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血竭治疗骨折早期张力性水泡60例临床观察

2012-11-09 09:39刘庆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9期
关键词:血竭渗液红肿

刘庆华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100)

随着交通、建筑、机械等事业的发展,因意外引起的创伤骨折病人正在不断上升。创伤骨折后肢体肿胀继而出现张力性气泡是创伤处理中一个较为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水泡的出现可增加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及延迟手术进行,妨碍伤口愈合等,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笔者采用龙血竭治疗四肢闭合骨折引起的张力性水泡60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60例病例均来自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骨伤科住院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8岁,平均38.3岁。肱骨髁上骨折13例,桡骨远端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32例,膝关节骨折4例,踝关节骨折6例;24h内出现水泡者22例,24h以上出现水泡者3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治疗前肿胀程度,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用0.5%碘伏棉球擦洗张力性水泡表层及周围组织常规消毒,水泡直径>2cm以7号无菌注射器抽净水泡内渗出液,水泡泡皮保留,取龙血竭0.3~0.9g,用75%酒精2~5mL调匀直接涂于患处,不需覆盖,每日2~3次,每次涂药前清楚上一次液化物。

1.2.2 对照组

同法消毒抽液后,在患处覆盖3~4层75%酒精纱布,每日用注射器喷3~5次,以敷料湿透为宜,创面渗出多时及时更换,无明显渗出时48h更换一次。

1.3 疗效观察

1.3.1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创面大小、红肿、渗液,有无新的水泡形成,局部疼痛,皮肤温度及被动运动情况。

1.3.2 疗效标准

治愈:水泡结痂脱落,创面干燥愈合,局部无肿痛;显效:水泡消退70%~95%,创面无明显渗出,局部无红肿,皮温正常;有效:水泡消退30%~69%,创面少量渗液,局部稍红肿、轻微疼痛;无效:水泡未消退或在30%以下,渗液明显,局部红肿疼痛,或有创面感染。

2 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100.0%,控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93.3%,控显率70.0%。经Ridit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u=2.313,P<0.05。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分析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水泡往往出现在局部高度肿胀的皮肤处,后水泡往往出现在局部高度肿胀的皮肤处,属于张力性水泡。张力性水泡是在皮下组织水肿的基础上产生的[1]。因皮肤弹性有限,超出一定范围后,组织本身为调节压力,缓解肿胀,保护皮肤,自身应急反应而出现张力性水泡。同时由于血管受压,动脉供血减少,组织处于相对缺氧状态,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血管扩张,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渗到组织间隙导致出现张力性水泡。祖国医学认为肢体骨折损伤之后,脉络受损自缢于外,而成淤血,脉络受损津液运行不畅停聚而成水湿,郁而化热湿热相蒸,外达肌肤而成水泡。治疗应消除泡液、减轻局部肿胀,避免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软坚散结、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血竭能活血化瘀,止血,收敛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淋巴回流,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改善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2],同时血竭皂苷具有抗炎镇痛[3]及抗菌作用[4],有效地抗炎较低细胞毒力,中和毒素,有利创面的愈合。

综上所述,我科用龙血竭治疗张力性水泡,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具有配制简单、使用方便、科学、经济、可靠、缩短手术等待时间及减少手术切口感染机会等优点,对于其他原因(如烫伤、压伤、胶布过敏)所致水泡和溃疡创面亦可适用,值得推广使用。

[1]林圣州,毛斌光.筋膜间室综合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4.

[2]向金莲,程睿,张路晗.血竭的活血和止血作用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0,15(6):430-434.

[3]谢文,马克昌,谢燕,等.不同品种血竭外用时镇痛抗炎作用[J].中医正骨,1999,11(2):5.

[4]陈林芳,任杰红,陈维静,等.血竭的药效学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0(1):31-33.

猜你喜欢
血竭渗液红肿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茶籽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术后肌注黄体酮局部红肿及硬结的预防效果观察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那年花开月正圆》火了这味中药
《那年花开月正圆》火了这味中药
躲避蚊子有方法
改良换药法在PICC置管口液体渗漏患者中的应用