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入奥发展策略的思考
——以竞技龙舟运动为例

2012-11-09 05:42张作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龙舟国际奥委会竞技

张作斌

(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民族传统体育学

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入奥发展策略的思考
——以竞技龙舟运动为例

张作斌

(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龙舟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申请进入奥运会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将会极大地推动这一运动的发展。通过对国际国内竞技龙舟运动开展情况的分析,总结了目前竞技龙舟运动开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际奥委会及国际体育的相关规定与实际情况提出了竞技龙舟运动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建议。

传统体育项目;竞技龙舟运动;奥运会;发展策略

龙舟,亦即龙舟竞渡,俗称赛龙舟、划龙船[1],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龙舟运动在端午节期间开展并以龙舟为载体传达多种特定的文化符号,有着深厚文化内涵并反映出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精神、拼搏争先的精神[2]。随着现代龙舟节、龙舟比赛的举办,龙舟竞渡日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3]。

将龙舟运动推广进入奥运会,既能推动龙舟运动的发展,又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和交流与融合。龙舟竞赛的激烈竞争性与制胜规则的简单性与西方竞技运动项目相似度极高,与其他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相比其更接近奥运项目的标准,也易被奥林匹克运动所接受。因此有必要针对国际奥委会对新增项目的相关要求,适时调整龙舟运动的发展策略,使其早日进入奥运会。

1 竞技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

1.1 国际竞技龙舟运动的发展现状

现代龙舟运动源于1976年,当时香港政府着力为香港打造一张独具特色的旅游名片,将龙舟运动作为突破口,由香港旅游局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龙舟赛。赛事的确立使龙舟由一项民俗活动正式演变成一项体育活动。

民俗活动与体育赛事的一大区别就在于民俗活动主要在传统的特定节日开展,而体育活动的开展时间是固定的比赛时间及日常休闲时间。龙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华人的迁徙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它更多的是一种民俗文化活动,传递某些特定的文化符号,在特定的节日开展,有着特定的文化及社会意义。

龙舟运动开始融入现代体育发展的体系。日常的开展、稳定的参与人群、规范的比赛是检验一项运动是否正式融入现代体育体系的几个维度。随着香港模式的推广、国际国内赛事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这一运动,使其逐渐从民俗活动转变成日常的体育活动。

由于比赛的需要,龙舟开始规则化、规范化。规范化与规则化既是比赛的需要,也是推广必备的条件。国际龙舟协会的成立,极大地推进了这一运动的发展,使其不断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健康化以及国际化的轨道发展。各国协会通过培训、比赛等多种方式在各国国内推广了这一赛事,而国际协会的举办也在更大的程度上推广了这一运动。

如今,国际龙联组织的成员已遍及欧、美、澳、亚、非五大洲60多个国家与地区。每年都有约40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各种类型的龙舟竞赛数千起,涵盖了世界龙舟锦标赛、世界俱乐部龙舟锦标赛、洲际龙舟锦标赛等国际重大赛事。各种国际性龙舟比赛的举行和参加国的不断增加,充分展示着龙舟运动世界性拓展的美好前景。

表1 2012年国际龙舟联合会及其成员举办的赛事[4]

表2 赛事举办国

1.2 我国大陆地区竞技龙舟运动发展现状

1984年5月,原国家体委将龙舟竞赛列为国家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并制定颁布了《龙舟竞赛规则》(试行草案)。1985年6月,中国龙舟协会在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湖北宜昌的秭归正式成立。此后,国家体育总局于1991年将龙舟运动列入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00年纳入农民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并首次使用玻璃钢龙,列入2002年全国体育大会正式项目。上述事件,极大地推动了龙舟运动的发展,并使其逐步成为更加规范化的体育项目。

竞技龙舟运动从萌芽至今,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竞赛已日趋合理和正规,观赏性增强,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已发展成为一项拥有专门的组织委员会、严格的竞赛规程、专业的裁判队伍、专门的比赛场地和器材设施的现代水上运动项目。在中国龙协的带领下,中国竞技龙舟运动正不断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健康化轨道发展。

目前我国有包括中华龙舟大赛及中国龙舟公开赛在内的多项比赛。以2012年为例,中国龙舟协会计划在中国龙舟公开赛和中华龙舟大赛中分别设置10站赛事,还将举办一些邀请赛、精英赛等突出创新特性的龙舟赛事。此外我国还有大体联举办的大学生龙舟赛及多项地方、民间的龙舟赛事。这些赛事将促进各举办地的城市品牌宣传,促进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表3 2011年中国龙舟赛事

2 入奥背景下竞技龙舟运动核心要素分析

2.1 国际奥委会对新增项目的要求

龙舟运动要走向世界,必须借助奥林匹克运动,而一项赛事若要进入奥运会需要有下列硬性的要求:首先,必须举行过两次洲际锦标赛;其次,至少在4大洲的75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并得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承认和支持;第三,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可操作性,比赛结果可以量化。

目前,各项目进入奥运会的争夺也十分激烈。2016年奥运会高尔夫球、橄榄球成为比赛项目,当时与其竞争的垒球、棒球、壁球、轮滑和空手道5个项目被淘汰。高尔夫和橄榄球所以进入奥运会与其巨大的商业价值、极高的收视率密不可分,而棒球垒球因为不便于电视转播、普及度相对较低而被再次淘汰。

2.2 竞技龙舟运动核心要素分析

龙舟运动进入奥运会的优势:首先,龙舟运动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龙舟项目的参赛者通常代表某一城市、社区、族群、或是特殊团体,与个人项目代表单独个体不同,其极高的社会凝聚力、认同力和归属感是其他体育项目难以比拟。其次,龙舟运动有着很高的商业市场价值。龙舟运动的竞技性使其刺激、好看,可以赢得众多的观众,加之在比赛时其他的竞技元素,龙舟运动具有很高的市场商业价值。第三,与奥林匹克精神的高度相融性。龙舟运动强调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顽强拼搏不畏困难的竞争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高度融合。第四,符合国际奥委会对新增项目特点的要求。目前国际奥委会反对将耗能高、器械复杂、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项目进入奥运会。龙舟运动运用简单的器械,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低碳环保,因此完全符合国际奥委会的要求。

与明显的优势相比,其劣势也十分明显:第一,未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承认。国际龙舟协会已经成为国际体育联合会认可的国际体育组织,但其依然不是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的体育组织,因此其仍然无权成为“是否进入奥运会项目讨论”中的一员。其次,龙舟运动广泛开展的国家不足75个。目前全球约有5千万人参加龙舟运动,国际龙舟协会联盟已有62个会员国家,但在这61个国家中,龙舟运动真正得到广泛开展的只有不到10个,其他国家只是在华人群体内部得到了一定的开展,因此龙舟运动仍需大力普及。第三,项目与赛艇及皮划艇项的区分度不高。赛艇及皮划艇项目的相关协会一直质疑龙舟运动,认为这一项目应被纳入赛艇及皮划艇项目之中,而不应单独成为一个大项。第四,赛事档次与水平急需提升。目前龙舟赛事已经初具规模,但赛事水平低、办赛经验不足,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第五,“龙”形象带来的文化排斥。“龙”形象是龙舟运动独特的标志,但这一形象为龙舟运动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在西方文化中,龙代表着暴力和血腥,因此这一形象在推广中遇到了来自文化的排斥。

3 奥运策略的核心——竞技龙舟运动发展与传播

3.1 提高竞技龙舟运动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提高中国在国际龙舟组织的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龙舟组织的影响力并不是要垄断这一运动,作为一项源自中国的体育活动,我国体育工作者对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及竞赛特征更为了解,更便于相关规则的制定与赛事的安排。然而目前国际龙舟联合会的主席一职虽然由晓敏女士担任,但其执行主席一职由英国人MikeHaslam先生担任,由于西方竞技运动理念的主导地位,在制定相关规则及重大决定时难免倾向于西方竞技体育发展的思维[5]。鉴于龙舟运动的独特属性,其发展必须注重东西方体育的融合发展,因此必须提高中国在国际龙舟组织的话语权。

其次,在“传出去”的同时加强“请进来”。邀请国际奥委会中与电视转播相关的委员及工作人员来到中国,亲自观看相关赛事、展览等文化活动,领略龙舟运动及中国文化的魅力。得到这些核心人物的认同对龙舟运动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利用学术论坛及相关的博览会、研讨会等形式邀请相关的国际学者、专家参与龙舟运动的相关研究,让他们真正认识这一运动,树立其在相关领域及相关国家的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利用国家层面及协会层面的相关资源,邀请国际奥委会及相关国家、体育组织的人士来中国参观与调研,提升龙舟运动在关键人物中的影响力。

3.2 促进竞技龙舟运动推广与普及

首先,推进龙舟赛事标准化及规则化进程。一项运动要想进入奥运会必须要有严密、统一的现代体育规则体系。通过近30年的努力,现代龙舟运动在标准化、规则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距离国际奥委会的相关要求仍有差距。为此,各方主体应与龙舟协会合作,制定和修改相应的比赛规则、竞赛标准,经过充分的论证后将这一标准和规则通过龙舟联合会加以推广和普及。

其次,运用多种传播方式改变龙舟运动的国际形象。针对“龙形象”的弊端,可以实施以文化促文化的方针。目前国外掀起了“中国热”,对中国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传播龙舟运动时可以利用其他更易接受的文化符号,进行整合传播。在此基础上,积极利用政府组织及媒体的相关资源,加强宣传策划,主动运用包括公共关系活动在内的多种方法宣传和推广龙舟赛事,使更多的人,尤其是来自国际体育组织及其他相关协会人士了解龙舟运动,逐步消除误解及认识的误区,扩大其影响力及参与人群。

3.3 开拓全新文化传播模式

首先,在传播过程中加强文化与体育相结合。结合龙舟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底蕴,实施品牌传播策略,培育龙舟运动的品牌文化,在国际推广与创新中不断开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软性传播。充分挖掘龙舟文化的民俗文化和社会文化内涵,通过赛事的开幕式及媒体对龙舟的文化内涵进行广泛传播。运用各种传媒技术放大龙舟赛事的竞技观赏性和精彩度,把提供更加优质的赛事产品作为打造品牌的核心之举。利用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在国内及世界华人界,利用“龙”这一图腾的形象进行龙文化的展示与普及,多角度有效地传播该项赛事。

其次,在传播过程中加强龙舟运动的文化传播。文化是龙舟运动发展的基石,在申请进入奥运会的背景下更应该注重龙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离开文化,龙舟运动将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失去其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一方面龙舟运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活动,它承载了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离开传统文化龙舟运动将与其他船类运动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国际奥委会不可能接受一项与现有项目区别度极低的新项目进入奥运会。因此在发展龙舟运动的同时必须加强龙舟文化的传播,使人们在了解这项运动的同时也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注重传统文化的收集与整理,鼓励相关工作者深入基层,投入到龙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去,挖掘和整理各地独具特色的龙舟文化,并将相关成果出版发行或用其他形式传播出去。另一方面,鼓励多种龙舟文化并行发展与传播。在倡导赛事标准化的同时,积极鼓励和保护各地独具特色的龙舟竞渡形式,从而保留更为原生态的龙舟文化,做到现代与传统并行发展,在推广龙舟运动的同时也保留了其文化源头。最后,在传播过程中注重龙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与贯通。龙舟是一个集体项目,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6],其文化的团结协作、挑战极限、和谐自然等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有着很多的契合与交融,同时龙舟运动的这些特点也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某些新的支点与新的启迪。因此在传播龙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其与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与贯通。

4 小结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竞技龙舟运动与传统的龙舟运动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已经实现了由民俗活动向体育运动的转变并具有了现代体育活动所应具有的一切元素;同时龙舟运动凸显了文化与体育的有机结合,在拥有激烈比赛的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许多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另一方面,与其他单人项目相比,龙舟运动体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及乐观的发展前景,是体育与经济相结合的极佳运动项目。在这几十年里,建立了国际龙舟运动协会,其成员日趋壮大,举办了以世界龙舟锦标赛为代表的多项赛事。

虽然龙舟运动项目的发展走入良性轨道,但赛事的规范化仍需加强,各种相关的规则仍需不断完善。龙舟运动相关赛事蓬勃发展,但影响力仍需提升,其商业化水平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这些问题都将影响龙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国际奥委会对新增项目的要求,龙舟项目急需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促进项目普及、加快其赛事的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并强调其独特的文化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加快龙舟运动的发展,使其早日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1]倪依克.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23-26.

[2]吕韶钧.试论龙舟竞渡文化的精神内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19-24.

[3]刘洪玉.华夏龙舟竞渡文化的现代阐释[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6):70-73.

[4]2012年国际龙舟比赛说明[EO/OL].[2011-12].http://www.idbf.org/.

[5]王亭亭.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经济龙舟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6]张明军.龙舟历史文化与发展现状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0.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Olympic Strategies:A Case Study of Dragon Boat

ZHANG Zuobin
(Sport School,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Heilongjiang,China)

Dragon boat is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me,and becoming a game of the Olympics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game greatly.After the analysis of dragon boat’s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this study sums up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is game,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dragon boat based on the rules of IOC.

traditional sports;competitive dragon boat;Olympics;strategy

G861.4

A

1004-0560(2012)03-0126-03

2012-02-18;

2012-03-24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0TTY049)。

张作斌(1967-),男,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责任编辑:乔艳春

猜你喜欢
龙舟国际奥委会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龙舟
《金娃——龙舟》
观云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