩子运动不足、对肥胖儿进行体格锻炼、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是对肥胖儿童干预的主要方法。

[1]马志君.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血脂的影响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1(9):57~59

[2]沈慧安.肥胖的危害[EB/OL].http://health.sina.com.cn/w/2001-05-28.shtml,2001-05-28.

[3]Anderson,P.M,Butcher,K.F,&Levine,P.B.Maternal employment and overweight children[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3,22(3):477~504.

[4]马志君.有氧运动对老年人血脂影响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4):51~52.

[5]GemaF.Childhood obesity:Time for action,notcom Ptacency.Definition are unclear,but effective inierv eniions eXist·BrMedJ,2000,320:328.

[6]熊丽萍.学龄前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校医,2007,21(6):728~729.

[7]张柏青,刘永鹏,王芳明,等.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防治措施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9(6):373~376.

R7

A

2095-2813(2012)09(a)-0015-02

牡丹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市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5)。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MSY12XCBS023)。

猜你喜欢
臀围牡丹江腰围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臀围松量对女裤裆部特征的影响分析与模型构建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腰围佩戴有讲究
鸟儿,让牡丹江唯美生动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腰围/臀围比的影响
浅析下肢动作对裙子结构设计的影响
腰围粗者易患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