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结构的探索性研究
——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2012-11-09 05:42宋学岷张绍礼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维度因子动作

宋学岷,张绍礼

(1.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体育教育训练学

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结构的探索性研究
——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宋学岷1,张绍礼2

(1.沈阳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472名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由心理调控能力、运动认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和策略运用能力四个维度组成;(2)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验证了所建立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结构,并编制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调查问卷;(3)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总体状况及一般特征,确定了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综合评价等级标准。

技术动作;学习能力;探索性分析

当前,世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转为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技术动作学习能力是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高密度地学习运动技术的背景下,对自己心理、生理、行为的管理。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掌握,对指导、帮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有效地学习运动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使他们在大学四年的运动技能学习中尽可能充分地做好技能储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进行研究,不但丰富了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科研知识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运动动作的效率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层随机抽取2009级、2010级和2011级共503名学生。共回收问卷503份,有效问卷为472份,有效回收率为93.8%。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技术动作学习的文献,根据Schmidt&Wrisberg的人体动作表现信息处理模型,以及Fleishman,采用“因子分析”,根据动作表现所需的“能力编组”理论,以刘晋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学习能力的结构系统的表述为基础,结合学生技术动作学习的特征,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理论框架。

1.2.2 访谈法 走访了15位经验丰富的体育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专家和多位优秀的体育院校术科教师,就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结构体系,以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特点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文献综述、访谈专家,以及开放式问卷,收集条目;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编制出符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的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调查问卷。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同质信度和再测信度作为指标(表1),说明问卷是可靠的。

问卷的效度检验:通过对问卷的内容效度(专家评定法)、构想效度(因子分析法),以及效标效度(田径、体操和武术成绩),得出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题总相关法对初始问卷的题项进行初步筛选,对样本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EFA),进一步筛选项目和提取因子。该过程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内涵及理论构造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能力是指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顺利、有效地学习技术动作,整合、完善动作结构的一种稳定的个性特征。首先,它是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是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知识和获得动作操作经验的特殊能力;其次,它是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策略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的。学生把过去的一些动作经验带到目前的学习情景中,整合出一种稳定的程序化活动经验结构;第三,它不是空洞无物的心理官能,也不是泛泛存在的一般智力,而是实实在在的专门化知识、技能和策略结构系统,即专门化的认知结构系统。

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结构建构的依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①从教育心理学关于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的内部条件(即学习条件论)的角度来看,原有的知识(或技能)储备、认知的个体差异、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因素。②从宏观方面考察,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因素,这是学习的操作系统;又包括非智力因素,这是学习的动力系统;还包括潜能系统,这是发展特长的基础;此外,学习策略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③Schmidt&Wrisberg的人体动作表现信息处理模型把人体看作是与电脑相似的信息处理器,把信息从输入到输出分成三个阶段:刺激确认(感知)、反映选择(决定)和反应程序(动作),对于研究技术动作表现的微观结构非常具有说服力。基于上述理由,本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技术动作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心理活动和潜能来进行研究,具体表现为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技能储备以及学习方法的运用四个维度。

2.2 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结构的探索性分析

首先运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因子分析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由Bartlett球形检验可以看出,应拒绝各变量独立的假设,即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且KMO统计量为0.958,说明各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较强,由此表明研究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抽取公因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求出最终因子负荷矩阵。确定因子数目的原则为因子的特征根值大于1,解释总变异的60%以上。各项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

表2 旋转因子矩阵(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由表2可以看出七个公因子分别表示如下含义:因子1涉及的是在学习中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包括观察法、练习法、元认知体验、言语法、总结法、元认知知识六项指标,成为第一个维度,取名为“策略运用”。因子2涉及的是运动中动作信息的感知及加工,包括空间知觉、运动知觉、反馈调控、节奏知觉、运动记忆五项指标;因子3涉及的是运动中动作信息的操作及处理,包括动作表象、操作思维、加工速度三项指标,这两个因子都是反映在运动过程中的认知问题,因此可为一个方面,成为第二个维度,为其命名为“运动认知”。因子4涉及的是有关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包括“集中注意”和“情绪控制”两项指标;因子7反映的是心理激励方面的,只包括“自信心”一个指标,可见这两个因子都是讲心理调控方面的问题,可归为一方面,成为维度三,将其取名为“心理调控”。因子5涉及的是身体在一般性的运动中的一种控制性,包括“身体协调”和“控制精确性”两项指标,因子6反映的是一种专项运动的表现水平,包括“专项运动”一个指标,因此可将这两个因子归为第四个维度,命名为“身体运动”。这样就初步形成了由七个因子、四个维度构成的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结构。对以上架构的原因是从两方面考虑的:一、在理论上四个维度分别反映出影响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内部因素的四个方面,结构清晰、完整;二、在实际研究上,四个维度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方面,研究方便,易于解释。

得出四个维度后,对这四个维度再次进行因子分析,以考察提出的这四个维度是否共同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结果显示,只能提出一个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因子贡献率大于80%,且每个维度在这个因子上的载荷都高于0.8(表3)。据此,可以认为这四个维度都一致地代表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将七个因子归结为“策略运用”、“运动认知”、“心理调控”及“身体运动”四个维度是合理的。

表3 四个维度因子分析结果

2.3 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结构模型的建立

依据李洪玉和何一粟以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学生学习能力的结构,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策略因素。结合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的三个重要的内部条件:原有知识/技能储备、认知的个体差异、学习动机,本研究根据探索性分析结果,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结构模型,由心理调控能力、运动认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和策略运用能力构成,如图1。

图1 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结构模型图

2.4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结构特征分析

采用LSD多重比较法对三个年级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能力及其四个维度的均值进行了两两比较,结果见表4。在身体运动这一维度上,三个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另外,2010级学生与2011级学生在运动认知这一维度上差异也不显著,而在其他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表4 不同年级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LSD法比较结果

对男生和女生在技术动作学习能力及其四个维度上进行统计描述及平均数的差异检验,结果见表5。无论是在技术动作学习能力上,还是在其四个维度上,男生的平均得分都要高于女生。但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只在运动认知和身体运动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表5 不同性别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差异分析

2.4.1 心理调控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

本研究发现,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三个年级之间,在心理调控这一因素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心理调控方面得到稳定的发展。

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行为受其心理因素所驱动。这种驱动力是一个与个性倾向紧密相连的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动力体系,这种体系在体育领域中表现为心理调控能力。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相关心理因素的激活、调整和强化。Sternberg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心理自我调控理论。该理论将心理自我调控看成是动态的和有适应性的,它会随着任务、情境的变化和时间的发展而变化,以保证其有效性,这与早期理论有很大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长期的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自信心、情绪控制以及集中注意等各种因素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随着年级的增高,“心理调控”在各个方面上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目前现行的素质教育目标已经把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而心理调控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术科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运用和运动难度的设计,使学生的情绪得到调控,即紧张得到松弛、情绪趋向稳定,运动中增强学生的兴趣,逐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心理调控的能力。

2.4.2 运动认知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能力

本研究发现,2009级学生与其他两个年级学生在运动认知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2010级学生与2011级学生之间的运动认知差异不显著,而男生、女生却在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周冠生从人的体能素质结构系统中提出,作为高层次的人的现实体能亚系统是后天生活以及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培养起来的身体智能。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肌肉运动感知能力、动作记忆能力和动作思维能力。(1)肌肉运动感觉是一种复合感觉,它主要来源于运动时肌肉和肌腱的收缩和松弛,以及身体的关节互相移动时给关节表面的机械性作用。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技术动作中它的重要价值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完整的复杂动作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十分精细地区别整个动作及其各个组成部分。(2)运动记忆能力是指运动员对运动的方式、大小、速度、各个运动的幅度、彼此间的顺序及节奏等的记忆。例如,游泳运动员的运动记忆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自由泳”与“蛙泳”的动作方式相区分,另一方面又能记住每一种游泳姿势的完整的程序过程。在技术动作学习中,运动记忆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形成体育技能与熟巧的心理机制。(3)学生的动作思维能力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低层次的动作思维能力称为直观行动思维能力。它是指直接与物质活动相联系的思维,亦称感知动作思维。这种思维在体育技术动作学习中的功能不是解决外界高难度的抽象问题,而主要是协调感知与动作在学习时所产生的对动作的初步概括。一旦感知与动作中断,其思维也就终止。高层次的动作思维能力称为操作思维(实践思维)能力。在技术动作学习中,对所执行动作的控制、运动情境中的动作应答与创新,以及技术动作的表现与练习,均有赖于高水平发展的操作思维能力。

因此,技术动作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整个过程中离不开认知的参与。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4.3 策略运用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能力

本研究发现,在策略运用这一维度上,三个年级学生之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不显著。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教会学生的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能力和练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运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体育运动中技术动作学习的策略运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策略运用是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而形成的。(2)技术动作的学习有别于其他理论课的学习。其他理论课的学习大脑思维占主要方面,而技术动作学习是身体与大脑相互作用的结果。(3)个体对策略的运用会随着学习者对学习目标期望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学生会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习目标灵活地选择、应用和调整学习策略。

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尤其是对技术水平影响较大,通过培养学生策略的运用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运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启发,对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2.4.4 身体运动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能力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实现的。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身体运动,来学习各种技术动作,同时发展他们的一般性的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运动表现。本研究发现,各年级学生只有在身体运动这一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从纵向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所反映出的身体运动这一维度的表现反而越差。这一点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身体运动应该得到更多的发展这一普遍认识相矛盾。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本研究的身体运动维度主要从控制精确性、身体协调和专项运动表现三方面所反映得来,前两个方面属于一般性的运动能力,具有比较稳定的特征,需要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才能得到显著的提高。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年限比较短,运动专项水平相对较低,随着近几年学校术科课时量的相对减少,学生很难得到训练时间上的保证,因此身体运动方面呈现停滞不前的趋势;另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后,已把主要的精力从身体运动方面转化到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教法的使用,以及其他活动方面,因此出现了随着年级的增高身体运动表现反而有所下降这一现象。

2.5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评价标准的制定

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完成学习活动的效果。如果对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没有足够的了解,不掌握衡量水平的标准,就难以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监督与指导。由于技术动作学习的特点,不是以单纯的身体运动决定学习的效果,鉴于此,本文依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技术动作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心理活动和潜能特征,编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调查问卷。通过对472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调查,进行综合评价。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层次分布服从概率原理而基本上处于正态分布状况。为使评价标准直观、简便、易用,本文采用了离差法制定了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综合评价等级标准,见表6。通过评价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综合水平及可能发展的潜力,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表6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评价标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结构模型可由四个维度构成,依次为心理调控能力、运动认知能力、身体运动能力和策略运用能力。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总体状况及一般特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在年级上的差异非常显著,年级越高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越强,差异越明显;性别只在运动认知和身体运动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验证了所建立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综合评价等级标准。

3.2 建议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策略运用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上。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动作学习能力的年级差异分析,策略运用与心理调控是差异表现尤为突出的两个方面。由此,应注意在技术动作教学实践中,不能只重视发展身体素质或提高运动技术,还应对策略运用和心理调控两方面格外重视。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技术动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学习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价。评价过程应更加重视能力目标设置是否合理、能力培养过程是否科学、学生学习能力得以发展的水平等。

[1]李志厚.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尹鸿藻,毕华林.学习能力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3]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夏忠梁,刘晓茹.运动技能学习中追加反馈的研究进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4):54-55.

[6]李洪玉,何一粟.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7]林丰勋,孟庆茂.心理自我调控理论的研究进展[J].心理学探新,2004(2):12 -15.

[8]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9]凌文辁,方俐洛.心理与行为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0]张绍礼.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5):646-648.

[11]夏娇阳,尹大利.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理论与特点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86-87.

[12]郭有莘.当前运动技能教育发展展望[J].体育与科学,2002(3):86-87.

[13]张红松,张锡庆,毕亚旭.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策略比较及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1):107-111.

[14]荣敦国,吴 瑛.运动智力因素对专项运动技能训练活动的影响——以我国四个优势竞技项目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4):48-53.

An Exploring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otor Learning Ability:A Case Study on P.E.Students

SONG Xuemin1,ZHANG Shaoli2
(1.School of Social Sports,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2.School of Sports Training,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By applying EFA to 472 students major in P.E.of Shenyang Sports University,this paper studied on their motor learning abi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motor learning ability is composed of the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 ability,perceptual motor ability,physical proficiency ability and applying strategy ability;(2)Based on positive investigation,this study tested the structure of motor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 in P.E.,and established the questionnaire of motor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 in P.E.;(3)overall condition an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motor learning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 in P.E.,and made out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students’motor learning ability.

motor;learning ability;EFA

G807.4

A

1004-0560(2012)03-0094-04

2012-03-03;

2012-03-26

辽宁省科技厅科学事业公益基金项目。

宋学岷(1979-),男,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郭长寿 王艳萍

猜你喜欢
维度因子动作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