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南非世界杯亚洲参赛球队与四强球队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2012-11-09 05:42巫国贵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阵型参赛队强队

巫国贵,郎 贺

(1.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2.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体育教育训练学

第19届南非世界杯亚洲参赛球队与四强球队技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巫国贵1,郎 贺2

(1.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2.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分析等方法,对第19届世界杯亚洲参赛球队与四强球队的概况、阵型、进攻与防守技战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亚洲参赛队在战术阵型、攻击能力和防守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借鉴世界强队以及亚洲球队发展的经验,我国应制定足球发展规划,优化职业联赛,加强青少年足球工作,提升技战术水平,培养一批核心球员。

足球;世界杯;球队;技战术

第17届世界杯以巴西队为代表的“技术足球”占据世界足球的主流地位,第18届世界杯以意大利队为代表的“整体战术”占据了世界足球的主流地位,而第19届世界杯依靠技术或身体素质为主要打法的传统强队却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典型代表是巴西与德国等世界一流球队地位的动摇。反观西班牙、荷兰等球队,则依靠“技术+整体”的打法继续着精彩的表演。从亚洲球队来看,以“体能型”打法为主的韩国、朝鲜与以“技术”型打法为主的日本队在本届世界杯上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世界强队相比,不但在比赛成绩、球员素质和足球技战术水平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而且也隐藏着管理体制不合理、人才培养乏力和职业联赛水平较低的深层次危机。通过分析第19届世界杯亚洲参赛球队与四强球队技战术相关的数据,探讨亚洲足球队落后于世界强队的共同原因,为中国足球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可行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第19届南非世界杯亚洲参赛球队与四强球队。

1.2 研究方法

1.2.1 录像观察法 观看并分析第19届世界杯各场比赛的实况录像,并对各支球的表现进行记录、分析。

1.2.2 数理分析法 对第19届世界杯参赛球队的表现进行统计,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归纳。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19届世界杯亚洲参赛队与四强球队的概况比较

从第19届世界杯参赛球队的概况统计中可知:建队时间不同,世界杯四强球队(西班牙、荷兰、德国和乌拉圭)建立时间已达近百年,然而亚洲参赛球队的成立时间仅为60到80年,其中朝鲜队成立时间最短,仅为64年;参赛经验差距明显,四强球队均有9~18次的参赛经历,而亚洲参赛次数最多的是韩国队,参赛次数为8次,其余球队仅为2~4次;从世界五大联赛(英超、意甲、西甲、德甲和法甲)效力球员的统计来看,亚洲球队难以与世界强队相提并论(表1)。

参赛时间、参赛经验以及顶级联赛球员的数量是成为一支世界强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亚洲球队普遍存在建队时间短、参赛时间少、比赛经验缺乏、顶级联赛参赛球员少等一系列的问题。同属亚洲球队的中国足球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1924年成立,1934年成为国际足联的成员[1],并且管理体制落后,宏观战略发展规划不足,职业化联赛水平较低,缺乏优秀的球员。相关研究显示,从2002年至今我国并没有制定系统的足球发展规划,联赛水平与亚洲其他联赛相比也相对落后,“假球、黑哨”腐蚀着中超联赛[2]。

表1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参赛队与四强球队的概况

2.2 第19届世界杯亚洲参赛队与四强队技、战术运用比较

2.2.1 第19届世界杯亚洲参赛队与四强球队运动员基本情况的比较 一切技战术都应该接受对抗的检验,而球员身高、体重和年龄正是对抗强弱的重要参数[3]。由表2可知,亚洲参赛球队与四强球队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差距较大,亚洲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低3.0cm,平均体重轻5.0kg。根据衡量运动员身体充实程度和身体密度的劳雷尔指数[4],亚洲球队比四强球队差0.02。由于身高偏于矮小,亚洲球队的竞技水平受到很大的制约,尤其体现为制空能力不足,空中球的争抢和处理处于弱势。同时,亚洲球员体重的不足,也使亚洲球队在比赛对抗中缺乏优势。此外,亚洲球队与四强球队相比,守门员、后卫和前锋位置球员平均身高的差距为3~6cm,平均体重的差距为4~6kg。虽然前卫队员的身高最矮、体重最轻,但是其劳雷尔指数却是最大的(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亚洲球队前卫劳雷尔指数却最小);前锋队员的年龄差距最小,后卫队员的年龄差距较为平均(都采用新老搭配的模式);在守门员的位置上,平均身高最高,平均体重和年龄最大(这是由守门员的位置特征所决定的,并且一般球队都配置经验丰富的守门员)。

本届世界杯,西班牙和荷兰等世界强队显示出融合发展的态势,既延续了欧洲球队以较强身体素质为基础敢拼敢抢、勇于对抗的特征,又引入了技术细腻、速度上乘的美洲球队特点。但亚洲球队队员身高较低,体重较轻,身体密度较小,对抗、速度和技术都毫无优势可言,在比赛中处于劣势。因而,亚洲球队今后的重点应放在运动员选材与世界强队的比赛交流等事项上,寻求适合自己特点的独特发展道路。

表2 第19届世界杯亚洲参赛球队与四强球队不同位置球员身高、体重和年龄

2.2.2 第19届世界杯亚洲参赛队与四强球队战术阵型情况比较 (1)亚洲参赛队。韩国队是典型的亚洲传统强队,其队员体力充沛,速度快且灵活,作战能力较强,被誉为亚洲体能最出色的球队[5]。韩国队常用的战术阵型打法主要有两种,即4-4-2和4-5-1。进攻战术相对传统,主要是对边后卫能力要求强的“两翼齐飞”战术,防守战术主要采用“铁三角”防守战术。除体能出色外,韩国球员的技战术并不出色,个人技术不够扎实,战术配合缺乏灵活机动的变化。日本队则讲究地面战术配合,攻守平衡,再加上队员扎实的技战术,在控制比赛节奏方面独树一帜。战术阵型以4-5-1和4-4-2为主,虽与韩国队相似,但其进攻颇有章法,攻防有序。不过日本队员身材偏于矮小,对抗能力以及制空能力略显不足。朝鲜队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球队,顽强的意志品质与高昂的斗志,使其能够在预选赛中战胜伊朗、沙特、韩国等亚洲强队,参加南非世界杯和首场迎战强大的巴西队时表现出的拼杀精神足以证明今后在亚洲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对手,缺乏国际比赛经验是今后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擅长4-5-1或5-3-2的战术阵型打法。(2)世界杯四强球队。西班牙队以控制球为主,经常采用前场的短传渗透与后场区域密集防守,最大的不足是高球的控制能力。本次世界杯预选赛上,西班牙队十战十胜,是唯一一支保持全胜的球队,擅长4-4-2或4-3-3战术阵型打法。荷兰队以全攻全守扬名世界足坛。球员具有优秀的个人技术,在球场上可以担当任何一个位置,人们称之为“全攻全守足球”。不过预选赛中,与马其顿队和冰岛队比赛中的失球说明这支球队的后防还存在不小的问题,擅长采用4-2-3-1的战术阵型打法。德国队是战术配合意识好、身体强壮、战术修养较高的球队,擅长4-2-3-1的战术阵型打法。核心球员巴拉克的缺阵,影响了本届世界杯的整体表现。乌拉圭队延续一贯粗野、简单的球风,在18场预选赛上共获48张黄牌4张红牌,高居于南美区榜首;其特点是逢强示弱、遇弱逞威,导致南美区预选赛中最终排名第五;最大的不足是攻强守弱,擅长4-5-1或4-4-2的战术阵型打法。

通过本届比赛发现,大部分强队基本采用4-3-3(西班牙队采用4-3-3或4-4-2)或者4-5-1阵型(荷兰和德国采用4-2-3-1阵型,类似4-5-1阵型。进攻时由两个前卫队员插上,形成4-5-1阵型。在防守时,全队攻防有序转换,前卫退后协防,形成6-3-1阵型)。4-3-3阵型中3名球员占据中场,与4-4-2阵型(该阵型实际只有2名球员占据中场)相比具备了中场人数的优势,能够更为有效地调度整个球队的进攻与防守,更容易发挥个人和球队的技战术水平,并且可以避免球员因为来回攻防造成的过度体力消耗。边路的进攻建立在边后卫和前锋配合基础之上,既有利于快速的进攻,又能够在边路防守时做到及时回防。在世界杯后的许多比赛中,有很多球队采用了4-3-3或4-5-1阵型。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亚洲球队,一贯缺乏战术阵型的变化与适宜的特点,见表3。

表3 第19届世界杯亚洲球队与四强球队比赛中采用的战术阵型

2.2.3 第19届世界杯亚洲参赛队与四强队进攻技战术情况比较 (1)整体进攻技战术情况比较。由表4可看出,亚洲参赛队平均射门次数为13.0次/场,低于世界杯四强球队15.0次/场;射门准确率为31.0%,低于世界杯前四球队的37.0%,其中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的平均射门次数竟达到18.0次/场。可见亚洲参赛队的临门一脚、门前抢点能力等方面与世界强队之间差距较明显。改善亚洲球队的攻击力,应重点放在运动员的基本功及比赛经验的提高上。角球、任意球是大部分世界强队善于使用的进攻战术。角球方面,在本届世界杯比赛中,亚洲球队与世界四强球队相比差距较明显,亚洲球队的平均角球为3.0次/场,远低于世界强队的6.0次/场。任意球方面,亚洲参赛队平均17.0次/场,高于世界强队15.0次/场。本届世界杯日本、韩国队在关键战中,利用任意球得分充分说明了亚洲球队近几年长足的进步。

表4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参赛队与四强球队进攻技战术对比一览表

此外,世界杯四强球队与亚洲球队平均每场助攻之比为1.2∶0.4,亚洲球队明显落后。因此有威胁的助攻是世界强队取得较高进球率的基础。从每场比赛长、中、短传球次数来看,世界杯四强球队的平均传中球次数21次/场高于亚洲参赛队14次/场;平均长/短传球数上,四强球队平均每场为53次和414次,明显高于亚洲参赛队的每场45次和247次。四强球队在传球方式、进攻战术和比赛节奏的控制等方面,发挥了传球应用的作用,提升了球队的整体技战术水平,这也值得亚洲球队参考与学习。组织进攻与创造进球机会的重要指标是控球率,世界杯前四名球队的平均控球率为54%,而亚洲球队的仅为41%;其中世界冠军西班牙队的平均控球率竟达到67%,而亚洲参赛队除韩国队(51%)外,其余球队均在40%以下,远远低于世界强队的平均控球率。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第19届世界杯四强球队大多通过传球串联起个人和球队的技战术体系,或者采用个人技术与传球技术的组合来组织进攻、瓦解对手的防守,并且利用队员技术细腻、传控球能力好的特点,结合简练、实效的快速反击战术,从而赢得比赛。所以目前世界强队仍然沿用防守打法,并且利用控制型打法与快速攻防战术来取得胜利。以西班牙队、荷兰队为首的世界强队主要采用全攻全守和稳固防守型的打法,该打法可以在保证防守的基础上有效调动场上的进攻能力,但是核心球员体能、状态和临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球队的成绩。此外,一些球队采用“核心球员群”进攻战术,即围绕几个核心球员组织的战术打法,如西班牙队两大巴萨球星哈维和伊涅斯塔、前锋比利亚组合,荷兰队的斯内德―罗本―库伊特。该打法既避免依靠某个核心球员的不足,又提高了进攻手段的灵活性、丰富性和高效性[6]。与此相反,亚洲参赛队的失利,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既能组织进攻、又能在比赛中得分的核心球员或者核心球员群。

(2)运动员个体进攻技战术情况比较。球员进攻技战术水平可以用攻击力排名进行分析。由表5可知,世界杯四强球队中攻击力在世界前30位的有15人,前50位的20人;亚洲参赛队世界前30位的仅有2人,前50位3人。由此可见亚洲参赛队球员的个人进攻能力亟待加强。从世界排名来看,亚洲参赛队的排名在世界杯前后基本没有变化,而世界杯四强球队在世界杯后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中国队,2004年“11.17”无缘世界杯亚洲区八强赛,2008年“6.14”输给老对手伊拉克,彻底无缘2010年南非世界杯。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攻击力的球员,球员的自信心不足;二是个人进攻技战术水平较低;三是缺乏与世界强队的交流比赛。

表5 第19届世界杯亚洲参赛队和四强球队球员攻击力排名及球队排名

2.2.4 第19届世界杯亚洲参赛队与四强球队防守技战术情况比较 (1)整体防守技战术情况比较。“足球比赛在一定意义上是防守的比赛,但强调防守并不是传统的保守打法,现代足球运动的防守更加强调抢、逼、围、堵等各种积极主动的防守手段,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防守。”[7]从失球的数量来看,世界杯四强球队平均每场失球1.0个,而亚洲参赛球队平均每场失球却高达1.8个。由此可以看出,亚洲球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防守薄弱,导致失球数量较多。从抢断成功的次数来看,亚洲足球参赛队平均19次/场,低于世界杯四强球队22次/场,说明亚洲球队的防守并不积极。从犯规次数来看,亚洲参赛队与世界杯四强球队均为14次/场,两者无差异,表明各个比赛球队非常重视抢断技术的成功率,注意控制犯规的次数,见表6。

表6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亚洲球队与四强球队防守技战术对比一览表

统计各球队不同比赛时间的失球数可以看出,失球数伴随时间呈现出“马鞍状”,即两头高中间低的曲线形状,表现为上下半场开始后15min与结束前15min是失球数最高的时段。从总失球数中所占比率的统计结果看,世界杯四强队占58%,而亚洲队占63%。亚洲队的失球,主要是由于球队兴奋度不够、注意力分散(如韩国—乌拉圭队比赛中第80分钟时失球)、竞赛情绪不够稳定、意志品质薄弱(如朝鲜—葡萄牙队的比赛中下半时连续失球)等原因所造成的[8]。

总之,本届世界杯赛上,四强球队主要依靠其浑然一体的整体防守体系和独特的战术特点取胜,其平均抢断成功次数竟达到20次。特别是在中、前场丢球以后,就地及时组织有效的反抢与围攻,整体移动压缩阵型,从而依靠球队的整体防守体系控制对方的进攻。这也显示出主动式的整体防守成为了现代足球防守战术的发展方向。而亚洲足球及中国足球目前仍然采用“前场封堵、延缓,中场队员迅速回防参与防守,形成中后场人数优势”的被动式防守,这也是亚洲和中国球队整体防守薄弱的重要原因[9]。

(2)运动员个体防守技战术情况比较。球员抢断能力是个人防守技战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从表7可知,世界杯四强球队入选抢断能力前30位人数为17人,各队平均所占人数为4人以上;前50位人数20人。而亚洲参赛队入选前30位人数仅1人,前50位人数为6人。从本届世界杯比赛中防守阵型分析可知,四强球队所使用的都是整体防守的打法,不论是上抢与回收,还是各条线上保护和补位,克服了传统打法中只利用身体防守的弊端。而亚洲球员缺乏整体防守能力,尤其是朝鲜队这支以拼抢能力强而著称的球队,一旦失去了自己的优势与特点,也就面临失败。

与四强球队运动员抢断能力对比表

表7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参赛队

(3)守门员防守技战术情况比较。从守门员的平均个人扑救球次数来看,亚洲参赛队为4.0次/场,高于世界强队的3.0次/场。一定意义上表明亚洲参赛队守门员具备了一定的个人能力。在平均失球率的比较中,亚洲参赛队1.8次/场,远高于世界强队1.0次/场。失球率高一方面说明球队整体防守实力不足,另一方面说明亚洲球队守门员的整体作战能力较低。从比赛看,世界强队的守门员基本上都有指挥全队形成整体防守的能力,如西班牙队卡西利斯;而且守门员活动范围广,如荷兰队斯特克伦伯格。而亚洲球队缺乏具有综合能力的守门员。守门员的相关技术统计如表8。

表8 第19届世界杯亚洲参赛队与四强球队守门员防守能力对比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亚洲球队总体水平较低。亚洲球队普遍存在建队时间短、参赛时间少、比赛经验缺乏、顶级联赛参赛球员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2)西班牙和荷兰等世界强队显示出了融合发展的态势,既延续了敢拼敢抢、勇于对抗的欧洲球队特点,又引入了技术细腻、速度上乘的美洲球队特点。但亚洲球队尚未形成鲜明的特征,球员身高较低,体重较轻,身体密度较小,对抗、速度和技术毫无优势可言。

3)战术阵型方面,世界杯四强球队大都采用了4-3-3或者4-5-1阵型,强调全攻全守和整体防守,战术阵型变化多端,有利于发挥个人与球队整体技战术水平。反观亚洲球队,一贯缺乏战术阵型的变化。

4)亚洲球队攻击力不足,基本功和比赛经验还有待提升;角球战术成功率较低;传球方式、进攻战术和比赛节奏的控制等亟待改善;缺乏既能组织进攻、又能在比赛中得分的核心球员或者核心球员群。

5)亚洲球队防守技战术落后。世界强队主要依靠其浑然一体的整体防守体系和独特的战术特点取胜,利用球队整体防守体系控制对方的进攻。而亚洲及中国球队仍采用传统的被动式防守,造成了亚洲和中国足球防守薄弱。从守门员来看,世界杯四强球队守门员具备了指挥全队形成整体防守的能力,活动范围广,而亚洲球队缺乏具有综合能力的守门员。

3.2 建议

1)优化国内足球职业联赛。中国足协应在政企分离、联赛改革方面进一步深入,使国内职业联赛成为优秀运动员培养和成长的摇篮:一要给予俱乐部联赛主体的地位,发挥俱乐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创造公平竞争的联赛环境,建立有序合理的运动员转会机制,为联赛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要引入国外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国内外足球交流提供可靠的平台;四要积极参加国际性比赛,丰富国内球员的参赛经验。

2)加强青少年足球工作。第一,继续推进足球进校园活动,建立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群众基础;第二,继续推进各俱乐部梯队建设,尤其注重青少年梯队的“体教结合”工作,形成运动员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第三,优化青少年选材,科学制定足球运动员选材标准,结合世界强队的发展趋势选择有潜力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3)根据我国运动员特点,提升技战术水平。在符合足球运动规律的原则下,寻求适合我国运动员特点的技战术打法。首先,足球运动员的选材应注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等先天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员;其次,强化足球训练的综合性,既要强调个人体能、心理素质、技战术和比赛经验,又要注重个人技战术与球队整体技战术的融合,从而整体上提升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第三,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战术体系,既要提升个体与整体的进攻能力,又要巩固球队整体主动防守的能力;第四,加强与世界强队的比赛交流,在实战中寻求适合自己特点的独特发展道路。

4)培养核心球员。继续采用国际合作、派出训练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将具有发展潜力的足球运动员送到足球强国进行训练、比赛,鼓励球员到世界顶级联赛中磨砺,从而培养一批优秀的核心足球运动员。

[1]金青云.2006足球世界杯赛意大利队与亚洲参赛队技战术对比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4):94 -97.

[2]周俊飞.2008年奥运后中国足球发展方向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9,31(3):5 -7.

[3]金青云.第4届女足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杯前三名球队技战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565 -570.

[4]邢文华,曾凡辉,王路德.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5]秦 勇,林 闯,李小刚.世界杯对现代足球发展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0):66 -68.

[6]姜 勇.2002世界杯中国队与亚洲参赛球队运用技术对比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4):62 -65.

[7]刘夫力.中国足球的突破口—理论思维的突破与理论体系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1):63 -66.

[8]陈易章.足球比赛中失球时间特征的心理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905 -907.

[9]彭利民,周 毅.基于BP神经网络的足球运动员选材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1):82 -85.

Techniques and Tactics of Asian Team and Semi-finals of 19th FIFA World Cup

WU Guogui1,LANG He2
(1.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 Institute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Shanxi,China;2.Sports School,Jilin Unirersity,Changchun 130012,Jilin,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video observation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the paper analyzes comparatively the team formation,and players'attack power and defensive ability of Asian team in semi- finals of the 19th World Cup ,which show obvious deficiencies in the tactical formation,attack ability,defensive ability and so on.We suggest to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world strong teams,draw up football development plan,optimize the professional league,strengthen youth football,enhance techniques and tactics,and train a group of core players.

soccer;FIFA World Cup;team;techniques and tactics

G843

A

1004-0560(2012)03-0079-05

2012-03-12;

2012-03-28

巫国贵(1977-),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与体育健康促进。

责任编辑:郭长寿 王艳萍

猜你喜欢
阵型参赛队强队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攻防对比分析
人象大战
欢乐世界杯之排兵布阵
4141阵型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区域防守的特点及分析
现代世界顶级冰球比赛阵型变化与防守理念
2014年巴西世界杯4-2-3-1阵型与4-4-2阵型边后卫技战术行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