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解析

2012-11-09 05:42田麦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短距离竞技运动员

谢 云,田麦久

(1.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博士论坛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解析

谢 云1,田麦久2

(1.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0381;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大赛成绩却不理想。面对这一现实,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跟踪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进行解析。研究表明:对自行车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称为制胜因素,制胜因素以及制胜因素之间的内在本质的联系构成了项目的制胜规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水平运用于比赛之中即为其制胜能力;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是运动训练与参赛的主体,自行车比赛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充分发挥的理想要求即是其制胜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全程高速能力、技术合理稳定能力、战术灵活运用能力、连续多赛能力、拼搏争胜能力。在实践中,亦可简称为“快、稳、灵、多、搏”五个要素。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规律;制胜核心因素

女子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是我国备战伦敦奥运会的潜优势项目之一。本文以国家队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研究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剖析项目制胜规律,为国家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队备战伦敦奥运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500m计时赛项目和女子争先赛项目(争先赛为奥运会项目,500m计时赛项目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起不再列为奥运会项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阅读研究下列内容的文献资料:有关竞技能力方面的研究文献;有关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系统检索并阅读有关国内外论述自行车训练安排及其调控的研究文献;有关短距离竞速项目方面的研究文献;有关哲学、社会学等方面文献书籍。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国家图书馆、国家体育总局、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

1.2.2 访谈法 就相关问题对专家学者进行面访、电话或者网络访谈,及时调整和理清研究思路。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访谈提纲,对我国优秀女子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因素进行提炼,设计发展制胜能力训练策略,就其内涵、作用、适用范围、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访谈。

访谈的专家包括:运动训练学专家学者6~7人;国家队现役教练员4~5人;短距离竞速项目优秀运动员5~6人;科研及管理人员1~2人。

有关制胜因素及其内涵的确定,对专家和运动员进行了访谈,其中专家的认同度为95%;科研管理人员的认同度为100%;运动员的认同度为100%;教练员认同度100%。

1.2.3 跟踪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2010年3月—2010年9月期间,在老山自行车馆跟随国家场地高水平自行车运动队进行调研,就有关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的训练与调控进行系统研究,记录整理第一手资料。

1.2.4 个案分析法 首先对场地自行车的项目本质特征进行总体上的描述和把握,然后针对女子优秀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制胜因素进行分析,设计发展不同制胜因素的制胜能力参赛策略。根据研究的需要,搜集、整理、记录和分析部分高水平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资料,采用小样本局部试验,选取有代表性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个案模型研究,进行实验观察和对比分析研究。

1.2.5 数理统计法 对所掌握的数据,利用SPSS、Excel等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论文的研究提供论据。

2 研究结果

对自行车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称为制胜因素。这些因素是人们在对专项比赛的各种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后归纳总结出来的,制胜因素之间的内在本质的联系构成了项目的制胜规律。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我们把制约和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因素作为影响该项目制胜能力水平发挥的核心要素;而教练员、器械师以及科研管理人员是影响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水平发挥的基本要素(图1)。

图1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制胜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

在运动项目中,技战术的创新会引起比赛方法及规则的改变。其实,项目技战术的不断完善及其相应的规则和比赛方法的演变,就是努力提高单个制胜因素水平和它们之间组合水平的过程。而不同制胜因素之间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运动员制胜能力水平。制胜因素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并可多因素融为一体,这种内在的联系积极引导、制约着技战术的产生及其演进。因此,制胜因素的内在规定性决定着技战术的发展方向,并影响其自身的演进过程。

由于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属性的复杂性,影响该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因素也是多维的,并有机组合成一个“群”。根据国内外开展场地自行车运动项目的历史经验,及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竞技能力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并结合项目的本质特点,在对相关专家、教练员、运动员访谈的基础上,我们将影响场地自行车项目竞技能力的主要因素高度概括为:“快、全、灵、多、搏”等因素,专家、运动员以及科研人员非常认可这种概括。这几个因素能够比较客观地概括场地自行车项目中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等的要求,是影响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成绩和胜负的核心要素。但用“快、稳、灵、多、博”等仅仅几个字来代替场地自行车制胜因素,是教练员在训练实践中的表述,也是新闻记者的表述习惯,而本研究的提法是完整的科学表述。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是运动训练与参赛的主体,自行车比赛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充分发挥的理想要求即是其制胜的核心要素,包括全程高速能力、技术合理稳定能力、战术灵活运用能力、连续多赛能力、拼搏争胜能力。在实践中,亦可简称为“快、稳、灵、多、搏”五个要素。具体阐述如下:

2.1 全程高速能力——“快”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训练和比赛要求:起动快、途中快、冲刺快,也就是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具备全程高速的能力。

运动员全程高速能力是指在短距离场地自行车比赛中表现为移动速度快、技术动作快、连接变换快、战术变化快、观察、判断、反应快和尽快适应对手的能力。2007年12月7日“好运北京”场地自行车赛是继悉尼后的第二站奥运积分赛,来自世界各国的高水平运动员都齐聚北京老山自行车馆,为争夺200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而全力以赴。对争先赛200m资格赛进行分段计时,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郭爽起动速度仅排在第10名,最后能取得第3名的成绩与她在第2个100m排名第3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在最短时间里完成最大的位移,即起动快、途中快、冲刺快,用“快”来概括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全程高速能力。“快”是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制胜能力水平充分发挥的制胜因素之一。

当然,在时间上,以快制胜,但并不是一味地快,越快越好,而是体现在及时性,也就是出现最佳时机的及时把握,表现为时间差控制、节奏控制的合理性等,譬如在争先赛淘汰赛阶段,运动员斗智斗勇,最后时刻的冲刺过终点,能决定最后的胜利。

2.2 技术合理稳定能力——“稳”

自行车运动员基本技术包括骑坐姿势技术、踏蹬技术以及综合骑行技术,这些也是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必备的技术。短距离场地自行车具体技术即综合骑行技术分为起动技术、蹬踏技术、站立式骑行技术、站立式俯冲技术、途中控车技术、弯道技术以及慢骑技术等(表2)。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只有掌握全面踏实的各种技术,才能在比赛场上应付多种变化。

另外,运动员的骑行动作技术要求动作稳定,身体重心变化不大(起动阶段除外),骑行圆滑,协调自然;心理稳定,沉着冷静、稳扎稳打。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除了起动阶段,运动员为了瞬间获得最大的向前的加速度,需要身体重心的不断调整,在骑行的过程中,运动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体姿势,保持动作的稳定性,骑行的圆滑度较高。根据场上的情况,不畏强手,根据规则的要求,选择正确的技战术,合理利用场地的空间,领先对手或者超越对手,顽强拼搏,争取获得满意的运动成绩。

表1 世界优秀200m计时赛运动员分段速度统计

表2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技术分类

因此,用“稳”来概括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技术合理运用的能力以及在高速骑行中动作稳定、圆滑。“稳”是运动员发挥制胜能力水平的制胜因素之一。

2.3 战术灵活运用能力——“灵”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的主要战术有尾随战术、超车战术、弯道防守战术、弯道进攻战术等(表3)。运动员动作结构多变、技术衔接多变、战术运用多变,比赛中机动灵活,根据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比赛、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区域随机应变地使用技术动作和运用战术。

运动员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些战术,才能在比赛中随机应变,灵活选择相对合理的战术,发挥自己制胜能力水平,在比赛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表3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技术分类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争先赛项目经过资格赛200m计时赛以后,进入淘汰赛阶段,运动员要进行几轮的比赛,每轮比赛三局两胜制,运动员要根据比赛和对手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战术运用,根据场上的局势,变换技战术的选择,稳定发挥自己的制胜能力水平,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由于郭爽技战术运用不当,违反规则的要求,超越对手犯规,取消成绩,只能参加三四名决赛,从而遗憾地失去争夺冠军的机会。因此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灵活运用战术,发挥自己的制胜能力水平尤为重要。用“灵”概括运动员灵活运用战术的能力。“灵”也是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制胜能力水平的制胜因素之一。

2.4 连续多赛能力——“多”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争先赛项目的运动员首先要经过200m计时赛来确定进入决赛的运动员名单,运动员要参加淘汰赛阶段的比赛,运动员在不超过333.33m(北京奥运会场地250m)的场地上比赛,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一天之中要参加7-10场的比赛,因此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较高,合理的体能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实力相当或稍弱的对手,应尽全力2∶0战胜对手,避免进行第三战,因为参加第三局比赛时运动员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很大压力,体能消耗也相对较大,因此运动员要有良好的体能贮备、速度保持的能力以及多局比赛过程中机体恢复的能力。根据运动员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结构特点,运动员的体能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体能储备的好坏对运动员制胜能力水平的发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体能是提高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基础,也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运动训练和高强度比赛、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运动员连续多赛的能力用“多”来概括,也是制约运动员制胜能力水平发挥的制胜因素之一。

2.5 拼搏争胜能力——“搏”

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要具有不畏艰险、不讲条件、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运动员要经过多年系统训练,多次参加各种比赛,才能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完善制胜能力水平,期间运动员要承受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和比赛,由此也留下了许多运动损伤,这些都需要运动员具备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例如我国优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500m计时赛运动员江永华,平时训练不畏艰苦,1997年八运会仅仅获得第七名,由于伤病缠身而退役,2001年九运会选择复出击败了奥运会三、四名选手姜翠华和王艳,取得冠军;2002年世界杯总决赛,打破500m计时赛世界纪录,是继1990年周玲美在女子1km计时赛中打破世界纪录之后,12年来中国选手第一次刷新世界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一枚宝贵的银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直到2005年6月,国际自行车联盟取消北京奥运会500m计时赛项目,江永华选择了退役(表4)。原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田俊荣对江永华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她那种“胜不骄败不馁”的大将风度,确实是值得运动员学习,“对于江永华的退役,我现在还没有想出一个特别确切的词语来形容,不过我感觉,她的告别非常干净利落,决不至于什么黯然神伤!”。可以说江永华能够取得这一系列的瞩目成绩,是一个“搏”字支撑着她能顽强拼搏,刻苦训练。

表4 500m计时赛运动员江永华运动历程

另外,良好的思想品质对运动员的训练和参赛也至关重要。运动员的敬业精神和思想意识也会制约运动员制胜能力水平,尤其是在奥运会这样的大赛上。但自行车队有部分运动员敬业精神不够,备战过程中对自己的投入程度不够,表现为训练欠刻苦、对技术细节考虑得少、对项目的内在规律缺乏悟性、赛前准备不充分、对困难考虑的少等。备战期间也对这些运动员进行过思想教育,虽有所改观,但重视程度不够。2004年5月墨尔本场地世锦赛上,我国另外一名优秀选手JCH技术失误导致失去了女子场地争先赛和500m各1张入场券。该运动员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有一定的必然,主要是在思想上重视不够。高水平的运动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思想素质,才能应对奥运会这样的重大比赛,正常或者超常发挥自己的制胜能力水平。因此,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也是制约运动员充分发挥制胜能力水平的制胜因素之一。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的核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快”为核心,“稳”为基础,“灵”为保证,“多”为关键,“搏”是支撑,贯穿于各个因素之中,这些因素的最佳组合和应用,体现了该项目的制胜规律。

3 结论

1)对自行车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称为制胜因素,制胜因素以及制胜因素之间的内在本质的联系构成了项目的制胜规律,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水平运用于比赛之中即为其制胜能力。项目的制胜因素隶属于制胜规律范畴,是客观存在的,制胜能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与后天训练和比赛的积累有关。充分利用制胜因素的客观存在性,提高不同制胜要素的发展水平,发挥运动员自身的制胜能力,是取得比赛优异成绩的关键。

2)短距离场地自行车比赛的制胜因素包括核心要素与基本要素,核心要素即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表现,基本要素即指教练员、器械师以及科研管理人员参赛能力的表现。核心要素与基本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统一在运动员竞技制胜能力系统之当中。

3)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是运动训练与参赛的主体,自行车比赛中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充分发挥的理想要求即是其制胜的核心要素。包括:全程高速能力、技术合理稳定能力、战术灵活运用能力、连续多赛能力、拼搏争胜能力。在实践中,亦可简称为“快、稳、灵、多、搏”五个要素;而教练员、器械师以及科研管理人员是影响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水平发挥的基本要素,他们的工作同样是指导、支持或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实现上述理想要求。

4)在短距离场地自行车比赛各个制胜因素中,“快”为核心,“稳”为基础,“灵”为保证,“多”为关键,“搏”是支撑。这些因素的最佳组合和应用,是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参赛争胜求优的有力保障。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谢 云.短距离场地自行车制胜因素及我国女子选手充分发挥制胜能力的参赛策略[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3]李之俊.自行车运动的科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4]谢 云.对竞技能力结构“双子模型”的哲学思考[C].第三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辽宁大连),2010.

[5]华奥星空.自剑中心领导谈江永华:这位老将退得干净利落[EB/OL].http://www.sports.cn,2005 -10 -15.

[6]王永庆.场地女子短距离组备战雅典奥运会训练工作总结[R].2004.

[7]Andrews RJ,Cavanagh PR,LaFortune M.Knee flexor moments during propulatiom in cycling:Lombard’s Pradox revisited [J].J Biomech,1987,20(6):565 -575.

Core Factors in Winning Short Distance Track Cycling

XIE Yun1,TIAN Maijiu2
(1.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The level of competing ability of women short-distance track cycling athletes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recent years,but the contest results are not ideal in the world games.Faced with this reality,this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principle,expert interview principle,following-up survey principle,case analysis principle,mathematical statistics principle,logical analysis principle and so on to make a deep study on the core factors in winning short distance track cycling.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actors that have decisive influence on race results are called winning factors.The winning factor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 consist of winning laws.The lev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ability is called the winning ability.The athlete is the subject of the training and the race,and the ideal requirements for the exertion of the winning ability of athlete is the core winning factors which include high-speed ability in the full race,the stable-ability of the skill,the ability to use tactics flexibly,the ability to enter race continuously,the ability to struggle for triumph,which are also called“quick,and steady,flexibility,many,spelling”.

short distance track cycling;winning laws;core factor in winning

G872

A

1004-0560(2012)03-0005-04

2012-02-11;

2012-04-2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潜优势项目专项特点及制胜规律研究(2006BAK37B01)。

谢 云(1973-),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刘红霞

猜你喜欢
短距离竞技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短距离加速跑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场地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比较
训练课RPE在短距离自行车训练负荷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