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力定型理论在乒乓球运动中的应用

2012-11-09 03:37李兆伟潘华山张晓蓬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枢同类发球

李兆伟,潘华山,张晓蓬

(1.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北京 100084)

浅析动力定型理论在乒乓球运动中的应用

李兆伟1,潘华山1,张晓蓬2

(1.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北京 100084)

1 乒乓运动技能形成的机制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乒乓球运动员的各项基本技术、战术都属于运动技能的范畴。依据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理论和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在形成乒乓球技术、战术的技能、技巧时,形成的条件刺激只是略有区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称其为“应答条件反射”,强调的是受试者仅对刺激发生反应;而操作条件反射,强调的是受试者先有主动的操作动作后,条件刺激才出现。结合乒乓球技术训练的实践,可以理解为:有规律地向接受训练的乒乓球队员供球,进行多球训练,则更接近于经典条件反射的理论;而两人互相对练,在事先约定练习内容的时间、空间条件后.如正手对攻5分钟,则这种练习形成的技术电更接近于经典条件反射的理论;如果是比赛,出现的球路、球性是“随机对抗”的,那么,对方来球的刺激已明显带有本方击球后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本方“操作”的结果,这种情况下的来球——条件刺激,则更接近于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如果把比赛中的战术套路提炼出来,变成相对稳定的训练要求,例如“调右压左”“紧盯反手、突击正手空当”和“打长吊短”等,在这种情况下,对方的回球,在多数情况下也会是有规律的,回击这些带有规律性的来球,也能用经典条件反射解释。所以,训练中可以相辅相成地运用这两种条件反射的理论,来解释情景各不相同的训练实践。

对于初学者的训练,运用经典条件反射的理论,则更结合实际。对于初学者来说,乒乓球本身是一个条件刺激物。初学者的眼睛看到球,即受到了视觉刺激,并通过传入神纾将刺激传递到大脑皮质相应的视觉中枢,引起该巾枢的兴奋。紧接着,初学者模仿还击动怍,由于肌肉的收缩刺激了肌肉内本体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并将这个刺激传递到大脑皮质相应的运动中枢,引起了该中枢的兴奋。如果这样的刺激可以恒定地出现,并且是按一定的顺序和间隔使视觉中枢和运动中枢必奋,则这两个中枢之间即建立了暂时性神经联系。这种暂时性联系一旦形成,可以说,相对于某种刺激的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就建成了(图1)。

图1 简单运动条件反射示意图

如上所述,所有学习者对乒乓球运动技术、战术的掌握,最初都需要经过这样的生理过程,即建立简单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运用巴甫洛夫的理论,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乒乓球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后天获得的运动条件反射的结果。一种恒定不变的条件刺激,可以建立起一种相应的运动技能,因而乒乓球运动技能形成的机制是运动条件反射。

2 动力定型是乒乓球运动技能形成的标志

要成为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对各项基本技术和战术都必须能够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运动技能若达到这样高的水平,运动员所形成的条件反射过程就并非运动初期时那样简单,而是使条件反射逐步系统化了。这种达到完全系统化的条件反射,即称为动力定型。乒乓球运动员的动力定型与运动初期所形成的简单条件反射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2.1 形成动力定型的条件反射过程是复杂的

实际参加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不仅是视觉和运动中枢,还有听觉、位觉、语言及内脏等许多中枢参加。这许多的中枢共同活动,其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例如通过视觉对于对方发球动作和来球作出判断,听觉对教练员的语言指导及对方球拍撞球声音作出分析,位觉感知身体在空间移动时的方位,本体觉感受肌肉、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范围,以及击球瞬间的屏息引起的内脏器官的兴奋等。只有将各种刺激反复多次地给予强化,使这些参与活动的各个中枢能够严格按照先后顺序和刚间间隔产生兴奋和抑制,并且相互之问都建立起了暂时性神经联系,乒乓球运动的动力定型才能建立起来,因而说形成动力定型的条件反射过程是复杂的。

2.2 形成动力定型的条件反射活动是一个接一个、彼此连锁的

例如,正手攻球这项基本技术,较完整的动作顺序是“准备姿势—步法移动引拍—蹬地转腰一挥拍击球—重心转换—动作还原”。这是一连串单个动作的组合,每一单个动作就是一个条件反射活动,又是引起下一个动作发生的条件刺激。这些单个条件反射活动彼此连锁,形成了一个系统。某一条件反射活动受到干扰,将使整个动力定型都被破坏。图2是正手攻球动作条件反射过程。

图2 正手攻球动作条件反射示意图

2.3 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是靠大脑皮质的分析和综合机能实现的

动力定型的形成都需要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是不断地修正错误动作、巩固正确动作的结果,而这一切都是依靠大脑皮质的分析和综合机能完成的。人体各感受器及相应的中枢也有分析能力,如视觉对灯光、听觉对掌声的刺激十分敏感,而对他形式的刺激则不敏感,这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初步分析的表现。但这些分析是十分简单、粗糙的。乒乓球运动中的外界刺激是复杂多变的,如击球动作及来球性质的微细变化就是无穷的。而大脑皮质具有复杂、精细的分析能力,所以它能对刺激的性质、强度、频率及方位等,作出准确的区分和辨别。更重要的是,它能对来自肌肉的本体感觉进行严格的分化,使正确的肌肉感觉得到强化,使错误的肌肉感觉因得不到强化而消退,运动员在此过程中便逐步形成了正确的动力定型。大脑皮质还具有将各种刺激综合起来的能力。打乒乓球时,身体各感受器都可接受一定的刺激,并引起相应中枢的兴奋。如各器官各行其是,便会做出各式各样的反应,动力定型也就无法建立了,但大脑皮质可以将来自各感受器的刺激分析和综合,使所有器官在机能上连结起来而且只发生一种反应,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动力定型。

综上所述,乒乓球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在简单运动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反复多次的强化,建立了个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系统,形成了动力定型。从根本上来看,由于运动技能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动力定型的结果,所以运动员的动力定型一旦达到了自动化程度,就标志着他的运动技能已经形成。

以上概述了形成动力定型的过程中“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所谓“第一信号系统”,是指非语言的信号刺激,是声光电等的强化,是“食物”和动作体验等,这是动物和人类共同具有的。动力定型的形成,特别是运动员在接受刺激的过程中,更主要的是“词语刺激”“概念刺激”,这是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独有的,其强化过程也是词语。所以,在建立运动条件反射、形成技能技巧、达到高度自动化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来进行刺激和强化。

3 乒乓球运动动力定型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将乒乓球运动的动力定型分门别类,运用不同的力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按乒乓球基本技术分类,其目的在于分析和研究乒乓球运动技能动力定型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

运动员对于一种恒定不变的条件刺激所形成的一种动力定型,称之为单个动力定型。单个动力定型有的非常相似,如肌肉发力的顺序和大小、整个动作的结构等。相似的单个动力定型称为同类动力定型。参照基本技术的类别,同类动力定型可分为攻球类、推挡类、拉攻类、搓球类、削球类及若干发球类(进一步划分,各类还可分为正手、反手等)。乒乓界人士平时所说的击球动作的“细调”,指的就是同类动力定型内部的单个动力定型之间的相互转换,转换的能力越强,这种同类动力定型的作用就越大。

比赛时,一个球往往要进行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回舍,因而各种条件刺激是交替出现的,各同类动力定型也必然以各种各样的排列组合形式出现。比如,发球后第三板抢攻,第五板拉冲,那么,发球一抢攻—拉冲就是一种排列组合;又如,发球后一搓球控制—低球突击起板攻球、发球后一抢拉一连续拉冲等。可以有无数种同类动力定型的排列组合形式。由各同类动力定型所组成的一套动力定型,可称为成套动力定型。成套动力定型是同类动力定型之间相互转换能力强弱的一种表现。运动员成套动力定型建立得越多,其实战能力也就越强。各种成套动力定型的组合,就是一名运动员的整体动力定型。每名运动员整体动力定型所包含的成套动力定型的数量和种类都是不相同的,整体动力定型是运动员技战术水平高低的综台表现。

综上所述,乒乓球运动员动力定型分为单个动力定型、同类动力定型、成套动力定型和整体动力定型4种,它们之司的相互关系是单个动力定型是动力定型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由相似的单个动力定型组成同类动力定型;各同类动力定型依不同打法特点而排列组合,又形成了新的动力定型系统,这就是成套动力定型;成套动力定型的全部集合,就是一名运动员的整体动力定型。

责任编辑:郭长寿

◂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中枢同类发球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试议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与“进”“出”两种行为
都市区创智中枢 北郑州水韵嘉城
七种吃同类的动物
“辟谷”能治便秘吗?
同类(共4则)
多思多想收获多
发球上网的步伐
抢占中枢
对发球的理解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